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打顺风仗的将军是不是好将军

作者&投稿:云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历史军事名人故事~

1、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2、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
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3、卫青
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
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

4、班超
班超(32一102),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属今陕西咸阳)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
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
5、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
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
1、洋务运动。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北洋水师的成立。
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3、黄海海战。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
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战。
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
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5、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海卫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海海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水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这个问题在逻辑上不完善,因为这个问题中的将军有两种定义
1 某将军顺风仗能打胜仗,但在势均力敌下必败,苦战必败的将军
2 某将军只在是顺风仗的情况下才战斗,没有绝对顺风仗把握时不进入战斗状态
如果是1 ,那就只能算庸将。因为哪怕很无能的将领都能打赢顺风仗,所以这样的将军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是2 ,那就是战略眼光卓越,战场嗅觉极其灵敏的将领。当然是好将军。
但是,算好将军却算不上名将,因为现实战争中,总是需要有人去打硬仗、苦战的。一个总是避免硬仗苦战的将领,不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
下面的那位,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不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很难解释,但是可以举例说明
前方有两万敌人,你最多可以动用五万人去消灭敌人,这样有九成的胜算;你也可以动用一万人去打击敌人,你照样有七成的胜算。
不懂军事的人,儒家文官,都喜欢用五千人去打,即省钱又惊险刺激,是很好的故事题材。
但是,真正优秀的为将者,都会选择动员五万人去作战,哪怕只增加两成的胜算。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是这个意思。
真正的善战者,不会为了赫赫之功而冒险,必然是选择最大把握、最稳妥的方式获得胜利。

是福将了,总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要来的好吧。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只会打顺风仗的将军是不是好将军
答:如果是1 ,那就只能算庸将。因为哪怕很无能的将领都能打赢顺风仗,所以这样的将军没有任何作用。如果是2 ,那就是战略眼光卓越,战场嗅觉极其灵敏的将领。当然是好将军。但是,算好将军却算不上名将,因为现实战争中,总是需要有人去打硬仗、苦战的。一个总是避免硬仗苦战的将领,不是一个可以独当...

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都会有谁呢...
答:结论:关羽的军事头脑决不在姜维之下,武艺远胜之。但是,关羽有个致命的弱点――只知将略而不知诡谋。他的领兵风格和他的厮杀风格一样――重攻轻守。这就导致他胜则大胜,败则大败,只擅打顺风仗,经不起挫折。四、张飞 张飞是个将才。我们通常总是把张飞归类于有勇无谋,行事粗莽的悍猛型将...

“顺境看林帅,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彭德怀”,三大军神有何区别?
答:正是林帅的专注、细致和谨慎,使他几乎从未有过失败的记录,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当然也给人留下了“打顺风仗”的印象。在黄克诚回忆录中曾经提到过长征时湘江之战和娄山关战斗林帅的表现,评价林帅够很快地找到战役的重点和重心,把握战斗的能力很强。创造抗日战争首次歼敌记录的平型关战斗是他的“杰作”,是典型的...

为个么一些有勇无谋的将领能屡屡胜利
答:个人的能力应该是并不足道的,在理论上,良好的谋略和强大兵力才是一切,为个么一些有勇无谋的将领却能屡屡胜利。其实这并不奇怪。否则的话,就无从解释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名将名相无数。却被项籍以三万人马杀的惨败的历史。再者,如一楼所说,很多时候一个勇武的将领代表着一个军队的灵魂,很多勇武的...

能扛事,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答:只是有的人在关键时刻咬紧牙关、迎难而上;而有的人只能打顺风仗一遇到挫折,就六神无主、自乱阵脚。能扛事的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责任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低头、委屈面前不抱怨、危险面前不畏惧、是非面前不含糊。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干什么工作,都努力追求卓越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

戚继光平倭寇、抗蒙古,战功赫赫,为何却被君王罢职弃用?
答:再加上他非常能干,后来在北击蒙古的时候,也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他也算是在明朝顺风顺水,但是万历帝继位以后,因为万历帝对张居正的意见太大,也许是担心张居正在朝堂之上的势力会妨碍到自己的皇权,所以戚继光这个有赫赫战功的将军也被万历帝深深猜忌,最后只能将他罢官免职,万历帝才能对他放心。

大唐中兴第一名将郭子仪,他的智商和情商到底有多高呢?
答:老郭同志嘞虽然没有啥仗可打,但在官场上还是很顺风顺水,官运亨通,五十二岁那年终于当上了左武卫大将军,这可是正三品的大唐高官。不过对老郭同志来说,和平时期是没有战功支撑,要想再往上升职就比较困难了。 后来,郭子仪的母亲向氏去世,反正太平时期也没仗打,也许空有一身武艺这辈子都未必能用得上,人家郭子仪嘞...

草船借箭的背景是什么?
答: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

川军作战的一个特点,诸葛亮知道不知道?
答:但是很显然,川军并不是十分愿意替刘备打仗,所以能征善战的川军在三国争霸战中,经常是只会打顺风仗,一旦战事不利,第一时间就会跑路,跑不掉的就会毫不犹豫地投降——打仗就是一份工作,给谁干都是干。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会知道,所谓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实际是一场击溃战,川军看见...

对于胡琏,应当给予怎样的评价?
答:不管是正面战场硬钢,还是特务行为的破坏运动,每一次胡琏都完美的避开生死危机,这运气足以让他成为国民党中运气最好的将领。而胡琏之所以运气能这么好,跟他的狡猾是离不开关系的,这也难怪毛主席会评价他“狡如狐”。但“猛如虎”这三个字,就有些名不副实了。因为胡琏过于狡猾,在顺风顺水的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