库尔斯克会战中,威风凛凛的德军为何失败?

作者&投稿:全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库尔斯克战役德国为什么会失败?~

库尔斯克:德国战败的重要根源

库尔斯克会战中战略方针失误。导致德国在最后一次反击机会彻底失败。 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打破德军大规模进攻并粉碎德军战略集团而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实施的一次防御战役(7月5—23日)和数次进攻战役(7月12日—8月23日)。 1943年2月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乘胜进攻,于2月15日收复了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参见哈尔科夫苏军进攻战役),德军在苏联南部的处境日趋恶化。德国军事威力、士气民心和在仆从国的威信一落千丈。希特勒撤消了受到严重打击的B集团军群番号,重新组建了南方集团军群,并任命曼施坦因元帅为司令。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向顿聂兹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军发起反击,于3月17日重新夺回哈尔科夫,18日又占领了别尔哥罗德,苏军被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域(参见哈尔科夫德军进攻战役)。自此,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德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在南面,德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域。在突出部内的是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域附近都暂时转入防御。 为了改善帝国内政困境并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争进程。德军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同时,还打算向列宁格勒进攻。为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代号为“堡垒”的战役,颁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签发的第6号命令。德军在苏德战场全部坦克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参加了这一战役。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内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和许多独立部队,分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第9(司令为莫德尔上将,335000人)、第2集团军(96000人)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斯,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第48装甲军配有第33,第11两个坦克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10装甲旅和第167步兵师。党卫军第2装甲军由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第2“帝国”和第3“骷髅”3个装甲掷弹兵师构成)和“肯普夫”战役集群(126000人,有10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分别是第3、第7和第19坦克师,另外拥有45辆“虎式”坦克的第503坦克营也配属在该兵团中。)。此外,约有20个师在各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德军这一集团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行2050架。在德军企图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大量集中使用新式技术兵器——“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以及新式飞机(“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进攻之后命令军队转入防御,巩固既占地区,准备发动进攻。主要突击预定指向西南方向。但发觉德军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进攻以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遂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暂时转入按计划组织的防御,在此准备坚守,在防御交战中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苏军转入反攻,进而转入战略总攻创造有利条件。中央方面军奉命抗击德军从奥廖尔方面的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域的进攻。预定在完成防御任务后,苏军在奥廖尔方向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大将)和草原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与西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协同,粉碎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鲁缅采夫统帅”战役)。中央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右翼、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以及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左翼在奥廖尔方向实施进攻战役(“库图佐夫”战役)。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行动。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担任大本营战略预备队的草原军区(7月9日起改称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后方展开。辖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4(70000人,司令为库利克中将)、第5集团军(80000人,司令为扎多夫中将),第27(70000人,司令为特罗菲缅科中将)、第47(65000人,司令为科兹洛夫少将)、第53集团军(65000人,司令为);1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人37000,司令为罗特米斯特罗夫坦克兵中将),有第18、29坦克军、近卫机械化第5军;3个骑兵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中将);1个步兵军;6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方面军总计573195人)。军区应防止德军从奥廖尔方面或由别尔哥罗德地域实施深远突破,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应由纵深增强突击力量。 战斗队形和防御阵地均作纵深梯次配置的指导思想,是库尔斯克附近组织防御的依据,这些防御阵地有完善的堑壕体系及其他工事体系。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构筑了5—6道防御地带(地区),其中包括2道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地带、1道集团军防御地带、3道方面军防御地区。与此同时,还建立了1道草原军区防御地区,沿顿河左岸则构筑了1道国家防御地区。工程构筑总纵深达250—300公里。工事最完善的是防御的战术地幅,其纵深在战时第一次达到15—20公里。战术地幅的主要防御地带由2—3道防御阵地组成,每道防御阵地有2—3道堑壕,并以交通壕相连接。防御阵地纵深达1.5—2公里。主要防御地带和第二防御地带的工事最为坚固。库尔斯克附近的防御,首先是作为对坦克的防御来准备的。防御的基础是防坦克支撑点。对坦克防御的纵深达30—35公里。建立稳固防御的决定性条件是:兵力兵器大量集中于德军可能突击方向;各方面军战役布势纵深达50—70公里。组织了强大的对空防御,由各方面军的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以及国土防空军大量兵力执行防空任务。库尔斯克、奥廖尔、沃罗涅日和哈尔科夫等州的党和苏维埃组织以及居民,对构筑防御地区给予了积极支援。首长、司令部和政治机关为动员全体人员完成当前任务在军队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党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军队准备进行坚守防御,保证高昂的进攻锐气和粉碎库尔斯克德军的坚定决心。在精神—心理教育中,着重培养打退使用新型坦克的德军坦克兵力突击的决心。各集团军举行了反坦克歼击手大会。步兵分队进行了坦克“辗压”训练。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德军的进攻意图被苏军提前探知并作好了纵深防御;二、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牵扯了德国人的精力;三、德军缺乏后备力量,无法长期作战。

哈尔科夫战役之后,曼施坦因主张乘胜追击发动库尔斯克会战给苏军以致命打击,但顾虑重重的希特勒以种种理由数次推迟战役的发动时间,战役的发动只能一拖再拖,而此时苏联的情报部门却探知了德军的下一步作战意图,等到战役终于打响的时候,苏联人已经建造好了三道纵深防御战线,面对严阵以待的苏联军队,德国人想要获得战役胜利的难度可想而知。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英美联军在意大利的登陆成功使得德国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局面,鉴于兵力上的捉襟见肘,希特勒只得放缓在库尔斯克的攻势,同时抽调部队来清理自己的“后院”,本就胜利希望渺茫的德军此时在东线的战场上更是毫无胜算。

整个二战的进程中,德国军队四面出击,但后备军的建设却没能跟上德军前进的步伐,至二战中期,德国的后备部队已出现了巨大的短缺,尤其在苏德战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前线部队损失惨重,后方却没有相应的兵员进行补充,当会战转入相持状态以后,机动性优势无法发挥的德军越打越困难,失败已不可避免。

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结束,受此打击而一蹶不振的德军再也没能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整个二战的形势也在此次战役后发生了逆转,第三帝国的末日即将到来。



一、在曼斯坦因的设想中,库尔斯克会战将在5月初开始,正是老希的不断延迟才使苏军做好了战役准备,导致战役的最终失败;
二、在会战的关键时期(有意思的“关键时期”),老希抽调了南方集团军群最精锐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导致曼斯坦因兵力不足攻击乏力而功亏一篑;
三、这是最奇葩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损失远小于苏军,所以库尔斯克会战真正的胜利者是德军,德军之所以“不败而败”的唯一原因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因为当时德军的虎式坦克由于重装甲,行进的速度也已经很慢了,它的机动性远远不如苏联的T-34 中型坦克强。所以最后的战斗就变成了群狼扑虎,苏军抓住了虎式坦克的这一弱点才胜利的。

虽然德国的装备是很精良的,但是战争上是不止装备就能获胜的,在策略上也是很重要的,德军才会失败的。

战术上其实德军胜了,苏军伤亡是德军的几倍。但是,德军战略上输了,从德军擅长的打歼灭战被迫拖入打消耗战,这是德军无法承受的。

库尔斯克会战中,威风凛凛的德军为何失败
答: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德军的进攻意图被苏军提前探知并作好了纵深防御;二、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牵扯了德国人的精力;三、德军缺乏后备力量,无法长期作战。哈尔科夫战役之后,曼施坦因主张乘胜追击发动库尔斯克会战给苏军以致命打击,但顾虑重重的希特勒以种种理由数次推迟战役的发动时间...

二战有那些重大战役
答:斯大林格勒战役也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超出了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

二战中的十六场经典战役有哪些?
答: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军全歼德第6集团军扭转战局 1943年2月美军占领瓜岛 1943年4月18日美国P-38机群击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座机,击毙山本 1943年6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7-8月苏军与德军进行库尔斯克会战,击败德军 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同时,美军太平洋舰队进行马里亚那岛登陆 1944...

二战的著名战争概况
答:2月2日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3月20至5月13日 美、英、法军队在突尼斯展开进攻,德、意军在非洲失败。 7月5日至8月23日 库尔斯克会战。 7月10日至8月17日 美、英军实施西西里登陆战役。 11月22日至26日 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库尔斯克会战中,威风凛凛的德军为何失败?
答: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德军的进攻意图被苏军提前探知并作好了纵深防御;二、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牵扯了德国人的精力;三、德军缺乏后备力量,无法长期作战。哈尔科夫战役之后,曼施坦因主张乘胜追击发动库尔斯克会战给苏军以致命打击,但顾虑重重的希特勒以种种理由数次推迟战役的发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