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为啥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作者&投稿:郯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古人又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人不要孩子,全力照顾父母,是大孝还是大不孝?~

首先,无后为大的"大",是第一,是是三个当中的最大,不是所有的道路最大。
其次,百善孝为先,是在很多很多之前的"善",是前面的"大"不能比的。
三,如果在古代不顾及父母传宗接代的愿望,不要孩子,怎么能说是"全力"呢。因为传宗接代不只是父母的愿望,也是家族的需要。
四,古代一个人如果结了婚,想不要孩子也很难。因为那时候的避孕措施远远没有现在的这么多,这么全面。
所以你前面的不要孩子,全力照顾父母,是大孝还是不孝,应该算是个伪命题。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里不是有个叫什么,哎!!我忘了,就是那个小孩在冬天自己把被窝温暖后让父母进去睡.我只记得被后人称为'江夏黄童'.注明:知道的朋友请帮忙回复一下.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听着父母那无私的声音学会了叫第一声:爸爸,妈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

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 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让我用爱去排名的话,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就象陈红首中.不但要很好父母应尽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让我们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让我们懂得了:爸爸,妈妈的含义.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篇。

虽然孟子没有明示,但是汉朝的经学家赵岐在注释这一篇的时候,给出了起码是他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赵岐,东汉经学家。字邠卿,初名嘉,字壹卿。京兆长陵人。曾任并州刺史,因党锢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著有《孟子章句》。

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不孝的第一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表面上的顺从、唯唯诺诺,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孔子《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情况,孟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这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不孝。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是中国历来所宣扬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中华文化几千年,在这几千年里,人类的历史发展都源于中华文化给予人类的勇气。古诗词,著作,歌曲形式以及流传至今的各种俗语都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比如说“瑞雪兆丰年”,“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呢?这是两句话,孝道是中国人应当奉行的第一准则,其中绵延子嗣是最大的任务。

中国人很喜欢说“孝”,我们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因此恭敬长辈,赡养父母是每一个子女的责任。“百善孝为先”告诫每一个人应当将孝道作为人说话行事的准则,是人生长过程中的第一要务。长辈教导我们的所有的美好的品行,“孝”字应该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百善孝为先的现实解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使用时是有特定情境的,这句话说的是子女有繁衍后代的任务,如果子女没有顺从长辈的意愿延续后代,那么这个人是不孝的。这是由于古人将血脉的传承作为人生一大要务,这件事不仅与自身有关,还与祖宗和血缘有关。但是到了现在,这种说法已经不具有法律效益了,人们更倾向于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实现自我价值。从越来越低的结婚率和越来越高的单身率上可以看出,现代年轻人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不再满足于完成父母的使命,更为健康人生观念是“我要为了自己而活”,因此现在也很少听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了。

“百善孝为先”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并不冲突,两者解释了古人对于孝道的理解,并说出了孝道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所有的善行中,孝字排在第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古文出自《孟子·离娄上》,其中就说了三件事,在三者中,以不娶妻生子为严重的不孝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顺的事由三大件,你连结婚这么大的是事之后才告诉父母是大不敬,这是罗列出一件不孝顺的事例与百善孝为先并不冲突,百善孝为先是评价一个人的德行好坏的标准。

古时候,人们以传宗接代为人生主要的任务,重视血脉传承,重视生儿育女。如果没有按照父母之命,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就是不孝顺父母的表现。并且,这比其他的不孝行为还要严重得多。

“百善孝为先”为啥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答:这就是百善孝为先的现实解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使用时是有特定情境的,这句话说的是子女有繁衍后代的任务,如果子女没有顺从长辈的意愿延续后代,那么这个人是不孝的。这是由于古人将血脉的传承作为人生一大要务,这件事不仅与自身有关,还与祖宗和血缘有关。但是到了现在,这种...

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答:”孟子认为,无后是比陷亲不义,不赡养父母更为不孝的事。在孔子学说中,“孝”首先意味着生育传嗣,延续香火。可见生育传嗣在儒家思想中是被视为了“孝”的最高体现,“无后”所以“为大”者意义在此。

都说百善孝为先,那怎么解释“父不慈子不孝”呢?
答:百善孝为先是前人的教诲,孝为中华恒久不变的传统。于前人而言便是愚孝,而后人却应更理性的去理解百善孝为先的真谛,并不是一味的听从﹑屈服,当长辈无理的殴打﹑辱骂,就应敢于反抗,便有了“父不慈,子不孝”。

百善孝为先 无后为大不孝是什么意思
答:。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这就很值得我们回味了。很多同志说,为了父母去结婚。如果为了父母去欺骗一位异性而结婚,当然也就是“陷亲不义”了,无后问题没解决,反而犯了第一不 孝。实际上,这...

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的含义
答:2、这是两句话,首句的原型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理解:如若自己生身父母还不孝敬,又有何德何能称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谓三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家贫亲老,不为 禄仕 ,二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至于为何说无后为大,只是因为延续香火对中国...

别人骂你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怎么解释
答: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对待父母应该以孝敬为先,但是让父母没有男孙子,没有后代为对父母最大的不孝敬!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新时代男女都一样,孙子孙女都是传后人,不应该重男轻女,不应该把生男生女作为?父母孝敬的标准 ...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孝的历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

为啥说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请解释一下。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篇。虽然孟子没有明示,但是汉朝的经学家赵岐在注释这一篇的时候,给出了起码是他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可又为什么说“孝乃一切罪恶之源”?
答:通俗点说,淫能够产生各种恶,贪嗔痴,然后引发的什么抢打啥贪污不忠不孝===。孝呢,母亲10月怀胎,有生命危险的生下你然后养你(所以孩子的生日又叫母母难日)是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他们是唯一不会害你不会离开你的人(及其个别不算)。父母就是你的守护神,就是你的菩萨,所以不孝敬父母会...

百善孝为先不孝子女世人垂弃是什么意思?
答:百善孝为先,不孝子女世人唾弃是什么意思呢?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你不孝顺,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父母老了,不孝敬父母。你就会遭到世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