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正患己不能知的患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悟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是什么意思?~

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出自《资治通鉴》中的《唐太宗论举贤 》
患:担心。
安:怎么。
举:推荐。

《陈审举表》汉(魏)·曹植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夫相者,文德昭者也;将者,武功烈者也。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契、夔、龙是也。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疆、场骚动,方隅内侵,沿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无旷庶宦”,《诗》有“职思其忧,”此其义也。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於淮泗,鼲鼬喧哗于林木。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而扼腕矣。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昔骐骥之于吴坂,可谓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盖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若朝司惟良,万机内理,武将行师,方难克弥,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蛮驾暴露于边境哉!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兮置将不良,有似于此。故《语》曰:“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昔乐毅奔赵,心不忘燕;廉颇在楚,思为赵将。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暗与之合。窃揆之于心,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使臣得一散所怀,抒舒蕴积,死不恨矣!被鸿胪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鹜驾,陛下将复劳玉躬,扰挂神思。臣诚竦息,不遑宁处。愿得策马执鞭,首当尘露,撮风后之奇,接孙吴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屈平曰:“国有骥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昔管、蔡放诛,周、召作弼,叔鱼陷刑,叔向匡国。三监之衅,臣自当之。二南之辅,求不必远,华宗贵族,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故《传》曰:“无周公之亲,不得行周公之事。”唯陛下少留意焉!近者汉氏广建藩王,丰则连城数
  十,约则飨食祖祭而已。未若姬周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也。若扶苏之谏始皇,淳于越之难周青臣,可谓知时变矣。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兮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臣闻孟子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兮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不胜愤懑,拜表陈情。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臣死之后,事或可思。若有毫厘少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如是则臣愿足矣。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⑴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   ⑵诘:责备   ⑶器:器皿,器具。   ⑷致治:治理好国家   (5)代:朝代.   (6)封德彝:名伦,太宗手下的官员   (7)举:推荐。   (8)患:担心。   (9)安:怎么。(10)举:推荐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道理:要知人善用。

那个,百度百科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先上百度百科查一下,我把百度百科设成手机的首页。复制---粘贴 的话我会不好意思啦!

应该是:为……而担忧、担心

资治通鉴中正患己不能知的患是什么意思
答: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⑴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 ⑵诘:责备 ⑶器:器皿,器具。 ⑷致治:治理好国家 (5)代:朝代. (6)封德彝:名伦,太宗...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是什么意思?
答: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出自《资治通鉴》中的《唐太宗论举贤 》患:担心。安:怎么。举:推荐。

唐太宗论举贤的出处
答:唐太宗论举贤(司马光《资治通鉴》)上①令封德彝举贤②,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③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④,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⑤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⑥己不能知人,安可诬⑦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注释】 ①上:指唐太宗。 ②举贤:推荐有才...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
答:1. 唐太宗论举贤翻译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出自哪里?
答:“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的意思是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唐太宗论举贤》,原文如下: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

患在文言文当中的意思
答: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疾病;毛病 (disease) 人之患...

如何断句《资治通鉴》
答:《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原文: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

文言文中“患”的意思有哪些?
答: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为操后患.——《资治通鉴》(2) 疾病;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拼音:huàn 部首:心 笔划:11 笔顺...

资治通鉴 唐纪八
答:举:举荐。但:只是,只因。患:怪,归罪。诬:诬蔑,诬告,或者说是妄言的意思,就是胡说,随便说。翻译:古代致力于政治清明的人,难道都是借上古奇人之力吗?《马说》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患"在古文中有哪几种意思?
答: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论伦无患。——《礼记·乐记》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为操后患。——《资治通鉴》用兵之患。(2) 又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