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修改病句的所有病句种类

作者&投稿:经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考试,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都有哪些~

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一)语序不当。即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排列不。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多重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正确排列次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表指称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①(我的)(一本)(精装)的图画书。

②(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多项状语正确排列次序: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

例:①许多同学[昨天][在教室里][都][激动]地[同他]展开辩论。

②[今天早晨][在学校][还仔细]地[把它]看了一遍。

3、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位置不当。这项可造成句子结构不清,表达混乱。

例:①苏州的春天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二)搭配不当。这类病句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搭配不当。另外还有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下面举例分析:

1、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长一米左右,它的寿命能活九至十年。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2、动宾搭配不当。

例:①节日的公园,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论文发表后,报社向他赠送报纸和稿酬。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①每个人都必须深刻的投身社会建设中去。

②学校应严厉地处理好这件事。

4、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

例:①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验着人间的温暖。

②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肯定与否定搭配不当。

例: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残缺即句子不完整,缺少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表现为缺主、胃、宾语等。赘余即句子里有多余成分,造成句意不通或重复。下面举例分析:

1、成分残缺。

例:①缺主语。

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②缺谓语。

最近这里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③缺宾语。

小山村的农民真不简单,要在三年内使山村农业走上机械化。

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④缺状语。

这个草原是一条不十分规则的河流,年深日久淤成了一片大大小小的沼泽地。

2、成分赘余。

①重复

例:这种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在学生中树立革命思想,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②可有可无

例: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③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造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活的管理。

(四)结构混乱。又称为句式杂糅,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①举棋不定

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②反客为主

例: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③中途易辙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④藕断丝连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五)表意不明。即句子的结构看似完整,但意思不明确。

1、有歧意。

例:①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②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2、多重否定造成句意不明。

例:①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3、费解

例:从60岁到90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六)不合逻辑。此处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通。常犯的错误有自相矛盾、范围不清、主客颠倒等。

1、自相矛盾。

例:这幅画都画好了,只剩下一块山石还需上色。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人类在一生中要经过胚胎、幼儿、青年、壮年、老年、死亡等阶段。

3、主客颠倒。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4、概念并列不当。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5、强拉因果。

例:北京的几座规模宏大的立交桥我都见过,尤其是三元桥我天天路过,因此我也是个北京通了。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6、不合事理。

例: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歧义句”例说
【作者: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 于海生
来源: http://www.ruiwen.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4-12-20】
《考试说明》规定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既表达力求准确、清楚,不产生歧义。这也正是近几年高考的训练点和考查点。自2003年起,“语意明确 ”便成为高考热点,为了帮助考生理解并消除歧义句,笔者浅说如下:
一、 一词多音而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2002年包头市模拟卷D项)
【分析】: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多音,因而在书面表达时有可能造成歧义。这时可用创设语境法来消除歧义。
“好”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hǎo”,又可以读“hào”。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但在书面表达上反映不出来,所以可用创设语境法修正。可改为“这个人好(hào)说话,经常爱老师批评。”或“这个人好(hǎo)说话,大家都喜欢她。”
二、 音同口述而引起歧义
(2)产品全部合格 产品全不合格(2001年通辽市模拟卷A项)
(3)常饮酒能治病 常饮酒能致病(2002年黄冈市模拟卷C项)
【分析】:汉语中有许多同音字,这些同音字使一些句子在口述时易于产生歧义,这时可用停顿法或填字法来消除歧义。(2)、(3)句用书面表达时较为清晰,若再通过电话转述时就会产生歧义,故句(2)采用停顿法可改为:产品全部/合格 产品全/不合格 句(3)采用填字法可改为:常饮酒能治(好)病 常饮酒能(导)致病.
三、因一词多意而引起歧义
(4)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2003年全国卷第6题C项)
(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1998年全国卷第7题B项)
【分析】: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句(4)中“看不上”有歧义,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故表意不明。句(5)中“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 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为嘉宾送人的礼品”。
四、 结构划分不同而引起歧义
(6)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年全国卷第6题A项)
(7)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2004年全国卷第6题A项)
【分析】:同一个短语或句子,由于划分出结构的不同,自然就形成不同的意义,形成了句(6)这样“语义不明”的病句。表意不明,关键在“令”的宾语部分两个动词关系的理解。一是动宾关系,即明令禁止“取缔市场”的行为,也就是不要取缔药品交易市场;二是“禁止”和“取缔”并列,即不让药品交易市场存在。句(7)也可以理解为两种结构:一是(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二是(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五、 因语义不明而引起歧义
(8)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2003年全国卷第6题A项)
(9)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2004年全国卷第6题D项)
【分析】:话语中某些词语或短语的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8)句中很难断定“父亲是医生,还是病人”故可采用创设语境法改为:开刀的是他的父亲,医术很高明。或改为:开刀的是他的父亲,他得去医院料理。这样表意就明晰了。(9)句中很难断定“是孙燕自己拍的,还是别人给孙燕拍摄的”。
六、 因分界不清而引起歧义
(10)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1998年全国卷第B项)
(11)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2001年通辽市模拟卷B项)
【分析】:在某些句子中,往往用“和”字连接前后两部分,造成因分界不清而引起歧义,这样的句子可以采用重新造句法消除歧义。(10)句有两种理解:一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独自一人私吞了这笔钱。二是他与副总经理两个人一起瞒着总经理,两人共同私吞了这笔钱。(11)句有两种理解:一是尾长的一半加上头长等于身高。二是身高是头长与尾长两者和的一半。
七、 因代词指代不明而引起歧义
(12)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1996年三南卷B项)
(13)他有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996年三南卷D项)
【分析】:在某一个句子中,由于代词指代不明而引起歧义。这样可以用添加必要次获创设语境法消除歧义。(12)句中“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可能是“张原”,也可能是“老人”。如果在“手里”前添加“张原””或“老人”句意便明确了。(13)句“在医院工作”的可能指“他”,也可能指“女儿”,故可以在“在医院工作”前添加明确的词语“女儿”或“他句意便明确了。
八、 因随意省简而引起歧义
(14)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1998年通辽市模拟卷B项)
(15)豆制品会长 不敢买豆腐。
【分析】:某些句子由于随意省略了某个字或词而造成句子的多义,这样的句子可以用填字法消除歧义。(14)句有两种理解:一是买车、买船、买飞机、买饭票在服务台。二是车票、船票、飞机票、饭票均可在服务台买到。为了恢复原意,可在前面添加三个“票”字:买车票、船票、飞机票、饭票在服务台。(15)句是一个新闻标题,读了这个标题,你一定会认为,新闻的内容大致是说:某地的豆制品自己会膨胀,所以人们不敢买豆腐了。其实,“豆制品会长”是“市豆制品协会会长”的简称,这则新闻时说豆制品不符合卫生表准,以至“市豆制品协会会长”都不敢买豆腐。这个简称不该用,故应用填字法改为“市豆制品协会会长”。
九、 因一词兼类而引起歧义
(16)饭不热了。
【分析】:一个句子中有于某一词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中稍不注意就引起歧义。这是可采用添加修饰语来使句意明确。句(16)中的“热”既可以理解为动词“加热”,也可以理解为形容词“温度高”。所以可采用添加修饰语明确句意:饭不(用)热了或饭不(够)热了。
十、 标点不当而引起歧义
(17)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所以遭到迫害。(2000年常州市模拟卷C项)
【分析】:该句本意是:收购站营业员没有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但却在“意图”后加上一个逗号,意思变成了:收购站营业员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意思恰好相反。故根据句意的需要,若表示前者意思,则在“意图”后不加逗号,若表示后者意思,则可在“意图”后加逗号,
十一、 因重复啰嗦而引起歧义
(18)阻碍数学科学质量迅速提高的关键是教学研究人员选用。
【分析】:在某一个句子中,由于重复啰嗦而造成词义的多项性,这样的句子可采用删除法来消除歧义。该句意思是“选准人员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由于多用了个“阻碍”而造成语义相反,故可删去“阻碍”。
十二、 因语序不当而引起歧义
(19)“全国三八红旗手”、“模范军医”吕士才的爱人潘平给团员们介绍吕士才同志生前的模范事迹。(2000年通辽市模拟卷D项)
【分析】:在某一个句子中,某个词有多重修饰语,由于语序排列不当往往会形成多意,该句中“全国三八红旗手”、“模范军医”两个词语在“吕士才”前面,就会让人误解为都是“吕士才”的定语,而实际上“全国三八红旗手”一词应与“潘平”搭配。故调整为:“模范军医”吕士才的爱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潘平给团员们介绍吕士才同志生前的模范事迹。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整理
答: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2)指称或数量的 短语 ;(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

所有病句类型
答:四、★语序混乱——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例一:“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常见病句的类型
答:3、在查到句子的毛病后,照着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地修改。一个病句的修改,常常不止一种改法,要选择不但最能准确表达原意的,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改法。例如:“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脆。”应改为“这苹果又香又脆。”...

语文的修改病句的所有病句种类
答:(二)搭配不当。这类病句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搭配不当。另外还有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下面举例分析:1、主谓搭配不当。例:①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长一米左右,它的寿命...

修改病句的类型,方法和修改符号有哪些
答:”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换法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他的写作水平有...

语文中的病句有哪几种类型???请拿一些句子举例...
答: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例子1、上星期去植树了。...

语文的病句类型
答: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一) 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___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___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___4...

十种病句类型
答:(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7)歧义。(8)句式杂糅。(9)分类不当。(10)单面性对多面性。

病句种类及例句
答:病句的基本类型及例句:一.成分残缺例句: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句中“使”的主语应为活动,句首介词通过使得缺失主语。修正后的句子: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团结的...

十种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答: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二、搭配不当 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示例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