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後,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该变量为一个波长λ

作者&投稿:第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下面这道迈克尔逊干涉仪问题的如何解?~

原来的答案是我错了。重新修正后如下:
因为加了介质膜在一支光路上,光线应该是两次透射过这个介质膜(经反射板反射又透过一次)。
介质膜厚为d,那么相对于另一支光路,光线应该多走了2(n-1)d, 即光程差 X=2(n-1)d, 解得薄膜厚度d=X/(n-1)

这已经是无法再详细了,如果你还不明白那只有把光学重新学一遍了

光程的定义是折射率乘以路程。
本来介质是空气,折射率可认为是1,现在有路程为2h(来回)的一段折射率变为n。
所以光程差的变化为该臂光程增加2(n-1)h。

D,介质片附加的光程为(n-1)d,光路一来一回,乘以2,2(n-1)d=λ

2(n-1)d,光从这里走的时候,原来是在空气中走d,被镜面反射回来以后,再次经过这个地方,又走了个光程d,现在换成薄片,过去的时候走的光程是nd,回来再走一次又是nd,所以跟原来空气中走的时候的光程改变量为:2nd-2d=2(n-1)d!

扩展资料: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是一束入射光经过分光镜分为两束后各自被对应的平面镜反射回来,因为这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相位差恒定(即满足干涉条件),所以能够发生干涉。干涉中两束光的不同光程可以通过调节干涉臂长度以及改变介质的折射率来实现,从而能够形成不同的干涉图样。干涉条纹是等光程差的轨迹,因此,要分析某种干涉产生的图样,必需求出相干光的光程差位置分布的函数。

若干涉条纹发生移动,一定是场点对应的光程差发生了变化,引起光程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光线长度L发生变化,或是光路中某段介质的折射率n发生了变化,或是薄膜的厚度e发生了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迈克尔逊干涉仪



D,介质片附加的光程为(n-1)d,光路一来一回,乘以2,2(n-1)d=λ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後,测出两 ...
答:D,介质片附加的光程为(n-1)d,光路一来一回,乘以2,2(n-1)d=λ 2(n-1)d,光从这里走的时候,原来是在空气中走d,被镜面反射回来以后,再次经过这个地方,又走了个光程d,现在换成薄片,过去的时候走的光程是nd,回来再走一次又是nd,所以跟原来空气中走的时候的光程改变量为:2nd-...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厚度为d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片,放 ...
答:2(n-1)d,因为原来光在空气中走,碰到平面镜后,要再次经过这个地方,来回走两次,所以原来光程是2d,现在这个地方折射率变成了n,同样道理,现在走的光程是2nd,两个相减,光程改变量就是2(n-1)d。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一条,便是M2的动臂移动量为λ/2,等效于M1与M2之间的空气膜厚度改变λ/2...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
答:2(n-1)d,光从这里走的时候,原来是在空气中走d,被镜面反射回来以后,再次经过这个地方,又走了个光程d,现在换成薄片,过去的时候走的光程是nd,回来再走一次又是nd,所以跟原来空气中走的时候的光程改变量为:2nd-2d=2(n-1)d!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透明薄片,光程改变了多少
答: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透明薄片,光程会改变2(n-1)e,其中,n是透明玻片的折射率,e是透明薄片的厚度。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上,垂直于光路放入折射率为
答:光线在透明薄膜中,穿过了两次(一次正入射穿入,一次反射回来穿出),因此光程改变了:2(N—1)*d,但是,薄膜的两侧折射率不同,因此有额外程差,需加一个(入/2).则,光程总的改变量为:2(N—1)*d+入/2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臂中,垂直插入折射率为1.45的透明薄膜,此时视场...
答:解,此时应该用在了等厚干涉的时候,当一臂插入薄膜后,假设薄膜厚度为t,此时这个位置原来的光程为t,现在的光程为nt,光线经过薄膜后,碰到镜子,再次反射回来,2次经过镜子,所以此时光程改变量是: 2*(n-1)t=Δkλ, 其中n是折射率,t是厚度,2是经过了两次,-1是因为原来此处是空气,变成...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中,有一块补偿板,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答:在干涉仪分光板后面渡有半反镜,光源打出的光束在半反镜处一分为二,一束被反射,一束透射。两束光又都被平面镜反射,重新汇聚,并相干。但是反射光比透射光多一次在分光板玻璃中的往返过程,这个过程会带来较大的光程差。这时如果加一个和分光板材料相同,厚度也相当的玻璃板,让透射光也往返于玻璃...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中,如何确定两光束等光程时M1的位置??
答: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中,用复合光,也就是白光入射,随着光程差越来越小,条纹数目会减少,条纹不断从中心消失,在光程差为零的附近能观察到对称的几条彩色条纹,中间的黑色条纹是等光程(Δ=0)精确位置。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M2光路中,多了一块平板玻璃(又称为'平晶",其两个...
答:迈克耳孙干涉仪还被应用于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中,虽然在这种探测中马赫-曾特干涉仪的应用更加广泛。迈克耳孙干涉仪还在延迟干涉仪,即光学差分相移键控解调器(Optical DPSK)的制造中有所应用,这种解调器可以在波分复用网络中将相位调制转换成振幅调制。

试根据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光路 说明各光学元件的作用
答:在一台标准的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从光源到光检测器之间存在有两条光路:一束光被光学分束器(例如一面半透半反镜)反射后入射到上方的平面镜后反射回分束器,之后透射过分束器被光检测器接收;另一束光透射过分束器后入射到右侧的平面镜,之后反射回分束器后再次被反射到光检测器上。注意到两束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