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的欲解时分别是什麽?如何解释

作者&投稿:胡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经欲解时是什么意思~

转自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顾植山教授认为仲景提出的“六经欲解时”理论,实际上是基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有序的动态变化的时空方位概念,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六经“三阴三阳”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三阴三阳各藉其主气随其旺时而解。
“六经欲解时”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笔者通过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学习实践,对其应用价值感触颇深,在此结合案例谈谈心得体会。
案1: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
龚某,女,30岁,于2014年12月2日初诊。自幼患哮喘,2014年10月以来哮喘频发,在当地服用中药2月未见好转来诊。刻诊:夜间2点哮吼痰鸣,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夜间发作哮喘时伴口渴,烦热,咯痰色白清,有清鼻涕,咳嗽不甚,胃纳可,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细。考虑其证丑时(夜间2点)发病,符合“厥阴欲解时”,遂予乌梅丸方加减: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4克(后下),川连6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川椒4克,干姜6克,制附片6克,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生炙甘草各15克,葶苈子15克,大枣10克。7剂,水煎服,嘱晚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二诊(2014年12月24日):诉服用上方2剂后夜间哮喘即获缓解,因诉项背部怕冷,舌苔薄干舌质暗红,脉细。又拟原方复入鹿角片10克,熟地10克,麻黄5克,桂枝10克。7剂,水煎服,改早晚各服1次。
三诊(2015年1月27日):服上药病情得控。因天气变化,不慎受凉导致哮喘又发,哮吼喘憋,背凉怕冷,在当地运用小青龙汤、阳和汤效不显又来求诊,追寻发作加重时间告知下午5~6点以及凌晨3~6点发作明显,表现气喘喉鸣,咳嗽则觉气畅,咯吐少量透明泡沫痰,有鼻涕喷嚏,胃脘稍胀,大便不溏,苔薄质暗红,脉细。据发病时间下午5~6点符合“阳明欲解时”,凌晨3~6点“丑至卯上”同时符合“厥阴欲解时”,于是选用乌梅丸合小承气汤方加减,处方: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4克(后下),川连4克,黄柏6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川椒3克,干姜6克,制附片5克,枳壳10克,厚朴15克,制军5克,炙甘草9克,葶苈子15克,麻黄5克,杏仁10克,大枣10克。14剂,水煎服,中饭及晚饭后40分钟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四诊(2015年2月12日):诉服用上方1次(半剂)即感松适,气喘缓解,3剂服完胸闷即除,7剂服完诸症消失,又服药1周巩固。因昨日又有受凉感冒稍咳,此次没有发作哮喘,患者甚喜,痰少,无鼻塞,纳谷欠香,苔薄质暗红,脉细。原方增干姜为9克,加入炒白术10克,六曲10克以健运脾胃、开胃增食。14剂,上药服完,哮喘完全得控,后予以上方2倍为料熬制膏方善后巩固。
案2:胸闷变异性哮喘(从“厥阴欲解时”“少阳欲解时”论治)
张某,女,36岁,于2014年10月20日初诊。喘憋咳嗽,凌晨1~3点为甚,纳可,大便不实,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细弦。气道激发试验阳性。因发病时间凌晨1~3点符合“厥阴欲解时”,故予乌梅丸方加减,处方:乌梅35克,细辛3克,肉桂(后下)4克,川连3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川椒4克,干姜6克,制附片6克。7剂,水煎服,晚饭后、睡前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二诊(2014年10月28日):诉服用上方后凌晨1~3点喘憋已除,但早晨5~6点及上午7~9点还会受凉易咳,咳吐黄痰,口干口苦,咳甚作呕,咽干,面显红疹发痒,舌苔黄边红,脉细弦。因发病时间为上午5~9点,横跨“厥阴”与“少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遂拟原方复入小柴胡汤意,加柴胡6克,党参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三诊(2014年11月5日):诉服完上方咳嗽即获完全消除。
案3:胁痛(从“厥阴欲解时”论治)
陆某,女,56岁,于2014年6月6日初诊,患者右胁部疼痛不适10余年,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胁部疼痛,先后服疏肝理气药,未见明显缓解。就诊时患者右胁部疼痛,喜右卧位,疼痛游走,夜2~3点痛甚,伴嗳气,泛酸水,受凉后易出现咳嗽、咽痛,口干,消谷善饥,食纳尚可,大便偏干,夜寐安,舌苔薄黄,质暗,脉弦涩。B超未发现肝胆异常。初从常法疏肝理气和络法,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四逆散、金铃子散、失笑散等均无效,考虑其发病时间夜2~3点,符合“厥阴欲解时”,治以乌梅丸方加减:乌梅30克,细辛3克,桂枝10克,制附片5克,黄连4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川椒4克,干姜5克。7剂,日1剂,浓煎300ml,日服2次。
二诊(2014年6月13日):患者诉右胁疼痛大减,口干,消谷善饥减轻,现自觉右胁部火灼感,舌苔薄黄,质暗,脉弦涩。效不更法,原方乌梅加至50克,增入全瓜蒌10克,红花5克,炙甘草5克。7剂,常法煎服。
三诊(2014年6月20日):患者诉胁痛已除,咽稍干,右胁火灼感显好,舌苔薄白,质暗,脉细。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
案4:胁痛(从“阳明欲解时”论治)
陈某,男,65岁,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经治疗咳喘诸症缓解。第三天查房时患者诉左胁疼痛,时胀,且于下午3~4点疼痛为剧,口干口苦,余无特殊不适,舌苔薄黄。因思及患者胁痛于下午3时后疼甚,符合“阳明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处以小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0克(后下),枳壳10克,厚朴10克,炙甘草5克。2剂,服用1剂,胁痛即除。
按:“六经欲解时”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六经病”各有“欲解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顾植山教授认为仲景提出的“六经欲解时”理论,实际上是基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有序的动态变化的时空方位概念,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六经“三阴三阳”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三阴三阳各藉其主气随其旺时而解。当然“欲解”,并非一定就是病解向愈,而是六经在各自所属的时间区域内,得天时之助,有可能正胜邪却,使病易解,也有可能出现正邪斗争激烈而表现症状加重者。
案1,初诊时喘憋发于丑时(夜间2点),符合“厥阴欲解时”,遂予厥阴病代表方乌梅丸燮理阴阳、平调寒热、消阴阖阳,俾气机调畅,故药服2剂喘憋即得缓解。三诊时,因常法无效,据发作加重时间下午5~6点符合“阳明欲解时”,凌晨3~6点“丑至卯上”同时符合“厥阴欲解时”,选用乌梅丸合小承气汤(通下阳明、利于阳气藏合),不料服药1次(半剂)即感松适,可谓“效如桴鼓”是也。案2,初诊时,因喘憋咳嗽以凌晨1~3点为甚,发病时间符合“厥阴欲解时”,予乌梅丸治疗后该时段症情得控,但二诊时告知于“早晨5~6点及上午7~9点还会受凉易咳”,考虑其病发时间变为上午5~9点,横跨“厥阴”与“少阳欲解时”,结合患者有少阳转枢不利表现如“口干口苦,咳甚作呕,咽干,脉细弦”等,遂予乌梅丸方复入小柴胡汤,意在转枢阳气,促使阴尽阳生,气机条畅,果获捷效。案3、案4,虽均为胁痛,案3始从常法疏肝理气和络法无效,因胁痛时间于夜2~3点加剧,符合“厥阴欲解时”,故治以乌梅丸获效;而案4患者左胁胀痛以下午3~4点痛甚,符合“阳明欲解时”,给予小承气汤以通下阳明,俾益阳气藏合,气机得畅,药服1剂,胁痛即除矣。
因此,“六经欲解时”是仲景六经辨证的抓手,甚合“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临证果能重视运用,并“随机达变,因时识宜”,就能借助自然与人体固有的阴阳变化之力来调理病体之阴阳,以达借力使力,庶得古人未发之旨,而能尽其不言之妙也。(史锁芳)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就可以
但是还有很多说法,
请参考例句:
六经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是《伤寒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is a major issue in the study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伤寒论》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方书之祖",但其问诊造诣多被忽视。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was one of the classic work of TCM and was honored as the ancestral of prescription.However, its accomplishments of the interrogation were sometimes be neglected.
主症与《伤寒论》条文(35)相比没有本质区别,发现“精神倦怠”
所谓经典著作,就是指《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So-called classic work, is to point 《 inside through 》 , 《 the absolute being agriculture is originally the grass through 》 , 《 the typhoid theory 》 and 《 the summary of gold 匮》 .
为临床上常见的重要证候;
Main disease and《typhoid fever theory》clause (35)Comparing has no distinction.Find that tired spirit is an important syndrome commonly seen clinically.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历来是众多伤寒医家研究的重点之一,但至今仍缺少令人满意的解释。
The time of six meridians diseases tending to be cured in Shang Han Lun(Treatise on Cold Diseases)is always one of the key points for study,but up till now no satisfied explanations are made.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即9-15时之间。
因太阳病的病机为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时这段阳气最旺的时间,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内经》曰:自得其位而起。此之谓也。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15-21时之间;
阳明病,热盛邪实之证,故于阳气衰减之时可能病邪欲解。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即3-9时之间;
提示邪结少阳不得舒发之证,于一日阳气升发之时,邪有发越得解的可能。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即21-01时之间;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即23-05时之间;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即1-7时之间。
三阴之为病,阳衰阴盛之证。故在夜半至天明的稍前稍后,即阳生、阳长之时,有病邪得解之机。
天气之阴阳盛衰对人的不同病证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阴阳会通,变化难极。故亦不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如此,则思过半矣。
学群 白

能将《伤寒论》六经辨证注解的最好的是《易演伤寒论》这本书

详情你可以百度



伤寒论六经的欲解时分别是什麽?如何解释
答: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即9-15时之间。因太阳病的病机为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时这段阳气最旺的时间,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内经》曰:自得其位而起。此之谓也。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15-21时之间;阳明病,热盛邪实之证,故于阳气衰减...

六经欲解时是什么意思
答:按:“六经欲解时”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六经病”各有“欲解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顾植山教授认为仲景提出的“六经欲解时”...

我学《伤寒论》(【4】欲解时)
答:条文: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译注:太阴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亥(21~23点)丑(1~3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这个要从阴阳互根的原理去理解,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

六经病欲解时: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下)
答:因此,《伤寒论》的「欲解时」就是那「自得其位而起」时,所以厥阴、少阳病「欲解时」在春,阳明病「欲解时」在秋,太阳病「欲解时」在夏,少阴病「欲解时」在冬;只有太阴特殊,为「阴中之至阴」而「脏寒」,所谓「至阴」就是极寒之时,故配于冬。6. 「六经病欲解时」的两层含义:第...

从运气角度解析六经病欲解时(下)
答:从六经病欲解时图可以看到,从寅到未上半年春夏阳仪系统主太阳、少阳、厥阴三经(即伤寒、中风、温病三证),称之为阳仪,《伤寒论》有阳仪太阳少阳合病、并病;从申到丑下半年秋冬阴仪系统主阳明、太阴、少阴三经(即宋本《辨痓湿暍病脉证第四》三证)。充分体现了张仲景《伤寒论》是以四时阴阳理论为大纲的,其撰用...

一天之中什么时间补肾最好
答:按照《伤寒论》六经欲作欲解的规律,足少阴肾经的欲解时是子丑寅(也就是每天凌晨23点至5点最好。一年中是农历十一月至一月较好)。肾病的欲剧时是:午未申(11点至17点,农历五月至七月)也就是这个时间比较容易发作。

《伤寒论》六经起源
答:《伤寒论》六经是阐述外感热病规律的理论框架,明确六经涵义是把握《伤寒论》的关键所在。各家对此争论已久,莫衷一是。欲明六经,得从张仲景对《黄帝内经》的继承入手,但更深层次的开掘,还得从《周易》之理分析,才能解说得透达。因为,连《黄帝内经》也是以《周易》为框架建立起的理论规范,张仲景...

倪海厦伤寒论太阳篇 1-24条
答:7.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所有的阳病,腑病,恢复的时候都是在中午,阴病,脏病恢复的时候都是在半夜。半夜起来找东西吃,脏病好了。8. 伤寒论治病时不用补药,补阴,轻补甘草,中补甘草大枣白芍,大补人参。补阳,没病的时候就吃补阳药。汤剂服用时是吃气(大火)还是吃质(小火)?

2021-01-09
答:【 “欲解时”是厘定分辨“六经”的时间节点】 《伤寒论》中的辨证是多维度的,是“病脉证并治”,即辨病、辨脉、辨证相结合。辨“病”是辨三阴三阳,张仲景辨三阴三阳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辨“欲解时”,通过“欲解时”来判断三阴三阳的归属。 脉、证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象”态,“开阖枢”是时相,“欲解...

中药如何吃?饭后多少时间吃呢?吃完后,可以吃别的东西么?
答:如《伤寒论》中六经病欲解时的规律:“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太阳病的病机是人体阳气为风寒所郁遏,古人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在一天的巳时至未时(9时~15时)为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可助人体解表透邪,病邪即有缓解的可能。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阳明病病机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