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和火烛文言文怎说

作者&投稿:居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束缊请火 文言文翻译 急,急,急

“缊”是什么呢?原来古人没有电灯,晚上天黑了,出门的时候就用火把,将晒干的,有些蓬松不结实的大麻梗扎在一起,束成一个火把,这个火把就叫“缊”。

请火,也就是借火的意思,古人是最讲礼貌的,请字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礼貌常用词了。以前的人没有火机,也没有发明火柴,他们点火一般是用两块打火石敲出火星来引燃。火石就是石头,随时揣两个石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常常需要互相借个火,是很正常的。

束缊请火,意思就是我有一个扎好了的火把,要向人家借个火来点燃它。那么用它来比喻什么呢,当然是求助于人啦。

这个成语来源非常有趣,并且故事的本意与这个成语的本意并不相同。在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齐国,齐国有个大官叫蒯通,当时的宰相曹参让他帮忙推荐有能力的人来为国家出力,这个宰相曹参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一个人,官做到最大,人却非常谦虚,喜欢下边的人给他随时提出自己的错误,从不生气,说对了还会给奖金。当时有个朋友对蒯通说,以前的大王对知识分子不好,很多知识分子都躲起来隐居了,象梁石君和东郭先生这样的名望的人也隐居了,你为什么不赶快去请这二人出来到曹宰相那里做事呢?

蒯通这时候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以前居住在一个巷子里,隔壁有一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因为婆婆发现家里不见了一块肉,认为是媳妇偷吃了,于是要赶媳妇出门,这个媳妇临走的时候和邻居们告别,邻居们都知道她是好人,婆婆冤枉她了,其中有一个人想了个办法,就对这个媳妇说,你慢慢走,我有办法让你婆婆出来把你追回家。然后,这个邻居就拿了一个束麻的火把,到这个恶婆婆家敲门,对恶婆婆说‘昨天我们家的两只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抢来抢去,都得了重伤死掉了,我想借个火来把它们烧了’。恶婆婆一听明白了,原来肉是被狗偷了啊,自己错怪好媳妇了,果然马上去把媳妇追了回来。

蒯通当时讲这个故事,意思是说,我和那个束缊请火的邻居一样,现在去请了名士来为宰相出力,并不是根本的法子,国君要真正有诚意,有好的环境来给这些名士,他们自己会主动来为国家出力的。

上面讲到的东郭先生,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讲他救了一条中山狼却反被狼咬了的故事,其实那是编出来的,这里讲到的可是真实的东郭先生,他在那个时代里是非常有文化,有能力的一个人,可惜没有遇到好的国君,因此也没有做出伟大的事情来。

蒯通故事里的恶婆婆,虽然对媳妇不好,很凶恶,动不动要赶媳妇出门,但是她有错能够马上改正,并且用行动来改正错误,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和当时的大宰相曹参一样。

我们现在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能够让文章句子更加生动活泼,比如:我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唯有向你束缊请火,帮我度过难关。

2. 师旷问学文言文答案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烛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君主。

(2)师旷:晋国乐师,字子野。

(3)于:对,向。

(4)恐:恐惧;害怕。

(5)暮:晚了,迟了。

(6)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7)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8)戏:开玩笑

(9)其:自己的。

(10)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意为瞎眼的臣子。

(11)闻:听说。

(12)阳:太阳的光亮。

(13)孰与:固定格式,常用作比较选择,译作“。。与。。相比,哪一个”。

(14)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之,的。

18.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阳光.

19.好:爱好。

20.选自《说苑》

21.为:作

答案:1.(1)对于(2)哪敢(3)的(4)听说

2.点上火烛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

3.晚了,迟了。

4.晚上时间太晚了

5.活到老学到老

3. 古文《举火求贤》翻译

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

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避开。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

宁戚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歌来。桓公听到歌声后,抚摸着自己的车夫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

就命令副车载着他。桓公回城后,到了朝廷里,跟随的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

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准备接见他。宁戚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桓公。

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

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

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能这样。

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之所以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

凡是听取别人的主张一定有某个取舍的根据,现在听从了他的主张而不再去追究他的为人如何,是因为他的主张合乎自己的标准。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衡量以后用其所长,这就是得当的举荐啊。

桓公算是掌握住这个原则了。

4. 翻译文言文

“我以前居住在一个巷子里,隔壁有一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因为婆婆发现家里不见了一块肉,认为是媳妇偷吃了,于是要赶媳妇出门,这个媳妇临走的时候和邻居们告别,邻居们都知道她是好人,婆婆冤枉她了,其中有一个人想了个办法,就对这个媳妇说,你慢慢走,我有办法让你婆婆出来把你追回家。然后,这个邻居就拿了一个束麻的火把,到这个恶婆婆家敲门,对恶婆婆说‘昨天我们家的两只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抢来抢去,都得了重伤死掉了,我想借个火来把它们烧了’。恶婆婆一听明白了,原来肉是被狗偷了啊,自己错怪好媳妇了,果然马上去把媳妇追了回来。”

蒯通当时讲这个故事,意思是说,我和那个束缊请火的邻居一样,现在去请了名士来为宰相出力,并不是根本的法子,国君要真正有诚意,有好的环境来给这些名士,他们自己会主动来为国家出力的。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缊,一本作“蕴”。亦省作“束缊”、“束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於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於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5. 翻译下列古文

回答问题态度要严谨,希望某些人不要随便答题。

翻译如下: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这时候,柳树梢刚发芽露出翠绿,山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气。水面与河堤一般平了。沿岸传来奏乐声。

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而我家中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舍弃了家乡水石花鸟的乐趣,却在这烟尘弥漫的异乡奔走,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回答。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海堤上人们喊叫着看海潮,我急速前往,章侯、世培紧接着也到了。

6. 文言文《炳烛之明》的翻译

一、译文: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火把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人臣子,却敢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晋平公说:“好极了!”

二、原文:汉·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扩展资料

一、《炳烛之明》注解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暮:晚、

3、炳烛:点燃火把照明;炳,点,点燃、烛:火把、火炬、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把、火炬、蜡烛出现较晚、商周时代的烛,是以苇麻做芯,外用布包裹的火把、火炬、东汉·许慎《说文》:未燃的火把通称为燋,用于把持的火为烛,置于地上的为燎、

4、而:表转折、

5、安有:哪有、

6、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7、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8、好:喜欢,喜好、

9、阳:光亮、

10、壮:壮年,古时称三十岁为壮年、

11、孰与:XX和XX相比较而言更XXX,固定形式、可以解释为:与……比哪个(谁)更……。

12、昧:黑,暗、引申意为“愚昧”、

二、炳烛之明 [ bǐng zhú zhī míng ]

解释: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出自:汉·刘向《说苑 师旷劝学》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7. 师旷问学这篇文言文用白话文来翻译是什么意思

《师旷问学》的白话文翻译: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乐师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把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爝火的解释
答:” 瞿秋白 《 十月 革命 前的俄罗 斯文 学》 十四:“无论怎样歌颂, 始终 一天一天的消灭,只剩得爝火微光了。” 词语分解 爝的解释 爝 é 刼 火把,小火:爝火。 部首 :火; 火的解释 火 ǒ 燃烧, 物质 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 ...

火把和火烛文言文怎说
答:1. 束缊请火 文言文翻译 急,急,急 “缊”是什么呢?原来古人没有电灯,晚上天黑了,出门的时候就用火把,将晒干的,有些蓬松不结实的大麻梗扎在一起,束成一个火把,这个火把就叫“缊”。 请火,也就是借火的意思,古人是最讲礼貌的,请字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礼貌常用词了。以前的人没有火机,也没有发明火柴,他们...

《容斋随笔·孙膑减灶》译文与赏析
答:”这就是说,军队所经过的地方一定会派人一个个清查炉灶数目,这难道是急救危难而奔赴敌人的军队吗?史书又记载到:“估计庞涓会在天黑时赶到马陵,于是派人削掉树皮,在树干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埋伏下一万弓弩手,约定天黑时看见火把时一起向其发射弓箭。果然天黑的时候,庞涓来到削了皮...

币旷劝晋平公何不炳烛学习是何道理
答:2.于:向。3.欲:想。4.暮:晚,迟。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6.安:怎么。7.戏:戏弄。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11.昧行:在黑暗中...

关于火的词
答:火炬huǒjù[torch] 火把。由含树脂的木材或拧成束的稻草或绳子作成,通常手持用于照明火锯huǒjù[fire saw] 用一块锯或摩擦另一块的木头(竹或藤棍)取火的工具火炕huǒkàng[heated kang;Chinese heated brick bed kang] 房间内可以烧火取暖的炕火坑huǒkēng[fiery pit;abyss of suffering] 比喻极为悲惨...

蜡烛的烛有哪些组词
答:1、烛,作名词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光焰小的火把。组词如下:烛光、烛火、烛花、烛泪、烛台 、花烛、蜡烛、香烛 2、烛,作动词的意思是:照亮,照见。组词如下:烛照万物、洞烛其奸、火光烛天

燎怎么读
答:燎的读音是liáo、liǎo。表达意思:火把、火烛;烘烤;显明;焚烧;指放火烧草木或火延烧原野,喻火烧气势旺盛,着火面积大。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和形容词。例句:待回到公主府便把大门关上,一个人也不见,任那两家的夫人在外头心急火燎就是不开门。组词介绍 烟燎火气、烟...

火炬的解释
答:” 词语分解 火的解释 火 ǒ 燃烧, 物质 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 别人 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 无所 获)。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指枪炮 * 等:火药。火炮。 发怒,怒气:火暴。火 炬的解释 炬 ù 火把:火炬。目光如炬。 付之...

师旷劝学翻译?
答: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正午时的阳光;年老的...

古代描写火焰的词语
答:束缊请火 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 比喻求助于人。 束蕴乞火 同“束缊请火”。 束缊举火 同“束缊请火”。 十万火速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石火光阴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石火风烛 比喻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