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看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姚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有哪些适合小孩子读的古文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三百指的是诗经哦。

2.楚辞,尤其九歌。我就不解释了,不求甚解的看看就好。

3.三字经。其他估计不说,但是很顺口,容易记下来。有一段是对整个历史时代的概述,方便理清关系。

4.洪范九畴,看起来比较晦涩,但是孩子是没有我们这种对语言的认知当时的。我个人觉得孩子对语言是一种动物本能的感受方式,所以是否晦涩并不影响,只要告诉他是个故事就行了,虽然严格来说不算。

5.道德经,不是神鬼玄怪,只是对于世界观的构成有很大的帮助。毕竟老子那恐怖的世界观。

6.山海经,这个不用解释对吧。

7.各种半文言小说,封神,三国,水浒,红楼,三言二拍,东周,左传,春秋,史记等。看着玩么。

2. 描写儿童的古文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 古代儿童聪明的文言文

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 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 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 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 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足叔)□(足昔)。 3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 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 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 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 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柳宗元《童区寄传》 ?si=2。

4. 小学生适合读的文言文(最好把文章也发过来)

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注释:(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认为。

(4)去:离。 (5)日中:正午。

(6)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7)及:到了。 (8)则:就。

(9)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13)决:裁决,判断。 (14)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

为,同“谓”,说。汝,你。

知,同“智”,智慧。 正音: 盘盂:pan yu 茹ru 译文:1孔子到东方演讲,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手伸入了热水,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的多呢?”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我正上初二,我认为这两篇很适合小学的。

5. 描写儿童 古文名句有哪些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 袁枚

唐代诗人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唐代的崔道融。《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

老夫静处闲看。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池上 *** 词

*** 才六岁, 小娃撑小艇,

未知巧与拙。偷采白莲回。

向夜在堂前, 不解藏踪迹,

学人拜新月。浮萍一道开。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世说新语中关于儿童的文言文
答:2.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关于“聪慧孩子”的故事(文言文) 《何晏》、《王戎》、《汗不敢出》、《杨氏之子》、《咏雪》 一、《何晏》 1、原文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2、译文 何...

11岁孩子写的文言文
答:我认为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也很重要,比如看看【史记】【资治通鉴】,这两本我强烈推荐,我就是小学时候看的.但小学生一定不要读文言文的原著,要买白话文的,同样是缩减版专门给青少年读的那种.小学不需要深度专研历史,只当拓宽知识面和激发兴趣,所以这样的版本读起来足够了,对历史了解非常有帮助.至少对我而言,后来...

我们的文言日记(一)
答:期待,这古老的文言,能让孩子们领略更多的文化魅力。让走进文言,亲近文言成为一种自然而然。 这一周,我们用文言去展现鲜活的生活,用文言,去展现自己幽默的魅力,用文言,搭建富有活力的生长平台。除了摇头晃脑的读,自我陶醉的读,还要为生活留痕,为自己立传。文言小日记,孩子们写得率真,写得风趣,儿童文言文,怎一个...

儿童初学文言文的书籍
答:3. 我想给读三年级的女儿开始接触阅读古文书籍,该选择什么书 以下;古代儿童读之书,便是可读之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此都乃古人初学文理之读物。一来接触古文,熟悉古文,二来,三字经,弟子规等其中育人之理,可使儿童从小便有正确之价值观。便是成人也可学习之。今人条件优越,远...

12岁女孩写文言文
答:各位精英们,用专业文学角度评价了这篇作文中的种种不当之处,言明这并不是一篇合格的文言文,甚至连文言文都算不上,而且水平不过尔尔,应是大部分语文功底好些的孩子都能写出来的,指责老师没有为学生指出其行文不当之处,指责媒体过度的夸大和赞美,这种「捧杀」也许会使少女难逃仲永之命,若少女长大后依然聪慧若此...

早慧儿童的文言文
答:5. 王戎早慧的概括这是一篇古文 刘义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诸儿竞走〔竞走〕争着跑去.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取之信然〕取来一尝,果然是那样.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

必学文言文收集较全的书
答:c,最后,如果不是对古文很感兴趣,只是侧重于做题,那么我的建议是要把课本上的一些常用字词比如实虚词的意思、用法,通假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比如顶真,谓语前置等弄清楚,一些经典的段落要能熟练背诵。 如果想在考试中古文部分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史记》,《资治通鉴》这两本书的古文版和白话版都必须要看,能做到可...

二年级孩子适合朗诵的文言文
答:4. 谁有比较简单的适合二三年级孩子读的写景古文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

阅读儿童书用文言文咋说
答: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2. “看”用文言文怎么说 看用文言文可以说成:视 一、看拼音:kàn 释义...

拾文言文
答:1. 张良拾履文言文翻译 留侯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 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直把他所穿的鞋丢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