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修真?是道教的吗?现在真有人修炼这个吗?

作者&投稿:堵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在的道家还有修真者(剑仙)吗?~



=============

修真者不是剑仙(可参考刘悟元《修真九要》《修真辩难》)

发无上道心的剑仙才是修真者

==============

若想知其去处,我不说破

在楞严经 妙法莲华经 中有

注意:此二经不止是大藏经的经典,也是道藏的经典

========================
补充:有啊,吕洞宾祖师还在啊
他还在继续修行呢

-------不过他是不会随便收徒弟的
因为达到标准的人可不多
这个可以参考我以前的回答


====================

大菩萨也有真正的意生身成就---化身成就
不是普通的出阴神,也不是地幻修的元婴
------------真成就者是人无我,法无我
怎么还会执著一个所谓的元婴?

就算有其事,恐怕也非了手.......

==================
附录:

吕洞宾祖师连载4则:

1. 一枕黄粱

吕洞宾从小饱读诗书,满肚子学问,出口成章,但几举进士而不第。细阳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什么屡试不第呢?这就是所谓“仙文不入俗人眼,非是朱衣不点头”。46岁时(一说64岁)吕洞宾又去赴试,在长安一酒肆中遇到一位道士,偶书壁,纯阳子万分惊异,但见道士相貌奇古,诗意飘逸,仙味十足,便辑拜问其姓氏。
道士呵呵一笑,道:“吾钟离权,云房其字也。君可吟一绝,予欲观子之志。”吕洞宾当即挥笔题诗一首,曰

生在儒家遇太平,
悬缨垂带布衣轻,
谁能世上争名利,
臣侍玉皇斗上清。
汉钟离看罢,不禁喜上眉稍,欢悦之情不甚言表,于是邀吕洞宾在酒肆中同榻而卧。汉钟离执炊,亲煮黄粱,洞宾在店中昏昏入睡。
在梦中,吕洞宾以举子进京赴试,状元及第,历任台谏、翰苑、秘阁及指挥使,无不备历。任要职近40年,后又任丞相10年,两娶富贵家女为妻,生子婚嫁早毕。孙、甥绕膝,簪笏满门。权显名赫,荣华富贵。偶因上殿应时差错,被治重罪,抄没家产,妻离子散,流放于岭南。一身孑然,劳苦憔悴,立风雨中方兴长叹,忽然梦觉,黄粱饱尚未煮熟。
这时云房生先汉钟离笑吟道:
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吕洞宾顿时彻悟到,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只不过转瞬间的事,乃拜汉钟离为师,祈求度世之术。

=================================
2.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吕洞宾一枕黄粱之后,汉钟离为试吕洞宾,哄道:“骨节未完,志行未足,要想成仙,今世难成。要等下辈才成。”他想考考吕洞宾是否真心、潜心学道,于是亲自导演了“十试洞宾”的精彩剧目。

第一试:洞宾一日外出回来,突见家人悉皆病死,洞宾既不悲伤,也不悔恨,只管置办寿衣棺木,准备料理后事,不一会儿,忽然又全都活过来,他有无所谓。

第二试:洞宾上街卖货,买主讨价还价后,说好了价钱,但杂主又反悔变卦,只付给一半价钱,洞宾不静不恼,让买主大摇大摆地把货物拿走。

第三试:大年初一,洞宾正欲出门,遇一乞丐倚门乞讨,洞宾急忙施予财物,但乞丐却没完没了,一讨再讨,口出脏言,洞宾只是满脸堆笑,一个劲地赔不是。

第四试:洞宾牧羊山中,忽遇一饿虎追捕羊群。洞宾保护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挡虎,老虎见之悻悻而去。

第五试:洞宾居山中茅舍读书,忽然来了一个漂亮女子,声称自己是迷了路前来求宿。继而,这女子百般挑逗洞宾,夜逼共寝。洞宾始终坐怀不乱。女子反复折腾了三天,才无奈地离去。

第六试:洞宾一日外出归来,发现家中遭窃,财产洗洗劫一空,洞宾没有颓丧,没有报官,乃躬耕自锄。锄地时忽然挖出十几锭黄金,洞宾赶紧用土掩埋,分毫未取。

第七试:一次上街买些铜器,回到家中一看,全都是金器,洞宾马上退还给货主。

第八试:有个颠狂道士在街巷里卖药,声称服者立死,来世可以得道。人们听了,谁个肯自寻死路?洞宾不信这个邪,买回服之、安然无恙。

第九试:河水泛滥,洞宾与众人乘舟渡河,行至中游,狂风暴作,波涛汹涌,众人惊惧,唯洞宾神态自若,端然不动,视生死之度外。

第十试:洞宾独坐室中,忽见无数奇形怪物状的妖魔鬼怪,有的欲杀之,有的欲打之,洞宾毫不畏惧。又一群夜叉,押着一个血淋淋的死囚,前来找洞宾索命:“你前世杀了我,今当赏还我命!”洞宾道:“杀人尝命,欠债还钱。”于是拿刀准备自尽抵命。忽然见空中大喝一声,鬼怪皆无。一人抚掌大笑,却是云房先生汉钟离。

十试吕洞宾,吕洞宾皆以平常心态对待。汉钟离极为满意。带着吕洞宾至终南山鹤岭,传以灵宝秘法,上真秘法,共同开创了钟吕丹金派,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

=========================================
3.吕洞宾和黄龙南

有一次,他御着宝剑飞行,经过江西庐山,当地有个大庙子,就是禅宗的黄龙寺。吕纯阳是在高空飞过时,看到此山气象不同,必有高人。他降下来一看是黄龙寺,有人正在讲经,就是临济宗大德黄龙南禅师。他站在旁边看了半天,觉得很奇怪,这禅师又没放光,又没动地,更没有像他一样的本事,是个普通和尚嘛!怎么那么多人听他的呢?越看越奇怪,就站在那旁边。黄龙南禅师不说法了,云:“座中有人窃法”,认为有人在偷听。吕纯阳不吃这一套,就站起来了,黄龙南问他是谁,他报了自己名字,黄龙南说:哦!原来是你啊,我以为你了不起,原来只是个守尸鬼。(这个身体可以长生不老,把它守得牢牢的。)吕纯阳一听,生气了,真人能有长生不老之药,你这凡夫肉胎算什么!黄龙南说:“饶君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纯阳恼了,袖子一扬,飞剑击出去了,故意吓吓老和尚,岂知飞剑到了老和尚面前停住了,反而倒转向自己这边杀过来。他奇怪了,这老和尚是普通人嘛,又没有功夫,怎么我的剑不听我的指挥呢?后来有人专参这个话头,是韦陀护法呢?还是黄龙南般若之力?或是其他原因?到底是什么道理呢?黄龙南笑道:你不要摆这一套,你刚才说你有真本事,我问你,你见个什么道理?吕纯阳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铛锅内煮山川。”这是道上的话,也是讲自己见道的道理。黄龙南说:“我不问你怎么煮山川,请问一粒粟中如何藏世界?”就这样,东搞几下,西搞几下,吕纯阳开悟了,作了一首诗:

弃却瓢囊摵碎琴

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

始觉从前错用心

那个时候,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一个六祖。如何炼得健康长寿,可参考吕纯阳的百字铭,这是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也是学佛最好的东西。
大家不要用宗教界限观念来看这首百字铭,吕洞宾已成为禅宗的大护法!是黄龙南真正得法弟子之一!如想健康长寿,照他的话去做,绝对够了。
==========================================
4.金手指

成大道后:

祖师有一天化成一个老头儿的样子,降临人间,在路上碰到一个小孩子,吕洞宾为了要试探人心,就问小孩子道:“小朋友!你希望得到什么吗?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这个小孩子心里想: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无过于黄金,有了黄金,什么都可以得到了;於是,他回答道:“我希望得到一块黄金�”吕洞宾用手向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一指,那块大石头马上变成黄金了;吕洞宾笑着对小孩子说:“小朋友!你把这块黄金拿去,当做我们的见面礼吧!”这个小孩子想不到吕洞宾会点石成金,他给吕洞宾像变魔术一般的动作楞住了;可是当他思索了一会儿,本来的主意又变 了,他对吕洞宾说:“我不要这块黄金!”吕洞宾觉得奇怪,问他道:“你嫌太小吗?”小孩子说:“不是。”吕洞宾更加莫名其妙了!就问小孩子道:“那么你为什么不要?到底你是要什么?”小孩子指着吕洞宾的手指说:“我要你的手指!”吕洞宾问:“你不要黄金,要我的手指做什么?”小孩子很坦白地说:“我起初本来是要黄金,但是当我看到你的手指可以点石成金,可以变成更多的黄金,所以我要你的手指;老伯!你刚才不是说你可以满足我的愿望吗?请你将你的手指给我吧!”吕洞宾听了这一番话,感到很失望!他心想:人类的心,真是“欲壑难填”

=========================
5 附录:

吕祖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自性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璃,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淋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6.
据说吕洞宾祖师现在也会偶然来地球玩玩

=====================
魔者磨也


如何修炼成魔?--自我折磨就炼成了

==============
成魔不如成仙,成仙

成仙不如挽救人心世道
==============
访道经过-剑仙(南怀瑾先生讲述 )

剑仙

当时听到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传说系满清王室公子出家者,这位老道须眉皓白,童颜鹤发,神采奕奕,据传已成剑仙;得此消息,心中万分兴奋,即行前往拜谒数次,都未得见面。(想起当时访师求道之诚恳,见面即跪,而今日朋辈相访,谈玄说道等,甚或有人还以此过访谈道为对主人的—种施惠,算是看得起对方,今非昔比,想来颇多感慨)。听说这位道长当时逢人来求皆推称不会剑术,若欲习画他则教人画梅。几番周折后,我终于见到了他,即向他再三恳求学剑,只学此项,不求其他。因为我意诚心坚,终于获得进一步约谈。

他见面一开头就问:「曾习何剑?」我答:「学过青萍、奇门等等。」于是道长即命我当场试练所习。我练了一阵以后,他批评说:「这真的只是儿戏,不可再练,徒费光阴,还是以读书为好」,又接着说:「你所听说一些小说书上说的白光一道,口吐飞剑,这类的话,在世界上并无其事。剑仙虽有,但并非如同小说上所描述的那样;今天你暂且试练一下,每天晚上把门窗紧闭,房间内不点灯,使内室漆黑,仅点香一枝,尝试用剑劈开香头,手腕着力,而臂膀不动,等练到一剑迅下,香成两半时,才进入第一阶段。第二步再把豆子掷向空中,用剑劈在空中成两半,功夫能练到这里,再来见我,再为你解说剑路。」

当时听了以后,心想这实在太难了,虽然心知天下无难事,这样练剑,也不是不可为,但因当时立志学文兼学武,俾能经世济时,而诸事分心,惟恐心不专一则反而一事无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遂作罢。放弃作剑仙,然而对于学拳仍旧勤劳,每日凌晨三时,必起床练拳,两三小时后,再沐浴更衣。当年杭州西湖一带,武师甚多,我亦朝夕浸润其间,跃马佩剑,臂缚铁环,腿绑铁砖,也相近于那时的「太保学生」了。一笑!以后访遇僧道甚多,皆各有专长,然所说与城隍山老道大抵相同。总之,我在那段学拳时期,练习武功,可以说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天。

入川

抗战前二、三月,我即只身入川,其后一些朋友也随政府辗转来到了陪都四川,相遇时都说,我有先见之明,固不知道我想到峨嵋学剑的心愿。记得那时一路访道,到汉口时,曾遇到两位异人,一道一俗,道者红光满面,俗者跛其一足。手中均捻弄铁弹,笑容霭然,我竟不觉尾随其后,自黄鹤楼前绕到后山,他两人一直走亦不稍回头。翻山越岭,直到下坡时,才回头问我:「奇怪!年轻人你跟我们到这里干什么?」我本想把访师求道的心意告诉他,忽然感觉到天下骗子甚多,倘若在湖北只身遇骗,那就麻烦了,于是说是游山。他们又问我将往何处去,我说打算到四川,道人仔细看了我一回,然后说:「好的!你应该入川,我们后会有期,但是今天你不要再跟著我们了。」他并留了以后见面的地址给我,就此分别。至今回忆起来,该二人神态举止都很奇异,令人回味无穷。后入川,遍访青城、峨嵋仙佛观寺,一路亦未有些时中断过。

遇异

四川名胜鹄鸣山,为东汉期间道教祖师张道陵隐居之地,山上住有一位名号王青风的道士,是四川境内传说的剑仙,我曾经上山寻访他,多次以后,终于见到面,他亦是一位奇人异士。他说:并无飞剑这种事,但剑仙却是有的。然而他的说法又与杭州城隍山老道所说稍有不同。他说剑为一种「气功」,所谓以神御气,以气御剑,百步之外可以御敌。又说剑有五类,大别之为有形、无形。他知道我羡慕「金光一道」的剑术时,告诉我需铸备一寸三分长金质小剑,再以道家方法习练。一如道家练丹之法,可将黄金炼化成液体,并可服饮,若中了毒,道家并有解此毒的药。当时私自想到,现在到了科学昌明,枪炮及炸弹等威力无比的利器皆已发明了的时代,还去苦练这种剑术干什么?如果是为了强身,则个人已经知道的许多方法,就足以保健,何必浪费时间在这方面。就因这样想法,意志始终未能专精坚持而放弃了。

后来请王青风老师表演,那时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请求。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我童心未泯,尚惊讶地问他何以无光。他说:「我早已经告诉过你并无此事,欲练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

这时他的大弟子亦在旁边,这个人也是道士装束,我亦请他表演,但见他用鼻孔吼气,便看到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即成尘飞扬。此二次表演都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此其一。

第二位所遇到的异人,在四川自流井,是由以「厚黑学」闻名之李宗吾先生所引介。李公学问、见识广博,道德亦高,世所罕见,其所著作的「厚黑学」,如其所说:「拨开黑的,让人见到真正的。」旨在讽世。我在自流井遇到他的时候,就说在附近赵家仑乡下,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是得到武当内家武功的真传,轻功已经到了「踏雪无痕」的境界,如果随他学习,只须三年的时间便可有成就。因为这位老人的师父籍贯浙江,所以亦欲授一逝籍弟子以报师恩。知道我是浙江人,故愿为引介。

于是我们坐「滑杆」下乡去拜访,相谈之下,连称「有缘」。老人见我对于飞檐走壁之事,心存怀疑,不大相信,他洒然一笑之后,即疾行一里多路,又快步走回来,这时刚好新雨初晴,地上泥泞,老人脚上穿的一双白底新靴,一趟回来后,鞋底一点也没有被泥染污,而且他在起步时,未见拿架作势,洒然来去自如。他又问欲见走壁的身手否?随即见他张臂贴壁,亦未有任何架势,人已离地拔高,笑说:「你现在相信吧!亦愿学否?」并称说学这些功夫只有七十二诀,归纳成七十二字,一字一诀,一字一姿势,循序渐进,无需广场,仅楼阁之上,即敷应用,若愿住三年,即可示教。我当时考虑再三,复因恐怕自己志趣不专,弄得百事无成,故只得婉辞。后一路代觅可传的人,却没有找到,至今心中仍挂念遗憾。
弃拳学禅

后来到了成都,遇到一位河南籍拳师,教我「十三大法」,即是太极拳衍变的十三架式,不刚不柔,然而每一个动作,着着可以致人死命。顿时感觉到倘使学这套拳的人没有道德修养,动辄要人性命,如何了得!所以从此弃拳不学,专志学禅,在峨嵋闭关三年,一直与拳绝缘。

太极拳种式颇多,陈家的双边以及杨家太极,都曾习练,到现在还能勉强记忆的是杨家拳之姿式,若演练全套,则因荒疎已久,颇有勉强之感。我对拳术,一搁就是二、三十年,既不练习又不与人较量,可说一生从来未曾施用过,且越到后来越怕动手,愈厌习武。春秋法家韩非子之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文人自古相轻,武人从来不服输。好勇斗狠,粗暴骁勇,有时令人难忍,因此以后与习武朋友也就渐渐地疏远了。

武功的根源,首当追溯到我国五千年前深远博大的文化。古人造字,止戈为武,即已阐明武的原理。武功的目的是以武制乱,以求「和平」。后世学武,反而更滋生事端,学文亦是如此,这也是使我弃武学禅之主要动机。以上是我学武的经过,同时亦足证明我并非所谓的国术家。

道教属于中国修真的一种,严格的说,“修真”这种说法是小说家的杜撰,修真界这种东西也是一种杜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自古就有长生可求的传说,所以不断有人以此为目标追求长生之道。在相关文字记录中,先有了鬼神传说,刚开始的神仙是已故的英雄或祭司、首领、怪人之类和自然之物;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庄、列等人又重新对异术提出了新的看法,一些人陷入了追求异术的狂潮;在始皇时一些术士认为有某些化学药物(即丹药)可使人长生不死,于是当时的风尚是向神仙求丹;到了汉朝,人们开始由求丹向炼丹转移视线,炼丹之道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一些人烧炼不死丹药从未成功,于是转而从另一方面追求长生之术,即由人体修炼出内丹,最早提出此道者应该是魏伯阳同志,他的著作《易经参同契》是内丹之术的最早著作,后来又有人推出了不少专门的著作,修炼之道从此流行。
道教只不过是有很少一部分追求长生,而另一部分人依靠道教追求利益和权利而已,并不是所有追求长生之术的人都是道士,道士是一种职业。
道教其实有不同的门派,而且道教最早也不是同源的,所宗不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道教组织,没有相同的根源,之所以称他们为道教,因为他们当时号称“追求大道”。

中国道教历史及其主要派别

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中国五大宗教中降为教团势力和政治影响最弱的一个。许多道士文化素质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

经过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官方丈岳崇岱道长的倡仪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 ,以雄为主,兼有险、奇、 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来, 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 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 历经数百年沧桑,现仍存有近5万平方米。 其整个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山就势,错落有 致,前呼后应,巧妙布局。或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或隐于悬崖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之中,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东汉以来,即有道人在武当山结茅为庵,潜心修炼。随后逐步 成为中原道教活动的圣地。武当山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始自唐朝初期,唐贞观年间(627-649)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吏姚简到武当山祈雨灵验,后在灵应峰敕建"五龙祠"。自宋迄清,历代皇帝极力推崇武当山真武神,奉为“社稷家神”。在元朝时期道教垦田数百顷,养众万人,有9宫8观等,100多处庙宇及坛、亭、 台、桥。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在永乐十年(1412)遣要员率20多万军民夫匠,以12年功夫,建成9宫9观等33处道教庙宇,全山各宫观有道士少则300—400人,多则 500—600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 成为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因此,武当山被称为“皇室家庙”。武当山道教文物声名遐迩。除古建筑群外,历代统治者及四方信士,特别在明朝鼎盛时期,曾制造数以万计的金、银、铜、铁、锡、 玉、珠、石、泥、丝、木等质地的神像法器安放在武当山,使武当山各宫观陈设富丽堂皇,被誉为“黄金白玉世界”。虽然大多珍品已流失,但全山至今仍存注册文物总计7000多件。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艺术观赏价 值。武当道教音乐,素负盛名,是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太宗始建“五龙祠”以后,武当山一直是帝王将相、芸芸众生祈福禳灾的重要道场,别具神韵的道教音乐,融宫廷、民间、宗教音乐于一 体,具有庄严肃穆,神秘飘逸的独特风格。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武当拳,亦名内家拳,这种拳法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 人,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能。目前,武当武术已流传到海内外,并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活动。

武当山主要风景名胜有: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 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 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 公里, 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 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 赐额“太元紫霄 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进深为三间,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五龙宫:建在灵应峰下,唐贞观年间(627—649)敕建“五龙祠”。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帝殿、山 门、廊庑、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祖师殿、仓库等215间。 到嘉靖年间,此宫已有850间。 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毁于火。目前仍存大量遗迹。

江西龙虎山

从上清乘竹筏往下游漂游15里,便到了当年祖天师结炉炼的龙虎山了。龙虎山原名去锦山,因山上一块高一百多米,宽过数百米的五彩山岸状若巨大的去锦而得名。《龙虎山志》卷二曰:去锦石,在正一观下,仙岩上流,崭然壁立数百余尺,红紫斑斓,照耀溪水,光彩如锦。当年祖天师行舟自鄱阳湖逆水而上,行至龙虎山时,便被龙虎山状观的云锦石所陶醉,便决定在此结炉炼丹,云锦山也因祖天师“丹成而龙虎见”更名为龙虎山了。

龙虎山的名称除与祖天师炼有关外,据说还有另一个出处,即“状若龙虎”,若下排上岸,在离主峰不远处往前看,就可见龙虎山有一山曲折盘旋如蟠龙,另一山背卧如伏虎,形成龙虎对峙、龙蟠虎踞的壮观景象。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龙虎山因祖天师在此结炉炼 丹,修建道观,使道教遍布天下,龙虎山也因此名扬海内外了。

龙虎山麓之下骨一开阔平坦处,它坐北朝南,而水背山,乃正一观旧址。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携祖天师印剑符箓迁回龙虎山,就在这里建祠,祀祖天师。南唐建天师庙,宋改演法观,明嘉修正一观,建钟鼓楼。天师府迁上清后,正一观渐渐被冷落,最后成为废墟。现正在修复当中。

从正一观继续往上走,便到了祖天师结炉炼丹的水帘洞、炼丹岩了。炼丹岩前临溪涧、峭石壁立,丹灶遗址尚存,草庐足迹仍在。水帘洞瀑布飞泻,状若珠帘,当年祖天师就是用此水炼成九天神丹的。据传宋祥符、永乐皇帝曾派员跟踪至此,捡到遗丹。今天虽然我们不能再捡到金丹,但到这里看看当年祖天师结绳为梯、结炉炼丹的艰辛,想想他克服千辛万苦、炼丹救人的专心致志,领悟一下他修心养性、求仙慕道的虔 诚,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龙虎山对面有成片的天师板栗林,据说为当年祖天师亲手所植。天师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理想的果品和滋补品。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天师栗,唯西蜀青城山有之,乃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张道陵是先到龙虎山后到青城山的,由此可见,青城山的板栗是从龙虎山带去的。祖天师活到123岁,其他早期的几位天师也都在百岁上下,据传是与他们长期修行炼志,爱吃板栗有关。

安徽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云 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洞天福地

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 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 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 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月华街、太素宫

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宫,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文革中被毁,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四川青城山

蜀中名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处。连峰起伏,蔚然深秀。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其著名景区天师一带,周围青山四合,俨然如 城,故名青城。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意思是天下名山中,青城山是最幽深,恬静的一个。
青城山确实有“幽”的特点。由于历代开拓者颇为上山的人设想,在山路中,游人每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遇到一座小亭,略事休息。这些小亭,有的建在路旁,有的建在石桥上,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而且越往上,亭距越短,因为这时游人已感疲劳,需要多休息几次。游览青城山的乐趣就在于沿着浓荫密布的石阶山 路,一路上欣赏山上的多种 美景,来到一处道观,就可以坐下来喝一杯荼,欣赏观中建筑和所藏文物。

青城山属道教名山, 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后称张天师)曾在此修炼,道教称此山为 “第五洞天”。全山树木葱茂,青翠满目,鸣泉飞瀑,清冷怡人。山中有8大洞、72小洞,道家宫观,遍布其间,由下而上,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令人目不暇接。登临峰顶眺望,成都平原,平畴千里,一一可见。山风高畅,令人心旷神怡。 它的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它天然图画,游人至此,如置身画中,故将此建筑名为“天然图画”。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巧,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附近有三岛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

著名的景点有:上清宫、建福宫、天师洞、天然图画等。坐落于丈人峰下的建福宫, 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建福宫建在丈人峰下,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其左 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由此西行一千米,即至天然图画。它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 苍岩壁立,绿树交映,云雾缭绕,游人至此,如入图画之中。

建福宫,在丈人蜂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 (公元730年),原名丈人祠,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 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 "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董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 (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

上清宫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 "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蜿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末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 (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 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quot;读书台"。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天师殿,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 洞。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quot;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 "观还道 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 "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凭着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 "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祠碑"刻的是冯玉祥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祠:"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 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祠祭祖了。

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瞻 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g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楼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三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口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 (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 (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 (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光头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 "毛根儿",穿开裆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 《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生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百雕就叫天籁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这个就是修道!!!!

是道教的 这都假的

修真等级分为十一个等级:
筑基——开光——胎息——辟谷——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大乘——渡劫

其中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到了渡劫期以后就有可能在三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接受天劫的洗礼,从而飞升仙界

上面的是小说的内容,仙侠小说的创造出来的。至

于现实中的丹道修真。我建议你看一篇文章
手把手教你做内丹 05年一个很火的帖子 你可以从中了解现实中的丹道练家是怎么做的http://www.qgren.com/bbs/viewthread.php?tid=23493&extra=page%3D1

楼上说的全是小说内容而已。都说是道教了,只要道教还存在一天,就有人还在炼。

什么是修真
答:修真”源于道家理论,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后又延伸出多种修真门派及修真相关理论。修真又被应用于小说和游戏中,还有广州游艺的一款仙侠题材的网页游戏名为《修真》。修真类小说是依照中国本土的道教发展起来的新型小说体裁,小说一般讲述主人公通过道教的飞升到达更高的境界。其...

'修真'究竟是什么概念?
答:修真 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分为:筑基、开光、金丹、元婴、出窍、合体、渡劫、大乘共八个阶段。普通的...

世界上是否有修真一类的事呢?
答:道教修真: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练虚合道-虚空粉碎 仙有五等 鬼仙 人仙 地仙 神仙 天仙 门派:道教门派共有108个门派 无数小门派(号称3600旁门,泛指)因历史原因被灭了很多门派,现存有85个门派的记载 实际存在是81个门派 目前仍然在社会上活动的只有不到30个。目前道教分全真...

修真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各种修真之人,通过损害他人生命的方法提高自己境界、功力的修真人。根据每个小说的设定不同,境界,层次,名词概念也不同。现实修真分为:一:修真门派 中华从上古至今有八十余修真门派,流传至今多已没落,解放后,修真界以全真教分支[龙门派]及[正一派]为目前最大的两个门派,其它如武当三丰派,华山...

现实中真的有修真吗?
答:道教修真: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练虚合道-虚空粉碎 仙有五等 鬼仙 人仙 地仙 神仙 天仙 门派:道教门派共有108个门派 无数小门派(号称3600旁门,泛指)因历史原因被灭了很多门派,现存有85个门派的记载 实际存在是81个门派 目前仍然在社会上活动的只有不到30个。目前道教分全真...

有没有真正的修真?真的存在吗?
答:道教修真: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练虚合道-虚空粉碎 仙有五等 鬼仙 人仙 地仙 神仙 天仙 门派:道教门派共有108个门派 无数小门派(号称3600旁门,泛指)因历史原因被灭了很多门派,现存有85个门派的记载 实际存在是81个门派 目前仍然在社会上活动的只有不到30个。目前道教分全真...

是否真正有修真界?
答:信则有,不信则无。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分为:筑基、开光、金丹、元婴、出窍、合体、渡劫、大乘共八...

中国真的有修真者吗
答:中国真的存在修真者。修真,是道家的理论之一,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修真。

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有修真吗?
答:道教的一个习惯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另唐宋两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统论述,此处不便列举。修真,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现在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的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修真.自己都...

真的有修真界吗?
答:信则有,不信则无。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分为:筑基、开光、金丹、元婴、出窍、合体、渡劫、大乘共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