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哪些片段较好

作者&投稿:柘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政坛为何流行家族政治~

家族政治原本就是美国政坛上常有的现象,从罗斯福家族到肯尼迪家族,再到今天的布什家族和克林顿家族,他们几乎在过去一个世纪里长期占据着美国政坛。
以肯尼迪家族为例,自1946年约翰·肯尼迪当选国会众议员到2010年帕特里克·肯尼迪不再谋求连任之间的长达64年中,美国国会两院议员始终有人来自肯尼迪家族。就在2012年,约翰·肯尼迪总统的侄孙乔·肯尼迪当选国会众议员,肯尼迪家族的传奇还在继续。
这些政治家族都有自己传统意义上的“势力范围”。
从肯尼迪家族的活动范围看,他们始终盘踞在马萨诸塞、罗得岛等东北部地区。事实上,美国每个州几乎都有一到两个长期涉政的政治世家,甚至一个州的政治史会成为几个家族内斗的血泪史。而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中,家族政治也左右着几个关键州选战的前景,进而牵动着新一届国会中两党的实力对比。
最为典型的是正在代表民主党竞选佐治亚州国会参议员的米歇尔·纳恩。这位毫无从政经验的社区组织管理者自2013年底宣布参选以来就一路高奏凯歌,甚至被认为有望帮助民主党拿下这个保守州的席位。究其顺风顺水的原因所在,就是其父萨姆·纳恩将近25年的国会参议员履历。面对在政治方面关心不多的大多数选民,一个显赫而拥有声望的姓氏显然是最有效的敲门砖,不但很容易让选民记住并唤起选民来自过往的信任,而且意味着较好的财政资源的募集与运作。在这个逻辑上,纳恩在佐治亚的深耕,的确令其女在选举中很快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可能演出“上阵父女兵”的剧目。
不过同样“女承父业”的期待,也有不顺利的情况。2013年7月16日,前副总统迪克·切尼的大女儿利兹·切尼高调宣布参选怀俄明州国会参议员,在初选中挑战在任者迈克·恩兹。
在竞选之初,利兹·切尼的确也享受与米歇尔·纳恩同样的知名度优势,吸引了众多公众眼球和媒体关注。但面对资深在任者,利兹·切尼的确并不占据优势,而且其父迪克·切尼只是在1980年代出任过怀俄明州的国会众议员,其后就步入联邦政坛,与本州明显疏离了。
相比于父辈给予米歇尔·纳恩的正面推进,利兹·切尼所得到的更像是负面的“投机分子”印象。意料之中,1月6日,利兹·切尼宣布放弃竞争,“切尼王朝”也就暂且止步于此了。

1962年8月15日,梦露在洛杉矶布莱登木寓所的卧室内被发现已经去世,终年36岁,死因是过量服用安眠药。
联想到之后的肯尼迪总统被刺事件,一些舆论认为梦露之死乃由于她卷入了肯尼迪家族与政治圈的黑幕。在她死亡44年后,大多数关于她的官方调查文件仍被列为高级机密。
直到历史专家才看到了一些FBI解密文件,首次发现玛丽莲·梦露之死,可能和她记下的一本“秘密日记”大有关系。这本日记记载下了梦露和肯尼迪兄弟俩的大多数“枕边谈话”,梦露“自杀”当晚,她的这本日记从此也神秘消失了。

扩展资料:
梦露的意外死亡成为美国和欧洲的头条新闻。据洛伊丝·班纳说,“据说她死后的那一月洛杉矶的自杀率翻了一番;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也有所增加”,《芝加哥论坛报》报道他们收到了数百个市民的电话,要求提供关于她死亡的讯息。
法国艺术家让·谷克多评论道她的死“应给所有这些主要职业为刺探和烦扰电影明星的人一个可怕的教训”,她的前合作演员劳伦斯·奥利弗认为她是“大肆宣传和轰动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巴士站》导演约书亚·洛根称其是“这个世界上最未受到赏识的人之一”。
她的私人葬礼于8月8日在西木村纪念公园墓地举行,只有她的密友出席。葬礼由迪马乔和她的业务经理伊内兹·梅尔森(Inez Melson)安排。数百人在墓地周围的街道上围观。梦露后来葬于回忆之走廊(Corridor of Memories)24号墓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玛丽莲梦露 人物争议

移民后裔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1848年一个 肯尼迪家族
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过了一   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约瑟夫·肯尼迪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一家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后来的一段历史是肯尼迪家族的发家史,约瑟夫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为了儿女们以后更容易进入社交界,他还把家迁到了纽约。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以前就认识罗斯福,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领袖,而帮助他竞选也有助于自己进入政坛。于是约瑟夫开始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还多次陪罗斯福去竞选旅行。不知什么原因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并没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而约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财政部长。尽管如此约瑟夫忠心不减,1935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竞选的书《我支持罗斯福》(实际是请一个记者执笔写成),然后再把书寄给罗斯福过目。罗斯福只回了一封短信:“书不错,我很高兴。”约瑟夫把这个只是张条子的回信当作至宝,装裱好挂在家中,一有客人来就夸耀一番。对约瑟夫的忠诚罗斯福给了他回报,1937年任命他出任驻英国大使。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约瑟夫虽然精于赚钱,在政治上还很笨拙,当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国,罗斯福没再任命他担任什么职务,他在政治上从此销声匿迹。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让自己的四个儿子进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顶峰。[1]
编辑本段家族之梦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 肯尼迪家族
  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编辑本段家族成员
  约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缔造者,波士顿银行总裁,妻子是波士顿市市长女 肯尼迪家族徽章标志
儿   约翰·肯尼迪 美国第35任总统,曾先后任众议员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 国际特奥会创始人,名誉主席   罗伯特·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儿子,《乔治》杂志创办人   卡罗琳·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基金会创办人   约瑟夫·肯尼迪二世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马萨诸塞州众议员   玛丽亚·施莱佛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夫人
编辑本段家族诅咒
肯尼迪兄妹的离世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两个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几年后孀居的凯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国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两人租用一架小飞机去法国度假,在山区遇大风双双坠机身亡。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肯尼迪遇刺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 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好莱坞的大导演奥利弗·斯通1993年还拍了部叫《肯尼迪》的电影,暗示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人物策划了这一阴谋。这部电影居然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奖。看起来肯尼迪被刺的谜团短时期内还理不出个头绪。[2]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当家人。他的妈妈轻声对他说;“孩子,现在轮到你了”1968年罗伯特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产生一位总统。不幸的是在一次公众集会上,有个年轻人对他头部开枪,罗伯特死在医院中。凶手是个叫瑟汉的巴勒斯坦难民,他讨厌罗伯特强烈的亲犹倾向。
爱德华·肯尼迪竞选落空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颀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 小肯尼迪
  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断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小姐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逃生,姑娘却死在车中,而且爱德华报案还很不及时。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约瑟夫·肯尼迪孩子遇难
  美国著名作家费茨杰拉德曾说:“你说出一个英雄的名字,我就可以给你讲   一个悲剧的故事。”而有着200年历史的肯尼迪家族无疑能验证此说。约瑟夫·肯尼迪生育了4男5女共9个孩子,他们似乎在具备了政治天分的同时,也成了某种毁灭力量的打击对象—— 1944年,约瑟夫的儿子、海军飞行员小约瑟夫·肯尼迪在二战期间死于一起飞机坠毁事件。   1948年,约瑟夫的女儿凯瑟琳·肯尼迪在法国一起飞机坠毁事件中罹难。   1963年,约瑟夫的次子、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 肯尼迪家族
  1963年,约翰的儿子派屈克因呼吸系统疾病夭折。   1968年,约瑟夫的儿子、曾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在参加总统竞选时在洛杉矶遭枪杀身亡。   1969年,约瑟夫的幼子、参议员爱德华在马萨诸塞州遭遇车祸。   1984年,罗伯特之子戴维因过量吸服海洛因致死。   1997年,罗伯特的另一个儿子迈克尔在科罗拉多滑雪时受伤,翌日在医院不治身亡。   1999年,约翰之子小约翰驾驶的飞机在长岛外海域失事坠毁。
编辑本段家主逝世
  政坛常青树,担任参议员40余年的爱德华·摩尔·“泰德”·肯尼迪(Edward Moore“Ted”Kennedy)于2009年8月26日辞世,享年77岁。在被脑癌夺去生命后,泰德·肯尼迪成为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肯尼迪四兄弟中唯一一位死于自然疾病的,也是唯一一位活到头发苍白才去世的。
编辑本段家族性格
家族争强好胜 拼命证明自己
  父亲总是争强好胜,他总是认为,不得第一就说不上足够好。只要哪个孩子 居住房屋
  没有得到第一,就会被关在厨房独自一人吃饭。不论哪个孩子已经获得了多少个第一,他还是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同时争取父母不断的认可。——约瑟夫·肯尼迪9个孩子中的老五尤妮斯·肯尼迪·史里弗说。   这个家里规定了严格的纪律条令:吃饭时,孩子们必须在饭前5分钟全部就座,等待父亲。母亲罗丝把报纸上报道当天大事的新闻贴在通往餐厅的走廊上,以便孩子们经过时读上几条,好在餐桌上参加辩论。   肯尼迪家有两条快帆船,只有在训练和参加竞赛时方可出航。每次出航,父亲都要在港口用望远镜观看,并在结束时讲评一番。有一次,罗伯特在转弯时不慎落入海中,当时他距海岸尚很远,可是小约瑟夫见此情景非但不救,反而扬帆继续航行。孩子们恪守“一切为了胜利”的格言,绝对遵从父命。在小约瑟夫、约翰、罗伯特三兄弟间,“一切为了胜利”这句格言经常引起他们的激烈争夺。当爱德华·肯尼迪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时,他曾被从哥哥们房里传出的吼叫、诅咒、谩骂和呻吟声吓得不知所措。为了赢得父亲的赏识,什么都可用来作为斗争的理由。
缺乏家庭温暖 导致患自恋狂
  乔(对约瑟夫的昵称)领导的不像是个家庭,更像是个足球队,他既是教练,又是经纪人,又是裁判。罗丝的工作则是在孩子们身边喋喋不休,不断干涉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不惜任何代价取得每一项竞赛的胜利。——约瑟夫·肯尼迪的传记《父亲的罪恶》的作者罗纳德·凯斯勒说 。   在约瑟夫·肯尼迪和罗丝·肯尼迪的家庭中,父亲的形象是苛刻、独裁并且冷酷的;母亲也天生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有心理学家分析称,这样的家庭是产生自恋症的绝好温床。约瑟夫使用所有的手段,包括讽刺、挖苦和嘲弄将孩子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罗丝·肯尼迪则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所有属于常人的感情似乎都已荡然无存了。“肯尼迪女士从来没有说过她爱自己的孩子们,”孩子们的保姆柳拉·亨尼西说,“她要的只是孩子们对她表示尊敬。”最优秀的自恋症研究权威奥托·克恩贝格在他的经典研究著作《边缘状态和病态的自恋》一书中列举了一些冷漠父母的形象,其中之一就有罗丝·肯尼迪。
内心躁动不安 暗含冒险基因
  正如所有追求冒险的人一样,肯尼迪家族成员的种种行为,可能还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冒险固有的高额回报。——遗传学教授莫耶西斯医生说。感到无聊同时内心躁动不安的肯尼迪们总是在寻求新的刺激。1993年,也就是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去世前一年,分子生物学家发现了DRD47R——一个被认为与冒险行为直接有关的基因。这则新闻立即吸引了杰奎琳的注意。杰奎琳对传记作者说,在这个发现中有几点令她特别感兴趣。比如,在50%具有注意力分散特质的人中,DRD47R基因发生了一些变化,她的儿子约翰有可能就是如此。在酗酒和吸毒者中,有这种基因的人也比没有不良习惯的人多。而肯尼迪家族具有上述嗜好的人明显高于正常水平。“DRD47R基因可能存在于肯尼迪家族的最好证据,就是这个家族中频繁出现的、寻求刺激的冒险行为。”不过冒险也有它的正面作用,加州大学埃佛林的分子遗传学教授罗伯特·莫耶西斯医生说,“带有这个基因的个体常常行为外向,比一般人更勇于尝试。由此,他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肯尼迪家族哪些片段较好
答:爱德华·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儿子,《乔治》杂志创办人 卡罗琳·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基金会创办人 约瑟夫·肯尼迪二世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马萨诸塞州众议员 玛丽亚·施莱佛 美国前总...

读书笔记:肯尼迪那些激荡人心而又发人深省的遗产
答:肯尼迪家族“黄金一代”的3兄弟则成功地演绎了通过为公众服务来攀登人生新高峰的新美国梦。 社会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20%的人是“什么都反对”,永远站在旁边说风凉话,说三道四。 追逐比得到的感觉更好、更美妙。 如果我们真的有勇气,有意志,去实现这个改变 他们也见证了肯尼迪各个发病时期孜孜不倦的勤奋:...

描写肯尼迪家族的电影
答:3.《波比》。今年,又一部以肯尼迪遇刺为题材的电影即将亮相大银幕,这就是年轻的导演埃米里奥·埃斯泰威兹自导自演的电影《波比》。只不过,《波比》反映的是1968年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遇刺的故事,而《刺杀肯尼迪》则是以1963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为素材,前者是后者的亲弟弟,两件轰动美国乃至世...

切尔西肯尼迪(探秘美国政治家家族的历史与影响力)
答:家族成员的政治生涯 除了约翰·肯尼迪和罗伯特·肯尼迪外,肯尼迪家族的其他成员也都在政治领域有所成就。比如,约瑟夫·肯尼迪的女儿艾蒂·肯尼迪和儿子爱德华·肯尼迪都曾经担任过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是家族中最后一个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成员,他曾经担任过参议员长达47年之久。除了政治领域,肯尼迪家族在...

灰色花园剧情简介
答:灰色花园是一部深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电影,以长达七个月的紧密拍摄,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杰奎琳·肯尼迪家族中一对远亲母女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导演通过一系列日常场景的捕捉,如她们一起喂食猫咪和浣熊、共享餐桌的餐点时刻,以及回忆过去的片段,展现了她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观众虽然对她们的真实...

介绍一下肯尼迪家族!!!
答:后来的一段历史是肯尼迪家族的发家史,约瑟夫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为了儿女们以后更容易进入社交界,他还把家迁到了纽约。 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以前就认识罗斯福,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

约翰·肯尼迪的早期经历
答:肯尼迪家族对麦卡锡主义的支持自从1950年之后,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与肯尼迪家族的交往日渐频繁,麦卡锡在成为参议院的焦点人物之前就与肯尼迪的父亲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曾花费数千美元的资金支持麦卡锡,并在后来成为了他主要的支持者之一。20世纪40年代之后,老约瑟夫·...

卡罗琳·肯尼迪的家族情况
答:父亲卡罗琳·肯尼迪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族——肯尼迪家族。她的父亲约翰·肯尼迪1952年出任马萨诸塞州参议员,1960年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1963年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叔叔叔叔罗伯特·肯尼迪1964年当选纽约州参议员,还曾担任美国司法部长,1968年在竞选总统期间遇刺身亡。另一位叔叔爱德华·肯尼迪1962年...

小约翰肯尼迪和妻子的故事
答:在牧歌般的婚姻持续仅15个月之后,小肯尼迪修改了自己的遗嘱,此举明显表现出他对自己的婚姻缺乏信心。当时他出了车祸,右腕受伤,并做了手术。遗嘱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他们夫妇在纽约拥有的一幢价值250万美元的住宅归卡罗琳所有,但她对肯尼迪家族上亿美元的其他财富却无继承权,这些财富主要归小肯尼迪姐姐...

约翰·肯尼迪的家族
答:,美国第一夫人哥哥:约瑟夫·肯尼迪(1915年7月25日-1944年8月12日)妹妹:罗斯玛丽·肯尼迪(1918年9月13日-2005年1月7日)凯瑟琳·阿格尼丝·基克·肯尼迪·卡文迪许(1920年2月20日 - 1948年5月13日),哈廷顿侯爵夫人尤妮斯·玛丽·肯尼迪(1921年7月10日-2009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