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剥削了诸侯王权

作者&投稿:革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

“推恩令”,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载: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中说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汉武帝措施:建中朝,设刺史,推恩令§汉武帝能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国家实力强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雨露均沾法,具体的内容是首代藩王死后,藩王世子继承藩国的一半国土(称为雨露),而剩余国土则由世子以外藩王的其他儿子平均继承(称为均沾).以此类推,藩王世子所继承的一半国土在其死后由其世子在原有一半的基础上只能再继承一半的国土,而剩余的国土则仍然由世子的其他儿子平均继承.
这法妙在多年后各藩王的实力越来越小,分为多个小块,不能积聚力量来反叛.

汉武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见西汉七国之乱)。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 ,抗命 ,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因此 ,元朔二年( 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
  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西汉在削藩政策中,推恩令的作用有多么的大呢?
答:他在吴、楚、赵、齐四国之地又分封了13个皇子为诸侯,并且规定诸侯王侯不得干预封国政务,剥削诸侯对封国官员的任免权,使他们仅能享受相应的“衣食租税”。这些措施使得诸侯王再也无法和中央对抗了。七国之乱地图 二,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正式推行汉武帝上台之时,诸侯王已经无力抗衡中央,然而他们依...

历史问题
答:1.汉武帝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社会问题是什么?2.春秋战国技术成就是什么?如医学天文方面。3.西汉修养生息紧急啊!!~找遍书和网站都找不到具体的。答得好加分... 1.汉武帝中央集权的背景 措施 社会问题是什么?2.春秋战国技术成就是什么?如医学 天文方面。3.西汉修养生息 紧急啊!!~ 找遍书和网站都找不到具体的...

崇祯皇帝如果学习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他的财政或许能够挽救大明
答:最后一类是诸侯贵族! 典型的就是酎金制,变相地去剥削这些诸侯贵族的钱,用来充实国库。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情况。 汉武帝剥削的都是有钱人的钱,让所有有钱人都变成了穷人,这样全国上下都是穷人,他们的贫富差距就没有这么大,这也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却没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影响与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

比较秦始皇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不同?
答: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

汉武帝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500字
答:第二,汉武帝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来管理人民的,上天给了他统治人民的权力,绝对不能违反。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便采取这种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

谁知道秦始皇和汉武帝
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但因刑法苛虐,致使“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男子力耕不足粮赋,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同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极其为严重,故而在秦始皇后不久,秦王朝便灭亡了。汉武帝刘彻 ...

为什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好像墨子有个重要的观点是“逐级尚同”,墨子的逻辑:君主天生是最圣贤的是上天受命来实行兼爱的,然后次一级的大夫次圣贤...依次类推,君权是绝对的不假,这些都是为了让君主实行兼爱的手段,如果你了解兼爱的具体内容,你就会知道那些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做到的;不仅如此老百姓也都...

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在政治政策民族政策和经济政策方面有哪些相同...
答:民族关系方面:相同点:①他们都以战争方式打败匈奴。②他们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不同点是:汉武帝还加强了与西域地区各民族的联系。经济方面:相同点:①他们都注重发展经济,并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和推行全国统一的货币。②他们都因对外战争而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而造成对生产的破坏。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