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顺。

作者&投稿:章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

出处:孔子《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拓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页链接



这是出自《论语·为政》的内容,是孔子对于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描述。
30而立:指人在30岁前后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信念。
40而不惑:指人在40岁前后不会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迷惑,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和清醒。
50而知天命:指人在50岁前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了解自己的命运和天命。
60而耳顺:指人在60岁前后能够包容和接受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保持心平气和,不受外界的干扰。
这些描述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情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和经验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描述可以作为人生不同阶段的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人生旅程。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答: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四十不惑,确切...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出自哪里
答: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
答:意思是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出处:《论语·为政》第四章 1、立:自立。指确立人生目标。2、不惑:没有疑惑,指已经掌握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出自:《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

20什么?30而立之年,40不惑之年?50什么?60花甲!70什么?
答: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什么意思
答:虽然这个时候“立”了,还是会有怀疑,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再过了十年,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没有摇摆的现象了,也就是碰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处世原理,不再会有犹豫不定了,然而,这还只是对形而下的人生学问而言.“五十而知天命”:又过了十年,经历许多磨难,有...

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顺。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出处:孔子《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释义:孔子说:“我十五...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作品出处】 出自孔子著作《论语·为政》。《为政》内容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答:意思是: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第4章。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