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词翻译——“厌”和“竟”的意思

作者&投稿:第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篇文言文翻译和字词解释~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父僧习,齐奉朝请。

庆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治章句。时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大统十年,除庆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榜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






柳庆字更兴,是解州人。父亲柳僧习,担任过北齐的奉朝请。

柳庆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而不重视章句。当时柳僧习任颍川郡守,地域接近京郊,民间多有豪强大族。将要推选乡官,他们各自依仗权贵势力,争着前来私相嘱托。一时无法选定,柳僧习对儿子们说:“权贵们私相嘱托(的人),我一概不用。他们派来的人现在准备回去了,必须一一有个答复。你们各自按照这个意思为我起草一封信。”柳庆于是拟好复信,复信说:“下官受国家的委派在大郡做官,举荐乡官时,贤能的人就起用,没才德的就不用。这本是朝廷规定的长期不变的制度。”柳僧习读了信,赞叹道:“这孩子有气概,大丈夫理该如此。”于是依据柳庆所拟之信作了答复。大统十年,柳庆被授予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是魏皇室的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姓孟的完全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他竟然对柳庆说:“今天你如果给我带上了镣铐,以后你又该用什么(方法)放掉我呢?”元欣也派人辩解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用笞刑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有一胡姓人家被劫匪抢劫,郡县派人侦查调查,没有人弄清贼人来自何处,(因受牵连)邻近胡家而被捕囚禁的人很多。柳庆认为这伙贼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用欺骗他们的方法找到他们。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多处官府衙门前,信上说:“我们一起抢劫了姓胡的人家,同去的人多混杂,很担心最终秘密泄露。现在我想出面自首认罪,害怕免除不了死罪。如果能让先自首的人免除罪责,我就前来告知详情。”柳庆于是又贴出(自首)免罪的布告。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家奴两手反绑来到布告下自首,于是将所有参与其事的劫匪全部抓获。柳庆坚守正道,明察秋毫(的事迹),大都和这些事相似。柳庆常常感叹道:“过去于公断案没有偏差,吩咐家人将家里的大门修高大等待封赏。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大概也可以实现高封吧?”

太祖曾经对安定国的臣子王茂十分恼怒,要杀掉他,但王茂并没有犯罪。朝中大臣都了解这情况,却没有人敢进谏。柳庆就进宫与太祖争辩。太祖更加恼怒道:“王茂应该杀掉,您如果要辩明他没有罪,那么我也一定要治你的罪。”于是(叫人)把柳庆抓到太祖面前。柳庆言辞神情一点都不屈服,高声说道:“我私下听说国君如果不通达事理就不是明君,臣下如果不敢(与国君)争辩就不是忠臣。我努力竭尽驽钝忠诚,确实不敢吝惜生命,只是担心您(被人)看做不明之君而已。”太祖于是醒悟过来并且要赦免王茂,但是已来不及了。太祖情绪低落。第二天,太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于是让王茂受冤屈而死。可以赏赐给王茂家一些钱物,以表明我的过错。

《大道之行也》中的字词:
大道之行也 大道: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之: 无具体意义,放在句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天下为公 为: 作为,是。
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举的意思
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这样,如此。 亲: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亲人 其:自己的。
不独子其子 子 :名词活用作动词,把……当作孩子 其: 自己的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者:……的人 皆:都,全部。
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务,职业 归:归宿。
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厌恶。 其:它,指货。
于:放在动词后面名词前面,意为“在……”
不必藏于己 于:放在动词后面名词前面,意为“在……”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它,指力。 于:放在动词后面名词前面,意为“在……”
不必为己 为: 为了。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为这样的原因,
是谓大同 是谓:这就叫做

1,世之贪夫,欲壑无厌,固不足责。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
翻译:世上贪心的人,欲望像个无底洞(厌,满足之意),本不足以责难。对于常人性情,见人家有珍奇玩好,不能不心动,也是个毛病。大多数人都羡慕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本意延伸:讨厌延伸至

王罴俭率的文言文翻译
答:4. 文言文翻译 罴性俭率,不是边幅 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

跪求文言文字词翻译
答:2018-07-30 求文言文 常见字词的翻译 10 2008-04-13 求文言文的翻译!!(要有字词的翻译的!) 15 2013-04-29 给我个文言文字词翻译器!高分跪求! 2012-10-17 文言文字词翻译 15 2012-10-13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44 2018-11-04 求文言文 常见字词的翻译 18 2009-05-30 在线文言文字词翻译 53...

文言文组词法
答: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做到准确翻译 。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 *** 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

文言文字词翻译
答: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臣司马光说:“古人说:君主英明臣子就会正直。裴矩谄媚于隋朝而忠诚于唐朝,不是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

常见文言文翻译诗词
答:1. 初中文言文中常用词翻译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A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 此句可译为

文言文翻译的字
答: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1.抓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尤其是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

嵇含传文言文的字词翻译
答:(《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

文言文两则词语解释
答: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文言文河伯娶妻中字词翻译
答:5. 文言文字词翻译和成语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茸.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垢,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仍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

文言文翻译
答:原文:(上文:昔高祖忌柏人之名,违之以全福;征南恶彭亡之地,留之以生灾。)岂几虑自有明惑,将期数使之然乎?译文:(上文:从前汉高祖忌讳“柏人”这个地名,背之而去,因而保全了福分;征南大将军岑彭厌恶“彭亡”这个地名,留下来未及时离去,因而生灾被害。)难道是思虑自有明察和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