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桩焊接时如何保证质量

作者&投稿:函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静力压桩法施工在工程中的质量与安全如何控制~

静压式预应力管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
文就静压管桩施工质量控制作分析与探讨。
一、静压桩施工方法控制
1 、施工前应设置测量基线与水准点,基线
应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处。
2 、桩混凝土需达到100 %的设计强度后方
可运输进场,起吊时捆绑牢固,起吊点符合力学
原理要求,在距桩顶端0. 2 米处设置吊点,吊索
与桩之间要加衬垫,起吊时平衡起升,避免碰撞
和震动。桩堆放时要按长度分类堆放,堆放场
地坚实平整,且承重点设置在吊点附近距端部
0. 2 米处,堆高不超过2 层,两端桩错落长度不
大于10 厘米。
3 、桩的吊点定位,利用桩架附设的起重钩
吊桩就位。
4 、采用静压法施工,桩架挺杆和桩帽将预
应力管桩嵌固,在桩架的两滑道中间,桩位置及
垂直度经校正后开始沉桩,桩就位要仔细检查
桩身质量。送桩时,应采用钢制送桩器放于桩
头上将桩送入。施工时注意送桩器和工程桩对
齐,以轴线重合为准则。当工程桩送到设计深
度时,可将送桩器拔起,起拔送桩器采用桩架上
导向滑轮钢绳上钩子挂好,启动卷扬机,慢慢拔
起。
5 、当第一节桩施压到离地面1 米时,起吊
第二节桩,与底节桩对好并复核垂直度无误后,
开始施焊。焊接符合要求后,再施压沉桩,桩顶
离地面1 米再起吊第二节桩,续施工就位。复
核焊接垂直施焊沉桩,直到施工完毕。施焊前
先检查上下桩接触面。再复核垂直和上下节桩
的同心度,确认无误差或误差很小时再全面焊
接。焊缝分两次满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后
应清除焊渣。接桩动作应迅速尽量保证连续施
工。
二、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一) 质量预控
1 、建立质量管理网络,进行图纸会审和设
计技术交底,制定质量评定制、质量奖罚制度、
质量例会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2 、质量责任制:分工明确,贯彻执行质量责
任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奖罚分明,责任到
人。
3 、施工员、质检员、测量员、桩机司机、电
工、焊工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 、查看有勘察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正式地质
勘察报告,供静压桩施工时参考。
5 、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
施工方案必须具有针对性,措施具体,施工流程
清楚,顺序合理。
6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包括原材料设备进
场检验制度;施工过程的检验;施工结束后的抽
样检测。
(二) 过程质量控制
1 、管桩质量,对管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偏
差和抗裂性检验。施工现场着重检查砼抗压强
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管桩有否明显的纵向、
环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外径壁厚、桩身
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
要求,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符合
要求和齐全。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工程。
2 、压桩机传感设备是否完好,桩机配重与
设计承载力是否相适应。
3 、现场预应力管桩堆放整齐,布局合理。
打桩顺序应根据邻近建筑物情况、地质条件、桩
距大小、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综
合考虑,兼顾施工方便。
4 、桩部端焊接
桩部端焊接很重要,要检查焊条质量,设备
适用完好率。焊完后必须保证一定暂停时间,
间歇时间超过3 分钟为好。
5 、垂直度
通常用两台经纬仪、夹角90 度方向进行监
测。须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必须垂直;地基
表面有坚硬石块必须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
要求。
6 、压桩过程
压桩过程碰到硬土层,不能用力过猛,管桩
抗弯能力不强往往容易折断,抬架时也要轻抬
轻放。否则一是造成桩身开裂;二是易发生桩
架倾斜倒塌事故。
(三) 检验(验收) 控制
桩基完成后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
检测技术规范》J GJ 106 - 2003 规定对管桩质量
评定。
1 、管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 测量桩
身完整性(桩身评定等级分四类) 。
2 、管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主要评价桩身完
整性和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3 、管桩静力载荷试验:主要检测极限承载
力,沉降量回弹后残余变形情况。
4 、管桩拉拔试验:主要检测极限承载力。
三、出现问题与事故处理
1 、桩身断裂: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
钭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
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桩身出现回弹现象,
即可能桩身断裂。主要原因:桩身在施工中出
现较大弯曲,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桩身不能承受
抗弯度;桩身在压应力大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时,
混凝土发生破碎;制作桩的水泥标号不符合要
求,砂、石中含泥量大,石子中有大量碎屑,使桩
身局部强度不够,施工时在该处断裂; 桩在堆
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裂纹或断裂。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清除地下障碍物。每
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 ;在初
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
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
桩架来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
一轴线上;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
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普通预制桩经
蒸压达到要求强度后,宜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
一个半月,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
治理方法: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应会同设
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办法。根据工程地质条
件、上部荷载及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
的方法。
2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桩设计时是以最
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
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与另一种控制
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
要求。主要原因: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
勘探工作以点带面。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
择桩尖标高有误,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
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砼强度;桩机及配重太小
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
高;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预防措施: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
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防止桩身断裂,
打桩时注意桩身变化情况。3 、桩顶位移:沉桩
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上升现象。
主要原因:桩数较多,土层饱和密实、桩间距较
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
起,相邻的桩一起被涌起。在软土地施工时,由
于沉桩引起的空隙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
涌起;桩位放线不准;偏差过大;施工中桩位标
志丢失或挤压偏离,施工人员随意定位;桩位标
志与墙、柱轴线标志混淆搞错等,造成桩位错位
较大;选择的行车路线不合理;土方开挖方法及
顺序不正确。
预防措施: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
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一般宜
两周左右;基坑开挖注意有一定排水措施,留置
边坡。基坑边不得堆放土方,基坑较深应分层
开挖;认真按设计图纸放好桩位,设置明显标
志,并做好复查工作,选择合理桩机行车路线。
4 、桩身倾斜:桩身垂直偏差过大。原因分
析:场地不平、有较大坡度。桩机本身倾斜,则
桩在沉入过程中会产生倾斜;稳桩时桩不垂直,
送桩器、桩帽及桩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预防措
施:场地要平整,如场地不平,施工时应在打桩
机行走路线加垫木等物,使打桩机底盘保持水
平。
5 、接桩处开裂:接桩处出现开裂现象。原
因分析:采用焊接连接时,连接处表面未清理干
净,桩端不平整;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续、不
饱满、焊肉中夹有焊渣等杂物;焊接好停顿时间
较短,焊缝遇地下水出现脆裂;两节桩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压桩过程中接桩处
局部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预防措施:接
桩前,保证连接部件清洁;接桩时,两节桩应在
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

锤击式预制混凝土管桩,在焊接时首先要保证焊条的质量,其次在焊接完成后,务必将焊渣敲掉,检查焊缝是否连续、饱满,如果不连续饱满,则进行补焊。焊好后需等待冷却时间,但现场实际情况可根据气温来掌握。冷却时间到了,方可进行接桩后锤击施工,以确保管桩焊接质量,避免在锤击过程中在焊接处出现断桩或者裂缝,降低管桩承载力。

打桩注意问题:
合理的选用管桩才是最好的,在对管桩进行施工前需要将管桩逐根检查,主要就是检查混凝土桩有没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管桩两端要清理干净,如果施焊面上有油漆杂物污染的时候,需要清刷干净。
1.在进行压桩的过程中,要时刻的保持是轴心受压,一旦发现受压轴心出现了偏离的情况,就要立即的进行调整。
2.在进行接桩的过程中要尽量的保证上、下节桩轴线的一致,并且使用最短的接桩时间。 3.对于压桩过程中使用的压桩机,所行驶的道路必须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特殊的处理操作。
在打桩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周围建筑物沉降或者是上升情况详细的观察,而且在建筑物上设置观察点最好,之后可以利用远处的固定水准点进行对比将其分析,近而能够确定沉降或者是上升的情况。经过实测可以得知,裙楼东侧3m处的建工园招待所没有沉降或者是上升现象的发生,仅仅只有顶板出现一些轻微的裂缝。

当下一节桩压到露出地面0.8—1.0m时,应接上一节桩。桩节间采用焊接连接。焊接前先将预埋铁件表面清理干净,上下桩节间的缝隙用铁垫片垫密焊牢, 焊接要求对称施焊,以减少焊缝变形引起节点弯曲。焊缝应连续、饱满。接桩处的焊缝在自然条件下冷却10-15min,对外露铁件涂刷水柏油防腐漆后,方可打入土中。上下桩的轴线偏差不大于3‰,节点弯曲矢量不得大于1‰桩长。
( 1 ) 当底桩桩顶露出地面0.5-1.0m时暂停静压,进行管桩接长工序。
( 2 ) PHC管桩焊接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接。焊接前,要清除桩接头处的泥渣、铁锈,表面应清洁干净,露出金属光泽;
( 3 ) PHC管桩下节沉至离地面0.5~1.0m时,先在下节桩桩头上扣上一个驳桩导向箍夹具,然后吊起上节桩,放入夹具内就位。
( 4 ) 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对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mm。上下节桩对准后用经纬仪找上节桩的垂直度,符合要求以后,用钢丝刷清除桩接头处的泥土等脏物。
( 5 )在接缝剖口四周均匀对称电焊4-6点,待上下接桩固定后拆除夹具再分层施焊,施焊应对称进行。
( 6 ) 上下节桩接头处如有间隙,采用斜铁片垫实并与桩焊接牢固。PHC管桩接头按要求进行分三层焊接,内层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施焊外一层,焊缝应连续、饱满,且根部必须焊透。
( 7 ) 焊缝焊好后,焊工应进行自检,不合格的部分应及时补焊,经项目质检员和监理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并且作好电焊隐蔽记录。同一结构物在同一深度内焊缝接头数量不能超过该结构物总桩数的50%。
( 8 ) 焊接接头应在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沉桩,冷却时间不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接后立即沉桩,并且抽取该结构物焊缝接头总数的10%进行探伤试验。所有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随时接受业主和监理的监督检查。破碎或断桩,应及时停止施工,查清情况并通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静力桩焊接时如何保证质量
答:( 4 ) 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对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mm。上下节桩对准后用经纬仪找上节桩的垂直度,符合要求以后,用钢丝刷清除桩接头处的泥土等脏物。( 5 )在接缝剖口四周均匀对称电焊4-6点,待上下接桩固定后拆除夹具再分层施焊,施焊应对称进行。( 6 ) 上下节桩接头处如有间隙,采用斜铁...

静压桩焊接要求介绍?
答:施焊时宜用两台焊机对称进行,焊缝应连续饱满;当风雨天作业时,应作好遮风挡雨的防护措施;4、当采用手工电弧焊时,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条宜采用E4303或E4316,其质量应满足国标《碳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焊接应逐层进行,层数不得少于2层,φ400~φ600管桩宜为2层3道;第1层焊缝...

静压桩焊接介绍?
答:施焊时宜用两台焊机对称进行,焊缝应连续饱满;当风雨天作业时,应作好遮风挡雨的防护措施;4、当采用手工电弧焊时,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条宜采用E4303或E4316,其质量应满足国标《碳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焊接应逐层进行,层数不得少于2层,φ400~φ600管桩宜为2层3道;第1层焊缝...

岩土工程师辅导: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答:桩部端焊接很重要,要检查焊条质量,设备适用完好率。焊完后必须保证一定暂停时间,间歇时间超过3分钟为好。5、垂直度 通常用两台经纬仪、夹角90度方向进行监测。须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必须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必须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6、压桩过程 压桩过程碰到硬土层,不能用力过猛,管...

桩的焊接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5、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6、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7、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个接头。

静压桩施工中质量如何控制?谢谢
答:对于桩靴的焊接质量要求与端板间无间隙、错位,保证焊缝饱满,无气孔。施焊对称进行,焊拉时间控制得当,焊接完成后自然冷却10分钟左右方可施打,因高温焊缝遇水后变脆,容易开裂。工程上比较有效的补救技术措施是采用填芯混凝土法,即在管桩施压完毕后立即灌入高度为1.2m左右的C20细石混凝土封底,桩端不漏水,桩端附近水压...

静压管桩施工的质量安全控制?
答:管桩施工中主要采用焊接接桩法,在焊接前应该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净,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而且应该保证上节桩已经垂直后方能焊接。焊接时最好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每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保证焊缝连续饱满,自然冷却约8~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完即压),...

预制混凝土静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答:4)预制静压桩的堆放 预制静压桩的堆放场地要求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堆放层数不得超过4层,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在不同地方。堆放必须二点垫高、垫平、垫实。垫点为0.21L,要求垫点对齐。二、静压桩质量控制 1、静压桩沉桩时,压桩的压力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通过对静力触探比贯入阻...

谈预制混凝土静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答:预制混凝土静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1、静力压桩压桩期间,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已有建筑物和管线进行跟踪动态监测。2、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以保证在沉桩过程中场地无积水。3、检查打桩起重机具、机械设备、压力表等。4、压桩机安装必须按设备说明书和有关规定程序进行。5、启动...

静力压桩在施工的时候一般几个接头质量最佳,最为合适?怎么来控制这个质 ...
答:最好不要超过4个接头,这是最佳的选择。至于质量控制要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我只能跟你说几点我们以前湖南基础工程公司的通用标准。施工前要做两件事,第一要了解施工现场土层土质情况,第二要检查桩机设备。施工中要注意下面几件事,第一是注意桩轴心是否受压,第二是注意压阻力和压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