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纪年法为什么60年一循环

作者&投稿:倚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为什么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请解释的详细些。~

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按序相配的,顺序奇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奇数的地支、顺序偶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偶数的地支相配,即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
例如: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
所以组数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只有六十组,是60年一个轮回。
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序相配,形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凡六十组干支,称为“六十甲子“

扩展资料:
1、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2、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3、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天干地支


因为是采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的转换规则:

自然数序法求干支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

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纪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古代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古代纪年法中“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扩展资料:

四季的概念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书常把这些名称作为月份的代名词。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的生命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因为史料都是记年体的。

后来历法日趋周密,春秋二时再分冬夏二时,有些古书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墨子·天志中》“”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管子·幼官篇》:“修春秋冬夏之常祭”,《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
  以十天干为基点:
  第一回合: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第二回合: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第三回合: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第四回合:甲午、乙未、申丙、酉丁、戊戌、亥己、庚子、丑辛、寅壬、癸卯
  第五回合: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子壬、癸丑
  第六回合:甲寅、乙卯、丙辰、巳丁、戊午、未己、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第七回合: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巳己、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总结:
  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注意:以十天干为基点不动,十二地支依次变动。
  低于十二地支而言,每次得依次派出十个。
  第一回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子丑在1、2)  
  第二回合: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子丑在3、4)
  第三回合: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子丑在5、6)
  第四回合: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子丑在7、8)   
  第五回合: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丑》(子丑在9、10)
  第六回合: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12个,此只有10个文字位子,故
  有一组11、12,但子丑未出现)
  (第七回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关于天干何来说法,其中一种是古人根据事物十个状态排序以定的,视为循环。其中植物的生长就是一例︰

甲指破壳,植物破土萌芽;
乙指植物初出地面,呈弯曲状;
丙指植物长势旺盛;
丁指植物的长势犹处于青春期,成长壮实;
戊指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是为最顶峰;
己指植物开始屈曲其形;
庚指植物枯萎衰亡,始入土中,与乙相反;
辛指新一轮的种子,引伸万物更新;
壬指阳气正潜地中,万物怀妊;
癸指万物闭藏于土,植物萌芽。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

天干十个配上地支十二个,也就组成了中国古代纪年的60周期

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载:甲子,干支纪年或记岁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天干和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们的排列有顺序的.

古代纪年法为什么60年一循环
答:因为是采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为什么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请解释的详细些...
答: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按序相配的,顺序奇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奇数的地支、顺序偶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偶数的地支相配,即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例如: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所以组数是10和12的最小...

古代纪年法为什么60年一循环
答:1. 干支纪年系统是由天干和地支组成的,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相配,形成一个60年的循环周期,常被称为“干支表”。2.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符号。3. 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符号。4. 干支纪年从每年的立春开始...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为什么每个轮回只有六十年?
答:3. 六十甲子周期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循环,它还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这个周期既反映了时间的循环性,也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观察和理解。因此,干支纪年法不仅是一种纪年方式,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体现。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为什么每个轮回只有六十年?
答:甲寅”旬的子丑逆向“甲子”旬的戌亥。通过以上结合分析,我们就知道这其中的一个现象,即一甲子(60年)的轮回又是六十甲子“空亡”中十二个地支的一个轮回,所以这就是为何60年为一甲子的原因,可以说这也是其中所存在的规律,同时也算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干支纪年是怎么回是?整一个轮回是几年?
答: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法,将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形成60个不同的干支组合,循环使用。一个完整的轮回是60年。1. 干支的含义: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符号;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符号。2. 干支...

中国古代干支纪年以多少年为一个周期
答:干支纪年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其基础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这一纪年体系由轩辕黄帝所创立,将天干和地支配对,形成六十个不同的组合,用以标识年、月、日的顺序,并形成一个循环,循环周期为60年,即一个甲子。干支纪年的概念在西汉时期已有萌芽,到王莽时期开始正式实行,并在东汉后期广泛通行。汉章...

为什么是六十甲子年为一轮回?
答: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结合纪年,如甲子、乙丑、丁寅,以此类推,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两者的最小公倍数为60。所以,天干首“甲”与地支首“...

庚子年多少年轮一回?
答:总共有六十甲子,所以每一甲子年都是六十年一轮回,自然的庚子年也是60年一次。比如1900、1960、2020(60年一周期) ,就是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庚子为干支...

六十年一甲子什么意思
答:六十年一甲子是指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一个周期为六十年。干支纪年法,以甲子为始,以癸亥为终,其数刚好60个,之后,又以甲子起重新计算,重新又开始一个周期。每当六十年后就会回到甲子年,这样不仅能很好的记忆,而对此种纪年方法的生动阐释。古代没有发明时钟和手表等计时装置的时候,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