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 东华大学的双控 哪个更好,华理双控毕业一般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作者&投稿:地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学生求职就业~

1简历不要太长
大学生的简历普遍都太长。其实简历内容过多反而会淹没一些有价值的闪光点。而且,每到招聘的时候,一个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会收到很多份简历,工作人员不可能都仔细研读,1份简历一般只用1分钟就看完了,再长的简历也超不过3分钟。所以,简历尽量要短。
简历过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人把中学经历都写了上去,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除非你中学时代有特殊成就,比如在奥林匹克竟赛中获过奖,一般来说,学习经历应该从大学开始写起。
很多学生的求职简历都附了厚厚一摞成绩单、荣誉证书的复印件,其实简历上可以不要这些东西,只需要在简历上列出所获得的比较重要的荣誉。如果企业对此感兴趣,会要求求职者在面试时把这些带去。

2简历一定要真实客观
求职简历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写,任何虚假的内容都不要写。即使有的人靠含有水份的简历得到面试的机会,但面试时也会露出马脚的。

3不要过分谦虚
简历中不要注水并不等于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弱项都要写进去。有的学生在简历里特别注明自己某项能力不强,这就是过分谦虚了,实际上不写这些并不代表说假话。有的求职学生在简历上写道:"我刚刚走人社会,没有工作经验,愿意从事贵公司任何基层工作。“这也是过分谦虚的表现,这会让招聘者认为你什么职位都适合,其实也就是什么职位都不适合。

4简历要写上求职的职位
求职简历上一定要注明求职的职位。每份简历都要根据你所申请的职位来设计,突出你在这方面的优点,不能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全才,任何职位都适合。不要只准备一份简历,要根据工作性质有侧重地表现自已,如果你认为一家单位有两个职位都适合你,可以向该单位同时投两份简历。

在文字、排版、格式上不要出现错误
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事是简历上出现错别字或是在格式、排版上有技术性错误以及简历被折叠得皱皱巴巴、有污点,这会让用人单位认为你连自己求职这样的事都不用心,那工作也不会用心。

5简历不必做得太花哨
一般来说简历不必做得太花哨,用质量好一些的白纸就可以了,尽量用A4的纸。
现在学生简历中比较流行做封面的形式,其实没有必要,这会增加简历的厚度。

6简历言辞要简洁直白
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很多言辞过于华丽,形容词、修饰语过多,这样的简历一般不会打动招聘者。简历最好多用动宾结构的句子,简洁直白。

7不要写上对薪水的要求
简历上写上对工资的要求要冒很大的风险,最好不写。如果薪水要求太高,会让企业感觉雇不起你;如果要求太低,会让企业感觉你无足轻重。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不重要,不要在这方面费太多脑筋。

8不要写太多个人情况
不要把个人资料写得如此详细,姓名、电话、性别是必需的,出生年月可有可无,如果应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写政治面貌,如果到外企求职,这一项也可省去,其他都可不写。

简历应该怎么写
一份合格的求职简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姓名、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应该放在简历的最上面,这主要是为了方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及时取得联系。
紧接着是毕业的学校、专业和时间。对于所学课程,可以列上几门最主要的、有特色的专业课,一些公共课、基础课不必写上。
下面应该注明应聘的职位和目标。
接下去就是简历上最重要的部分:工作经历。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这部分包括勤工助学、课外活动、义务工作、参加各种各样的团体组织、实习经历和实习单位的评价等等。这部分内容要写得详细些,指明你在社团中、在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用人单位要通过求职者的这些经历考查其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等。
兴趣爱好也最好列上两三项,用人单位可就此观察求职者的工作、生活态度。
如果应聘外资企业、大的跨国公司一定要附上英文简历,而且要把最近的经历放在最前面,简历前面最好附一封推荐信。

华理双控的实力和上交不是一个等级这个毋庸置疑,但实力也是不错的,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而且为全国重点学科,也有不少大牛。说句直白点的话,选择报考华理的,至少是在实力这点上是不亏的。
至于老师的研究方向,的确,控制的大牛,从钱院士到杜院长等一系列的大牛,很大一部分是偏化工控制or工业建模的,华理毕竟是以化工起家,这点并不奇怪。但是,个人感觉近些年双控的师资有转型的趋势,去年讲座的唐漾和金晶的方向都比较新颖,脑控,机器人和多智能体控制,智能电网等等都有。非化工背景的老师实力也在逐年提高,有着不少的博导可供选择。

华理的学硕专硕,也就是单控双控,考试内容完全一样,初试数一英一政治控制原理,复试汇编,同一张卷子分为8086的汇编和52单片机的汇编。就考试内容而言没任何差别




  华东理工大学综合实力不错的,至于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要看自己的能力水平。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东华的分数低是因为东华因屡次改名造成学校名气不够响,至少没华理名气高,这是东华的硬伤啊,不过东华双控实力还是有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就能证明,个人感觉性价比高于华理

华东理工的确比东华好一些,这个没有办法,只能慢慢来。如果能考同济的话就去考,否则就选华理吧,东华现在全国排名也就50,华理都30多了,还是有差距的

东华是一所低调务实的大学,专业都很好,分数低可能是有的专业一志愿没招满,只能按国家线来,其实最后复试加上调剂的一帮子人远远会超过招生人数,如果你不是本校的话起码要超国家线30分并且联系好老师才有希望。

...上海大学综合实力哪个好?还有如果控制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考研的话哪...
答:华东理工大学综合排名在全国30—40之间,而山海大学在80多上,所以华东理工更好,而且华东理工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议你考华东理工,你在自己看看他们两个得学校网站介绍然后自己定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东理工大学2022考研复试线
答:14、控制科学与工程复试分数线是:349分。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试分数线是:347分。16、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复试分数线是:339分。17、计算机技术复试分数线是:347分。8、控制工程复试分数线是:330分。9、热能工程复试分数线是:273分。以上内容参考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2022...

华东理工大学2022考研复试线
答:14、控制科学与工程复试分数线是:349分。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试分数线是:347分。16、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复试分数线是:339分。17、计算机技术复试分数线是:347分。8、控制工程复试分数线是:330分。9、热能工程复试分数线是:273分。以上内容参考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2022...

华东理工大学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答:14、控制科学与工程复试分数线是:349分。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试分数线是:347分。16、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复试分数线是:339分。17、计算机技术复试分数线是:347分。8、控制工程复试分数线是:330分。9、热能工程复试分数线是:273分。以上内容参考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2022...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有哪些专业
答: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设有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机械,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药学,会计,社会工作,翻译,艺术,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金融,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公共管理等等专业。学校现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

华东理工大学的专业评级是什么?
答:华东理工大学专业评级如下:1、A+:化学工程与技术;2、B+:社会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B: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B-: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工商管理;5、C+:生物学、公共管理;6、C:...

华东理工大学什么专业好
答:华东理工大学的王牌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学科,特别是化学工程专业,实力国内前几名,在化工行业声誉很高。除了前面两个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学科实力也不错,只是声誉没有前面两个王牌学科高 ...

中国各高校的擅长学科专业
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之一,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汽车设计与制造”上海市重点学科,整个学科的实力都非常强大,自然是好多优秀学子们的首选喽!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由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张钟俊院士于1958年亲手创建的...

华东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要多少分才能进啊?外地学生会不会遭到...
答:php?id=1565 注意里面还有往年的复试线。对于外地学生会不会遭到歧视,我可以比较肯定的告诉你,只要你面试时中等以上的强就不会的,如果本科学校不好而面试表现也不好的反而会落井下石,也就是传说中的“歧视”(我觉得你是不是想问这个问题)。至于外地学生怎么可能会,招的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啊!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前五十名
答: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中南大学 8 东南大学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山东大学 11 北京理工大学 12 西安交通大学 13 同济大学 14 华东理工大学 15 西北工业大学 16 湖南大学 17 华南理工大学 18 重庆大学 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 南京理工大学 21 北京科技大学 22 上海大学 23 广东工业大学 24 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