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的翻译

作者&投稿:弭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翻译~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胜计战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田。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睢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胜战计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第十计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田。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第五套 并战计

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终日乾乾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 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哭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注释】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注释】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

【注释】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②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又闪电,威严得很。又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故封名为“噬嗑”,意为咀嚼。本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抢腊肉中了毒(古人认为腊肉不新鲜,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为六三阴兑爻于阳位,是位不当。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注释】

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第六套 败战计

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潜龙勿用。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己。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注释】

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
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
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
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
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注释】

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注释】

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十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注释】
①在师中古,承天变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讲释见前第二十六计注)。本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将帅巧妙地运用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一样。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解释见前二十六计注)。本卦六四.《象》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是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依时情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百科上很详细

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

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

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就是舍弃李而获得桃的策略。也就是用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胜利。古时有名的有:孙膑以下驷敌上驷、程婴杀子报恩、公子寿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来的意思是说,在路上看到一只羊,便顺手把它牵回去的意思,就是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把人家的东西拿走。古时有名的有:满清顺手拿走大明江山、沿路撒财以保命。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以木棍挥打四周的草丛,使躲在草中的蛇惊惶奔走,进而加以捉捕。当敌情不明时,应切实掌握情况后,再展开行动,如此才不会陷入敌人的埋伏中。古时有名的有:打草惊县官。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原意是指,已失去的效用东西,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古时有名的有:李铁拐借尸还魂、刘备掠蜀自立、田子春为主讨兵权。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须要先把老虎从山中引诱出来,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老虎离开了山区后,威风尽失。这句话用在战略上,就是说当强敌一但离开其根据地,失去了优势后,再予以攻击。古时有名的有:韩信背水之战、虞诩调虎离山脱困解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以退为进,却抑先与的策略。在包围攻击时,故意放纵敌人,并不是任意的放纵敌人,而是先放松一下,不把敌人逼的太紧,所谓的逼则兵反,纵则灭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散而后擒,兵不血刃。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郑武公巧计灭胡邦、王邑围攻昆阳。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其意是指:利用没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珍贵而有价值的策略。有以小易大、以贱易贵的意思。古时有名的有:常健求诗、刘邦轻率受困、魏王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挽弓当自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战时要先把敌方的主力摧毁,先俘虏其领导人,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力。古时有名的有:张巡计擒子奇、曹操机智解危。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就是抽薪止沸,彻底根除的意思。换句话说,当敌人势力强大,我方无法以实力与其相对抗时,就要运用策略以削弱敌方的气势,进而屈服对方,出其不意的打击对方的弱点。古时有名的有:吴汉冷静退敌、薛长儒勇挫敌人士气、曹操火烧乌巢。

第廿计:混水摸鱼

原意是指搅混池水,使鱼儿昏头转向,然后加以捕捉。利用敌人内部混乱,失去主体性时再予以攻击,即可以轻易击溃对方。古时有名的有:益二州之计。

第廿一计:金蝉脱壳

在千钧一发之际,设法留下伪装的假像,以掩人耳目,然后暗中逃走,这种巧妙的脱身方法就是金蝉脱壳。古时有名的有:刘邦金蝉脱壳、王守仁脱身之计、齐景公换装脱困。

第廿二计:关门捉贼

当贼跑到屋内时,将门窗关紧,让其无路可退,再加以捕捉,有瓮中捉鳖的味道。也就是说紧紧的包围对方予以一网打尽。古时有名的有:秦赵长平之战、夫差未断祸根。

第廿三计:远交近攻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与远方的国家缔交联盟,以攻击邻国。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远交近攻统一天下。

第廿四计:假途伐虢

就是趁小国有危难的时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并吞。古时有名的有:赵燕唇亡齿寒、晋献公假途伐虢。

第廿五计:偷梁换柱

就是暗中将对方的主力调换,削弱战力的策略。和偷天换日、偷龙转凤的意义相同的。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以谋略灭齐、赵高矫诏立胡亥。

第廿六计:指桑骂槐

势力强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应不露痕迹,委婉的提出警告,是一种间接的指责方法。古时有名的有:优孟辞相谏庄王、司马穰苴统驭人心之法。

第廿七计:假痴不颠

便是装成痴呆状,让对方消除戒心,其实内心非常的冷静,等最佳的时机就立刻行动,和扮猪吃老虎是同义的。古时有名的有:司马懿诈病欺曹爽、狄青掷钱振军心、燕王假痴不颠。

第廿八计:上楼抽梯

以利益诱使对方深入困境后,再彻底的予以消灭,不留后路。和过桥拆板和过河拆桥意思是一样的。古时有名的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项羽破釜沉舟之计。

第廿九计:虚张声势

当己方处於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古时有名的有:李世民计救隋炀帝。

第卅计:反客为主

由被动的状态转为主动,进而掌握到控制权,与喧宾夺主意义相同,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一有机会就立刻把握住,进而掌握主导权。古时有名的有:刘邦忍辱负重、司马氏反客为主、郭子仪化被动为主动。

第卅一计:美人计

兵强攻其将,将智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以利御寇,顺而相保。美人计就是用美女来迷惑对方,使其耽溺於享乐,失去战斗的意志。古时有名的有:西施绝色媚夫差、纣王女色亡国、孙权贴了夫人又拆兵。

第卅二计:空城计

这是一种心理战,让敌人心生疑虑,以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贸然出击,以佯装来扰乱敌人的判断力,使其嶨动退兵而解除危机,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若被敌方识破的话,可能会全军覆没。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设空城计、张守珪空城退敌。

第卅三计:反间计

利用间谍传播假情报,以达到离间分化的目的。古时有名的有:陈平离间范增遭贬、岳飞反间破贼兵。

第卅四计:苦肉计

故意伤害自己,利用血泪换取敌人的信任,再行反间颠覆敌人。古时有名的有:黄盖的苦肉计、王佐断臂说文龙、要离刺庆忌。

第卅五计:连环计

就是计上计,先用一个计谋混淆敌人的判断力,再以另一个计谋加以攻击,如此计中生计,使敌人内部互相矛盾,以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古时有名的有:王允施连环计、张仪巧计纵横天下。

第卅六计:走为上策

走为上策不是三十六计中最明智的计策,而是说当情况非常危险的时候,走到恰到好处,走到让人觉得聪明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曹操的鸡肋战术、檀道济走避魏军。

原文: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

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

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就是舍弃李而获得桃的策略。也就是用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胜利。古时有名的有:孙膑以下驷敌上驷、程婴杀子报恩、公子寿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来的意思是说,在路上看到一只羊,便顺手把它牵回去的意思,就是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把人家的东西拿走。古时有名的有:满清顺手拿走大明江山、沿路撒财以保命。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以木棍挥打四周的草丛,使躲在草中的蛇惊惶奔走,进而加以捉捕。当敌情不明时,应切实掌握情况后,再展开行动,如此才不会陷入敌人的埋伏中。古时有名的有:打草惊县官。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原意是指,已失去的效用东西,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古时有名的有:李铁拐借尸还魂、刘备掠蜀自立、田子春为主讨兵权。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须要先把老虎从山中引诱出来,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老虎离开了山区后,威风尽失。这句话用在战略上,就是说当强敌一但离开其根据地,失去了优势后,再予以攻击。古时有名的有:韩信背水之战、虞诩调虎离山脱困解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以退为进,却抑先与的策略。在包围攻击时,故意放纵敌人,并不是任意的放纵敌人,而是先放松一下,不把敌人逼的太紧,所谓的逼则兵反,纵则灭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散而后擒,兵不血刃。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郑武公巧计灭胡邦、王邑围攻昆阳。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其意是指:利用没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珍贵而有价值的策略。有以小易大、以贱易贵的意思。古时有名的有:常健求诗、刘邦轻率受困、魏王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挽弓当自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战时要先把敌方的主力摧毁,先俘虏其领导人,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力。古时有名的有:张巡计擒子奇、曹操机智解危。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就是抽薪止沸,彻底根除的意思。换句话说,当敌人势力强大,我方无法以实力与其相对抗时,就要运用策略以削弱敌方的气势,进而屈服对方,出其不意的打击对方的弱点。古时有名的有:吴汉冷静退敌、薛长儒勇挫敌人士气、曹操火烧乌巢。

第廿计:混水摸鱼

原意是指搅混池水,使鱼儿昏头转向,然后加以捕捉。利用敌人内部混乱,失去主体性时再予以攻击,即可以轻易击溃对方。古时有名的有:益二州之计。

第廿一计:金蝉脱壳

在千钧一发之际,设法留下伪装的假像,以掩人耳目,然后暗中逃走,这种巧妙的脱身方法就是金蝉脱壳。古时有名的有:刘邦金蝉脱壳、王守仁脱身之计、齐景公换装脱困。

第廿二计:关门捉贼

当贼跑到屋内时,将门窗关紧,让其无路可退,再加以捕捉,有瓮中捉鳖的味道。也就是说紧紧的包围对方予以一网打尽。古时有名的有:秦赵长平之战、夫差未断祸根。

第廿三计:远交近攻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与远方的国家缔交联盟,以攻击邻国。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远交近攻统一天下。

第廿四计:假途伐虢

就是趁小国有危难的时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并吞。古时有名的有:赵燕唇亡齿寒、晋献公假途伐虢。

第廿五计:偷梁换柱

就是暗中将对方的主力调换,削弱战力的策略。和偷天换日、偷龙转凤的意义相同的。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以谋略灭齐、赵高矫诏立胡亥。

第廿六计:指桑骂槐

势力强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应不露痕迹,委婉的提出警告,是一种间接的指责方法。古时有名的有:优孟辞相谏庄王、司马穰苴统驭人心之法。

第廿七计:假痴不颠

便是装成痴呆状,让对方消除戒心,其实内心非常的冷静,等最佳的时机就立刻行动,和扮猪吃老虎是同义的。古时有名的有:司马懿诈病欺曹爽、狄青掷钱振军心、燕王假痴不颠。

第廿八计:上楼抽梯

以利益诱使对方深入困境后,再彻底的予以消灭,不留后路。和过桥拆板和过河拆桥意思是一样的。古时有名的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项羽破釜沉舟之计。

第廿九计:虚张声势

当己方处於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古时有名的有:李世民计救隋炀帝。

第卅计:反客为主

由被动的状态转为主动,进而掌握到控制权,与喧宾夺主意义相同,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一有机会就立刻把握住,进而掌握主导权。古时有名的有:刘邦忍辱负重、司马氏反客为主、郭子仪化被动为主动。

第卅一计:美人计

兵强攻其将,将智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以利御寇,顺而相保。美人计就是用美女来迷惑对方,使其耽溺於享乐,失去战斗的意志。古时有名的有:西施绝色媚夫差、纣王女色亡国、孙权贴了夫人又拆兵。

第卅二计:空城计

这是一种心理战,让敌人心生疑虑,以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贸然出击,以佯装来扰乱敌人的判断力,使其嶨动退兵而解除危机,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若被敌方识破的话,可能会全军覆没。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设空城计、张守珪空城退敌。

第卅三计:反间计

利用间谍传播假情报,以达到离间分化的目的。古时有名的有:陈平离间范增遭贬、岳飞反间破贼兵。

第卅四计:苦肉计

故意伤害自己,利用血泪换取敌人的信任,再行反间颠覆敌人。古时有名的有:黄盖的苦肉计、王佐断臂说文龙、要离刺庆忌。

第卅五计:连环计

就是计上计,先用一个计谋混淆敌人的判断力,再以另一个计谋加以攻击,如此计中生计,使敌人内部互相矛盾,以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古时有名的有:王允施连环计、张仪巧计纵横天下。

第卅六计:走为上策

走为上策不是三十六计中最明智的计策,而是说当情况非常危险的时候,走到恰到好处,走到让人觉得聪明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曹操的鸡肋战术、檀道济走避魏军。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三十六计 第六套 败战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



夫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此此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陈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三十六计”者,对战之策也,诚大将之要略也。闲常论之:胜战、攻战、并战之计,优势之计也;敌战、混战、败战之计,劣势之计也。而每套之中,皆有首尾、次第。六套次序,亦可演以阴....(下缺)

...with aborrowed knife翻译,下列英文皆属36计范畴急急急急!!!_百 ...
答:借刀杀人

关于轻装上阵的文言文
答:无不是现代商业社会中活动的特质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36计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 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

王迅哪里人
答:最佳嫌疑人-None,饰演中文翻译柠檬-None,饰演,好命先生-None,饰演,厨子戏子痞子-None,饰演侦缉队老大101次求婚-None,饰演赵总杀生-None,饰演牛油漆人山人海-None,饰演假警察杀戒-None,饰演,None-None戒烟不戒酒-None,饰演,当爸爸来敲门-None,饰演大姐夫爱情36计-None,饰演达怀仁爱上油菜花-None,饰演刘志气翅膀下...

哪位能帮忙翻译一下:
答:獭尾法,正犯法,锁纳法,略犯法,错综法,暗照法,补遗法,反笔法,间色法,补截法,岔法,大翻身大解悟法。问题补充:白话部分可以省略 那么请各位把这几句白话翻译一下:鸾胶续弦法 金针暗度法 獭尾法 暗照法 岔法 三五聚散法 云罩雾尖法 火里生莲法 火中吐焰法 弄引法 锁纳法 ...

请问哪里能找到虚张声势的原文??
答:附故事原文: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

中国最强音的赛事进程
答:墨绿森林组合(黄夕倍、吴申梅、张薪瑞、叶铮,莫艳琳因个人原因退赛) 男生组:曾一鸣、金贵晟、尹熙水女生组:刘瑞琦、艾怡良、陈一玲(李佳薇因个人原因退赛,陈一玲替补)大龄组:秦妮、刘明辉、林军 2013年04月19日,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在万众瞩目中开播,却在万众吐槽中落幕,节目混乱的剪辑则成为网友议论的焦点。除了...

读了三国演义的感受
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

在找工作的时候,找自己擅长的工作好吗?
答:好友夏苏末山大会计专业毕业,大学时期开始,就给各个杂志投稿,在《知音》、《爱人》等杂志都发表了作品。但毕业后,她还是选择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做会计,工作1年后,因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回老家考了公务员,做了2年。后来,生小孩没有办法上班,她选择给四家企业做代理记账,赚钱贴补家用。直到她第...

蔡依林的身世?
答:JOLIN出道至今发行过:专辑《1019》(第一张个人专辑),专辑《Donot Stop》,专辑《J9 Party》,专辑《Show Your Love》,专辑《Lucky Number》,专辑《Together》,专辑《爱的借口》,专辑《城堡》,专辑《纯真年代》,专辑《电音舞道馆》,专辑《看我72变》,单曲《骑士精神》,专辑《J-GAME》 全亚洲突破百万张,J-1 ...

医学毕业论文答辩
答:我叫魏巧莲,是2006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中药提取液絮凝流体动力学的研究》。论文是在康勇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向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