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认证内审员

作者&投稿:郗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计量认证内审员和实验室认可内审员有啥区别?~

计量是对检测设备,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资质,两种取向不同

1、一般1-2名就可以了。如果对计量内审很熟悉和经验很丰富的话,一名足以。
2、计量认证是资质认定的一种形式。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3、全称叫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通常由既精通ISO9000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每年都要进行一定频次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由经过培训的有资格的内审员来执行审核任务。所以,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通常都需要培养一批内审员。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兼职担任。

计量认证内审员是指CNAS认可的实验室的内审员. CNAS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的依据是:<<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它等同于<<ISO/IEC 17025:2005 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iories>>.

计量认证内审员是个好工作

计量认证中,内审员的作用是什么?假如一个单位需要做计量认证,那内审员...
答:计量认证中,内审员是内部管理审核执行者,其审核工作和外部评审员的是一样的,也是按照评审准则对体系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达到完善自己内部管理的目的。内审内审,显然是本单位的人员了,但是内审员要先参加培训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后才能履行职责,...

计量认证内审员需要几名?
答:1、一般1-2名就可以了。如果对计量内审很熟悉和经验很丰富的话,一名足以。2、计量认证是资质认定的一种形式。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3、全称叫内...

计量检测内审员是干嘛的
答:是指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一般是测量体系协会举办的培训班),用于维护企业测量体系符合测量体系标准要求,确保其按照标准发展的,按照测量提要求规定的,每年必须进行内部的审核的人员。功能相当于测量体系审核员,但是是企业内部的。

计量认证内审员
答:计量认证内审员是指CNAS认可的实验室的内审员. CNAS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的依据是:<<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它等同于<<ISO/IEC 17025:2005 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iories>>....

关于计量认证,内审员培训问题
答:对于省质量监督局举办实验室认 内审员 培训内审员证书,绝对有效。不过注意:只能是 内部审核 有效。

CMA计量认证,对人员资质有什么要求
答:1、申请单位应依法设立,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检测、校准活动,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并有效运行相应的质量体系2、具有与从事检测、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主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4、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校准活动所需要的并且能够...

检测实验室CMA和CNAS资质申请需要的内审员培训咨询。
答:1、尽量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最好的cnas指定的几家培训机构,培训的内容比较规范,证书好用,而且培训的时候一般能获得一些认可所需的资料。2、走咨询公司方法去取证当然是可以的,但如果打算实验室长期发展,还是建议走正规渠道,学到的才是自己的,咨询公司帮你取证甚至帮你通过cnas评审,以后还得自己做...

当时去参加的内审员培训,这个证CMA和CNAS通用吗?
答:要看你参加的是哪个体系的内审员培训,另外CNAS是发证机构,CMA代表的是计量认证,没有可比性。不过如果你拿到了内审员证书,那么在该体系范围内是通用的。

内审员考试试题求解,在线等
答:”管理评审是实验室执行管理层的重要职责。一般来说,实验室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应参加管理评审,并且就各自分管的职能活动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报告,共同协商解决。第二题:答案要点:(1)不符合《评审准则》第5.1.2条的要求。 (2)《评审准则》要求:“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

ISO9001:2008内审员培训试题目答案
答:因为企业标准规定了出厂产品应该检验10项内容,但企业只检验了8项,明显在检验方面有章不循。自己没有检验条件,说明资源配置不足,应该予以纠正。本案例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及“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