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

作者&投稿:红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4000年来中国古代都城分布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从中原往东南迁徙
原因:北方常年战乱;生产力水平提高(船只的发明)克服了南方水路阻碍交通的问题;
耕作技术的提高解决了南方黏重土壤难以种植的问题;政治中心的南移;海上贸易的发展;人口的南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ect

中国古代的都城有一个趋势就是由北向南然后又由南向北,如此循环王府,原因大多是因为领土以及外敌威胁以及水源和粮食问题。

一、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都城变迁

王朝 都城 都城所在的区域和城市
夏朝 阳城 河南登封
商朝 亳-殷 河南郑州-河南安阳
西周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洛邑 河南洛阳
秦朝 咸阳 陕西咸阳
西汉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洛阳 河南洛阳
吴国、东晋南朝 建康 江苏南京
隋唐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宋 东京 河南开封
西夏 兴庆 宁夏银川
金朝 会宁-燕京 黑龙江阿城-北京
元朝 大都 北京
明朝 南京-北京 江苏南京-北京
清朝 北京 北京
质优价廉的聚乙烯防腐胶带
广告

二、古代中国的都城迁移过程

古代都城一般都设在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以便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

(1)夏商时期主要建在黄河支流

如商朝的殷(河南的安阳)位于黄河的支流洹水之滨。西周的镐京,地处沣水和渭水的交汇之处。这里是关中平原中央,是关中平原最为开阔的地带,享有水上交通的便利,可以与诸侯国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往来。

(2)西周末年开始到唐末都城逐渐由西向东迁移,形成东西两京制度与东西文化轴心带。如镐京、咸阳、长安→洛阳。这局面前后经历了2000多年。这一经济文化轴心带的建立,也完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二是诸夏的融合与汉族的形成。

西安、洛阳、开封这三个早期古都皆位于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平原广大,土地疏松,便于早期开发。唐代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五代及两宋国都处于游离状态。

中唐以后气候的变迁,黄河、渭河泥沙大增,渭河及黄河三门峡一带漕运十分困难,致使天子也常常不得不“逐粮而居”,就食东都洛阳。关中已失去了容纳国都城市的经济基础。国都城址向经济文化发展更有前途的东部转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公元10-13世纪间,国都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先后建都的城市有北宋的东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扬州、建康(南京);西夏的兴庆府(银川);辽的中京大定府(内蒙宁城县大名城)、上京临潢府(内蒙巴林左旗南)、东京辽阳府(今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等和金中都(今北京)。这时的国都虽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商业经济和市民文化却得到空前的发展。商业活动在国都城市里的巨大活力,冲淡了王权的力量,尤以东京和临安最为显著,形成中世纪世界壮丽无比的大都会市场。此间,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都无一例外地继承发展了由孔子总结的夏商周文化的传统精华。

自唐后期五代起,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所在。南方由于经济地位上升,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开封靠近江淮,也便于控制作为国家经济重心所在且容易闹分裂的南方地区。

(4)元统一中国后,北京终于上升为全国惟一的政治中心

请参考图片,该图片是历朝都城位置变迁的概况,总的来说,中国都城的变迁大体上从西而东的。



古代都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发展的趋势,具体来说,从夏朝到北宋,都城都建立在中原地区,迁移呈现自西向东趋势。从南宋到清朝,都城迁移出现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迁移路线。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条件和区位差异决定的,同时也与社会变迁特别是战争有关。

中国最早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聚集城市雏形,此后在江淮地区及汉水流域,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此时城市空间分布的南北差异与当时各地区的开发程度以及人口与经济的分布密切相关。

此后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不稳经济动荡,推进了江南地区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提高,扩充了南方城市规模及水平,长久以来中国古代城市的“北强南弱”的局面在逐渐被改变。

隋唐时期结束全国分裂割据局面,政治走向统一,但由于长年战乱,使得一些北方古老城市逐渐衰落,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得运河沿线的城市迅速崛起,淮安、扬州、苏州及杭州等城市依托于漕运和运河商运,逐渐发展形成能够辐射周边的大城市群。

进入宋元时期,政治经济重心难移,城市发展和分布呈现出南升北降的态势。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各区域城市均得到不同发展,东南沿海的资本主义萌芽催生了部分中心城市开始形成。

直至晚清各个城市也伴随着不平衡性的持续存在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古代都城变迁是由西向东迁,同时由北向南迁,这是总的趋势。

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发展的原因~!
答:二、中国古代都城迁移的规律性认识 1、都城迁移的趋势: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其间,在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汉族政权的都城又出现由北向南迁移的倾向。具体说来,从夏朝到北宋,都城一般都建立在中原地区,都城的迁移呈现出由西向东的趋势:西安——洛阳——开...

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迁都,都城这么重要吗?
答:若是从单个朝代而言,中国确实有许多朝代的首都从西边移到了东边,但是,却并不能说是他们“爱”迁移到东边。因为,迁都大多是统治者们,为了躲避战乱被动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一种主动行为。若是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首都的位置确实有逐渐东移的趋势,但是,同时也有逐渐北移的趋势。这里除了躲避战乱以外,...

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迁移的原因是?
答:古代都城东移存在不同的原因,也并非定律,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为例。依据五大古都变迁的轨迹,可以看到,西安、洛阳、开封三个古都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一黄河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而北京、南京两个古都则成纵线,排列在我国东部,位于古代中原的边缘。如果以时代加以区分,位于...

我国古代首都的变化
答:(1)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2)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3)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4)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5)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

(13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图1是唐朝都城...
答:(1)①坊市分开②县治以上设市,县治以下不准设市③有时间限制④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⑤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①打破了坊市界限②形成了街市③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

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迁移的原因是?
答:1.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的不断东移以及交通的变迁,是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迁移的主要原因。2. 在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夏、商到西周、春秋时期的都城变迁反映了这一变迁。夏朝400多年间迁都10余次,主要活动在伊、洛流域和晋南。3. 商朝600多年间,商都迁徙达13次之多,其中“前八后五”的迁徙...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化顺序,中国古代都城布局有什么特征
答:回答:隋唐长安和明清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文化思想的结晶。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设计,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经济、社会、科技及相应工程材料等特点,建筑的兴衰与社会的兴衰相始终。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史,可以看到,作为封建社会全盛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唐代建筑达到了突...

举例说明我国古代首都变迁对文化地理的影响。
答:我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地理位置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过程。影响我国古代都城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战乱、少数民族的威胁、地理因素、边疆问题、经济中心的转移等。一般来讲,中国古代都城的政治功能大于经济功能。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发展演变唐及唐之前是封闭式棋盘型,宋及宋之后是开放式的。...

古代城市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各自的特点
答: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在与乡村分离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居住形态体系的。自原始社会末期至春秋时期,主要经历了乡村式城堡,城、市分离,城、市合一三个阶段。尤其是从西周开始至春秋时期,由于城邑规模、区域及人口构成等的变化,已明显地反映出当时城与市合一的趋势,...

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迁移的原因是?
答:中国古代都城由西向东迁移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的不断东移以及交通的变迁。夏商到西汉都城的变迁 从夏、商到西周、春秋,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夏朝400多年,迁都10余次,其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伊、洛流域和晋南。商朝600多年(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商都也多次迁徙,有“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