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哪些国家侵略过。从唐代到现在依次都有?按顺序。 16世纪——17世纪有哪些侵略我国。好了给分

作者&投稿:塞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16-17世纪时,有哪些国家入侵过中国~

(1)明葡战争 (公元1521年~公元1523年) :公元16世纪时期处于明朝中期,这时期的西方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而此时此刻的葡萄牙已经把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等国家都变为殖民地了,而葡萄牙继续北上,便与明朝碰撞了:于公元1521年,葡萄牙为了澳门的利益与明朝发生了两场海战,明朝艰难获胜,此战为中国与欧洲海上列强最早的一场战争,此战之后,明朝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强军力。

(2)抗日援朝(明日战争,公元1592年~公元1598年):当时日本在完成近代首次统一后国力大增,因要求朝鲜服从其统治无效后大举进攻朝鲜,因此朝鲜向明朝求救。而明朝经过几年的抗争,在朝鲜平壤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帮助朝鲜朝鲜李氏王朝收复了平壤,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是明朝在军事上的最后辉煌,也是中国第一次抗倭战争。

(3)明缅战争(公元1583年~公元1606年):缅甸派兵入侵云南地区,明朝惨败,战争给云南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4)明朝蒙古战争(贯穿了明朝历史),明朝胜多败少,有力地巩固了北方边疆。

(5)明朝后金战争(明清战争,公元1616年~公元1644年):明朝与后金(清朝)的艰难战争,也是明朝的国运之战,然而明朝负多胜少,最终灭亡。

(6)南明抗清战争(公元1644年~公元1682年):明朝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在东南沿海一带坚决抗清,企图回复明朝统治,但是由于各抗清势力之间的不团结与互相猜疑,再加上历史的大势潮流趋势,最终被清朝逐一击破而彻底失败。

(7)南明郑成功收费台湾(公元1661年~1662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大败,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

(8)清朝俄罗斯战争(公元17世纪后半叶):沙俄帝国入侵占领了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清朝军队为收复湿地展开了两次围歼战,最终清朝军队成功收复黑龙江流域,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选A
16、17世纪我国处于明清之际,对我国进行殖民侵略的国家有日本、葡萄牙、荷兰、沙俄,日本、沙俄侵略未遂,葡萄牙、荷兰分别侵占我国的澳门和台湾。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于1662年由郑成功收复。
一、1553年,倭寇(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大举登陆,先后攻入上海、苏州,直达南京。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沿海人民奋起反抗,明朝政府也决心荡倭。于是,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二、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暂借地晾晒”,向明朝地方官员行贿,获得允许。后来,他们买通澳门守将,获准每年纳银500两,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此后,他们擅自修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
三、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于1661年,率战舰三百多艘,在台湾登陆,经过激烈战斗,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四、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俄国殖民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军伤亡惨重。俄国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937年,日本.
1858年[咸丰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的 "中俄瑷珲条约"。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 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39,越南,1979
1858年[咸丰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的 "中俄瑷珲条约"。清方由黑龙江将军 "奕山"与俄 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从此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馀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 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昔,瑷珲城方圆五公里,有内外用松木制成的城墙,两木之间填入黄 土。高约六米,有深护城河。当年约有人口四万多,其中商人约叁千多人。 目前只馀余留下一颗松树,称"见证松",让后人凭吊。积弱的清王朝前后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响深重。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台湾后,开始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规定禁止炮械、军器、火药、硝磺的贸易。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这项禁令,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复行禁止。后来,因发现到宁波的英国商船数量不断增加,并带有大量武器,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卷8),遂以“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卷281)为由,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云台山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并规定外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由“广州十三行”办理一切有关外商的交涉事宜。对出口货物的品种也加以限制,除原先规定的不许军火出口外,粮食、五金、书籍也严禁出口,丝茶的出口品种和数量也有一定限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锁国,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规定出海商船不能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776),乘船出海的客商、水手“各给腰牌,刻姓名、年貌、籍贯,庶巡哨官兵易于稽查”(《清文献通考》卷33)。由于禁令森严,中国大商人都视远洋贸易为畏途。即使有个别商人想与外商展开竞争,也因清政府的打击而无法开展业务。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100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江苏巡抚张伯行诬为结交海盗,非刑逼供。早就活动在东南亚各地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清政府也不给予支持,如雍正帝就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飘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之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卷33)中国商人和华侨出国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便长期落入外国商人手里而为他们所垄断。明代以前一直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造船业和航海业,也随之衰落下来,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大型船队遂告绝迹。清朝的闭关锁国,还严重地阻碍了其他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在中国出口货物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茶叶,主要产于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不准就近从海上出口,必须经陆路运往广州再出口。经陆路长途运输,不仅时间长,茶叶容易变质,而且被沿途的关卡层层敲诈勒索,又增加成本,这对茶叶生产的发展显然是个障碍。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落在西方的后面了。
另外一点就是西方已经开始工业化,需要掠夺资源,必然要对外侵略1937年,日本.
1858年[咸丰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的 "中俄瑷珲条约"。
1336年,日本侵略明朝.
1439年,日本侵略明朝.
1555年,日本侵略浙江,
1552年,日本侵略汇县,
1558年,日本侵略定海,
1563年,日本侵略平海,
1775年,荷兰侵略台湾,
1840年,鸦片战争(英占香港)
1842年,第2次鸦片战争.
1882年,俄罗斯占领新疆.
1884年,法国侵略台湾.
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
1897年,德国占领山东.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2年,日本占领上海.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至到1949年.
中 国 近 代 史 综 述
综述:
此时期是从1840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综述
(1840—1919年)
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
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等迫切要求中国的市场开放,用战争暴力作为达到它们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落期。到鸦片战争前,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内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人民,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尖锐,对外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灾难的到来。虽说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是民族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及战争中的妥协投降政策,战争的结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外来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取得了大量的主权,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其两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对既取得的侵华权益不能满足,力图全面扩大侵华,并趁清政府处于内战的窘境,以“修约”不成制造借口而发动,英法是主凶,美国是帮凶,俄是既追随英法又单独作案的凶犯。中国又丧失了许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由上可知,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到六十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但鸦片战争并未解决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由于时代,尤其是阶级的局限而最终失败,但有着极重大的意义且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与一些领导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时代特点(社会性质决定),这是以前农民战争所不曾有过的,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总之此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在思想界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而清朝统治者在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上,有对抗到暂时“和好”,在镇压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从而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历史。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运动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暂时“和好”的形势下,清建立了总理衙门,为解决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破灭,以失败局面而告终。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中期的全世界胜利,英法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俄德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进程。鉴于此,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及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尤其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们之间既勾结又相互争夺。随着中外“和好”局面的结束,以武力和战争手段造成中国边境地区的普遍危机,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深,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由于侵华的不断加剧,使清统治集团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也扩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别,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加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半封建经济的特征已经具备。而软弱的资产阶级形成两个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把救亡图存作为主要斗争目标,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和平方式)来实现其救亡图存的斗争目标,而演出了一幕戊戌变法悲剧;以义和团运动通过“灭洋”(流血方式)来实现斗争目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为“以华制华”,而后这两次救亡运动的失败都与清有极大的关系,从此以后,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 (上百度查就行了)

中国古代史都有哪些地方被割让给外国
答:基辅罗斯为蒙古旋风所灭,沙俄为了报仇雪恨,在侵占西伯利亚后就一直积极渗透外蒙古。1917年前外蒙古大公与沙俄互相勾结,企图脱离中国。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中苏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国,无奈当时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出兵外蒙不得不搁置。 1939年日本关东军发动诺门坎战役,侵入外蒙,被朱可夫全歼。随后外蒙在苏联红军策划下建立所谓...

日本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客观原因
答:中国领土四分五裂的情况正是他们最好的时机,想以华制华占领中国,英法美在全球各大洲建立殖民地不允许和任何国家和他们分享资源,德国一战以来被制裁被英法势力镇压生存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希特勒想方设法把德国经济从贫困潦倒走到强兵富国,当时陆军装备世界一流,不过海军不是主力,空军和日本差不多,日本海军强于德,...

1840nian香港被哪个国家占领
答:1841年1月26日 英军侵占香港 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南,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面积1066平方公里。从唐代开始,中国政府已经派军队驻守香港地区并在海上巡视。从宋到明,我国内地人民迁到香港地区定居的逐年增多。清朝时,香港归属广东省新安县管辖。18世纪初,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1840...

...请问中国历史中有没对现今的外国 发动侵略?
答:征讨匈奴、突厥,不是中国侵略他们,是中国反侵略的战争。中国几千年以来,从来没有侵略过其他民族。中国军队从来没有进入任何国家的首都。中国的首都多次被侵略者攻陷。占领。中国的多位皇帝被俘。中国历史上两次亡国。如不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会第三次亡国。中国人经历了 十九次 “人口大...

唐朝灭掉了多少国家?被称为大唐盛世的唐朝有多强?
答:他也就是一直在路过的时候劫杀中国人,这个消息最后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就特别的生气就让一批大军去攻打这个地方,本来以为他很厉害,但是军队已到达城墙下的时候,那个国王就被吓死了,于是这个国家就很自然的被灭国了,再后来,更是有很多的过大臣服于唐朝。后来,当时的附属国国王去世了之后里面也是...

中国(仅限于汉族当政)古代侵犯过其他国家的土地吗?说得具体、详细一点...
答:汉代对外出击更是频繁,汉武帝时期屡征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这都是典型地入侵外国,只是现代以汉族为正统,正名曰:“自卫反击”。东汉时期班超征西域,横扫诸国重建西域都护府,题主不会真的以为是靠一张嘴皮说降狄人的吧。没有两汉时期的频繁出击,现在的甘肃一带未必会属于中国。此外汉武帝南降...

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答:3、军国主义作祟,称雄世界的野心4、中国积贫积弱,地大物博,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物质诱惑5、宋明灭亡于少数民族,使中国天朝上国的高大形象崩溃。元清等少数民族统治中国,让日本觉得自己更有资格、能力统治中国。6、甲午海战中满清的失败,使日本知道了中国可以被战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中国历史上曾经灭掉过哪些国家
答:导读: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的战争,而在这些战争中也有很多国家被中国灭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中国曾经灭掉哪些国家?唐朝灭突厥 突厥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称为国家,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吗?
答:我认为,唐朝依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理由如下:先看疆域。唐朝时期,中国的疆域北过贝加尔湖,西至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中亚臣服于中国,向南征服了越南,日本、朝鲜等国悉数臣服,可明朝连个北元都征服不了;再看经济,唐朝的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对外贸易也居当时的世界首位,与拜占庭帝国。阿拉伯...

旧中国中华儿女抗争史
答:从1840—1900年的助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1.鸦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