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起源于明朝中期吗?

作者&投稿:池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闭关锁国”了多久?~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这一观点。
后来这一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写入了教科书,并且形成了一个观点认为“清代闭关锁国”。从相关政策执行中实际的微观行为和宏观效果上看,同样不是。
另外,明清两代,明朝虽然在明前期至隆庆开关时期近乎全面海禁,但仍然在隆庆开关时开放了漳州月港一处口岸。明代禁海时期约占75%,开海时期约占25%。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禁海时期约占15%,开海时期约占85%。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困境在于对所处的环境认知不足。因此,清朝人始终有“制度已经天衣无缝”的守成想法,有“变革既异端”的荒唐理论。
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引进超出历史学研究的范围,且无法切实考证,但我们能看到的事实是从乾隆年间开始,中国进入一段时间并不算太长的封闭时间,因为很快关上的国门就被英国人的大炮给轰开了。
的确,比之中国人自古以来驰骋海洋的壮举而言,乾-嘉-道年间的闭关锁国只是短暂而急促的停顿,若是放之于东亚地域史而言,这个停顿可能无足轻重,然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已无东亚地域史,中国面对的是世界的挑战,中国已经置身世界史。
这段时间的闭关锁国对国家命运的发展而言是致命的,却又不是绝对的,经典的例子自然是日本。糟糕的是闭关锁国是建立在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上,因此才顽固到即将亡国绝种仍然死不悔改的荒唐地步。
而高中历史只能从政治体制,从经济角度,从文化传统,从对外关系,对世界发展的趋势去解释闭关锁国及文明的碰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闭关锁国

只能这样说: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没有交往贸易的必要,清统治者反而以此骄人,夜郎自大。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乾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清政府制订各种“防范夷人章程”,目的是要隔绝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任何交往。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无论船只的大小,来往日期,贸易货物及其数量种类,均规定甚严。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其结果正如魏源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正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
  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负面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
  阻碍了中外联系
  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
  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
  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成国际冲突。
  影响社会科技发展。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率先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的是元朝
率先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的不是明朝而是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施行海禁的政府,元朝前后一共搞了四次海禁,四次关闭市舶司,禁止平民出海贸易。
第一次海禁从公元1292年(世宗至元二十九年)到公元1294年(世宗至元三十一年)止。第二次海禁公元1303年(成宗大德七年)到公元1308年(武宗至大元年)止。第三次海禁从公元1311年(武宗至大四年)到公元1314年(仁宗延枯元年)止。第四次海禁从公元1320年(仁宗延佑七年)到公元1322年(英宗至治二年)结束。后来由于南宋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实际元朝已经失去对沿海的控制能力,所以以后再无力实行海禁。
元朝禁止出口的货物比宋朝多,不仅包括铜钱、金银铁、粮食、弓箭、马匹、兵器连中国传统的重要出口手工业品丝绵、缎匹、销金绫罗等也被列为禁止出境货物。元朝出海的限制、要求远比宋朝严苛,出海凭证也远比宋朝繁琐复杂。元朝实行的种种严苛措施使中国海外贸易日益萎靡衰落。

其实从明代初期就以显露,而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是始作俑者。

明朝后期是禁海令,清军入关才是闭关锁国

不,明朝中后期隆庆年间海禁就废除了,明后期和日本、西方各国的贸易都十分发达。

可以算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明朝君臣认为倭患起于市朝,所以又相关禁止条例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答: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元朝开始的海禁政策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

闭关锁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开始的 在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的明朝,中国在一个短时间内转向西方。他们建造了船队,于1431年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并踏上去欧洲的旅程。但外交上突然出现了转折,远征停顿下来,中国从此对西方世界和西方思想把自己封闭了500年之久。还在1793年,乾隆皇帝致函英国国王说:“国王陛下,尔虽...

请问闭关锁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 另外,明清两代,明朝虽然在明前期至隆庆开关时期近乎全面海禁,但仍然在隆庆开关时开放了漳州月港一处口岸。明代禁海时期约占75%,开海时期约占25%。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禁海时期约占15%,开海...

闭关锁国是什么时候实行的
答: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成祖朱棣。闭关锁国政策的出现是从明代开始,好几代皇帝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能严格意义上来确定为是某个皇帝提出的。从朱元璋时期,明朝就已经有了海禁政策。就算是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也依然有海禁政策。此后的康熙、雍正时期,有过海禁但也有过开放贸易口岸的行为。直到乾隆时期,才...

闭关锁国政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答:闭关锁国始于明成祖朱棣,结束于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闭关锁国”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其中最严重的是“海禁”,其次为“一口通关”,再次为其他限制性政策。

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哪年开始的
答:严格来说明朝没有“闭关锁国”,而是“海禁”。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严令人民不许与外番人贸易。洪武后,“海禁”才渐渐松弛。嘉靖时,又因倭寇之患,朝廷下令厉行“海禁”。倭患平息后,才取消“海禁”。“闭关锁国”是从1757年开始的。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答: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和军阀的侵扰,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国人的海外贸易和外国商人到中国的贸易。2. 明朝永乐年间,虽然郑和下西洋开放了朝贡贸易,但民间贸易仍然受到限制。3. 由于倭寇问题,海禁政策变得更加严格,这虽然保护了国家,但也阻碍了中外知识的交流...

中国闭关锁国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时期对海禁的实施。早期的海禁主要针对商业活动,禁止中国公民赴海外经商,同时也限制外国商人在中国进行贸易,除了朝贡贸易外。尽管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开放态度,但民间贸易仍然受到限制。随着倭寇问题的出现,海禁政策变得更加严格。进入清朝,...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起源于明朝中期吗?
答:率先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的不是明朝而是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施行海禁的政府,元朝前后一共搞了四次海禁,四次关闭市舶司,禁止平民出海贸易。第一次海禁从公元1292年(世宗至元二十九年)到公元1294年(世宗至元三十一年)止。第二次海禁公元1303年(成宗大德七年)到公元1308年(武宗至大元年)止...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答:1. 闭关锁国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具体实施时间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2.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这成为明朝闭关锁国的象征。3. 自元朝开始,明朝为防止沿海军阀余党和海盗的滋扰,实施了海禁政策。4. 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罢免了太仓黄渡市舶司,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