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的兵要全篇

作者&投稿:帅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想要诸葛亮的<梁父吟>全文~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 ( 清一作渌 )
逢时吐气思经纶。 ( 吐一作壮 )
广张三千六百钩。 ( 钩一作钓 )
风期暗与文王亲。 ( 期一作雅 )
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 ( 不拜一作开说 )
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旋蓬。 ( 挥一作麾 )
狂客落魄尚如此。 ( 客一作生 ) ( 魄一作拓 )
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
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 ( 开一作生 )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叩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
□□磨牙竞人肉。 【豸契】【豸俞】
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
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
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
亚夫诒尔为徒劳。 【诒言换口】
梁甫吟。
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
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当安之。 【鲵鱼换山】【山兀】


梁父吟

酒酣胸胆长轮囷,慷慨为君歌梁父.
汉家铜驼埋荆榛,卧龙眼孔空寰宇.
二袁区区冢中枯,景升豚儿何足数.
桑盖使君高帝孙,欲麾长戈延日御.
三顾频烦三分筹,际会风云鸾凤翥.
崔石徐孟守牧才,看君支手将天补.
君才十倍过曹丕,宣王中兴及踵武. 1.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选自《古诗源》

2.
一夜北风寒, 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 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 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 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 独叹梅花瘦。

事有至难空叹嗟,枉竭心力扶孱主.
凄凉蜀妓归洛阳,兴亡转毂风霆遽.
庞公水镜俱可人,何不招向白云去?

闲来无事读了一篇诸葛亮的隆中对

按:
张澍编纂的《诸葛亮集》之第二卷录有《兵要》十篇,皆是编者自《太平御览》及《 北堂书钞》中辑录的片言只语,其中有讲行军、扎营时需注意的要点,今选录其中论“将”之三篇,供大家参阅。

兵要(四)

不爱尺璧【1】而爱寸阴【2】者,时难遭而易失也【3】。故良将之趋时4也,衣不解带,足不蹑地,履遗不蹑【5】。

注 释
【1】尺璧 美玉之长大者。 【2】寸阴 指时间,寸金难买寸光阴。 【3】时难遭而易失也 指战机难遇而易失。 【4】趋时 指为将者要抓住战机,军情紧急,瞬息万变,而且人命关天。 【5】足不蹑地,履遗不蹑 此言为了抓住战机,必须行动迅疾以争取时间。蹑,追踪,言起身时足不停地,也就是毫无踪迹地去追踪,作战的时机即使脱落鞋子也不花时间睬它,以免贻误战机。

语 译
为将者要不爱美玉而珍惜每一次战机到来的时间,因为有利的时机难以相遇而极易错失,所以作为良将之追逐作战的时机,睡觉时衣不解带,起身时足不停地不露任何踪迹地去捕捉战机,即使脱落了脚上的靴子也不去睬它,以免贻误战机。

研 析
《孙子兵法》的军争篇称:“故其疾如风。”此言行军作战之时,为了应对战机,无论进或者退都必须做到来无影去无踪。当然这种快速应对也是有条件的,若兵处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进攻的话,“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九地篇)说到底是因为军情瞬息万变,为将之勇者,要能乘势决胜,决不能逡巡拖延贻误战机也。

兵要(五)

贵之而不骄【1】,委之而不专【2】,扶之而不隐【3】,免之而不惧【4】,故良将之不动也,犹璧之不污【5】。

注 释
【1】贵之而不骄 贵,高贵的地位。指处于高位而不骄傲。 【2】委之而不专
君主委其重任而不专断独行,《孙子兵法》计篇有言:“将听吾计,用之必胜。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3】扶之而不隐 指君主派人扶之而不是事事依靠他人。隐,凭倚。 【4】免之而不惧 指被免职时亦不患得患失。 【5】犹璧之不污 若美玉白璧而没有任何污点。

语 译
为将者,地位贵重的时候不骄傲,被委以重任时不专断,有人扶持的时候不依赖,被免职的时候不恐惧,所以良将的一言一行不为外物所动,就好似璧玉那样没有任何污点。

研 析
此言为将者所需之做人的品德。知兵知将,国家安危之主,择人授任,无非是德才二项,既要用其才,更要知其德。有时候,有才缺德者,个人私心重,患得患失,在关键时刻,往往祸莫大也。如蜀之彭羕,广汉人,才华横溢,但姿性骄傲。刘备领益州牧时,彭从布衣起为治中从事,便形色嚣然,自矜得意,位贵而骄。一旦被疏远,左迁地方太守,便私情不悦,被免而私心惧,往诣马超,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把彭羕的话上报给刘备,结果彭羕被下狱诛死,马超也处境艰难了。

兵要(九)

有制之兵【1】,无能之将【2】,不可以败。无制之兵【3】,有能之将,不可以胜【4】。

注 释
【1】有制之兵 制是指士兵受部曲编制和作战时金鼓进退的节制。《孙子兵法》计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官者,偏裨校列各有官司,道者,营阵开阖各有道径也。主者,君也。 【2】无能之将 言将若无能,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反之,将不能而君御之则胜也。 【3】无制之兵 指士兵没有严格的编制和训练,如同一盘散沙。 【4】有能之将,不可以胜 如果将无制之兵,其士卒“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兵法》地形篇)结果是“卒强吏弱”,将无威重,何以使战,故云不可以胜。

语 译
编制清晰,制度和纪律严明的军队,即使统率的将领指挥无能,也不会被迅即打败。毫无法纪的军队,即使将领再有才能,也打不了胜仗。

研 析
诸葛亮带兵,强调对军队必须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胜于对将领才能的发挥和使用。在这一点上他的器度不如曹操和孙权,他们都善于使将,魏、吴二国都出了一批杰出的将领,在蜀国除了诸葛亮之外,将才很少,找不到几个能独立善战统率全局的将领,可以说诸葛亮缺少将将之才能。《孙子兵法》非常强调将领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其在作战篇云:“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在谋攻篇讲:“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将有强弱,关键将将之主如何用将。将之统兵,亦各有风格。《史记·李将军列传》便讲到武帝初年李广与程不识二人不同的带兵风格,其云:“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底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这是二种不同的带兵风格,用现在的话讲,李广比较接近人治,而程不识则比较接近法治。比较起来李广更人性化一些,二者之间,士卒更喜欢李广。李广为什么能得士卒之死力,那是因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地形篇)比较而言诸葛亮更倾向于程不识带兵的方法。司马迁为李广列传,程不识则附于李广传内,亦可见其倾向了。
关于这二种带兵的方法,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也有一段精辟的议论,其云:“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而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而存乎将将者尔。将兵者不一术,将将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论也。人主,将将者也。大将者,将兵而兼将将者也。”诸葛亮偏于程不识的风格,他不放手,故其手下难有名将也。

补白:
将将与将兵是有区别的,《汉书·韩信传》记载有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其云:“上(指刘邦)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办耳。’上笑曰:‘多多益办,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所谓“天授”,乃是马屁话,然而韩信所言将将与将兵之区别确实存在,将兵是带兵在第一线作战,将将是用将带兵,制订战略,统将者为帅,统兵者为将。即以三国鼎峙这个时期而言,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都是将将者,若曹操手下的夏侯渊,他是曹操的妹婿,一勇将也。《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称:“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将将者,要知所将之将的长短,扬其长而戒其短。后来夏侯渊在汉中阳平关一役,为刘备所袭,渊战死,不幸为曹操所言中。再说吕布,是一员善战的勇将,他原来是丁原的部属,杀丁原而投靠董卓,与董卓以父子相称,后来又投靠王允而刺杀董卓。在长安他为董卓部下李傕所败,又投奔袁术,术不纳,转投袁绍,绍亦不容,转而与张杨合。吕布最终为曹操所败而俘缚,“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於是缢杀布。”(《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这从将将者若曹操而言,对于反复无常的人,虽善战,亦不可信用。从为将者言,真如东晋的刘牢之那样,“事不可者,莫大于反。”“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晋书·刘牢之传》)正如《兵要》所言:“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将将者还必须注意培养将的才智,若孙权要吕蒙好好读书,毛泽东曾要罗瑞卿及许世友读《吕蒙传》,其中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郷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将的成长还须帅来培养,既要有战争的历练,也要有思想文化的素养,要鼓励他们勤于读书学习。“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这个智从哪儿来,还得靠读书,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通过战前的调查研究才能知己知彼,面对现代化的战争,还必须懂得科学技术,掌握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战。战略战术,既要懂得现代战争的特征,也要懂得传统的军事理论,它能扩大将领们更为长远的眼光。《孙子·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五者是为将必须具备之素质,其中“智”是第一位,“勇”在第四位。曹操注曰:“将宜五德,备也。”杜牧解释五德曰:“盖智者,能机权识变通也;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其实这五者,在军事上是如此,在商战上,何尝不是如此。
为帅者,还必须调和将与将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才能协调好战场上如何协同作战。马超自汉中来投奔刘备,不是刘备的旧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
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是诸葛亮在做关羽的思想工作。又如黄忠本是刘表的部属,曹操克荆州时,一度归属曹操,后归刘备,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立下大功,刘备以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对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当先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可见诸葛亮时时注意调节内部诸将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将领之间的团结与协调,这是巩固自身军队内部团结的首要任务。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赏析
答:(《虚实篇》)因此,“空城计”的成功,乃是“兵不厌诈”军事原则的胜利。 其次,“空城计”的成功,又是“知己知彼”军事原则的胜利。《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两大军事家,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力求做到知己...

诸葛亮的八阵图到底有什么能耐?如何能困住陆逊和司马懿的十万雄兵?
答:说起诸葛亮,相信大家在熟悉不过了,他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军师。历史上诸葛亮确曾推演兵法,改进八阵图来教习蜀军将士,令蜀汉兵精甲于天下。每次北伐出兵,只动用数万人马,却打得司马懿等魏国将帅坐拥中原九州之精锐,只敢坚守营垒,避不应战。那么八阵图到底有什么能耐呢?八阵图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

诸葛亮的空城计主要讲了什么?
答:概括:司马懿率兵攻城,诸葛亮无兵迎敌,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详细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

诸葛亮在正史中究竟有没有带过兵,他的军师才能究竟如何?
答: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三国志 诸葛亮第一次对外用兵是益州之战时,与张飞、赵云一起从荆州沿江西入益州,最终与刘备在成都汇合,这有力的反驳了某些人说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没带过兵的说法。至于汉中之战,诸葛亮没有随军出征的...

“军中无粮,将不言饥;军中无水,将不言渴”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_百度...
答:将帅也不要首先举伞避雨,总之,在各种生活细节上要处处与士兵相同。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和士兵同甘共苦的重要。文章突出之处在于,详细指出哪怕是饮水,吃饭、驱寒、睡觉、煽扇、避雨这些小事上,为将之人,也必须让士兵在先,自己在后。这是诸葛亮爱兵思想的又一次具体表述,为将之人应该效法。拓...

诸葛亮 在 隆中对 中所说的 两路兵 分别败于何人之手
答:关于隆中对中所提到的两路兵,原文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里所说的命一上将军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此人就是关羽。而这个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 东汉建安...

诸葛亮的空城计
答: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共带了多少士兵?
答:诸葛亮的失错。马谡他这个人在军事上确实是一把好手。但也造就了他自大的个性,不习惯听取别人的意见,虽说开战前签订了军令状,但到事情发生突变时还是自顾自的想法,这就让诸葛亮对他非常痛恨了。但是军令如山,犯错了就得处罚,虽说诸葛亮也不舍杀他,但是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不然以后的兵更不服管了...

古时行军打仗拼的是国家实力诸葛亮为何还要屡次用兵
答:公元225年,诸葛亮向南平定南蛮,并备好了足够的兵甲资源;公元226年领兵驻扎汉中,开始严格治军,北伐事业蓄势待发。公元226年,主持征吴的曹丕病死,魏军改变策略,开始屯兵据守各险要关卡,以不战而使吴蜀投降。但是蜀汉此时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遂出兵汉中,不给魏国以喘息之机。公元228年...

从《孙子兵法》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怎么样?
答:要知道刘邦当初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有萧何在关中源源不断给前线送粮送兵,有韩信在军前争锋,有张良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诸葛亮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又要整肃内政,又要筹措军需,又要制定作战方案,又要带兵打仗。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主动出击,打得魏国只有被动防御的份,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