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中国边防军人,是如何把忠诚刻在了戍边石上的?

作者&投稿:干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 边疆战士的生活?~

军人,从古至今都以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大家都知道,当兵不容易,每天都要坚持训练,不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拥有很多的业余生活,一直任劳任怨,这种付出,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尊重。在所有军人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默默守护在祖国边境,条件虽苦但绝不后退半步,他们就是边防战士。

正在执勤的边防战士
都知道边防战士苦,那么他们到底有多辛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祖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静的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这里,因为极度缺氧,寸草不生,是真正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是,我们一批一批的边防战士,却毅然决然的走进这里,一个个正值壮年的生命,把自己的青春都挥洒在了世界之巅。

你能想象零下50度,人是怎么生存的吗
在这些最偏远的地方,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这些战士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比谁都苦,比谁都累。雪花被风一吹就像刀子一样,一年只有一次的家属探亲,除了站岗巡逻,他们一年四季都要待在哨所里躲避严寒,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种生活。
一掌拍死50只蚊子的北湾边防连
在额尔齐斯河、喀拉苏河、阿拉克别克河的交汇点,这里号称世界四大“蚊虫王国”之一,这里的蚊子多的令人生畏,一巴掌拍死50只蚊子绝对不是夸张。

一巴掌能拍死50多只蚊虫
虽然条件艰苦,但边防战士们依然坚守在这里,每次出去巡逻,官兵们都要戴上防蚊帽,穿上防护服,四个小时的巡逻下来,即使有了这些防护,还是被盯得满身是包,但每天的巡逻还在继续。这就是军人的意志。

外出巡逻的士兵
戈壁上的边防战士
在我国新疆边防总队的一处检查站,海拔1000多米的戈壁地带,常年干旱少雨,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士兵每天都要把脖套当作抵御粉尘的武器,形象的被称为守卫国门的“粉尘卫士”。一批又一批的边防士兵,一直坚定地守卫者这个小小的检查站和他们每天巡逻过的地方。

前来探亲的战士亲属
军人,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值得敬佩的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边防战士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祖国的边境上,这里没有或许没有激烈的战斗,没有多彩的生活,但他们就一直静静地守护在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我们之所以生活的很轻松,那是因为有一群人一直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向这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边防战士们致敬。

青山不语,但是他们见证了你们的忠诚!白云缄默,但是他们目睹了你们的艰辛!皑皑的白雪,感受了你们的无畏坚守!滚滚的长江,化作了你们的满腔热血!祖国
的边陲,感谢有你!正是你们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才换来了祖国的安宁,万家的团圆!因为,祖国在你们心中!人民在你们心中!——开篇的话

D1我站在边关哨所的山顶上,凝视高高的瞭望塔,白天舔嗜残阳的血液,夜晚咀嚼月亮的泪水。摔碎的酒杯,化成遥遥无尽的干渴思念。
吐出的孤独寂寞烟圈,把边关日志串成一串平平淡淡的日子。夜晚大家在灯光下相互传阅,背诵得滚瓜熟烂的家书。各自在心里,默默翻看青春年轮碾压走过的军旅
画。

D2我要把每一滴汗水都洒在祖国的边疆,做一个无名英雄,做一个维护国家领导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要以实际行动来报效养育我的祖国,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炎日当头,我都会像钢铁巨人一般,一动不动地看守边疆。维护和平,使和平之鸽飞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D3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这首人们熟悉的《小白杨》歌曲,就是诞生在小白杨哨所,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到这里来参观。小白杨哨所,位于新疆塔城巴尔鲁克山西部的边防线
上,建于1962年8月,因歌曲《小白杨》而得名。当汽车行驶在美丽的草原上时,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不时有牛羊从身边跑过,当绕过一个山道时,就远远看
到高高的山梁上一座迷彩的哨所拔地而起,妈妈说那就是小白杨哨所,走近哨所,看到哨所约有10米高,上下共两层,一面鲜艳的国旗高高飘扬在哨所上方,英武
的解放军战士手拿钢枪在站岗。

D4我们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喀喇昆仑山顶上那神圣的哨所了。排长带着十几名战士轻盈地走到我们中间,取走了我们肩上的辎重,而几乎处于昏迷状态的队员小冯,
则被人高马大的排长背起来。我们一行气喘吁吁,胸腔内的肺如同炸裂一般难受,仿佛高原的空气已经凝固,双脚像罐了铅似的沉重。但面对墨蓝的苍穹和那醒目的
国防绿,以及军歌滴落在天边雪野的雄壮与粗犷,大家的内心涌动着一股无所畏惧的潮水。 

D5风,吹不动你!雨,淋不倒你!雪,下不怕你!寒,冻不服你!风霜雪雨,寒暑往来,季节的轮回,寂寞的侵蚀,在边防哨所,你们依然“风雨不动安如山”。

D6“我希望,我能在每一天,朝阳从雪峰之间升起之时,看见飞舞的国旗,听见庄严的国歌,抚摸到胸前的党徽。”我闭上眼,感受着火光透过薄薄的眼皮传来的
点点温度,耳边又仿佛听见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歌,在狂风中,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大家没有再说话,只是一遍遍的哼着调
子。多久,第一抹阳光从雪峰之间的间隙透过来,照在我脸上,那明媚,就像是希望。

D7山的起伏伸延就犹如躺在天山脚下的一位女性艺术裸体,凸凹分明,清晰,色泽平缓,让思绪很容易走神到梦幻天境。一座蘑菇式的哨楼就矗立在这种意境中,
不多,也不少,正好就一座,看上去刚好,不觉得多余也不孤单,庄严神圣威武,就如天庭的南天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似一棵松的直、稳,分管一片天地的霸
势,光荣神圣职责的独傲……都可以在这儿显现和刻画的淋漓尽致。一名似天兵天将的哨兵,一个标准恒定定格的军礼,一支紧握的冰冷钢枪,在向我们注视,在注
视着这片天,这块地。

D8实在百无聊赖,就蘸着月光在沙漠上作画。大树、小鸟、兔子、山水,一起与我守望天涯。有时孤芳自赏也会惹恼狂风,倾刻间画面就被吞没得无影无踪了。历
史横亘的门槛,也随天气变化而变化。不时的在风雪之夜,触摸沧桑遗痕,浮现出汉唐将士的威武风采。我看到在马灯照耀的界碑上,写满了历代军人,用信念、忠
诚、热血、铸就的尊严。白毛风象钢刀削面,嗖嗖的刮着地皮,砂粒象机枪扫射,叭叭的敲打着玻璃,电话线象个恶女巫,哼哼呀呀念着咒语。

D9边防哨所的岗楼上,你傲然屹立的身姿,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你离开了眷恋的故乡,告别了年迈的父母,惜别了不舍的恋人,舍弃了都市的繁华,抛却了乡村的静谧,来到了艰苦的边防哨所。艰苦的磨练,铸就了你们钢铁般的意志,辛勤的付出,写下了人生壮丽的诗篇。

D10走下哨所,就看见在一面石子墙上写着几个大字:牢记我军职责,不辱戍边使命。这是解放军叔叔的誓言。带我们参观的连长叔叔给我们讲了小白杨哨所得名
的来历:哨所以前非常艰苦,边防官兵发挥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积极同自然环境作斗争,把昔日的隔壁荒郊变成了美丽的家园。1983年,一个边防战士
的母亲为了儿子安心边防,忠诚守哨,特意让儿子带了10棵小白杨种在哨所旁,陪战士们共同戍边,当时前哨战士们吃水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用省下
的水来浇灌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10棵小白杨终于成活了一棵,日夜伴随着哨所的官兵站岗放哨。

D11三年的援疆生涯虽然有点清苦,但比起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古兰丹姆,比起日夜守卫在红其拉甫哨所旁的军人“斑长”,我幸运多了。我的奉命援疆,
我的西行奉献虽然比不了“斑长”,但我衷心希望我的援疆接力棒能一批又一批地传递下去,就象红其拉甫哨所旁的军人“斑长”一批又一批地轮流站岗。一切只是
为了西域的美丽,一切只是为了祖国的安宁!

D12曾几何时,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哨所似孤岛。如今,寒流刚走,芽露枝头,春姑含情舞彩绸;绿映岗楼,白杨列队,红柳挥手,刺槐点兵
锁荒沟,草地流油。春赏杜鹃,秋尝石榴,窗外百灵放歌喉,泉水伴奏。人与自然手牵着手,边关哨所变绿洲,汗珠铺就。敢与天斗,戍边索求,哨所春色不胜收,
大漠独秀。

D13祖国的西部边陲,群山连绵,荆棘丛生。你们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攀登跋涉,披荆斩棘。你们走过了多少崎岖的山路,穿破了多少绿色的军鞋,穿过了多少茂密的丛林,多少次露宿林中,山头,燃起过多少堆温暖的篝火,经过千辛万苦,锲而不舍,你们终于找到了中国的界碑!

D14你可以想象得到,我们一行二十人在抵达海拔4000米大本营时兴奋的情景。面对寂寞的雪原和冷澈的月光,我们围坐在通红的篝火旁,任温暖的火光舔食
我们旅行的疲劳。然而第二天,队伍又少了五个人。强烈刺眼的太阳辐射和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使他们被迫下山返回乌鲁木齐。面对坎坷崎岖的山路,我们行进在
晶莹的雪原上,那无限的苍白和壮丽,使我们乏味的旅行增添了无尽的奇险。

D15我知道,山下老阿爸甩响牧鞭,炸开的浪花为我祈祷;老阿妈用慈祥的目光,引燃篝火为我导航。枪刺上的月亮和灯光一起在马背上驰骋,蹄声摇醒崎岖的小
路,精确丈量与母亲的距离。我知道,远去的风火狼烟,已化作悲旷苍凉的城垣。金戈铁马踏出的喊杀声,也伴随刀枪剑戟作古。但这沉甸甸的山道,仍然是我们的
生命线。只有让钢枪睁开警惕的眼睛,把太阳、月亮高高举过头顶,才能竖起祖国边关的坚固屏障。

D16无论在冰天雪地的北国边疆,还是在赤日炎炎的南方海岛,无论是在群山起伏的西部山区,还是在无人居住的东方礁石,都有你——我们的边防战士,伟大祖国的守护神,那伟岸的身影。

D17近近的看见了一面红旗在飘扬,随着车不断上升旗杆在下降,远远的又走了足有10分钟,才看到旗杆的根部哨楼的顶部。司机说:“到了,看,那就是哨所
的岗楼。”可是车并没有停,只是速度缓慢了下来。除司机之外,我们都透过车窗顺着司机指的方向抬头望去,眼前的一幕太壮观了,惊呆了我,也拉直了我们所有
人的眼睛。简直就是一副举世壮观的宏图,灰蒙蒙的天给这一切的一切作了再自然不过的背景底色,淡淡的,轻轻的,绵绵的。

D18战争年代上战场,和平年代去支边。回想二十八年前,十八岁的她怀揣着青春的梦想,穿上了绿军装,踏上了西行的列车,远离家乡亲朋,来到了甘肃平凉,
度过了10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艰苦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她强健有力的体魄,也造就了她雷厉风行、争强好胜、勇于担当的性格。

D19告别喀喇昆仑山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官兵们列队热烈欢送。受宠的小冯面对一双双异性大手有力的握别,竟然难过的失声痛哭。排长说她是喀喇昆仑哨所设立
以来唯一出现的年轻女性。小冯的行囊里塞满了战士们赠送的各种各样冰雕的花朵,尽管无法带下山去,但这盈盈的冰清玉洁的情怀,令我们无限的自豪与感伤……

D20三九严寒,“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祖国东北的边防线上,齐膝深的雪,凛冽刺骨的寒风,漫天飞舞的雪花,怎么也挡不住巡逻战士坚定有力的步伐,皑皑的雪地上印出了你们深深地足迹。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在喀喇昆仑高原,每一位边防军人都有“石头情结”,因为每一块石头的背后,都承载了他们的故事,官兵们说,这些石头是“龙的鳞甲”,作为“龙的传人”,他们在“龙的脊背”上坚守。而这些石头也见证了他们的忠诚。每当到了交党费的日子,战士们会挑一块石头,写下姓名、党费和日期,还有自己最想说的话。“守土有责”“寸土不让”“一炮歼敌”……他们把青春誓言写在石头上,立于喀喇昆仑之巅。

即使离开军营,老兵也要用石头写下誓言:“若有战,召必回”,希望留下的石头能够代替自己,继续在边防站岗。白天在碎石滩巡逻,夜晚在石头陪伴下站岗,在石头上写自己最想说的话,祭拜烈士时将自己驻地的石头留在碑前,一代代中国边防军人,就这样把忠诚刻在了戍边石上。“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为什么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一名B站网友的感言让无数人泪目。特别是“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话,更是让人共情。 

自古以来,界碑就是国家的墙。山河无言,在边防军人眼中,界碑就是战位;边界如铁,在边关将士心中,界碑无比神圣无比崇高。清朝末年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吴大澄言:“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万里边关,国之藩篱。每一块界碑背后都有一段温暖动人的故事。奉献、担当、坚守!可无论戍边条件怎么变,边防军人的忠诚信念、澎湃热血和家国情怀却始终不变如初。在祖国漫长的边海防线上,一代代戍边官兵战风霜、斗雨雪、洒热血,将青春甚至生命永远留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万里海疆,用忠诚捍卫着祖国尊严、社会稳定、人民安宁,书写着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壮美华章。 他们心中都有这样一种信念:“虽然这里条件艰难,虽然这里高寒缺氧,虽然这里寸草不生,我们守卫的地方是中国!” 

走近戍边石,才能真正读懂边关;走近戍边石,更能感悟家国情怀。和边关战友一起踏边巡逻、描红戍边石,他们是一幅最美丽、最动人的图画,他们是我们做可爱的人。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边防军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他们不畏严寒。不畏酷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敬佩的对象。

每一代边防军人,他们对于国防边境的巡查都是尽职尽责的,而且绝不会让其他国家违法踏进国家边境一步。

交党费的日子,边防战士们会挑一块石头,写下姓名、党费和日期;战士们还会把自己对祖国的誓言写在石头上“守土有责”“寸土不让”“一炮歼敌”;离开军营时,老兵在石头写下誓言:“若有战,召必回”,希望留下的石头能够代替自己,继续在边防站岗。 这些石头传承着边防战士对守护祖国大好河山的坚定信念。

一代代中国边防军人,是如何把忠诚刻在了戍边石上的?
答:即使离开军营,老兵也要用石头写下誓言:“若有战,召必回”,希望留下的石头能够代替自己,继续在边防站岗。白天在碎石滩巡逻,夜晚在石头陪伴下站岗,在石头上写自己最想说的话,祭拜烈士时将自己驻地的石头留在碑前,一代代中国边防军人,就这样把忠诚刻在了戍边石上。“黄昏将至,...

边防战士说戍边石是龙的鳞甲,有道理吗?
答:龙之逆鳞不可触碰侵犯,一触碰即死!中国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便死!这就是边防战士的逆鳞。致敬英雄战士护我山河镇边疆!很多的戍边战士们,为了打造独一无二的戍边石,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雕刻戍边石,一刻就是一个月半个月这样子 !可想而知他们对戍边石的敬仰之情。戍边战士们将自己对...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军人究竟是怎样对待越军的
答: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在中越边境挑衅和入侵的越南军队进行的自卫还击作战,而当时越南在苏联的支持着和中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那么当时我国军人在这场战役中扮演的究竟是哪种角色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美国和越南的战争被称为越战,美国在越战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轰炸机和火炮...

边防战士说戍边石是“龙的鳞甲”,保卫边疆的责任有多重?
答: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布引发全网关注。英勇的边防官兵把胸膛迎向重围,把后背留给祖国,感动了无数人。其实,英雄的勇敢和忠诚早已刻在喀喇昆仑高原的石头上 在喀喇昆仑高原,没有花草树木四季更替,有的只是被刀子般的风雕刻过的石头,战士们说这是“龙的鳞甲”。白天在碎石滩巡逻,夜晚在...

致敬边防官兵!他们平时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答:西藏的边防官兵 西藏的边防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曾经有一位将军在视察边防以后感慨地说:你们在这里躺着就是奉献。一代代的西藏边防军人并没有躺着,他们面对复杂的边境情况,时刻保持一个边防军人随时冲锋陷阵的姿态,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边防的一年中大雪封山,长达6-7个月,刮6级以上大风的...

中国边防兵是怎么生活的
答:外出巡逻的士兵 戈壁上的边防战士 在我国新疆边防总队的一处检查站,海拔1000多米的戈壁地带,常年干旱少雨,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士兵每天都要把脖套当作抵御粉尘的武器,形象的被称为守卫国门的“粉尘卫士”。一批又一批的边防士兵,一直坚定地守卫者这个小小的检查站和他们每天巡逻过的地方。前来探亲的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战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答: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时间:1969年3月2日-1969年4月2号 地点:中国珍宝岛 对手:前苏联 战胜国:中国 一.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背景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县(今虎林市)珍宝岛乡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 19...

边防军人感人事迹材料
答:边防军人感人 事迹材料 是你们们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美丽的家园,是你们的努力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漂漂亮亮,是你们让我们中国人骄傲,是你们让我们抬起了头。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边防军人感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边防军人的感人事迹材料一 边防战士,是经常会被人们遗忘的人。可他们整日守卫在祖国的边疆,保卫...

新疆边防战士常行走在积雪及腰的70度陡坡上,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答:二、因军人职责之心而坚持下来边防战士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身心都是为祖国为人民,一生都在为建设和保卫祖国为之奋斗。军人的职责都是一心为国。我们新兵刚进入部队的时候,会教授新兵的知识和纪律,纪律在部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在中国的部队中有这样一句话“纪律如铁”是不能随便撼动...

边防官兵巡逻路上积雪没过大腿,处于寒冬他们该如何御寒?
答:由此看来这些军人都是相当的了不起的人儿,因为他们保卫着我们整个国家的安全,我们现在生活的安定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而作为一名边防军人更大的责任是驻守边疆,保卫祖国!在寒冷的冬季他们还要站岗,大雪没过大腿他们还要强忍着冻伤驻守边疆,他们这时就非常的需要一些御寒的方法来保证自身温度的恒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