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语气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达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其”表示哪三种语气

1 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子: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2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3 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左传 肴之战》 文言文中“其”字用法及其意义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它们的)”。

以下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其下”指山的下面。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

如: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其院”指那个禅院。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

如:其孰能讥之乎?“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其”字除了上述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面补充说明:(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的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

(二)“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来解。

(三)“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

如: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吾其还也。

(《崤之战》) “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四)“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

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 该句译为:赶紧修理好房子,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

“其”解释为“将要”。(五)“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

如: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狱中杂记》) 大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

“其”相当于“如果”。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

2. 文言文中 一共有表哪些语气的

其:本义为簸箕,假借为表示推测的语气词:“今日其雨。”〈助〉用作语助。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又云霏霏其承宇。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句中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

《孟子 梁惠文王上》:“始作俑者,~无后乎?”

《左传 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尚书 益稷》:“帝~念哉!”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疾去矣,慎勿留。

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如:壮士,能复饮乎?

(2)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如:天乎!吾无罪。/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4、者:(1)表停顿语气。如: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3)用在句尾表疑问。如:无差,谁为多与者?(《狱中杂记》)

5、耶:(1)用于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吗”“呢”。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然则何时而乐耶?(2)用于句尾疑问中略带测度,相当于“吗”。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用于句尾表反问,相当于“吗”。如:呜呼!州县者真驿耶?(4)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时耶,命耶?从古如斯。

6、邪:(1)表疑问,相当于“呢”“吗”。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表感叹,相当于“耶”。如:乾坤其易之门邪!

3. 从语气上分,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

一、表陈述语气 1. “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 “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 “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 “……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 5. “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6. “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二、表判断语气 1. “唯(顾、直)…鼎单尺竿侔放踌虱穿僵…耳”,译为“只是……罢了”。

2. “……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

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 3. “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三、表委婉推测语气 1. “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 “其……乎”,译为“大概……吧”。

3. “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四、表疑问语气 1. “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2. “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怎么办呢”。 3. “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4. “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五、表反问语气 1. “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2. “庸……乎”、“其庸……乎”,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3. “况……乎”,译为“何况……呢”。

4. “其……乎”,译为“难道……吗”。 5. “何……哉”,译为“怎么……呢”。

6. “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 7. “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8. “况……欤”,译为“何况……呢”。 六、表感叹语气 1. “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

2. “亦……哉”,译为“也……啊”。 七、表选择语气 “与使……毋宁”、“与其……宁”、“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八、表比较语气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

4. 文言文中语气词用法

其:本义为簸箕,假借为表示推测的语气词:“今日其雨.”〈助〉用作语助.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又云霏霏其承宇.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句中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 《孟子 梁惠文王上》:“始作俑者,~无后乎?” 《左传 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尚书 益稷》:“帝~念哉!”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疾去矣,慎勿留.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如:壮士,能复饮乎?(2)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如:天乎!吾无罪./子其行乎?(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4、者:(1)表停顿语气.如: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2)用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昔者吾舅死于虎.(3)用在句尾表疑问.如:无差,谁为多与者?(《狱中杂记》)5、耶:(1)用于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吗”“呢”.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然则何时而乐耶?(2)用于句尾疑问中略带测度,相当于“吗”.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用于句尾表反问,相当于“吗”.如:呜呼!州县者真驿耶?(4)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时耶,命耶?从古如斯.6、邪:(1)表疑问,相当于“呢”“吗”.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2)表感叹,相当于“耶”.如:乾坤其易之门邪。

5. 文言文中一共有表哪些语气的

其:本义为簸箕,假借为表示推测的语气词:“今日其雨。”

〈助〉用作语助。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虽僻远其何伤。

――《楚辞·屈原·涉江》又云霏霏其承宇。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句中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 《孟子 梁惠文王上》:“始作俑者,~无后乎?” 《左传 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尚书 益稷》:“帝~念哉!”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疾去矣,慎勿留。 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

如:壮士,能复饮乎? (2)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如:天乎!吾无罪。

/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4、者:(1)表停顿语气。如: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3)用在句尾表疑问。如:无差,谁为多与者?(《狱中杂记》) 5、耶:(1)用于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然则何时而乐耶?(2)用于句尾疑问中略带测度,相当于“吗”。 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用于句尾表反问,相当于“吗”。

如:呜呼!州县者真驿耶?(4)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时耶,命耶?从古如斯。

6、邪:(1)表疑问,相当于“呢”“吗”。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表感叹,相当于“耶”。

如:乾坤其易之门邪。

6. 表示语气的成语

低声下气 语重心长 抑扬顿挫 斩钉截铁 比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不亦乐乎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都俞吁咈 :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恶声恶气: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何所不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怯声怯气: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7. 古文有哪些语气助词

矣、以、焉、之、乎 、者、也

一、矣的释义:

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悔之晚~。

组词:鲜矣、尚矣、某矣 、矣哉、惫矣

二、以的释义:

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组词:以为、以往、可以、以前、以后

三、焉的释义:

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善莫大~。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能不去?。不入虎穴,~得虎子?

3、乃;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组词:焉提、异焉、焉尔、焉支、焉乌

四、乎的释义:

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组词:在乎、似乎、几乎、确乎、热乎

五、也的释义:

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非不能~,是不为~。

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组词:也许、也罢、也好、也波、也则

8. 文言文语气助词都有哪些

耳 矣 以 焉 之 乎 者 也 夫(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九、【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



从语气上分,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
答:3. “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四、表疑问语气 1. “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2. “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

古文中句子“语气”有哪几种?并举出相应例句
答:与现代文一样,文言文同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如 陈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疑问: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祈使: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感叹: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文言文中有哪些语气词的用法?
答:1、也 2、矣 3、者 4、耶 5、邪 用法 1.也:a、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b、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a、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b、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

...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说明它们所表达的语气词
答: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表示语气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中“其”表示哪三种语气 1 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子: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2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3 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左传 ...

文言文语气侃侃
答: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如:先生处胜之门...

文言文文学常识:判断语气、确定语气、解释语气如何区分
答: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里的“也”是句末语气词 表肯定语气,意思是“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琊山”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这里的“也” 表示解析语气 是说做亭子的人 是山里的僧人智仙。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里的“也”是句末语气词 表示...

文言文疑问语气词句首
答: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如:先生处胜之门...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哪些
答:(1)表示判断语气: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长得美丽的人啊。(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译文:雷霆声音惊炸,是宫里的车马过来了。(3)用在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鸣呼!灭六国者六国...

句尾语气词文言文
答: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