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个寓言成语,并概括大致内容及寓意

作者&投稿:权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自相矛盾,他开始的神态洋洋得意,后来的神态哑口无言。

《塞翁失马》后人把这侧寓言概括的成语是“因祸得福”意思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自相矛盾
【成语】自相矛盾

【出处】《韩非子·难一》

【读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解 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毛泽东《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在后,不是~吗?”。

【近义词】格格不入、扞格不入
【反义词】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灯 谜 】开封;尺短寸长。
【英 译】
1.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paradoxical
2.self-contradiction; antilogy
3.to argue against oneself; to contradict oneself

[典故]
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最牢最牢,再坚固不过了。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最快最快,再锋利不过了。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斥。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

[注释]
①鬻(yù)——卖。
②誉——赞美。
③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④或曰——有的人说。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答:5.成语“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道理: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6.成语“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道理:我们要多学知识,不能到关键的时候就没...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答: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1、成语故事·揠苗助长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

1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正确的推理方法跟实践活动一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法宝。 7、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

写出一个寓言成语,并概括大致内容及寓意
答: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斥。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
答:成语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寓言...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答:2、拔苗助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有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把苗一棵棵地往高里拔,以为这样一来,苗就可以长得快了。回到家里,他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只见拔起的苗都枯死了。成语由此概括而来。3...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答:1、一枕黄粱 相传,古代有个姓卢的书生,家境贫穷潦倒,却贪图享乐,官迷心窍。有一次,在旅店里道士吕翁给卢生一个枕头,并对他说:“只要枕着它睡觉,一切就会称心如意。”当时旅店的人正熬黄粱(即小米粥),卢生便枕着吕翁给的枕头睡去。沉睡之中,他梦见自己被封官拜相,并娶了一个聪明...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寓言故事
答:成语】:蚌鹬争衡 【拼音】:bàng yù zhēng héng 【解释】: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或 【成语】:蚌鹬相持 【拼音】:bàng yù xiāng chí 【解释】: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答:采纳一下谢谢 Ⅲ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狐假虎威、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等等 Ⅳ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个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个: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成语解释: 1、揠苗助长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答: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1、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2、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