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

作者&投稿:陆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怎样活到100岁——陈立夫谈养生~

�嘣�虻ń崾�鞍螂捉崾���饪剖质酰�渌�牟∫嗌���缃窬尤荒芑畹�100岁,已很知足。我总结自己的养生方法,应有如下几种: 熟睡 我一躺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入睡,这是恢复疲劳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发脾气 每次遇到困难,我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 学会健脑 我很小在私塾读书时,记忆力就比其他同学强。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就背熟了。平时要多用脑,注意多食补脑食物。 有恒心 我不仅记忆力强而且还能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我一般不睡懒觉。以前清晨锻炼时,在街上总会碰到一位僧人,三步一拜地化缘,从不间断。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晖是为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追问,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答日:‘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后来听说他终于建起了一座庙。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按摩之后,再进行其它运动。如跑步、游泳、滑冰、打拳等。 年纪大了以后,我每日3顿饭后由护士陪同走路,每次约走600步。 养心在静,贵在淡泊明志。我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绝不愿看见。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 由于祖母喜食素菜,家中每日两素两荤,这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认为好吃可以不问其它。我则坚持‘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 听说,有一位美国的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这与中国老年入睡眠前以热水冼脚,非特别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 古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心不安,而受制于人,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我从80岁生日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冶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成败之鉴
2007-08-15 04:21:58 读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http://i.cn.yahoo.com/shu_hua65/blog/p_11/

偶然看到一篇原国民党大佬陈立夫在晚年写就得一篇反思录,文章主要总结的是国民党从大陆失败的原因。其反思是否全面准确暂且不予评论,但其中的有些地方还算看到了问题的实质。现将原文的部分章节转贴如下,望大家能够带着批判的眼光体会其中的意思。


陈立夫:不堪回首故国月——大陆沦陷省思

军事财政外交之失误

日本人投降时,总裁派何应钦将军去受降,我特地去看何将军,我建议他要求日本人的军队,帮我们防守两条路,由南京、浦口到天津,与由汉口至北平之津浦与平汉两条铁路,使日本军队帮我们防守这两条铁路沿线地区,我们的军队就可开往北方去,因为我们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一带。但何将军忽略了我的建议,致使我们的军队须经上海,由海道运往天津、北平,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和人力、物力,予中共以调度机会,这是很可惜的事。

后来我们犯了一项很大的错误,就是日本投降后,所有在日本军队后面打游击的部队,我们没有收容过来。当时这些在北方、在东北打游击的部队,都是本党同志,后来军政当局或许受了国防部次长共奸刘斐之影响,不要这些游击队的兵,引起了他们的怨恨,这些人心里想:中央军队和日本人作战时,我们在日本人后面打游击牵制他们,不无有功,到现在天亮了,我们也应该有个归宿呀!现在中央却不要我们,那我们跑到共产党那里去算了!这项政策的错误导致北方、东北那些打游击的人大失所望,投向共产党那边。我们应该临时接收他们,再慢慢地补充到各正式部队里去,才是正当办法,如同沦陷区退出来的青年,如果我们当时不收容他们,他们自然被延安共党收容去了,这种损失,是无法补偿的了,为渊驱鱼,是等于壮大了共产党,使他们平白增加好多万人。

以上是军事方面的错误,导致我们失去大陆。第二项失败的原因是我们的财政金融没有搞好。当日本人占领了一地区,他们用日本军用券一块钱换取我们中央政府所行的法币一块钱,他们用这种方法逐渐收去了我们的钱币,而使整个沦陷区都用日本军用券,而我们中央银行的钱币便不通行了。这时候如果我们这边有一个人,他有一万块法币,那这个人必定很富有,因为那时吃一桌含有鱼翅、燕窝的酒席,才不过三、四块钱。在沦陷区,可以用一万块法币去换一万块日本军用券,人民感到并无吃亏,后来当汪精卫组织伪政权以后,他发行一种伪币,此时一万块军用券可换五千元伪币,乃等于贬值了一半,日本投降以后,收复地区人民自然欢迎使用法币,但财政当局宋部长竟规定两百元伪币换取一元法币,这一错觉,以为这样一来,就可用少数法币把伪币都收了回来,其实害了老百姓。有五千元伪币的人只能换到二十五元法币了,而这时候的法币早已贬值了,所以原有一万元法币的人民,只剩贬值的二十五元法币了。再举例来说,抗战初期,我曾用一万块钱协助两所大学迁校,这两所大学一所是复旦大学,一所是大夏大学,他们都在上海,没有钱迁校到后方,我就拨给他们一万块钱办好了这项艰巨的迁移工作。这样看来,一个富有的人经过这场战争,他的财产由一万块钱变成二十五块贬了值的钱了,这不是替共党铺路吗?还算什么财政专家呢?由此可见,我们的财政政策把有钱的人民也变成没有钱了,没有钱的人,更是一无所有了,以前有句话我不太懂,这句话就是「民穷财尽」,到这时候我才懂得。政策一错,可使民也穷了,财也尽了,所有的有钱人,都变成了穷人,无钱的人都变成了赤贫了。换句话说,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当时政府不应该去占这种便宜。人民有五千块伪币,政府仍要用五千块法币去换才对;不应该占人民的便宜,用两百块伪币换一块法币。他只看到自己这一面,而没有看到人民全被整惨了。胜利后我们刚回到上海,发现一切东西都便宜极了,因为我们一块钱法币等于两百块使用,所以大家都抢购东西,弄得老百姓痛恨我们。军事上失败,把游击部队放弃,使他们成为共产党的部队;财政上的失败,是帮助共产党把有钱的老百姓变成「无产阶级」,这两大失败,是我们为什么要到台湾来的最大原因。

所以任用人才要特别谨慎,治大国必须有大量,见识小、度量小的人,绝不能治大国的。又如果他中国书很少读过,他写的说的都是英语,他自然不能治理中国了。要是我写历史的话,上面这两位先生的错误政策,虽然后者是经过中央会议决定的,竟把我们赶出大陆了。因为那时老百姓对我们失望极了,心想换一个政府看看,或许还有希望,这种心理就帮助了共产党成功。所以政治上政策一错,影响大得不得了,每一个老百姓都蒙受其害呀!

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

抗战期间,我们知道冀朝鼎这个人和共产党有关系,不过孔祥熙和他是同乡,因此便用他。后来宋子文接孔祥熙财政部长,也用他,我们调查工作人员也曾告知孔、宋当心这个人,但孔先生因同乡关系,很信任他,便不听党里的劝告。宋子文从国外回来,中文程度差,平日均用英文,冀朝鼎这个人英文不错,可能投其所好。孔、宋两人都因冀很能干,结果冀为共产党在我方财政金融方针任设计工作,他专门替孔、宋出坏主意,都是有损害国家和损害政府信用的坏主意。

其中,如黄金储蓄券六折还本问题,我曾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中两次发言反对,我说:「黄金储蓄券发行是经行政院提经由立法院通过条例的。现在要还本兑现,既经过立法院通过的,怎能按六成发给人家呢?」主席蒋公说:「这是宋兼部长经考虑了很久才提出的,他说只有这个办法。你不要怀疑他。」我又说:「有些老妈子、司机借了钱买黄金储蓄券以示爱国;现在要还本兑现一、二两黄金,也要给他打六折,太说不过去了。」总裁听了后说:「那就这样好了,二两金子以下全数还本,不打折扣!」蒋公太相信宋了,他总认为宋是财经专家,其实,有些事是属于常识,和专家没什么关系的。那时黄金储蓄券行情看涨,黑市比官价还要高,可见需要量更多。第一期是发行二百万元,那么第二期可发行五百万元,以适应市面需要,并以盈收对第一期到期者照数换第二期,不打折扣,以维政府金融信用。奈何宋氏不作此图,从此乃使政府金融信用扫地!

另外,政府还发行过一种美金储蓄券,购买者多为华侨爱国人士。此券到期应以美金兑现,孰料到期后,宋先生却不给购买者兑现了,这是一种赖帐的行径,使政府又大失一次信用,实在太没道理了。从此以后,华侨对政府亦失了信用,真可惜,大陆沦陷后,冀朝鼎被毛任为财政部重要职位,可以为证。

以上两项金融缺失,再加上法币与伪币不合理的悬殊兑换比率,无异使富者变穷,贫者愈加穷困了。这都是冀朝鼎替宋出的坏主义【HGC:“坏主义”,原文如此。】,复因蒋公太相信宋子文,故我屡次针对以上缺失提出建议,也未予采纳。从这些事实看来,可以说在抗战胜利后,我们每一步棋都走错了。检讨起来能怪谁呢?每桩大事都是总裁或最高国防委员会最后决定的。现在回忆这些痛苦的经过,太难说了,谁该负责呢?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总裁一个人。王世杰先生掌理外交,其最大的失败,为答允马歇尔将军来华调解之一事,使我军事受外交之牵制而误时机,其害太大,其详见下「我与马歇尔将军」一节,不赘述。

平息上海金融风潮及成立经济改革委员会

宋子文先生这个人对国情不了解,书信都用英文写,如他所决定的抛售黄金措施,便大遭人非议。孔祥熙先生卸任时,移交给他很多黄金,白银也不少,所以导致其抛售黄金,此一决定是很糟的事。这时举国金融经济很乱,人心惶惶,上海反对宋子文的声浪很大,工会罢工,商会罢市。总裁乃派我到上海,设法平息风潮。

我到上海后,邀工商社会人士进行调解。他们说:宋子文先生的做法很乖张,不合乎我们的国情,如此下去不得了!我当即表示:大家要冷静,我们慢慢想办法。我并向上海各界人士发表演讲,讲的是:「三民主义的经济政策应该怎么样」。大意是说,外国人在上海经营银行,其制度是特别重视商业,他们把我国农产品以廉价收购运回本国,加工后再以高价工业品卖给我们。这可用三句话说明外国银行在我国的经营政策,那就是:「不管农业,敷衍工业,特重商业。」但我们应采取的金融政策则不然,应该是扶植农业,提倡工业,顾及商业而不能以商业为中心,三民主义的经济政策应该是这样。因此,我批评现行经济金融政策,是不合乎三民主义要求的。

演讲后的第二天,中央日报等各大报把我的讲词刊出来。那时宋子文先生为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听到有这样一篇文章后,令当时任行政院的秘书长蒋梦麟先生,带了报纸到庐山向总裁告了我一状,说我指摘他的金融政策不当。总裁当即打一电报给我,他很客气的说:「立夫兄!你对金融有什么意见可向我说,不要对外发表。」于是我拿著那篇文章去找宋先生。我说:「子文兄!你看我的文章是骂了你呢?还是帮了你的忙?请你花十分钟仔细看一遍(他看中文是很吃力的)。」他看了后说:「你没骂我呀!写得很好嘛。」我说:「在我的演讲中,我仅说明过去几十年,金融政策是抄袭外国而仅注重商业,于我国的需要不相合,而建议以后金融政策予以彻底检讨,加以改革,这是替你解脱的,不料却引起你对我的误会,我要离开上海回南京了。」他说:「你别走,明天我请上海金融及工商各界负责人在中央银行开会,特别请你发表演说。」以宋氏骄傲的个性来说,这简直是破天荒的大事。我说:「回南京我的票都买了,已不能再_搁。」但经其再三恳切的挽留,我也只好把回程票退了。

宋氏连夜邀请上海金融、工商等各界领袖共二十余人,翌日在中央银行开会,我演讲时仍强调日前我所讲过的三民主义经济政策,并指出目前我们所推行的金融制度,是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多少年来带来吸我们的血的制度,极不适合时宜于我国的需要;这当然非宋院长的政策,但今后望其能针对积弊改革,代之以三民主义的经济政策。

我的演讲历时四十五分钟,宋氏始终很虚心的坐在主席位子里听讲,据人告我,宋子文先生如此耐心的听人讲话,是罕见的事。我讲完了,他并询问大家有无意见。他即席指出:「立夫先生讲的很有道理,希望大家要共同研究。」我在演讲中还强调:「我非学政治经济与银行学,只是站在一个三民主义信徒立场,希望改革现行金融制度,以适合国家社会之需要而已,相信宋先生必有此魄力去大力改革。」

我平息上海罢工罢市反对宋氏风潮后返回南京。待总裁自庐山归来,我即写一报告历述上海见闻以及平息风潮经过给总裁,并指出此事件暂时虽已无问题,但目前我国金融政策已届危险边缘,亟应研究改革。总裁看了我的报告后,当即命令成立一「经济改革委员会」,且令我担任主任委员,刘健群副之,而宋子文先生也是该会委员之一,另有学者专家多人参与。宋氏按时出席开会,在他这位一向骄傲的财经专家来说,是颇不容易的事。嗣经拟订一经济改革方案并依法定程式通过,在我赴美考察民主制度之前呈给总裁交由财政部门执行。

我想开国需要军事,治国需要经济,总理是经济长才,而非军事专才,故不能统一中国,而蒋公是军事天才,而非经济长才,所以打下了天下而不能守之;假定孔祥熙在抗战胜利后,继续掌握财经,而不由宋子文接充,我们还不至来到台湾。回想起来,无限感慨!

于国事而言

一打天下靠军事,治天下靠经济。国父是经济长才,而乏军事长才为之助,故不能得天下;蒋公是军事天才,而乏真正经济长才(尤其于抗战胜利后)为之助,故得天下而复失!

二蒋公从北伐开始,以至于占领北京,莫不身先士卒,以寡敌众,智勇兼备,应用有方,故能对军阀各个击破,整个作战时间不到一年,开吾国历史之先例,可称军事天才,为众所悦服,出民水火,功垂史册。

三蒋公出身军事,威胜于信,军阀之来归者,畏威而非心服,而真正革命部队原非准备成熟而出师北伐,故相形之下,基本部队人数,不及来归者之多,引起来归者之野心,有机纷纷叛变,幸革命部队,能以一胜十,加以敌人阴谋,吾机要科均能以破译密电早呈诸蒋公,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矣。

四本党老同志之在党内有力量者,不能秉公为蒋公助,甚至?结军阀、共党、日本如汪精卫者,以对付蒋公,故蒋公无时无刻不在三面作战,真所谓坚苦卓绝,幸蒋公为实行国父遗嘱之信心坚定,不屈不挠,卒能开成国民会议,公布训政时期约法,及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而制成宪法,进入宪政时期者,实非易易,其功不可没。

五抗战开始,共党虽宣言共同抗日,其不守信,早在蒋公预料之中,唯吾方军力尚能控制,故无大碍,苟胜利后,我军事方面不自大轻敌,处理游击队有方;经济财政方面,不采取措施,造成民怨;外交方面不使美国居间,予共党以争取时间良机;党务方面,不让友党以国大席位,及早告知李宗仁此次不要参加竞选,则大陆之失,必能避免。

六所有帝国主义者,在我国失去既得之权利,心孰能甘?故凡共党造谣攻击本党及蒋公者,莫不为之转播,积非成是,解释为难,而共党得其利矣。

七政权之维持,不能靠军队,如施政有违民心,终必失败。盖军队亦为人民所组成,而违民意之措施,乃自杀也。「兵败如山倒」者,无斗志以拥护其不愿拥护之政权也。故曰:「得民心斯得民矣。」

八为领袖者,必须亲贤人,远小人,无丝毫自私之心,庶能领导他人,以成大业,蒋公不嗜杀人,而好使部下力量对立(如党与团、政校与干校等等),虽双方均对蒋公拥护,终致力量抵消,效率低落,非良策也。

以上数点为余所能见到者,是否有当,仍请读者指引。

依我看,以下才是问题的实质:

“军事上失败,把游击部队放弃,使他们成为共产党的部队;财政上的失败,是帮助共产党把有钱的老百姓变成「无产阶级」,这两大失败,是我们为什么要到台湾来的最大原因。”

“政权之维持,不能靠军队,如施政有违民心,终必失败。盖军队亦为人民所组成,而违民意之措施,乃自杀也。「兵败如山倒」者,无斗志以拥护其不愿拥护之政权也。故曰:得民心斯得民矣。”

我怎样活到100岁——陈立夫谈养生
陈立夫说:“我的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它的病亦生过,如今居然能活到100岁,已很知足。我总结自己的养生方法,应有如下几种:
熟睡 我一躺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入睡,这是恢复疲劳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发脾气 每次遇到困难,我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 学会健脑 我很小在私塾读书时,记忆力就比其他同学强。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就背熟了。平时要多用脑,注意多食补脑食物。
有恒心 我不仅记忆力强而且还能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我一般不睡懒觉。以前清晨锻炼时,在街上总会碰到一位僧人,三步一拜地化缘,从不间断。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晖是为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追问,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答日:‘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后来听说他终于建起了一座庙。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按摩之后,再进行其它运动。如跑步、游泳、滑冰、打拳等。 年纪大了以后,我每日3顿饭后由护士陪同走路,每次约走600步。
养心在静,贵在淡泊明志。我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绝不愿看见。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 由于祖母喜食素菜,家中每日两素两荤,这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认为好吃可以不问其它。我则坚持‘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 听说,有一位美国的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这与中国老年入睡眠前以热水冼脚,非特别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 古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心不安,而受制于人,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我从80岁生日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冶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陈立夫养生语录
  二十多年来,我利用淋浴一并做按摩运动,水冲到哪一部位,就用手按摩哪一部位。在淋浴时做此运动,必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应是我创见。
  “四大家族”、“蒋宋孔陈”等名词为20世纪的中国人所熟知,这“四大家族”被公认为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上、财富上的显赫家族。而且,“四大家族”的多数成员又是长寿之人,这一点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浓厚兴趣。陈立夫本人并非出身长寿家族,其兄陈果夫就在去台北后不久去世,然而,退出宦海的陈立夫,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声名鹊起,这一次他的出名并非是在政坛上崛起,而是他主张“用中华文化统一中国”的言论和他的长寿之道在全球华人圈内的影响。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20世纪50年代成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替罪羊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甚丰,著作等身,再度引起华人学术界重视。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却是当今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陈立夫原名祖燕,号立夫,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他生于1899年,卒于2002年,享年103岁。
  陈立夫的叔父陈其美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暗杀。受其叔父的影响,陈立夫从美国匹兹堡大学煤矿工程专业毕业后,放弃实业救国的理想,加入国民党,和其兄陈果夫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组织大权,建立了CC系,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到了台湾后,陈立夫兄弟二人被蒋介石排挤,他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一边养鸡,一边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大力宣传中医,被誉为中医“守护神”。
  陈立夫一生经历了3个世纪,堪称奇迹。他早年致力于宣传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晚年研究孔孟之道,其长寿和养生之道也带着哲学的思辨性。
  有评论认为:“陈立夫众多著述留给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他对西方文明负面的严厉批判。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前后生活了20年,他对这个金元帝国可谓知根知底,他认为所谓美国模式决不可以成为世界的样板。他对资本和商人统治这个世界感到忧心如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驱使下,资本和商人是绝对不会考虑我们这个小小地球的承受能力的,无限的发展,为发展而发展,将把人类带向灾难的深渊。陈立夫呼吁人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存智慧,回归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陈立夫的学术思想中,而且在他对人生、对健康养生的态度上,也无不闪现着崇仰自然、顺应命运的智慧之光。
  
  “立夫养生学”
  ●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
  ● 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
  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一、老健。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按摩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拭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25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采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二、老伴。中国人的夫妇观念与现代美国不同,是要“白头偕老”的。所以要慎择于始而和顺至终,惟如何能达到“和顺”二字,必须做到下列八字:“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须知天地间没有两个全同的人,就是亲兄弟姊妹,都是个个不同的,强人同我,就是自私,自私是争吵之主因,为“老伴”之大敌。所以只要大体相同,不必求对方一定要同我,则得之矣。大同世界,如何达致,亦就靠上述之八个字,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相处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与内人结婚已63年,从未吵过架,就是靠上面的八个字。夫妇和顺,对于下一代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儿孙,似乎亦没有听到有任何问题。这八个字是我创造的,谨供大家参考。
  三、老友。人不能孤陋寡闻,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人人应交的益友。昔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友不是酒肉之交,而是道义之交,以文会友,交友辅仁为目的也。为欲维持长久友谊,亦有八个字,供大家作参考:“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四、老本。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
  陈立夫自己也说他身体并不特别强壮,他患有糖尿病,还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还生过其他的病,以此非强健之身居然能活过100岁,其中大有学问。
  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他还写道,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陈立夫在文中谈了他的独到体会:
  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
  一、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不久就睡得很熟,这是解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内人孙禄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福气。
  二、不发脾气。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所以小时候小朋友都喜欢和我玩。当我29岁担任了中央党部秘书长及32岁担任组织部长等职后,我都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所有部下,都对我很好,不知脾气何用。
  三、记忆力强。我很小在私塾中就以记忆力强胜同学,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塾师认为我是好学生。我凭记忆力强,平时往往不带书包回家,去私塾中背诵如流。后来到了上海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我除了英文学得迟了,比不上人家,国文则常在班中同学之上,其他数、理、化因记忆力强,考在同学之前,总分数第一,每一学期可得奖状一张,四年得了八张,墙上都贴满了奖状,他人见了都赞美不已。
  四、有恒心。因为我记忆力强而又能守之以恒。我的早起,在家中为第一人,去上学在街上则天天碰到一位茅山僧人,背上背有一韦驮像用于化缘,三步一拜从不间断。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请问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拜是为的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问他,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我又问他:“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助你造庙?”他答曰:“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他就拜着走了。
  后天的保养。
  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昔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常动故也。”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自力按摩之运动,迄今已将近半世纪矣。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我每日三顿饭后走路,由护士陪同,每次约走500~1000步,行此已有20年矣。
  养心在静。第一在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二、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我们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有恒做到。
  三、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得多,自然适合,我即无所谓,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四、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我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我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五、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七、减少俗务,寻求安宁。我服务国家社会75年,认识的人确实不少,若在礼仪方面不自加约束,则终日忙忙碌碌为人奔走,我之身体健康必受影响,乃于80岁生日之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我之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
  陈立夫是在政治上(尤其是前半生)背负了很大罪责的人,按照常规理论,像陈立夫这种以政治为生命的“党阀”遭到政治上的重创,是会极大损害健康的。1949年以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高官们都有政治失意、“理想”破灭的问题,但同时又有一个有趣现象:去台的国民党高官普遍长寿,超过百岁高龄的就有宋美龄、陈立夫、张群、张学良、薛岳等人,据说此现象在世界历史中都是罕见的。要揭此谜,需要对有关个案进行研究。在现存的国民党高官养生档案中,陈立夫的资料无疑是最丰富的,他的养生经验已被冠名为“立夫养生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内容之丰富。在《成败之鉴》一文中他写道:
  我年事已高,但身体仍甚硬朗,所以对于养生也小有心得。我自小即有一偏好,总喜欢吃鸡、鸭、猪等的脑子,但不多吃,差不多两星期至一个月吃一次。也许有人不相信,比方到现在,我的视力仍甚佳,我觉得这和我喜吃小银鱼有关系,我用小银鱼炒蛋,每次总有一二百条吧。在旧时传说中,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如果属实,那么我吃下一二百条小鱼,即有三四百只眼睛的营养,长期下来,便足使我的视力保持良好,不能说没有道理。
  我有一个理由很科学,即人的体内不是像农业社会的,而是像工业社会的,它自己能制造其他需要的原料。也就是说吃下什么东西,将经过消化系统供应人体内所需该类东西的部分,使之化合制造。不一定要吃什么补什么,只是到了老年才需要,有如人在年富力强时,体内有似自己种棉、纺纱、织布、自制衣服穿戴,但年纪老了,已无能为力自力更生,即应花钱买件现成衣服以供所需,如吃鸡、鸭、猪脑,借以补脑者就是此道理。
  但这类补品因含胆固醇太高,实不宜多吃,要恰到好处,即能供其所需分量,便不致有害了。比如我有时买一个猪心吃,通常一月吃一次,再加以隔一两个月吃猪脑,自应无问题。因为我检查身体报告中,我的胆固醇只有一百八十,自然可以吃的。
  最近从瑞士回来一位先生,他说在那边有一家医院,发明了“吃什么补什么”的特殊疗法,事实上医好了很多人,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南斯拉夫铁托总统、德国总理阿登纳等政要名人,都是此种医疗方法的痊愈者,尤其阿登纳的临终遗言更发人深省:“德国大学应研究以细胞补细胞的医疗法。如我不是经此医疗法医好疾病,则我不会为国家又服务二十年!”
  根据那位许先生的说法,瑞士这家医院的医疗法,是从羊肚子取出羊胎,经过消毒后烤干、分类、解剖,将耳、目、口、鼻等各器官及内脏各部分一一磨成粉末,并制成针剂,予病人注射,其治疗效果奇佳。此一医疗方法,将来必因疗效之显著,而扩大施行。
  由此看来“立夫养生学”确实是博采各国医学之长而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学问,既有启发性又有现实操作性。
  关键词:养生在动 养心在静

归农养鸡 怡情治背痛
  ● “不生气”的原则使陈立夫很快从宦海烦恼中解脱出来,终于在养生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 背负饲料的中等体力劳动奇迹般治好了背痛。
  陈立夫27岁就担任国民党党内要职,前半生的政治生涯内,他在180个部门工作过,公务繁杂。他从来不生气,遇到挫折,总是在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因此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对国民党的败亡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国民党自身散漫和腐败导致“自己打倒了自己”。要想在台湾站住脚,一定要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拿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CC系开刀。
  很快,蒋介石就下令免去了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等一切职务,给陈立夫送来5万美金,陈立夫明白了:蒋介石此举是希望他离开台湾。
  离开台湾前,陈立夫去向蒋介石辞行。刚好蒋介石有事外出,只有宋美龄在家。宋美龄取出一本书说:“你在政治上负过那么大的责任,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会感到很难适应,这里有本《圣经》,你带到美国去念念,也许会在心灵上得到一些慰藉。”
  陈立夫闻听此言,叹了一口气,指着墙上的蒋介石画像,非常动感情地说:“夫人,那活着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还希望得到耶稣的信任吗?”
  但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所以,他还是拿着那5万美金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
  陈立夫对《易经》的哲学观大感兴趣说:“第一类:六爻皆为可变之,爻或皆为不可变之爻者。第二类:有可变也有不可变之爻。”他认为这句话中观物取象的观念,万物交替的意识,发展变化的观点,与他的经历都有着息息相通之处。特别书中所强调的“无平不破,无往不复”,正好是他在国民党中境遇的写照,他曾经红极一时,最终一落千丈。但如果对此遭遇耿耿于怀,只能徒增烦恼,招病损身而已。因此陈立夫索性消隐了政治上的勃勃野心,以“独善其身”自勉,终于在另一个人生领域获得巨大成功。
  陈立夫刻苦钻研《易经》,并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做笔记,写成了《四书道贯》,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很畅销,一版再版,竟卖了3万册。陈立夫非常高兴,心境也慢慢有了变化,从此以读书写作为精神寄托,不再为宦海沉浮耿耿于怀了。
  陈立夫觉得,做过官员的人保持心境安宁、不生气的首要原则是“不在其位,不司其职”。美国记者来采访他,他绝口不谈国民党和共产党。
  有一次,他被问得实在无法回避了,就说:“过去国民党是我一手搞的,过去的党打败了,打败了就打败了,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有什么好谈的?”
  夫人孙禄卿接过来说:“我觉得立夫未必总为此事自怨自艾,远离政坛,也可能是我们后半生的一大福分。”
  记者追问孙禄卿的话说:“夫人感觉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如何?”
  孙禄卿说:“别看我们现在这么忙,我倒觉得是人的生活,过去在南京,哪里是人的生活呢?”
  陈立夫接过来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易经》上也讲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当今落此光景,也是自然规律。”
  记者问陈立夫:“那你现在的心境如何?”
  陈立夫笑笑说:“自得其乐,乐此不疲。”
  在美国,随遇而安的陈立夫为了维持生计,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白手起家,开始晚年创业。没有帮手,他就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全部是陈立夫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很快就学会了给鸡喂药、打针。
  养鸡不仅让陈立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还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走出了“郁郁苦不展,羽融困低昂”的苦闷情绪。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劳损,常年背部疼痛,从事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这个病。
  1961年,陈立夫夫妇回台湾奔父丧,在台湾盘桓了40多天,回到美国后,发现鸡场荒芜一片。他们立刻全身投入重整家业,还扩大了规模。最多时,他们养的鸡超过7000只,还雇了工人帮忙。
  闲下来的时间,陈立夫和夫人读书、写字、绘画,还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就去大学讲课,进入了无忧、无辱、常乐的人生境界。
  在陈立夫的长篇回忆录中,他回忆了在美国的田园生活:
  我为什么要选择养鸡行业呢?因为我想替政府已工作这么多年,侍候了蒋公和党内外不少人,而竟不受谅解,此后将不再侍候任何人!那么去照料鸡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此时,美国的蛋价很好,故从事养鸡业也颇能赚钱,而半年下来,我们赚了5000元。
  在美国养鸡,饲料都是用机器定时传送和控制,但我们的农场却用人工,很不现代化及科学化,且饮用水也不够,乃以所赚之钱购买了部输送鸡粮机器,和开掘一口深水井,5000元就这么花掉了。
  不过,养鸡也有方便的一面,就以饲料来说,只要一通电话就会送来。那时我健康良好,100磅的饲料,我一弯腰就能扛起来。甚至过去有的脊背疼宿疾,经养鸡劳动后,也不再有复发的感觉了。
  后来,新泽西州的养鸡业衰落,陈立夫的鸡场也开始赔本,一场森林大火又把他的鸡场烧了个精光,十几年心血毁于一旦。他和夫人没有气馁,也不想投靠子女,再次买回少量鸡来饲养,还在家中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为唐人街的中餐馆供货。
  关键词:肌肉劳损

菜根香”的身体力行者
  ● 大部分谷类经过碾制加工后,营养丰富的麸皮与胚芽也都被除去,惟独燕麦能保留胚芽与部分麸皮,所是一种健康食品。
  ● 加以选择地吃水果,不但不会造成血糖升高,还能善糖尿病。
  ● 果胶,是一种水溶性纤维素,能促使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减慢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引起餐后血糖下降。
  纵观各国首脑人物的保健食谱,燕麦粥总是不可少的食品。在中国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共双方的领导人都把燕麦粥当做养生佳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每天一缸燕麦粥的习惯被中南海厨师们私下形容为“马饲料,养生宝”。而这被一般人过去用于喂马的燕麦,也照样是国民党达官贵人们桌上的珍馐,宋美龄、居正、林森、孔祥熙们不说,连国民党大员中以纸醉金迷、日嫖夜赌出名的蒋鼎文,每次滥饮或过完性事之后,必交待其卫士为他准备一大碗牛乳冲燕麦片,以“排毒养血”。
  每天早餐陈立夫食谱不管如何变化,燕麦粥是不会少的。
  燕麦是一种谷类,主要生长在寒冷地区,除欧洲地区外,中国河北、内蒙等地种植较多。因为它的质地较硬,吃起来口感不好,所以长期以来并不受欢迎,主要用做马的饲料。到了现代,燕麦的好处才渐为人知,成了广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在《时代》杂志评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麦名列第五。大部分谷类经过碾制加工后,营养丰富的麸皮与胚芽也都被除去,惟独燕麦能保留胚芽与部分麸皮,所以它和糙米、全麦一样,是一种健康食品。
  陈立夫曾留学美国,晚年又长期在美国生活,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养成了吃燕麦食物的习惯。陈立夫后半生与糖尿病为伴,能够长命百岁,可以说是仰仗了燕麦之功。
  燕麦的脂肪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多的。燕麦的脂肪主要由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和次亚麻油酸构成。据统计,亚麻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亚麻油酸是人类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不仅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而且是合成前列腺素等的必要成分。
  燕麦含有多种能够降低胆固醇的物质,如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纤维、皂甙素等,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的含量,从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治疗糖尿病效果非常好。
  此外,燕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E、叶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含有的钙、磷、铁、锌、锰等矿物质也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改善神经衰弱的功效。
  老年人尤其应该多吃燕麦。老年人容易便秘、大便干燥,用力排便时很容易造成脑血管意外。而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整肠、调节肠内细菌生态、通便的生理作用。
 
  
  

怎样运动才算适量运动
答:是什么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和取得成功?如果你熟读过有关文章,你会发现,排在前列的是“失败”和“同理心”。我说的失败可不是在考试中得个B,而是真正的失败——运动场上的输赢。在运动场外,这一代的家长总是希望保护孩子们远离失败,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其他地方,从来不想孩子体会输的感觉。而这正...

写作文电影观后感一代女魂唐群英
答:因为我们过来过啦。。。谢谢小席布鲁,谢谢剧中的米兰老师,最后谢谢小妹的分享能让我看到这些! 祝天下所有平凡的小学老师永远快乐,平凡的老师会教出不平凡的学生,艰苦的环境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农村的小学老师辛苦了 5. 电影:一代女媿群鹰的读后感怎么写 我跟你举例子吧 今天下午我们小记者班的同学一起观看《功夫...

健康饮食
答:5,燕麦片是好东西,最好每天吃一碗燕麦粥。(撒切尔夫人高胆固醇,不吃药,就吃燕麦粥。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每早一碗燕麦粥,活到101岁)6,以下是国内健康专家推崇的健康食品:红:每天一个油炒熟的西红柿,前列腺癌减少45%。黄:胡萝卜、柑橘、红薯、玉米、南瓜等,补充维生素A。不宜感冒、发炎、生癌。

怎样对待慢性背痛
答:台湾国民党知名人士陈立夫,58岁时患上糖尿病,亦曾因胆结实及膀胱结实动过两次外科手术,并在后50年的生命中政治上受到重创,可他居然活到103岁的高龄,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全身按摩、食疗治病、积极的身体锻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糖尿病的病人一般不太敢吃水果,担心水果中的糖分会让血糖升高,...

怎么样才能活的长
答:陈立夫谈长寿秘诀 今年9月6日是立夫先生的百岁寿诞,他将多年亲身经历所得整理成“我怎么会活到100岁”,详述其养生之道如下: 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 一、我能熟睡 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不久就睡得很熟,这是恢复疲劳的最有效方法,内人...

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答: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在宴会上,陈立夫的致辞如下: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

举例说明什么叫“适量运动”?
答:我看报纸上登的陈立夫,他为什么能活到一百岁,他也是每天步行。北京东华门边上有个庙叫普渡寺,有一个道士很穷,政府每月给他15块钱,他这个人有个特点。每天早上起来拄着拐杖,从东华门走到建国门,完了从建国门绕回来两个小时,一年四季天天走。那个寺庙旁边还有许多房子,原来这些房子住着一些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