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提高战斗力

作者&投稿:家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时事政治是什么意思?~

时事政治就是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时政新闻则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它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扩展资料
在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基本上只是新闻,往往未能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因而也很难使受众有深刻的思考与认知。而网络却不一样,网络凭借其“超链接”功能,使网民上网阅读新闻除了获得信息“量”上的满足,还获得了信息“质”的满足。
网络“超链接”功能使时政新闻报道可以有更多背景资料的支持,新闻的报道因此显得厚实且有深度,使时政新闻报道“立体、多维,有厚度、有质感”,让网民在浏览新闻信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政治认识能力。

1、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能擅自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整合创新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精准施策,有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
2、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3、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海南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4、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5、2018年5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组织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培养选拔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特别是一个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领头雁”,是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八字”工作法,强力推进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输血”。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级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同时,实施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向农村输送大专以上村干部316名,其中从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干部”137名,给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壮骨”。把实施“双强”工程作为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途径,积极实施“四个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培养“双强”群体,支部书记“双强”率达到了75%,村干部“双强”率达到了65%。三是“扶志”。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进取心不强、素质不高等问题,实施了素质工程,按照《商水县2006-2010年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规划》,采取县乡党校系统性培训、党员干部基地实践式培训、党员电化普及式教育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干部6200多人次,培训农村党员2.6万人次,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四是“治瘫”。采取“输血”与“造血”并重,整治与帮扶并举的办法,对症下药,分类实施,整治瘫痪、半瘫痪村“两委”班子52个,其中18个后进村党组织跨入“五个好”行列,29个转化为二类党组织。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人才基础。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要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必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一是壮大党员队伍,解决选拔干部队伍的源头不足问题。制定了发展党员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党员的目标任务,每个村党组织每年要发展1名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同时,突出了发展党员的重点,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青年入党,特别是把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对象。通过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拓宽了选拔村级党组织成员的视野,解决了村级干部“来源短缺”问题。二是加强教育,解决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问题。在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对农村党员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了理论教育,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强化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始终保持先进性。三是强化管理,解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太弱问题。在落实党员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开展了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农村党员由“无职”变“有职”,由“无位”变“有为”。张明乡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建立了“一委一联”、“一人一书”、“一人一薄”、“一人一证”、“一季一访 ”、“一年一评”六项制度,并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支部,抓好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为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物资后盾。发展农村经济是广大群众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使村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的需要。部分村党组织在群众中失去了凝聚力和号召力,与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办法、发展经济滞后有密切的关系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组织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培养选拔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特别是一个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领头雁”,是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八字”工作法,强力推进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输血”。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级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同时,实施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向农村输送大专以上村干部316名,其中从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干部”137名,给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