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弥补社会中的道德缺失?

作者&投稿:直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面对市场经济中道德缺失的表现,我们该如何弥补?~

道德缺失需要用管理来弥补,一味的用道德来谴责是推卸责任的一种体现。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媒体报道的确实不少,我们就列举几个特别的例子:一,2013年9月,临沭县一七旬环卫老太被自己十六岁的嫡亲孙女踩胳膊、揪头发,当街殴打。值此时,亲情被暴力打破,道德被野蛮冲撞。据了解,其父早年因偷盗入狱,其母与奶奶因钱财经常爆发冲突,这可能导致了她心中积攒了更多的愤怒、自卑以及攻击性。
二,2011年《扬子晚报》的报道:儿子哭闹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掐住母亲的脖子、扯母亲的头发。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只得向儿子屈服。
三,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四,2014年2月2日晚,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患儿家属将当日值班的医生打伤,事发后警方认定肇事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将其行政拘留3天。
据了解,事发前一天,孩子被送往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为病毒感染,初诊医生为患儿开了口服药。但2日晚7点左右,夫妇二人见孩子没有好转再次复诊。“当时值班的曾医生解释,病毒感染周期约为一周,发热大概持续三天左右,并嘱咐继续观察、吃药,还为孩子补充了感冒药和退烧药。”麻副主任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急诊医生完全按诊疗规范诊治,并耐心解释。没有给孩子打针是为防止抗生素滥用,完全是出于对孩子健康考虑,可家长却不理解,认为医生对孩子不负责任。随后,患儿父亲荣某将处方单甩到曾医生脸上,并多次出拳猛击医生头面部。
迈进现代社会,“道德良知”不能缺失现代社会治理中,政治精英、制度学者容易强调制度建设及其功能,这是对的,没有制度和法治,国将不国,但制度治理不是唯一的。我们在强调大力发展外在制度性规范建构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现代人的内在心灵秩序问题。
转型期人们的心灵秩序往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现代化带给人们诸多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心灵秩序的“碎片化”和“无意义感”,个人的无意义感、无归属感、无认同感、孤独感,是许多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授葛晨虹提出伦理思想史上三问:什么是好生活?为好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应当成为什么?
现实生活中,仿佛我们更关心“应该如何行为”而不是“成为怎样的人”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规则功利主义导向的世界,往往使人忘记了人性的高贵、人的美德的意义,丧失了人的精神家园,沦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物化”的“单面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片面“物化”的发展忽略甚至放逐了精神家园、意义价值和人性的追求,社会出现大量道德问题,也因此人们把由现代“物化”生活模式、规则功利主义而发生道德社会规导的局限,称作“现代性的道德困境”。
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构,人际关系建立在了一种非血缘、陌生人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交往活动不再囿于亲缘范围而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公共交往。陌生人交往或现代公共生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友爱德性即公共精神的普遍化,其中就包含着对陌生人的友爱和他人意识、责任意识。而在市场化大潮下,原有血缘关系社会基础和精神文化被冲破后,新的契约关系和适应陌生人际的公共精神还未准备齐备,这就容易出现“道德冷漠”、“低信任度”等等社会道德问题。以道德冷漠为代表的转型期道德困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公共精神”或者“公共社会德性”。也就是说,现代公共生活中陌生人之间的人际相处,需要更多的他人意识和“共在”意识,需要更多的对他人、陌生人的尊重和友爱,即需要道德公共精神来调整。外媒对“中国人的分析报告”说:“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这类分析报告虽然不全面,但也不失深刻,触及到中国人公共精神、他人意识、友善能力方面一定程度的缺位。
我国一直在倡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其本质也就是道德的重塑。然而,我国在努力打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时候,在个人道德、家庭道德方面的力度往往差强人意。殊不知,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整体,同理,社会公德也是由个体的“个人道德”所组成的。我们不能单单注重于宏观的社会公德,而忽略较为微观的个人道德。所幸,我们的公众总体是文明的、有道德的。在殴打事件中,有为数众多的人前去劝阻,甚至有人甘于以暴制暴来抵制不道德。但对于情节恶劣的问题青少年,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应该运用法律约束、心理辅导、道德引导等方式加以教育。毕竟,决定一只桶的容量,关键取决于最短的一块。不能让个别个体道德的缺失毁掉社会公德的美誉。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社会治理进入系统治理、制度治理的语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简单陷入“唯制度主义”单向解读中。对于现代社会治理与现代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言,仅有物质不够,仅有制度也是不够的,要想建立真正公平而和谐的社会,在制度正义、依法治国基础上,还需要社会德性、公共德性和人性良知作为重要补充。社会秩序应该是制度法制规则秩序加上“心灵道德秩序”、“他人意识”和“公共精神”。
资料来源——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817/c49150-27472440.html
新民网(中共上海市委):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9/07/21814623.html
中新网(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10-31/3426930.shtml
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14-02-06/075929402019.shtml

一、树立良好的风气,加强舆论引导。
二、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社会关系。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空洞的思想教育。
四、做好心理疏导,坚定公民人生信仰。
五、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如何弥补社会中的道德缺失?
从我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然后去影响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邻居。
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我们自己修身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我们自己有了道德,才能影响家里人,然后才能扩展到天下。我们有没有道德,我们看一看别人。
但是,我们经常看到别人没有道德,自认为我们自己有道德,所以才想让别人一定要有道德。
比如,我们希望领导有道德,领导没有道德我们很生气,实际上这样的话也没有道德。如果我们是领导,我们希望下级有道德,否则我们就大骂下级的素质太低,同样我们也没有道德。
关键是我们有道德吗?
我们知道什么是道德吗?
我们知道如何才有道德吗?
如果我们不知道上面的三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有道德。

从教育抓起,而教育要以育人作为第一目标。要提升全民的道德,必须抛弃进化论与无神论。马克思的著作中就曾提到道德是精神鸦片,今天全社会出现道德缺失的现象应该拜马克思所赐。

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先从学生娃娃抓,培养社会道德观念!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打掉不良的社会风气!

中国如何在社会道德缺失的情况下加强德治
答:第一、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 第二、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还是法治 我方观点是 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 德治是建立自觉基础上的它不讲究责任和利益只讲究义务也没有强制...

如何着力解决道德缺失,行为不端问题中的主要表现
答:国家要加强道德建设 从幼儿教育抓起 同时加强法制建设

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怎样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
答:人人有书读

市场经济下道德缺失问题的探讨论文
答:诚信缺失,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一、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诚信的本质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首先,诚信体现为道德问题。诚信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避免各种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道德资源;其次,诚信又是法律问题。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范式...

如何让道德重新回到生活?
答:纵观华夏历史,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美德之邦,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道德品质却日益沦丧。翻看一页页新闻杂志,那么多关于“冷漠”、“道德缺失”“食品问题”等字眼进入了眼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着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我想,“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中国人应该拾起...

中国如何走出道德困境
答:目前中国的道德现状既非在“滑坡”(十年动乱之后),亦非在“爬坡”(大张旗鼓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时期),而是处于一个新的正常发展阶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对应,目前中国处于“道德发展的新常态”。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事件)不必大惊小怪、忧心忡忡,不...

怎样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答: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新时代,独立和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园,才使得一部分学子产生利己主义倾向,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

道德是什么的产物道德缺失
答:道德是一种关于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对和错、善和恶的认知和判断。道德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是人类在社会交往和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解决道德缺失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需要培养和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行为中秉持道德准则。社会...

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它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

道德缺失我们要怎样改进教育方法
答:救死疗伤,施以援手。在民族自身危机来临时,更是不离不弃,危难共济,壮举感天动地,令世界惊叹。就是这样一个视道德为美德的优秀民族,却被指道德缺失。我们在拷问良心的同时,我们在怀疑教育的同时,我们就不应该问问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司法。我们社会的诚信体系,你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让一个如此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