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历史时间的好方法

作者&投稿:国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 背历史年代的好方法??跪求!~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 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例2. 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例3. 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例4. ”。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 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大战,41九千(人) 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例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找技巧。
比如: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刘邦正式称帝。可以编成顺口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在长安。”
其实历史很有意思的,慢慢学就会发现。万物都是有因果,有联系的。所有人物与事件都不是割裂的,而是在一条大的主线上形成的。学好历史,确实要靠背,但切记不能死记硬背。
加油哦~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是有记忆历史知识是有技巧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
笔者总结了十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则能做到举一反三,星火燎原。

一、 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二、数字表示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概括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国每户人家、每个地方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三利指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我们记忆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1688)可用谐音:一路发发;记忆克利期提尼这个名字,可设想克里是你姨,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记忆必修I《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可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背景;②发展③灭亡。①背景:经济(工商业发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国、海洋)②发展:三次改革(奠基:梭伦,确立:克利期提尼,繁荣:伯利克里③灭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经济发展。
六、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将必修I《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概括为:①前提:光荣革命,②确立:《权利法案》;③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样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七、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它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八、归类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元或总复习。历史课本的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结果还是糊里糊涂“一锅粥”。
如果采取归类记忆法,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这叫归类记忆法。比如,要记忆新课程必修I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然后回忆秦朝是如何首创?汉至元是如何加强?明清如何强化?这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了然了。九、比较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那些历史上经常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等。这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件,彼此之间,或因其性质相同,或因其表现形式相似,记忆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较记忆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较,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这就便于对它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我们将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然后记忆,既能牢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举两得。
十、网络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一个或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靠机械识记的方法去死记硬背,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的,回忆起来也必然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如果我们经过认真分析,首先找出这个或这些历史事件有几个要点,再进一步弄清这几个要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形成一个网络,就便于记住了。当需要回忆的时候,只要把这个网络撒开,储存在脑里的有关这个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会完整、准确、清晰、迅速地重现。这就是网络记忆法。比如:要记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先编织知识网络为: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

总之,学生要提高识记效果首先要“五到”(耳、手、口、眼、心),“五到”是前提和基础,学生所获得的有效信息,很大一部分来自课堂。其次,历史事件的时间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相连和相关的联系,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联系,去理解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就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

画一棵大树,枝干是朝代,枝叶是年份,标记上事情梗概。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怎么快速的记住历史时间
答: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2、加减记忆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为:经过=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

背诵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
答:背诵历史的快速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年代的有效方法
答: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进行纵横联系,这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知识脉络,省下不少死记硬背的时间。所谓“纵”,就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结果。比如,我们在学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就会联系到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背历史时间的好方法
答:七、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它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八、归类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元或总复习。历史课本的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结果...

快速背历史小窍门?
答:一、谐音记忆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对历史材料进行重组,形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如五代十国的“十国”:吴闽吴越前后蜀,南唐南汉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汉”。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矿、大秦铁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
答: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2、比喻法 ...

历史年代记忆方法
答: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历史年代记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年代记忆方法1、对照式 用中外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

初中历史背诵的方法和技巧
答:1、明确学习步骤 还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步骤。课前认真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里要讲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有一个大概常强轿地了解,上课认真听讲。2、整理历史线索 在学习历史,可以先去理解课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然后再去背诵其接下来的人物、概念、过程和时间等。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和...

背诵历史的方法
答: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六、讲解记忆:这是一种较新的记忆方法,一个同学给其它同学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信号储存时间长。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隔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等等。

怎么巧记历史的时间
答:2纵向制表——记得牢 所谓纵向制表就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各种类型的大事年表。如著名科学家诞生时间与成果、赋税制度的演变、朝代的变更,战争中重大事件等等。其实,大事年表未必是冗长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制作小的记事年表,尤其是涉及历史时间特别多的章节,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大事年表与章节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