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想通,刘备为什么一次都没让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施展才能?

作者&投稿:宦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葛亮后方出谋划策,搞后勤搞外交,当个税务官还是干的不错的。刘备死后统兵打仗没赢过,几年就把刘备家底败光了!

啥是糊话,孔明指挥战事咋不是施展军事才能。是没拿刀枪亲自杀敌?其实孔明自己亲上阵也是五虎上将的劲敌!如李白是诗仙,也是剑士!

这个问题,其实在汉朝初年已经有了答案。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开始论功行赏。萧何被评为头号功臣。众人不服,因为萧何根本没有打过仗,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仅仅是坚守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

刘邦解释道,你们这些人,就好像是抓兔子的猎犬,顶多算是功狗,萧何才是功臣。怼的群臣没脾气。

刘邦的做法,被历朝历代所接受。也将治国理政,保境安民,稳定后方作为首要工作。只要理解这一点,就明白刘备为什么没有让诸葛亮带兵打仗。

第一,刘备需要战略性人才,能够指明大方向,而不是攻城略地的将领。

刘备的人才储备虽然比较薄弱,但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都能够独当一面,不弱于曹操孙权手下任何将领。

可是刘备从徐州被打到荆州,一定是战略出了问题,思路不对。因此,刘备需要萧何式人才。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给诸葛亮的定位,也是萧何。

第二,刘备手下没有太多兵力,无力开疆拓土

刘备在荆州,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赵云,赤壁之战以前,兵力也不超过两万,这样的兵力,基本上就是炮灰,除非是回到一汉当五胡的汉武帝时期,或许还有点胜算。

这种情况下,积蓄力量是第一要务,也和诸葛亮隆中对暗暗相和。取荆州,益州,都是捏软柿子,也是积蓄力量的方式。

直到占领益州,当上皇帝,刘备给诸葛亮的定位,依然是萧何式人才,他不负众望,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只可惜,后来蜀国人才短缺,诸葛亮当了萧何,韩信,张良的角色,他的能力,已经超越西汉三杰的任何一个。

结语

刘备作为帝王,他的眼光很好,也尝试按照初汉时期的标准配备人才,于是,诸葛亮的定位是萧何,法正的定位是张良,虽然没有像韩信一样的大才,五虎将也可以顶替。

在这样的战略构想下,刘备不会让诸葛亮大包大揽。至于后面的大包大揽,实在是没人了,不得已而为之。

①刘备不懂军事,有主见,重义气。

你见过刘备打过胜仗吗?

你见过刘备发表过军事建议吗?

诸葛亮后期有拿得出手军功吗?

历史 的答案告诉我们,这些都没有。

刘备早期虽然有一城一地,但是刘备守不住。

人过中年,东串西走,寄人篱下。

刘备年少时,喜欢 美食 ,精美服装,斗鸡遛狗,不喜读书。

造成了刘备起步太晚,只是一个看客。无法搅动天下风云,默默地想着 内心的抱负,复兴大汉愿望终究成空。

与东吴之战,诸葛亮也劝过,刘备不听。只想给关羽报仇,关羽是刘备的手足,忠心耿耿。

刘备之所以能在乱世四处奔走,还能安全转移,关羽、张飞原因很大。

从私人的角度看,就这一点,刘备有情有义,是个好兄弟。

从政治角度看,刘备不理智,盲目发起战争,重情重义。

②诸葛亮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从诸葛亮的 三分天下格局看,诸葛亮是一位格局家、谋略家、政治家

至于军事家不敢恭维,我认为 诸葛亮和曾国藩差不多

曾国藩在 前线亲自指挥战争,总是打败战。一旦做好战略布局,让别人指挥前线作战,就能打胜仗。

诸葛亮军事谋略,不是没有。从后期看,诸葛亮一生谨慎,与国力、亲自指挥能力有关。

诸葛亮适合做参谋,不适合亲自指挥战争。

刘备不适合指挥战争,不适合战略布局。刘备适合露露脸,表达爱民之心,听正确的建议,执行正确的方案。

拿刘邦做对比,刘邦少读书,不懂军事,不能处理事物。

一遇问题,就说“ 如之奈何?

现在该怎么办?这是刘邦正确之初,有问题不能解决就问。

身边有谋略家,张良。有后勤大总管,萧何。

韩信一次给刘邦的信 ,齐地无王不能安,封我做假齐王,齐地可安。

在刘邦看来,韩信这是居功自傲,讨要封赏。

刘邦破口大骂,张良萧何赶紧阻止,还踩了刘邦的脚。

在两人的一番解说之下,刘邦故作大方道“ 大丈夫要做王,就做真王,做假王什么玩意

另一次 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

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封赏不公,担心不封赏。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张良建议速封雍齿。刘邦大摆庆功宴, 封雍齿为什方侯

群臣一看,刘邦最恨的人都得了封赏,也不担心不对他们封赏。

不懂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问。 问正确的人,听正确的建议,执行确定的决定

在这一点看,刘备比刘邦差远了。

诸葛亮有军事谋略,能力还是有的。但说料事如神,无所不能,就吹的有些过头了。

三国演义不算正史,三分实七分虚。空城计是假的,火烧赤壁是周瑜干的。

刘备是个好兄弟好朋友,不是一个好领导。

诸葛亮是个好下属、政治家、谋略家、格局家,不是一个好的提拔者。

一生谨慎,兢兢业业,恪守本分。

感谢三国迷的好问题。其实, 这体现了刘备的知人善任,就诸葛亮自身而言,冲锋陷阵、临机应对,相较于战略规划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确不是他的长处和优势 在军事方面出谋划策的谋士中,刘备最倚仗的其实是法正

诸葛亮很善于冲锋陷阵和临机应对?这都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贡献”

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智绝”的人设担当。在小说的世界里,诸葛亮无所不知、无所不精、无所不能,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简直是算无遗策。可是不好意思!这些都发生在小说里。冲锋陷阵和临济应对决断真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这一点在时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诸葛亮在三国时就已经是“顶流”。魏蜀吴三国,人们津津乐道和推崇的就是诸葛亮。在对诸葛亮的诸多评价中,最具有代表性且中肯的要属魏人袁准和东吴人张俨的“七问七答”。公元265年司马昭离世。担任东吴“外交部长”(大鸿胪)的张俨亲往吊唁。在魏期间,张俨和魏国上层人士广泛交流,促进友好感情。其中和袁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谈论起了诸葛亮,即收录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注解中的“七问七答”。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他们是这样说的:

这一点从诸葛亮五次北伐而较少战果就能够得到验证,也得到了后世人的普遍认同。

所以,由于在临机应对和决断上存在短板,军事方面诸葛亮并不是全才。 而刘备没有在这方面更多地让诸葛亮参与,说明了刘备是知人且善任的

诸葛亮擅长什么呢?

既然临机决断方面不是长处,那诸葛亮到底擅长什么呢?这一点从刘备与诸葛亮的分工就可见一斑。

二人的分工中,诸葛亮更多的是“总经理”似的角色:后勤调度、行政管理和财政收支等。加上前期对三足鼎立局势的预判的“隆中对”,刘备离世短短几年之内就能“国以富饶”等方面, 可以看到诸葛亮擅长是战略规划、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等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就一无是处了吗?其实不是!军事,是非常庞杂、系统和复杂的。在连弩、“木牛”和“流马”等诸多发明创造,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军械制造方面是行家。在安营扎寨方面,连司马懿都佩服,说诸葛亮是奇才。而且,诸葛亮治军严谨,使蜀军富有战斗力也得到了时人的认可。在“七问七答”中也有体现:

所以,在军事方面诸葛亮除了临机决断,在其他维度是值得称道的。

军事上的临机决断,刘备到底最倚仗谁?是法正

如《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所载:


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无论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人都很服气他的神机妙算。如《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所载:

对于法正的神机妙算,诸葛亮也很服气,

其实这一点在《三国演义》里也是有所体现的,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中,诸葛亮劝谏不力,说了句:“ 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

综上,刘备在军事方面没有更多地倚仗诸葛亮是务实和明智的,因为这方面法正更擅长

怎么没有?刘备打益州,后来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留守荆州,这还不能说明问题?荆州的重要性大于益州,刘备把他的嫡系全留在荆州,直到益州局势明朗后,才招来张飞等人。

战争又不仅仅只有“正面交锋”,练兵、征兵、募粮、器械、运输、情报等等,战争是一个大系统,玩过三国志的人大概都懂得。

刘备跟曹操类似,擅长打仗,不擅长文治。刘备不缺打仗的人才,缺的是政治人才。他不让诸葛亮领兵不是诸葛亮军事才能不行,而是不需要。

一个可以1级打野的英雄,非得让他上线跟队友抢钱?

刘备只要活着,除了关羽的襄樊之战,他哪场战争没参加?刘邦用韩信,那是因为他不如韩信,而刘备自己相当于韩信和刘邦的结合体。

只要能看明白诸葛亮五次北伐进程的人,都不会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至于说诸葛亮把蜀汉底子打光的,更是胡说!诸葛亮死后,刘禅支撑了20年呢!

诸葛亮主要是制订作战计划,具体指挥打仗,刘备自己更内行。例如,赤壁之战,诸葛亮与周瑜商定作战计划之后,回去安排人截杀曹操,夺取地盘,让刘备成了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刘备入川,庞统牺牲,刘备只能请诸葛亮入川,凭刘备那脑壳,是根本无法夺取西川的。有人认为,只有挥刀弄枪才叫打仗,真正会打仗的人,是料敌于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 历史 上最伟大的军事家,连枪也打不准哩。哈哈哈

刘备招揽诸葛亮的真正用意是要利用诸葛亮的人脉关系,在荆州改变为刘表看门的地位,站能脚跟,以图立身之地!为何不顾关张的反对,一意孤行?是因为他们没看到诸葛亮的用处!刘备形容得诸葛亮是如鱼得水,水是什么?是立身之所!而曹操得郭嘉而喻为吾之子房!但由于曹操的进攻和刘表的死亡,让刘备的愿望迅速破灭,诸葛亮的存在也就只能是神一样的存在了!说别的都是瞎扯。不及管乐一半,何谈其它?

那么刘备托孤时不把军权交给诸葛亮就很好理解了。明面是招诸葛亮的才能,实际刘备心里明镜似的,他用的诸葛亮是什么。

诸葛亮在三顾茅庐时对刘备说了自己对天下大势的看法,这是战略层面的,但他一直并不长于战术层面的计谋,在入川之前诸葛亮只有出使东吴算是有点功劳,其他基本没干什么。在打刘璋的过程中,刘备带庞统入川,以刘备识人之明为什么不带孔明呢?因为刘备也知道孔明擅长的是治国后勤工作,打仗谋略,出奇制胜不是所长。庞统死后法正更得刘备器重,也是因为法正能打仗,尽管法正为人不怎么样。从后来孔明几次北伐来看,他也是鲜有胜绩,司马懿对他的评价也是过于谨慎,少奇谋。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说他长于治国短于将略。

这个你要问他本人



三国前期,毫无根基的刘备依附其余诸侯时,为何到哪都是座上宾?
答:第二步是要混对圈子。如果刘备继续在农村,面对的都是“普通人”、平头百姓,继续卖草鞋的话,那么“中山靖王之后”、皇室血统,那么这种“人设”对他毫无意义,根本无法借力,相反只会遭到“普通人”的嘲笑,你是皇室血统又怎么样?还不是和我们一样在社会的底层?所以,刘备如果想让“中山靖王之后”...

刘备临终前,为何别的都不说,他是怎么看出“马谡不可大用”的?_百度知...
答:一、刘备有识人的本事。身为人主,对自己的手下必须要足够的了解,才能用之信之,刘备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的君主,马谡也是随着刘备入蜀的,占据益州后,先后担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等等,可见刘备一直在看他的表现为人啥的,长时间的对他考察,性情品行已经摸得八九不离十了。二、通过他人的...

为什么刘备不治理好荆州四郡非要去借南郡呢?
答:南郡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刘备向北扩张的必要出口,因为他以曹操接壤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个地方。如果如果没有办法与曹操接壤,那么他们就不常提出灭曹的大计。无法与曹操正面交战,不会得到胜利的果实。曹操大家都知道他是天下的诸侯奸雄也是最强的势力之一,但是他的野心一直是想统一中国没办法,他脚下有孙权与刘备...

刘备什么实力也没有,最后为什么当上了皇帝?
答:刘备为什么能当皇帝,总结他的生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一、野心 三国之初,英雄虽然很多,但大多胸无大志,没有当皇帝的野心 刘备虽然只是一个小贩,但确颇具野心,一直在为当皇帝而费尽心思,在镇压黄巾军时,给了刘备一个好机会。乱世最需要的是英雄,枪杆子里才出政权,刘备举着“光复汉室,兴...

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什么不迎汉献帝入蜀为帝,而是自己当了皇帝?_百度知 ...
答:二、刘备也不想迎奉献帝。虽然刘备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随着刘备势力的强大,刘备的初心已经改变了。此时的刘备希望做一个主角,而不是之前的配角。所以在得知曹丕篡汉后,刘备的内心是非常波澜的。在波澜纠结了四个月之后,刘备想通了,他要做主角,给自己摇旗呐喊,为自己代言。但是刘备在当主角...

刘备入川前为何迟疑不决?
答:即便如此,这荆州还是刘备从人家孙权手里“借”来的。面对一个残破、凋敝的荆州,诸葛亮所说的北部汉、沔二水的屏障已经没有了,同时还面临着孙权索要的问题。因此,夺取益州应该是刘备最为紧迫的大问题。也就是说,刘备想仅仅凭借荆州立足都很困难,又凭什么要图霸诸侯,复兴汉室呢?只有夺取益州,...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答:一、明君枭雄,一人两面 历史上的刘备,作为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天下英杰,蜀汉政权的开国之君,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 作为“明君”,刘备一生作为,基本符合古人对“明君”的最重要的两点期待:一是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二是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史书对这两方面都记载颇多。 就“仁德爱民”而言...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原因何在?_百度...
答:但是他并没有损伤什么百姓的利益,百姓也是自愿跟他去的,这是一个拟相关专业的过程。那为什么这些百姓愿意跟着刘备去呢,因为刘备在当地的名声比较好,大多数百姓都认为跟着他能有好日子过。然后有很多的谋士,很多的将领,甚至说一些散兵游勇加入他的队伍,就导致沿途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刚开始几千人...

刘备在乡下靠着贩卖草鞋维持生计,东汉皇室为何没有忘记他?
答:汉献帝的这声皇叔似乎是给予了刘备一定的肯定,刘备正是由于有了皇叔的名号,才能够在离开曹操以后去各处招兵买马,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汉献帝之所以可以这样肯定刘备,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的曹操在朝政上面跋扈专权,汉献帝并没有亲政的权利,汉献帝一直想通过身边大臣来杀掉曹操,可是每次都被曹操识破。...

为什么刘备不听群臣建议,兵发东吴打孙权呢?
答:通过这个故事,就明白刘备为什么要攻打孙权了。孙权、刘备和曹操的关系,就如同故事中的三个小同学。当曹操南下的时候,孙刘联盟能够抗曹;当曹操在北方休养生息的时候,孙刘之间就会出现裂痕。第一,关于荆州的归属问题,孙刘双方一直都不可调和,这也是矛盾的焦点。自从吕蒙白衣渡江之后,荆州被孙权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