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有何不同?

作者&投稿:穰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哪些对台政策~

第1阶段:“武力解放台湾”阶段 第2阶段:“和平解决台湾”阶段 第3阶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阶段
第一阶段:40年代末期---50年代中期 ( “武力解放台湾”阶段 )
40年代末50年代,毛泽东曾根据海峡两岸国共两党斗争的现状,出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考虑,提出1950年夏夺取台湾的时间表。然而由于朝鲜战争突发与美国入侵台湾海峡,致使毛泽东这一战略构想被搁浅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和平解决台湾”阶段)
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炮击金门,西方舆论哗然,但是被西方称之为“台海危机”。由于美国介入台海危机,致使台海局面日趋动荡。出于缓和危机的考虑,也为了避免与美国军队直接作战,中共提出愿同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谈判,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第三阶段:70年代末期---现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阶段)

古代主要通过起义革命
现代主要通过政治斗争
军事政变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种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从所谓的反共全球战略以及国家利益出发,不遗余力的孤立和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这一时期,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并于1954 年明确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炮击金门、马祖岛屿。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这是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召开的和平盛会。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郑重承诺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从而确立了中共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许多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尤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建交,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宽松。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确立了顺民心、符民意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产物,说明中共不仅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且为国共的再次合作提供了条件。
随着统一形势的发展,1987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所谓"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38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 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当局逐步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鼓吹两个中国,蓄意制造分裂,使海峡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遭到破坏。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并适时制订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 3 月 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充分的体现了中共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答: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⑴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⑵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⑶实行民族区域政策; ⑷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

人教版9年级历史上和政治全一册的复习提纲
答:※6、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7、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答:经济发展状况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谈谈1949-2009中国巨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张大爷的故事是中国民生改善的一个缩影,这60年民生成就主要有四: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中国就是一个巨型贫民窟:九成人口全年纯收入不超过60元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请问我国56个民族从何而来,过去有皇帝的时候怎么没有听过记载?是慢慢演...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这...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的外部环境?
答:在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取得了基本胜利,但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新中国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建国初期的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 主要是...

为解决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和紧迫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哪...
答:因此,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用最大的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便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

为什么新中国在成立的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建立起劳动保险制度?
答: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关于在企业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规定,于1951年2月26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我国实施范围最广,保险项目比较齐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医疗、生育、年老,疾病、伤残.死亡等待遇都作了规定。 国...

自治区与自治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优势的政策?跟其他省、县有什么区别...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解放的中国蒙古族聚居地区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10月...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方针
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工作。经过普查,认定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从1950年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试点工作。1952年8月,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它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民族问题的法规,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