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二

作者&投稿:翠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3、李颀《送陈章甫》

作者简介:

1、李颀交友广泛,朋友有王维、王昌龄、綦毋潜、崔浩、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

2、作品大都是古体诗,七言歌行尤为擅长。

3、风格:其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深沉,赠别诗也有特色。《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作品背景:

1、陈章甫:高适《同观陈十六史新碑序》称他是“才杰”。

2、这是陈章甫罢官返乡时的送行之作。送别诗。

主旨内容:

作者在送行题目下,通过表现自己对陈章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其人格的钦佩,蕴含对人生旅途险恶的感叹。

内容分析:

1、首四句点名送行时间为春暮夏初时节。

2、中间八句从陈章甫的品德、外貌、才学、志节、行迹、胸襟和格调,写出其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貌特征。

3、末六句照应送别诗题,设想旅途的艰辛,表示对陈章甫罢官返乡后境况的关切。

领会写送别的六句诗表达的深意。

1、末六句照应送别诗题,设想旅途的艰辛,表示对陈章甫罢官返乡后境况的关切。

2、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

分析诗中陈章甫的形象。

1、此诗笔调轻松,风格豪爽。

2、行者是“郑国游人”,送者是“洛阳行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作者不为失意作苦语。

3、诗末设想旅途的艰辛,也蕴含着人生旅途的险恶,语义双关,诗意隽永。

14、王昌龄《从军行》

文学常识

1、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江宁、王龙彪。有《王昌龄集》。

2、以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擅长七言绝句,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思想内容

通过描写西北边陲的廖廓景象,表达了守边将士不畏环境荒凉艰苦的豪情壮志,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英勇善战的爱国精神。

但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清人沈德潜称“不破楼兰终不还”句,可做归期无日看。今人刘永济也说“终”字,使人读之凄然,“终不还”一句说明九久戍之苦。从中可知,对作品主旨不必做单一理解。

艺术特色

1、篇幅虽小,但描绘的空间却非常阔大。

诗人依靠想象的力量将东西相距数千里的青海与玉门关有机的整合在一幅画面中,显示了西北边陲的广漠无垠以及边塞将士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诗歌意境也因而显得壮阔雄浑。

2、用语注意色彩的调配。

“青海”“雪山”色彩暗淡,“黄沙”“金甲”色彩浓重,两者交相映衬,写出边塞的空旷、寂寥、荒寒,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15、王昌龄《出塞》

文学常识

作者背景

本诗为边塞诗。乐府旧题《出塞》,其传统写法都是歌咏征戌之事。原作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边塞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推许,明人李攀龙赞许其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思想内容

此诗描写雄伟的关塞、辉煌的征戍历史。

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对英才良将的企盼和抗敌卫国的豪情。

艺术特色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运用互文,“秦”“汉”二字,互文见义,穿越千年、概括古今,揭示了世代边境不宁,士卒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

2、互文见义使诗意的表达更加凝炼,择取关关塞的典型镜头,涵盖了过去与现在的边塞场景,沟通了荒凉景物与思乡情怀的联系。

最后两句典故的作用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城龙将”指西汉武帝时将军李广,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以怀念李广,暗示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克敌制胜,为国安边。

2、运用典故及“但使……不教”的呼应句式使讽刺意味稍委婉,充分体现了王昌龄七绝内蕴丰富,饶有余味的特色。

16、李白《蜀道难》

文学常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续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太白集》

2、性格豪迈,渴望建立功业,同情下层人民,关心国家政局,热爱祖国山川,对唐玄宗后期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现实表示出极大不满、抨击。

3、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豪迈飘逸,色彩瑰伟绚丽,语言清新俊逸。

背景: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此诗最早见于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

思想内容:

将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展开丰富想象,描写蜀道艰难。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唐王朝社会政治前景的关切和忧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重复的使用。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串联三个部分的线索,使全诗一气贯通。

2、这两句在诗中三次重复,犹如乐曲主旋律,奠定了全诗雄放的基调。

艺术特点

1、将奇特的想象、次衣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糅合为一体的浪漫主义表现特点。此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①依靠奇特的想象来形容蜀道的奇险无比;

②运用极度夸张的笔法写出蜀道山水的非凡气势;

③瑰丽的神话传说为蜀道抹上苍凉迷离的色彩。

这三方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以超现实的形象表现诗人的现实情感。

2、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

①本文为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句式,长短参差,灵活多变。

②语言则有意打破匀称,多散漫舒展,但间或运用对偶,多用虚词,不避重复,具有爆发力和动荡美。

17、李白《古风》

《古风》即古诗体,名为“古风”,有继承《诗经》“国风”传统之意。

共59首,所涉内容广泛,本诗为第19首。

本诗为游仙题材和五言古体诗。

思想内容

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

作者关注时事政治,反应出洛阳一带安史之乱以后,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此诗给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赋予了现实生命。

艺术特色

1、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自天上俯视人间,从大处着笔,从宏观的角度描绘安史之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灾难,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前后对照,既表现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也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抗

18、《梦游天姥吟留别》

说明失踪神仙世界的象征意义。

神仙世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热烈向往,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仍保持了蔑视权贵,放浪不羁的个性,表现出绝不“摧眉折腰”的叛逆精神。

艺术特色

这首诗展现了其丽恍惚,缤纷多彩的艺术境界。

1、得之于诗人非凡的想象。

诗人在梦中生天乘云,想落天外,这种超现实的虚拟境界积淀了他长期漫游名山大川的经历、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传说,以及屈原楚辞作品的意境。

2、得知于大胆的夸张。

对于天姥山的雄伟气势,对登山之路的异常奇险,对众仙聚会的热烈场面的描写都因诗人的夸张笔法而呈现出新奇之感,诗歌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绚丽情调。

3、句式多变。

句式主要是七言兼用四、五、六、九言,还参用了《楚辞》句法,参差多变、收放自如。

诗的辞采鲜明,语言飞动有力,极富艺术表现力。

19、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思想内容

1、书写受现实压迫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愁怀。

2、抒发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

3、诗人既有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也有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

4、诗中的思想感情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但其主调仍不失豪迈雄放。

艺术特色:

1、此诗的语言驱遣自如,风格自由奔放。

2、诗的首两句用散文化的长句,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句气概豪放,贴切流利。

简析“弃我去者”两句的内涵。

1、“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2、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月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20、李白《将进酒》

说明本诗一二句与三四句之间的关系。

1、起首以“君不见”提唱,两个排比句辟空而降,悲叹岁月蹉跎、生命短暂。

2、“人生”两句在及时行乐的狂放中表达积极用世的渴望,情绪由悲转乐。

思想内容:

1、总括:写诗人怀才不遇、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李白在乐府旧题上推陈出新,重点写借酒消愁,抒发了久蓄胸中的牢骚不平情绪,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3、全诗悲叹中有阔达,失意中有自信,激愤中有排遣,体现出诗人强烈的狂傲豪放的个性。

艺术特色

1、诗人多1用夸张手法。

①以巨大的数字进行修饰,用来加强情感的气势和力度。

②以反向对比的夸张来皆是诗意,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天上来”与“不复回”的反向更显黄河的壮浪,人生的渺小;

“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朝”与“暮”的反向,把本来短暂的生命说得更为短暂。

2、通篇以七言句式为主,杂以三言、五言,参差错综,一气奔注。

以散行为主,间以对偶,节奏疾徐多变,与跌宕起伏的情绪相应。

李白的创作特点:想象、夸张、神话传说、浪漫主义。

21、高适《燕歌行》

1、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以岑参并称“高岑”。

2、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作品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反映了慷慨奋进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能揭露军旅生活中的多种矛盾,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

3、擅长七言歌行,沉雄悲壮,激昂慷慨,有《高常侍集》。

思想内容

这首边塞诗高度概括了唐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各个方面。①包括对唐军以身许国慷慨杀敌的爱国热情的歌颂,

②对军中苦乐不均,将帅腐败无能的指责,

③对广大战士离家万里艰苦征战的同情,也融入了诗人从军边塞的经历和体验,就思想内容的丰富及深刻而言,堪称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王昌龄的《出塞》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说明此诗中笔法多变,节奏不同,修辞多样,达到了内容与深情的和谐统一。

1、善于描摹边塞的自然环境和渲染战地生活的气氛,真实再现士卒们丰富的内心感情。

笔法多变,既有对战士的概括叙述,又有对生活战斗场面的具体描写,还有写景的映衬,抒情的渲染,议论的点化,几者灵活结合。

2、是七言歌行体,四句一转韵,押韵大体平仄相间,诗的音韵、节奏与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相一致,达到了内容、声情的和谐统一。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①对比,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②对偶,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③比喻、夸张、反问、用典等互相配合,增加作品艺术感染力。

22、高适《封丘县》

思想内容

叙写诗人在任职封丘县蔚期间的内心冲突和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像陶渊明一样辞官归田的向往,展现了一个正直、傲岸、充满仁义又洁身自好的士大夫形象。

艺术特色

1、本诗为七言古诗,全诗槑部分四句的一、二句为伞行。(诗歌中不对偶的句子)

2、此诗每部分一韵,换韵时平仄相间,有抑扬顿挫之妙。

23、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1、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2、生活在唐王朝由全盛转向衰落时期,诗歌全面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

3、其诗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五言、七律的成就尤高,被后人评为“集大成者”,被誉为“诗圣”,对后世诗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思想内容:

诗人登塔远眺,俯仰无限空间和茫茫神州百感交集,流露出他对时局动荡的隐忧,对清明政治的深切怀念。

艺术特色:

清人仇兆鳖《杜诗详注》云:“俯仰高深之境,盱衡古今之识,感慨身世之怀,没不曲尽篇中。”

1、诗人笔力雄健,仰视苍天,俯瞰神舟,描写极具气魄。

如借“高标”极言塔高,用“跨”把“高标”和“苍穹”相连,既夸张又形象。然后以“烈风”来衬托,再加上“无时休”更突显塔之高度。

“泰山”四句中以“破碎”、“不可求”等语,在写景中似影射政局之昏暗。

2、运用典故与比喻。

用“瑶池饮”典故、“黄鹄”、“随阳雁”的比喻,也有讽喻现实之意。

24、杜甫《兵车行》

本诗是一首新题乐府诗,叙事诗。

时代背景及反映现实的创作精神:

唐朝对吐蕃、南诏连年征讨,甚至用强迫的手段募兵。

“于是行者仇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现实。

思想内容:

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进行强烈谴责,控诉这种政策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叙事特色

诗人十分注意叙事参差变化和开合呼应。如把亲人送别征夫的场面置于篇首,从情感上入笔渲染悲剧气氛,在篇末凄凉的画面与开头呼应中间,用对话方式写役夫伸恨。通篇时开时合,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

总括:

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诗。

本片主体部分以役夫述言的方式直接倾诉,语言通俗浅近,句式和用韵富于深情顿挫之妙。

全诗寓抒情于叙事之中,传达出乐府诗体的神韵。

请分析《兵车型》的思想内容与叙事特色

答:

1、思想内容全:诗分为三部分 ,起始句至“哭声直上千云霄”为第一部分,诗人用白描手法写征人出发,亲人送别的场面,揭示扩边战争的罪恶。

第二部分自“道旁过者问行人”至“被驱不异犬与鸡”,用问答句提起,以正夫之口先叙述其终生征战之苦惧,继而写在扩编战争直接影响下农村凋敝的景象,真实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带来的灾难。

第三部分自“长者虽有问”至篇末,写地方官吏的催租逼税,无异雪上加霜,并把笔触伸向宁可生女不生男的社会心理,最后,以鬼哭与开头的人哭相呼应,以悲剧情调进一步谴责战争的罪恶后果。

2、叙事特色: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十分注意叙事的参差变化和开合呼应。

如把亲人送别征夫的场面至于篇首,从情感上入笔渲染悲剧气氛,在片末又突出白骨遍野鬼哭秋秋的凄凉画面与开头呼应,中间用对话方式写役夫伸恨。时合时开,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

25、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千古名句的深刻含义。

1、艺术概括力极强,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示出盛唐时代在所谓“盛世”掩盖下的本质真实有时代认识高度;

2、“朱门”与“路有”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出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极端不公;

句中“酒肉臭”与“冻死骨”呈现出两幅鲜明的画面,把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与劳动人民的困苦死难突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触目惊心。

说明此诗具有的“史诗”特性

1、首先,从自身经历和家庭遭遇出发,叙述自长安赴俸先途中的一路见闻和内心情思,其中有对自己个性、政治怀抱和家庭悲剧的真情诉说;

2、又有对当前朝政昏暗、君臣穷奢极欲、社会矛盾尖锐等社会现实的揭示,表现了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3、即可看作自身对以往生活体验的全面总结,更是以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国家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和未来前途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意见。

4、作者个人的身世和情志在诗中与当时唐王朝的社会现实得到最紧密的结合,个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当时举世存在的苦难,堪称真正的“史诗”长卷。

分析此诗体现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此诗是杜诗“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反映了杜甫诗歌创作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2、其境界阔大,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语言精炼苍劲,音调铿锵浏亮,节奏顿挫变化,体现了杜甫五古长篇共有的艺术特色。

26、杜甫《登高》

内容分析

1、前四句写景着眼“秋”字,写登高所见的秋天景色。

首联写近景、局部之景,一句仰视、一句俯瞰;

韩联写远景、整体之景一句写山、一句写水;

2、多角度描写。

既有从听觉形象出发对猿鸣、落叶的描写,也有从视觉形象出发,对渚清沙白和滚滚江流的描写。有声有色,动静相衬,多层次,多角度的交织组合,构成了富有立体感的深秋三峡图。

3、后四句抒情,着眼“悲”字,抒登高所生的情怀。

①颈联“万里”一句从空间说,“百年”一句从时间说,既有对个人身世境遇的感伤,也有对国家动荡局势的忧虑。

②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则凝聚了上述复杂情思,困难与家仇打成一片,在巨大的矛盾痛苦中结束全诗。

前四句写登高闻见之景象,后四句写登高所生的多层感触,表达了对个人身世境遇的感伤,对国家局势动荡的忧虑。

艺术特色

写景仰俯兼顾、动静相衬、意境深远以及通篇对仗的艺术特色。

1、本片语言极为精炼。

如“万里悲秋”两句,十四字之间有多层可悲的含义:

他乡作客,一可悲

经常做客,二可悲

万里作客,三可悲

正当萧瑟之秋,四可悲

重阳佳节无赏心乐事,五可悲

独自登台,六可悲

抱病登台,七可悲

多病缠身,八可悲

年过半百一事无成,九可悲

层层渲染,重重叠加,对内心情感深层开掘,把无限酸辛压缩在一联之中,语言概括而感情容量极大。

2、此时,打破一般律诗中间两联相对的常规,通篇运用对偶格律严谨,具有匀齐对称的形式之美。(举例分析)

①如首联中“风急”与“天高”。“渚清”与“沙白”

是句中对,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痕迹,读来十分流畅。

明人胡应麟《诗薮》赞其“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有人甚至称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②,音调的调配也颇讲究,如双声叠词“萧萧”、“滚衮”,两字叠韵“潦倒”、“新停”,“艰难苦恨”,一字一调,使全诗音调谐婉而适于吟诵。

27、杜甫《又呈吴郎》

思想内容:1、1、此诗是以诗代简之作。

2、通过劝说吴郎不要禁止老妇人打枣这件小事,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关怀和同情。

3、揭示造成百姓困穷的社会根源是累年战乱,官府正敛,反映了仁民爱物、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

艺术特色

1、表现手法上:以小见大,由近及远。

从围篱防窃的小事,寡妇扑枣想到百姓、时局,挖掘社会根源,提升了思想高度。

2、劝告方式上:措辞委婉,入情入理。

“宁有此”有哀怜老妇之意,“转须亲”则是对吴郎的暗示。

3、语言上:活泼,具有形式美、音乐美,善用虚字作为转接。如“不为”、“只缘”“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灵活流转,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杜牧的文言文
答:1. 唐才子传 杜牧 文言文阅读 【解释】 侍郎以峻德伟望中的以:凭 则请以赋见还中的以:把 然敬...此文出自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所著的《新唐书》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五代时期就曾有《唐书》(即《旧...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出于谦逊,同时欧阳修认为宋祁是...

文言文权德舆
答: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4. 取笑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唐·刘长卿《取笑》白话释义: 甲乙同行,甲望见显者冠盖,谓乙曰...

关于古诗[急]
答:6、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中考常考的文学常识,
答:文言部分:1.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7.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作者林嗣环,...《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42. 王安石(1021-...

初中文言文精选110篇
答:这两本书就是最权威的了,最完备了,里面的很多背景材料相关资料都有,实在有一些(只是一小部分)就...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有哪些
答: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

求古诗和文言文
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年代】:唐五代【作者】: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年代】:唐五代【作者】: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古文翻译 唐洛阳经黄巢之乱,城无居人,县邑荒圮,仅能筑三小城,又遭李罕...
答:隐居的士人修养身心潜心做学问,只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不渴求为世人所了解,世人也不了解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可能有这类人,我每每惋惜这些隐士没有传记流传。以前得到的上、虞、李、孟四人的传记讲了四个人的故事,因此恭谨地记录下来。第一个人是,慈溪的蒋季庄,在宣和年间(1119-1125),蒋季庄...

古文观止有哪几篇文章
答: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

求几篇中考用的古诗文
答:●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