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B数字填图技术工作流程简介

作者&投稿:殳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万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探讨~

苑丽华 赵亮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110000)
摘要 为了使资料人员了解数字填图过程,做好原始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本文简单介绍数字填图工作,重点探讨了1:25万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的立卷归档的立卷依据、规则及编号以及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立卷归档
1 数字填图工作简介
众所周知,3S技术在地学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区域地质调查的野外地学空间数据与属性的获取仍是当前国内外地学界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是通过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察,把获得的野外第一手实际资料通过手写记录在纸介质的野外记录本和工作手图上,野外工作和整理工作复杂而繁重,所获得的地质信息也不易管理和查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广泛需求的多元性、科学性和迫切性,不能适应于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所采用的数字填图方法是以GIS、RS、GPS技术集成为基础,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获取、成果表达以及提供社会使用等填图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的一项计算机技术。
数字填图技术的核心基础是数字PRB过程,是用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和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据模型和组织方式,对野外路线观测的对象及其过程的描述进行定义、分类、聚合和归纳,分层并结构化后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从设计路线(或剖面)到野外观察、路线(剖面)资料整理均实现了计算机作业。
2 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立卷依据
由于3S技术、方法的应用,填图工作由手工操作向数字化转变。传统的区域地质填图项目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原始资料载体形式从纸介质向磁介质的转变,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档案立卷归档方法(试行)”已不再适应当今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的立卷。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有关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立卷归档办法之前,依据《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数字填图技术应用培训教材(之一)》,结合以前的归档办法和数字填图工作流程及近年工作中的体会,本着符合原本地质档案归档要求的同时,又符合数字化填图方法的要求,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又能方便的被后人所利用,对1:25万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立卷归档规则进行如下探讨。
3 数字填图原始资料立卷规则及编号
3.1 立卷规则
根据案卷内的所有科技文件材料的内容性质、形式特征和内在联系,划分为八类,分别由8个代字或代号表示。
3.1.1 第一类:报告底稿、底图类(代字/代号:底/D)
最终地质报告、说明书、地质图及附件和最终成果评审、审查意见书等。提供磁、纸两种介质。
3.1.2 第二类:地形资料(代字/代号:测/C)
包括数字化的1:25万和1:10万地形底图。提供磁介质。
3.1.3 第三类:区域地质调查、观测资料(代字/代号:观/G)
包括各图幅的背景图层、图幅PRB库、实际材料图、采集日备份、野外手图、数字剖面下的各种剖面资料和航片解译图。
说明如下:
RGMAP数字化填图的软件包括数字填图和数字剖面两个文件夹,其中数字填图目录下包括1幅1:25万和9幅1:10万。
1:25万图中包括有数字填图下的背景图层、图幅P RB库、实际材料图、采集日备份、野外手图。提供磁、纸两种介质文件。
1:10万图中包括有数字填图下的背景图层、图幅P RB库、实际材料图、采集日备份、野外手图和数字剖面下的各种剖面资料。其中实际材料图和野外手图中的各条路线的野外记录、数字剖面中的各条剖面的剖面图、原始记录、地层厚度计算表、剖面薄片鉴定报告需提供磁、纸两种介质文件。
送样单、测试鉴定分析资料需提供磁、纸两种介质文件。
野外照片,提供磁介质文件。
航片解译图包括遥感解译图像、TM图像数据、航卫解译特征及相关图片、航卫片解译图、综合解译特征、综合解译相关图、ARQ航磁数据、遥感处理图像、航片解译卡片、综合解译说明文件等。提供磁介质文件。
3.1.4 第四类:采样测试鉴定类(代字/代号:样/Y)
各类样品的采样记录、测试成果及相应的总结报告等。提供磁、纸两种介质。
3.1.5 第五类:有关技术文件类(代字/代号:文/W)
包括各年度任务书、各年度月、季、年报、各年度设计审查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成果报告初审意见书。立项文件、指示性文件、质量体系运行的相关文件。重要技术措施材料、申报奖励材料。各种审查意见的修改说明、地质调查证、数字化填图归档的说明文件等资料。需提供磁、纸两种介质(有Word文档优先提供,无Word文档的应扫描成图像,以图像形式归档)。
3.1.6 第六类:技术设计书复制本(代字/代号:设/S)
包括总体设计书、总体工作部署图及各年度工作计划书和工作部署图(工作部署图中提供点、线、面文件、工程文件及图像文件)。需提供磁、纸两种介质。
3.1.7 第七类:综合、研究成果资料(代字/代号:研/Y)
数字化填图技术应用报告。需提供磁、纸两种介质文件。
3.1.8 第八类:区域地质调查磁(光)盘(代字/代号:机/J)
包括本图幅的子图库、字典库、RGMAP 软件、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和建库报告。提供磁介质文件(其中数据库报告还需提供纸介质文件)。
3.2 立卷编号

第六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3.2.1 针对纸介质原始资料:采用三级编号原则,由案卷号、类别代号、件号三段组成
编号结构:案卷号类别号件号。如:编号35D0015中35为案卷号,D代表类别为底稿底图类,0015为件号:
第一段为案卷号,一个地质勘查项目编一个案卷号。
第二段为类别号,用归档范围与分类中的类别代号表示。
第三段为件号,以类为单位,类内每件均按顺序编流水号,一件一号,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不足四位的前面填充“0”。
3.2.2 针对磁介质原始资料
采用一种类别一张光盘存储,编号为DZ35D。其中DZ代表电子版,35代表案卷号,D代表底字类。
同时各类原始资料的归档介质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以方便提供利用。
4 立卷归档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确定立卷人:数字化填图工作结束时,项目负责人指派项目组技术人员为立卷人,负责立卷归档工作。
(2)立卷时间:项目结束到最终验收前,完成所有验收资料的磁、纸两种介质立卷工作。
(3)立档单位:原则上以任务书为准,但建议一个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为一个建档单位。
(4)档案登记簿:基于原有的地质档案明细账(包括封皮、目录索引、原本档案分类目录和归档备考表),在原本档案分类目录栏目中增加载体类型和光盘编号。
(5)明确审查人:审查人负责填写归档备考表,归档资料是否齐全,缺失原因何在等。
(6)归档时间:项目审查意见书下达之日起180天内完成所有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的归档工作。
(7)磁介质存放:专业填图单位建议单独编号,独立存放;其他单位建议与纸介质一起存放。但无论如何存放,磁介质的案卷号与纸介质应保持一致。

区域地质填图与数字化采集技术就是把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最主要的剖面测制和观测路线与实际材料图完全依靠人工的工作过程,跨越式地转变为野外现场调查与信息数字化过程,传统的“老三件”结合现代化的“新三件”(图11-1),使区域地质填图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这个过程就是野外数据的数字化获取技术及其成果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的研究重点。

图11-1 “老三件”结合“新三件”实现填图数字化

1.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
随身带到野外的掌上机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满足这种要求的设备是最终实现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否则,不能解决一次性数据录入问题,数字填图技术的实现则是一句空话。空间定位是数字调查系统的基础。实时的GPS接收机能否应用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主要有4个因素,即精度、体积、重量与功耗。2001年后出现内置掌上机的GPS产品,使野外数据采集的定位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嵌入系统WINDOWSCE的应用是野外地质调查与调查数字化采集系统的主流系统。
2.数据模型必须满足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和认识的要求
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统一性再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结构以便在计算机内组织、储存利用地质(图)数据。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软件/硬件配置,核心是地质对象的数字化。标准化是统一性的基础,统一性再现是有效地把地质填图与信息组织起来,而认识则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反映的。野外资源数据模型由地质数据模型和地质图数据模型组成。
(1)区域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的地质现象是经地质学家在野外调查、解释并且把解释结果作为具有描述性信息的地理对象(点、线、面等)记录在地图上或笔记簿上。地质野外数据模型就是把地质体的地理表示和描述性信息结构化地储存在数据库中。目前在地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描述性信息结构化程度。由于地质现象错综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岩类等情况,都难以用非常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来满足对包罗万象的野外地质现象的数字化。
如果说掌上机、GPS+WINCE、GIS、手写输入与电子词典等基本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填图成为可能,那么野外数据采集PRB过程的建立,将使数字填图变为现实。PRB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将不但使野外地质观测与观察的过程准确的数字化,而且使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
PRB过程通过把野外数据采集的过程分为地质点(point)、分段路线(routing)、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字化过程来保证对填图野外数据采集所需要计算机处理最基本的信息项的结构化,而且具有保证地质学者能够不受约束地采全、采准野外观察数据的特点。
(2)地质图数据模型综述
地质填图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图的形式来表现的。空间地质图与数字地质图是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国内已有的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存在的问题是既考虑制图的特点又考虑空间数据的特点,而这样的数据模型在今后资源评价分析中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因为足够的空间数据分析的信息是靠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及相应的属性表来提供的。而数字地质图数据模型可以不考虑不同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也可满足要求。
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或不同学术观点影响。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空间地质图数据库数据模型是由不可再分的自然地质实体及相关属性表构成。而数字地质图需要通过概念地质数据模型建立和相应的图示图例才能实现从空间地质图到数字地质图的转换。
(3)GIS的数据模型特点是单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包含几何数据及拓扑数据,几何数据即空间坐标、高度、面积,拓扑数据即空间特征的几何关系。但这种数据对于空间分析和建模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还需要用一些高级空间特征来建立新的地学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非常适合有关地学在网络分析和空间扩散方面的研究。
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物理存储结构,不允许在图层及属性表的命名上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问题。
(4)图层及属性表描述结构
图层描述结构包括空间信息名(类class、图层theme、层文件名coverage、空间属性attribute、外挂属性库associated look—up table、注释annotation coverage、备注)。图层属性描述结构包括图层名(序号、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备注)。
(5)专题图件
区域性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是除了用于空间分析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产生新的专题图件,对数字地质图而言,它非常注重数字化线条的颜色、分类、线型及成图质量,而不考虑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后继处理,这一点与GIS的空间数据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因此,地学空间信息的集成不可能有一个即能满足GIS的空间数据要求又能满足制图要求的图层划分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针对制图要求增设注释图层或用于图示图例库的标准代码。地质填图与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见图11-2。

图11-2 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流程图

(据李超岭等,2002,有改动)

(一)创建PRB 数据库

(1)拷贝数字化地形图至磁盘中,新建RgMapping、CF、CE文件夹。如,D:/Rg-Mapping。

(2)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按说明加载操作平台(RGMapGIS桌面填图系统)。

(3)运行数字填图程序,单击【是】,重建RgMapping 文件夹所在路径,单击【OK】。

选择工作图幅,如:1:5万图幅选择→【河北】→【OK】→【紫石口】(右击放大窗口)→【Yes】→勾选拷贝背景文件→选择背景图层文件的目录(数字化地形图所在文件夹)→【确定】→【新建】。

(二)路线设计

(1)运行RGMapGIS数字填图程序-菜单【选择工作图幅】,选中相关图幅,单击【确定】,复位窗口,打开图幅PRB库。

(2)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室内PRB数据录入(新增)[野外手图]】→【设计路线】,此时窗口左侧状态栏显示Groute.wl为当前编辑状态(其他文件均为打开状态),在地形图设计路线位置画线,画线结束右击,弹出【野外路线基本信息】对话框(图7-3),依次填入内容(路线小结和路线批注不填写)→单击【OK】。

图7-3 野外路线基本信息录入

(3)选择菜单【PRB 工程】→【野外手图组织】,弹出“野外手图组织”对话框(图7-4),在新建路线名称中填入新建路线编号,如:L101,在参考路线前选框中打“√”,并选中后面框中的该条路线号,单击【新建】,生成路线工程,再单击【确定】,打开该工程。

(4)此时工程中仅有刚设计的路线,需添加背景图层,在窗口左侧状态栏右击,选择【添加项目】,弹出“MapGIS打开文件”对话框,找到背景图层文件夹,选择所有文件(一般),单击【打开】,复位窗口。

(5)选择菜单【PRB 工程】→【野外手图转到CF卡】,弹出“请选择CF卡的盘符”对话框(图7-5),选择路径、文件夹,单击【确定】,稍后弹出“工程文件已成功转到CF卡上”窗口。

图7-4 野外手图组织对话框

图7-5 CF卡盘符的选择对话框

(三)野外前准备

(1)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加载掌上机驱动。

(2)掌上机连接至电脑,将RgMap2700(野外操作平台)、设计路线(上一步转出的CF卡)拷入掌上机(直接登陆的界面即可)。点击掌上机右下角连接图标,断开连接,取下掌上机。

(四)野外操作

(1)开启GPS电源,搜索到卫星。

(2)开启掌上机电源,点击【开始】→【程序】→【资源管理器】→【RgMap2700】→【RgMap2700】→填写路线编号及第一个地质点号,GPS校正,填入“X,Y”→【OK】→【OK】→【手图】→【打开地图】→【所选路线】→【编辑】→【GPS】→【GPS初始化】→【串口为COM8】→【波特率为4800】→【确定】→勾选【总是使用选定的设备】→点击【Rikaline】→【编辑】→【GPS】→【GPS信息】→【手工采点】→点击右上角“X”,关闭GPS信息框(GPS点闪烁处即为工作者所在地理位置)。

(3)【编辑】→【新增PRB 过程】→【地质点】→点击GPS点闪烁处-↑↓-

-【编辑属性】(填入空白项)→【OK】。

(4)若无地质界线跳过此步,若有则【编辑】→【新增PRB过程】→【点和点间界线(流线)】→在地形图上相应位置做“B”(从西向东、均匀的画一条不间断线,穿过地质点)→

→【编辑属性】(填入空白项,界线两侧路线前进方向一侧为左地层)→【OK】。

(5)若有产状(地质点处)则【编辑】→【新增PRB过程】→【产状】→点击相应位置→

→编辑属性→【OK】。

(6)若有样品(地质点处)则【编辑】→【新增PRB 过程】→【采样】→点击相应位置→

→【编辑属性】→【OK】。

(7)前行观测地质现象。

(8)若有产状(非地质点处)则【编辑】→【GPS】→【GPS信息】→【手工采点】→点击右上角“×”,关闭GPS信息框(GPS点闪烁处即为工作者所在地理位置)→【编辑】→【新增PRB过程】→【产状】→【点击GPS点闪烁处】→

→【编辑属性】→【OK】。

(9)若有样品(非地质点处)则【编辑】→【GPS】→【GPS信息】→【手工采点】→点击右上角“X”,关闭GPS信息框(GPS点闪烁处即为工作者所在地理位置)→【编辑】→【新增PRB过程】→【采样】→点击GPS点闪烁处→

→【编辑属性】→【OK】。

(10)若有地质界线(非地质点处)则【编辑】→【GPS】→【GPS信息】→【手工采点】→点击右上角“X”,关闭GPS信息框(GPS点闪烁处即为工作者所在地理位置)→【编辑】→【新增PRB过程】→【分段路线(流线)】→在地形图上相应位置做“R”(沿工作者行进的航迹画一条不间断线,至GPS点闪烁处)→

→【编辑属性】→【OK】。

(11)若需地质点则同(3),若不需地质点则同(4)。

(12)重复(5)……

(13)路线结束时,【编辑】→【GPS】→【GPS信息】→【手工采点】-点击右上角“X”,关闭GPS 信息框(GPS 点闪烁处即为工作者所在地理位置)→【编辑】→【新增PRB 过程】→【分段路线(流线)】→在地形图上相应位置做“R”(沿工作者行进的航迹画一条不间断线,至GPS点闪烁处)→

→【编辑属性】→【OK】,一般的路线以R结束。

(14)若有不妥的描述,则【编辑】→【编辑PRB 过程】→相应选项→选择相应标注→

→【编辑属性】→【OK】。

(15)确定无误后,则【手图】→【转出PC 数据】→【OK】→【手图】→【退出系统】。

(16)点击左上角→【设置】→【连接】→【Bluetooth】→【关闭】→【OK】。

(五)PRB数据的室内整理

(1)运行RGMapGIS数字填图程序-菜单【选择工作图幅】,选中相关图幅(若与最后退出软件时所用的图幅PRB 库相同,则选【最近的图幅PRB 库】)→【确定】,复位窗口,打开图幅PRB 库。

(2)选择菜单【PRB工程】→【CF卡转入野外手图】,弹出“请选择CF卡的盘符”对话框,选择路径、文件夹,单击【确定】,弹出“打开”对话框,选择路线工程文件(如L101.map),单击【打开】,弹出“CE文件转换成功”窗口,单击【确定】。依次弹出“素描图数据”和“采集日备份”窗口,依次单击【确定】。

(3)选择菜单【PRB 工程】→【打开野外手图】→【弹出“野外手图组织】对话框(图7-6),单击【选择路线名称】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图7-7),打开刚转入的路线号文件夹,选择以路线号命名的工程,单击【打开】,复位窗口,显示路线PRB。

(4)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目的是检查PRB过程有无逻辑错误,如无误继续下一步。

图7-6 野外手图组织对话框

图7-7 打开对话框

(5)地质点标注:选择菜单【PRB 数据操作】→【PRB 数据图式图例整理】→【PRB 数据整理与地质体标注】→【地质点图层标注(静态)】,弹出“选择路线”对话框,选中路线号,单击【确定】。

(6)产状要素标注: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RB 数据图式图例整理】→【PRB数据整理与地质体标注】→【旋转产状图层实体】;再次选择菜单【PRB 数据操作】→【PRB数据图式图例整理】→【PRB数据整理与地质体标注】→【生成产状注释图层(静态)标注)】,弹出“选择路线”对话框,选中路线号,单击【确定】。

(7)合理调整、修饰路线中P、B、R以及产状、照片、素描图、样品和化石等的位置和形状,(主要是调整B、R的位置和形状)。

(8)单击右侧工具栏“编辑地质点”

按钮,使“Gpoint.wt”文件处于编辑状态,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RB-R过程计算与点坐标重写】→【点坐标重写】;单击右侧工具栏“编辑R过程”

按钮,使“Routing.wl”文件处于编辑状态,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RB-R过程计算与点坐标重写】→【PRB-R过程计算】。

(9)单击右侧工具栏“编辑地质点”

按钮,依次选择路线中地质点,完善地质点属性和内容;同理单击“编辑R过程”

和“编辑B过程”

按钮,完善路线中分段路线和地质界线的属性和内容。

(10)勾选左侧状态栏内的“Free wt”和“Free.wl”文件,在图中适当标注岩性代号或填图单位代号和必要的引线或辅助界线。

(11)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RB 野外路线小结和自检】,弹出“路线小结与检查”对话框(图7-8),单击【该路线工作量统计】按钮,在路线小结对话框中出现该路线的工作量,分别填写路线小结和路线质量检查说明,单击【保存路线小结】和【保存路线质检】按钮,单击【OK】。

(12)重复步骤(4),无错误保存文件、工程,退出程序。

(六)PRB 数据的室内录入

(1)运行RGMapGIS数字填图程序-菜单【选择工作图幅】,选中相关图幅(若与最后退出软件时所用的图幅PRB 库相同,则选“最近的图幅PRB 库”)→【确定】,复位窗口,打开图幅PRB 库。

图7-8 路线小结与检查对话框

(2)选择菜单【PRB 工程】→【打开野外手图】→弹出“野外手图组织”对话框(图7-6),单击【选择路线名称】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选中设计好的路线工程,单击【打开】,复位窗口。

(3)添加P过程:单击右侧工具栏“输入地质点”

按钮,使“Gpoint.wt” 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在图面待输入地质点的位置单击,弹出“地质点数据输入”对话框(图7-9),填写路线号和地质点号,地质点号是在路线号的基础上首字母改为D,后加1~9。完善其他属性,注意若点性为界线点,两界点填写A、B栏,三界点填写A、B、C 栏,并填写相互接触关系。单击【打开地质描述对话框】按钮,打开【地质点文字描述】窗n,填写有关地质现象的描述,单击【保存】、【OK】。

图7-9 地质点数据输入对话框

(4)添加R过程:单击右侧工具栏“添加R过程”

按钮,使“Routing.wl”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在图面待画线的位置画线,画线结束右击,弹出“分段路线描述”对话框(图7-10),完善属性(R 编号从l开始,方向、本站距离和累计距离可自动求得),单击描述框下的【段首】按钮,在描述框内出现路线方向和距离等数值,在其后面补充分段路线描述。单击【保存】、【OK】。

图7-10 分段路线描述对话框

(5)添加B过程:单击右侧工具栏“添加B过程”

按钮,使“Boundary.wl”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在图面待画线的位置画线,画线结束右击,弹出“地质界线”对话框(图7-11),完善属性(B编号从0开始,R编号填写B过程所属R 过程编号;以B过程线方向为前,左为左侧填图单位,右为右侧填图单位、)在描述框内填写界线性质。单击【保存】、【OK】。

图7-11 地质界线对话框

(6)添加产状单击右侧工具栏“添加产状”

按钮,使“Attitude.wt”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在图面待录入产状的位置单击,弹出“产状”对话框(图7-12),完善属性(产状编号从1开始,R编号填写产状所属R 过程编号),单击【确定】。

图7-12 添加产状对话框

(7)添加照片

、样品

、化石

、素描

方法基本同步骤(6)。需重复添加PRB过程重复以上步骤。

(8)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检查PRB过程有无错误。

(9)合理整饰,单击右侧工具栏“编辑R过程”

按钮,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RB-R过程计算与点坐标重写】→【PRB-R过程计算】;勾选左侧状态栏内的“Free.wt”和“Free.wl”文件,在图中适当标注岩性代号或填图单位代号和必要的引线或辅助界线;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P RB野外路线小结和自检】,弹出“路线小结与检查”对话框(见图7-8),单击【该路线工作量统计】按钮,在路线小结对话框中出现该路线的工作量,分别填写路线小结和路线质量检查说明,单击【保存路线小结】和【保存路线质检】按钮,单击【OK】。

(10)保存文件、工程,退出程序。

(七)PRB 字典的编辑完善

(1)编辑一级字典:运行RGMapGIS数字填图程序-菜单【字典编辑】→【编辑字典】,弹出“字典编辑”对话框(图7-13),双击【一级字典编辑】框内需编辑的条目,弹出以该条目命名的文本文件(图7-14),输入补充内容,回车(注意必须键入回车,否则系统不予接受),保存退出。

图7-13 字典编辑对话框

图7-14 字典条目编辑窗

(2)编辑二级字典:运行RGMapGIS数字填图程序-菜单【字典编辑】-【编辑字典】,弹出“字典编辑”对话框,选择二级字典中所属第一级条目,在【添加第二级字典】按钮下的框中填写要添加的二级字典文件名,单击【添加第二级字典】,在第二级框中出现新添加的文件名,双击该文件名,弹出以该文件名的文本文件,填写文件内容,回车,保存退出。

(3)单击【OK】,退出字典编辑。

(八)实际材料库数据操作

实际材料库是以图幅PRB 库为背景制作的,随着PRB图幅库数据的不断变化,实际材料库也需要不断更新,在图幅PRB 库界面选择菜单【PRB 工程】,执行【更新实际材料图PRB内容】命令(图7-15)可以使实际材料库与图幅PRB 库保持一致,然后单击【打开实际材料库】,进入实际材料库界面。

图7-15 更新实际材料图菜单界面

1.B过程属性提取到地质体界线(G EO LINE)图层在实际材料图编辑时,地质体界线图层(G EO-LINE)的属性,可以由图层BOUNDARY的属性赋给。

打开实际材料库,勾选GEO LINE.W L图层,根据地质内容勾绘地质界线,将图层BOUNDA-RY.W L设为编辑状态,选择菜单【PRB 数据操作】,单击【B 属性提取Geoline[实际材料图]】(图7-16),在两个图层中各选择一条界线(属性相同的线实体),弹出“是否进行属性复制”的对话框,单击【是】,则BOUNDARY.W L 上的线属性就赋给了GEOLINE.W L图层上所选的地质界线。

图7-16 R属性提取到Geopoly面菜单命令界面

可以通过修改线属性命令来查看属性的提取情况。

2.R过程属性提取到地质面(GEOPOLY)图层

在实际材料图编辑时,地质体面图层(GEOPOLY)的属性,可以由野外采集图层ROUTING的属性赋给。

给地质体面图层(GEOPOLY)赋属性之前,需要先形成完整的地质图,打开实际材料库,在GEOLINE.WL图层完成地质界线的勾绘、连接,然后剪断线-线转弧段,新建一个临时区文件,对这个新文件拓扑成区,最后与GEOPOLY.WP文件合并,合并前先把临时区文件从图层列表框删去,然后执行合并文件,这时GEOPOLY.WP文件中的区已有属性结构。

将采集图层ROUTING也设为编辑状态,在图7-16界面单击【R 属性提取到Geopoly面[实际材料图]】菜单,先在ROUTING 图层中选择要复制的属性路线,再选择要赋值的面实体,弹出“是否进行属性复制”的对话框,单击【是】,则被选中RO UTING.w L属性就赋给了GEOPOLY.W P图层上所选的面

可以通过修改区属性命令来查看属性的提取情况。

3.实际材料图投影到编稿地质图

在1:25万图幅数字填图中,要求使用1:10万野外手图,而1:5万图幅数字填图一般要求使用1:2.5万野外手图,在实际材料库整理完毕后,需通过投影转换,将其投影到1:25万图幅或1:5万图幅中,以1:25万图幅为例,操作步骤如下:

(1)创建1:25万工作图幅PRB库打开,选择菜单【PRB数据操作】→【1:10万图幅PRB投影到1/25万】(图7-17),弹出“1:10万图幅投影到1:25万图幅”对话框(图7-18)。

(2)选中1:10万图幅编号,单击【投影到25万】,将所有1:10万图幅都投影后,单击【OK】返回1:25万工作图幅PRB库界面。

图7-17 1:10万图幅PRB投影到1:25万图幅的命令界面

图7-18 1:10万图幅PRB投影到1:25万图幅对话框

(3)在接图位置将不同1:10万图幅的线、区连接整饰。

1:2.5万图幅投影到1:5万图幅操作步骤同上述。

(九)PRB数据输出

工作图幅的各项数据和图件编辑整理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类输出。

1.按传统格式分路线输出野外记录

在图幅PRB 库界面选择菜单【数据输出】(图7-19),单击【PRB 数据输出】→【野外记录簿】,弹出“选择一个路线”的对话框,通过下拉菜单选择路线编号,单击【确定】,生成该条路线野外记录的文本文档。

图7-19 PRB数据输出菜单命令界面

2.根据采集圈层对自选属性进行报表输出

以输出图幅样品登记表为例,首先在图幅PRB 库界面下左侧图层区勾选SAM PLE.W T文件,选择菜单【数据输出】(图7-19),单击【PRB数据输出】→【采样登记表】,选择“点文件”单击【确定】,弹出如图7-20所示的对话框,选择要输出的字段名称,直接选中左边的属性字段即可。然后单击【确定】。显示表格“采样属性报表”(图7-21),可完成打印。

采样属性报表的表头为英文,要用中文,可利用“修改字段别名称”功能。在图7-19 界面单击【修改字段别名】,选择“点文件”单击【确定】,弹出如图7-22的对话框,选中左边的一个字段,在右边字段别名框内输入一个中文名称,然后单击【别名确认】,重复本过程,使所有要输出的字段都有中文名称,然后单击【确定】。重复上述生成“采样属性报表”的过程,新生成表格的表头即显示具有中文名称。

图7-20 选择要打样的字段对话框

图7-21 采样属性报表界面

3.PRB图形(野外手图、图幅PRB库、实际材料图)输出

利用此功能可以输出图幅各条路线的野外手图、图幅PRB 库图和实际材料图。

首先进入计划输出工程的界面,选择菜单【数据输出】(见图7-19),单击【PRB数据输出】→【PRB图形输出】,弹出工程输出窗口,形成图形输出视图(图7-23)。选择不同菜单可完成不同输出:①W indows输入:可与联接的外设进行图形打印输出;②光栅输出:可生成多种(tif、gif、jpg)图像文件;(3)可执行PostScript输出。

图7-22 修改字段名称对话框

图7-23 工程输出窗口

章节要点

1.“3S”技术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的统称。数字区域地质调查需要有“3S”技术支撑。

2.野外数据采集器是由野外数据采集设备和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3.数字填图技术是基于3S技术为一体的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和信息的数字化获取技术,及其数字化成果的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处理和个性化的社会化服务计算机科学技术。

4.PRB数字填图技术:把野外地质调查观测路线的过程,用实体点——地质点(Point)、网链——分段路线(Routing)、全链或几何拓扑环——点和点间界线(Boundary)的数据模型和组织方式,对野外路线观测的对象及其过程的描述进行定义、分类、聚合和归纳,分层并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结合的储存在空间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模型称为PRB 数据模型.用PRB组合的关系描述野外路线观测描述的过程称为数字PRB过程,采用这种PRB过程进行数字填图的技术被称为PRB数字填图技术。

5.描述PRB基本过程组合的规则:地质点P过程是PRB 过程的核心。分段路线R过程、点间界线B过程必须隶属P过程。一个P过程可以有1个至n个R 过程,0个至n个B过程。

6.PRB数字填图技术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如下过程:①创建PRB数据库;②设计路线;③野外前准备;④野外操作;⑤室内整理。

思考复习题

*1.何谓“3S”技术?数字填图技术?PRB 数据模型、PRB 基本过程?

*2.计算机制图有哪些特点?

*3.PRB 数字填图技术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哪些?

4.PRB 数字填图技术室内整理包括哪些基本工作?每天是如何进行整理资料的?

*5.PRB 数字填图的实际材料图是如何形成的?

6.PRB 数据是如何输出的?



PRB数字填图技术工作流程简介
答:(1)运行RGMapGIS数字填图程序-菜单【选择工作图幅】,选中相关图幅(若与最后退出软件时所用的图幅PRB 库相同,则选“最近的图幅PRB 库”)→【确定】,复位窗口,打开图幅PRB 库。 图7-8 路线小结与检查对话框 (2)选择菜单【PRB 工程】→【打开野外手图】→弹出“野外手图组织”对话框(图7-6),单击【选择路线...

PRB数字填图技术工作流程简介
答:1. 将数字化地形图复制到磁盘中,创建RgMapping、CF、CE文件夹,例如D:/Rg-Mapping。2. 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安装并启动RGMapGIS桌面填图系统。3. 运行数字填图程序,重建RgMapping文件夹路径,选择工作图幅,如1:5万图幅,选择省份和具体地点,勾选背景文件,选择背景图层文件目录,新建工程。(二)...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基础
答:1)野外数据(包括路线与剖面)一次性数字化采集。2)室内路线数据整理,剖面自动成图以及数据管理与检索更新。3)室内二次数据录入。4)地质图件编制。3.4.1.2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流程 数字填图工作流程如图3.10所示。图3.9 数字填图PRB技术主流程

数字填图技术PRB过程概述
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通常要对P、R、B进行编号,PRB过程模型规定自己的编号规则:从一个P过程到下一个P过程,P编号必须是唯一的。R过程的编号以每个P过程为起点,是顺序往下编号的,B编号也隶属P过程。B过程的编号在一个完整的PRB过程中,其编号是流水编号的,以便顺序存储。但B过程必须填上隶属的R过程。

中国首都图书馆数字填图技术PRB
答:数字填图技术的基本流程,与传统的填图方法在原理上保持一致,主要围绕建立PRB过程,即从地质点的采集,到路线的规划,再到界线的划定这一系列步骤进行。PRB技术的实施遵循特定的规则和流程。它包括一系列细致的操作过程和模型,如PRB过程的通用机制、基础程序设计、数据操作规程、PRB字典的构建、三级体系的...

实验六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与方法
答:数字区域地质填图的主要过程简称为PRB过程。其核心技术是PRB数据模型。PRB数据模型是由实体点(地质点,POINT)、网链(分段路线,ROUTING)、全链或几何拓 图6-3 数字填图技术流程 (据李超岭等,2002a) 图6-4 数字填图技术工作流程框图 (据李超岭等,2002a) 扑环(点和点间界限,BOUNDARY)组成的数据模型,用这种模型来...

数字地质填图系统操作简介
答:图3.10 数字填图工作流程 ②选择背景图层(地理地图及其他背景图件):选中拷贝背景文件→按下选择江山图层文件目录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下选择已准备好的背景图层目录。 ③添加背景图层到PRB图幅库:在图层列表区域内,点击右键后,系统会弹出对话框。用户可点击“添加项目”,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下,回退一级目录,并打开“...

数字路线地质调查的PRB过程
答:野外数据的获取技术就是这个过程的数字化过程(图6.7),也是地质填图工作的最基本方法。野外路线观测对象及其过程所涉及的实体类型多而复杂,如果按空间对象的定义进行统计,则野外路线观测对象基本上可以包括所有的空间对象,除此之外,区域地质调查野外路线观测的过程,如野外观测路线、定点、采样本身也是野外数据采集的对象,...

区域地质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与方法
答:1.区域地质填图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 随身带到野外的掌上机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满足这种要求的设备是最终实现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否则,不能解决一次性数据录入问题,数字填图技术的实现则是一句空话。空间定位是...

数字填图概述
答:我国开展的数字填图技术研究瞄准野外数据采集技术这一科学技术前沿,进行了原创性研究,从地质调查源头出发,以野外地质数据获取过程的数字化为核心,研究数字地质填图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PRB(Point Routing Boundary)数字填图理论与技术方法。在确定描述粒度、空间粒度和存储粒度的分割技术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