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1949-2009中国巨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投稿:荡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在1949年-2009年发生了那些重大事情?~

大致按时间顺序: 内政篇:政治协商会议,建国,三反五反,私有制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邓小平逝世(元老时代结束),香港澳门回归..... 战争篇:朝鲜战争,金门炮战开始,对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中苏边境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 外交篇:苏联率先承认共和国的成立,毛周访问苏联,周参加日内瓦会议,周陈参加亚非会议,积极与亚非拉国家建交(年代),中国重复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与葡、英达成港澳回归协议,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东盟联合委员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什么都是限量供应,什么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鸡蛋要“票”、 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妈妈说,那时候,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只鸡,过过瘾。

70年代末,我出生了,我出生的那年,正是市场逐渐开放的年代,市场上的各类商品开始逐步敞开了,出现了“议价”商品。妈妈说,那时候,我吃鸡蛋就不用再看“票子”的脸色了。

再看看现在我们孩子们的出生:母婴病房、妈妈沙龙,光是尿片、奶粉,那就不下千种阿。还有满大街、满荧屏的婴儿用品广告,铺天盖地,那才真正称得上是应有尽有!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童年时光

爸爸妈妈的童年是在弄堂、乡野中度过的,打弹珠、香烟片、跳房子……,他们手中所谓的玩具都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壳、木棍、粉笔等等,有个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

我小时候,那可不一样了,虽然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但商店里的玩具就已经开始丰富了,什么布娃娃,那时都换成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了,还记得我有一套模拟医生的听诊玩具,现在我还完整的保留着呢。

再看看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别说洋娃娃,单是一个芭比就何止成千上万,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各式电子游戏、智力玩具,孩子们个个都是玩具高手、电子强人。他们的童年是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时代。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求学征程

进入求学时代,妈妈们遇到了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大好的求学时光被他们那不熟练的耕种动作所替代了。

到了我们这批独生子女时代,是改革开放后的幸运一代,高考不再是独木桥,多元化的求学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阳关大道。

而到了2008年的今天,改革开放后的30年,小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到高校、海外留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校选择,简直让我们挑花了眼。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工作岁月

工作了,爸爸妈妈们那时的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喜不喜欢,没有擅不擅长,分配你上哪,就得去哪。

新世纪初,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蓬勃时期了,完全开始了自主择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2008年的今天,不但择业需要竞争,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上,不论职员还是领导都引入了竞聘制,就是把最适合的人留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也就是把每个人的优势、长处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籍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人生之路、成长巨变。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祖国的沧桑巨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巨变。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中国在过去30年间,那些政府能力弱而政策不佳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那些具有良好的机构能力和良好政策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说明政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前中国是否拥有一个有效且卓越的政府呢?或者说当前我国政府能力水平究竟如何?
中国政府能力就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政府能力从职能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本文主要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的变化来评价当代中国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一、从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看中国政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1年为95933.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2.7%,加拿大2.6%,日本3.3%,印度5.2%,法国2.1%,英国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2年为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递增9.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2.3,日本0.8%,德国1.0%,法国1.4%,印度4.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1978-1997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10.6%,占GDP的比重也由28.1:48.2:23.7变为18.7:49.2:32.1。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第一、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097.6亿美元,2002年的620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3.5%,不仅高于同期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速高出近8个百分点。进出口差额由1978年的-11 .4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86年的-119亿美元,而后开始上升,到1990年扭转为顺差87.4亿美元,2001年为225.4亿美元,2002年的304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国际储备在1980年时为-12.96亿美元,到1990年110.93亿美元,1998年为1449.60亿美元,2001年为2122亿美元,2002年的286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第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198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到2001年496.7亿美元,2002年的550.11亿美元,增长了10多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四、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深化,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尽管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挥洒这把双刃剑,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条件,同时避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成功地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这是否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当代政府的有效性呢?

感悟改革开放30年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当年邓爷爷在1978年计划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全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为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城镇,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汽车、各种生活设施的完善~~~家乡发展30载,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尽管我只度过了14个春夏秋冬,可儿时的新会和现在的新会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却仍也深有感触、历历在目……
回想儿时,体会最深的便是“家”的变化,一到三年级,我和爸爸妈妈都是住在爸爸医院分配的,两房一厅面积只有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虽然三个人也足够住,房子小也能让这个家时常充满着温馨和笑语,却也始终很不方便,我的房间就“身兼两职”,白天作为爸爸的书房,床上常常堆满了爸爸厚重的医书,晚上就变成了我的卧室,每次睡觉都要把沉重的书搬上搬下,总是满腹牢骚,爸爸也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何尝不想换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当时爸爸妈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4000多块,生活虽并不拮据,但仍是能省就省,为买房攒钱,加上新会的新楼盘很少,这个买房计划就一直推迟到2003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片片高级楼盘、优秀小区的拔地而起,爸爸妈妈也开始筹划起了买房。很快,我们看上了一套140平米房子,尽管是贷款供楼,却也总算有了一个宽敞的家,心里的那份喜就别提了!
“家”的变化给了我无限的欣喜,而其它衣食住行的改善则更让我感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随着道路被拓宽,2005年,家里又添了一件大家伙——汽车,再也不用受到坐摩托车时的颠簸与寒风。每到周末,爸爸就会驾车带着全家下馆子,路边各色各样的餐馆琳琅满目,餐馆内人山人海,大型高档商场的设立,使我们再也不用到江门“搬货”,妈妈也会开始挑选各种高档昂贵的衣服,这一切,不正体现了市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吗?
改革开放30年,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家乡新会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物质生活的提升让我们过得更舒服,却仍不要忘了我们应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和保护环境的重任,我相信,大家携手努力,又一个30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将会飞的
过了吧,所不定50个也够了

  毛泽东曾说:“我们能造什么?桌子,茶碗茶壶,还能种粮食磨面,但我们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然而,仅仅60年后,我国已建起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千百倍地增长。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信息电子产业世界第二,主要工业消费品产业规模世界第一。中国显现出千年未有的富足,举世震惊!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60年;这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
  锐意改革,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跨越。
  历经多年战乱,新生的共和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力挽狂澜,统一财经,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1953年我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一五”计划随之展开。此后接连执行的四个五年计划,前后20余年,尽管有过挫折、停滞和彷徨,但取得了不少成绩。到1979年,我国的工业企业达到35万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200亿元,相当于旧中国近百年累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的25 倍,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套制度体系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1979年,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一语惊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首次把非公经济界定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四大把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1992年邓小平南巡,首次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此为契机,同年举行的中共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成了从 “对立论”到“补充论”再到“共同发展论”的飞跃。
  重温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其中最具活力的篇章。从1978年到2008年,非公经济从占全国GDP的不到1%增长到了65%,吸纳了全国80%的新增就业人口,贡献了 71%的税收和70%的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后,生产率大幅提升。2002~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786亿元增长到16200亿元,年均增长33.7%;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增长到15700亿元,年均增长18.2%。
  二、扩大开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前,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我国基本上处在半封闭状态,对外贸易规模很小。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2万多亿,跃居世界第一。现在,我国一天的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当于1950年全年的4.6倍。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质变,从出口原材料、基本消费品到高技术产品,如今,机电类产品已占出口产品比例的 90%以上。我国正迅速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联想、海尔、华为等一批民族品牌已成为世界级品牌。
  1978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基本是空白,现在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实际使用外资额累积近1万亿美元。目前已有63.5万家外资企业在我国安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在华投资。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200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8 亿美元,2008年已达406亿美元,5年来年均增长超过70%。截至2008年底,中国非金融类海外投资累计已达15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不断跃升。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停滞。1978年,我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征程,国民经济从此“滚雪球”般发展起来:从1949到1986年的27年间,中国经济总量才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从1万亿元到2001年的10万亿元,用时15年;到2006年达到20万亿元,用时5年;到2008年的30万亿元,仅用2年。经济规模1978年占全球的1.8%,2008年占到 6%。我国用短短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历程,并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壮大——
  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薄弱,所有铁路、公路、航空里程加在一起不到10万公里,每年客运量只有1.4 亿人次。到了2008年,我国仅陆地通车里程就近373万公里,99.2%的乡镇通了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年客运量高达268亿人次;全国货物运输总量达到249亿吨,比1949年的1.6亿吨增长156倍。
  旧中国的能源工业水平极低,多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所垄断。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自给率达9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1950年我国钢铁产量只有61万吨,而同期美国的产量是8700万吨,英国是1655万吨。为了“超英赶美”,我们曾举国“大炼钢铁”。自1996年起,我国钢产量就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2008年宝钢历经10年,研发出第一卷“取向硅钢”,登顶钢铁制造技术的“珠穆朗玛”。
  1949年,我国路面行驶的130多种不同品牌的汽车,无一是中国制造。从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下线,全年61辆的产量,到2008年年产934.5万辆超过美国,全球第二,不过短短50余年……
  如此巨变不胜枚举,足以让历史学家着迷,奥妙何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总结:“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未有穷期,我们还在路上。

  二 农业跨越:从“缴皇粮”到领补贴

  2006年,河北农民王三妮拿出原本打算买车的8万元钱,铸造了一尊重达252公斤的“告别田赋” 鼎,560多字的铭文记录了一件大事: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农民再不用缴纳农业税了。至此,延续2600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弥合城乡差距,让农民更多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国家在废止农业税的同时,还出台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民心大振。
  农业上像这样值得纪念的大事还真不少。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结束了几千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3亿多贫苦农民第一次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1956年农业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受“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狂热情绪影响,农业生产陷入低潮。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暴露出效率低、缺乏激励的弊病。十年“文革”的结束给了人们变革的勇气。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签定了“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揭开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1982~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出“一号文件”,肯定了小岗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激发了亿万农民劳动致富的热情。2004~2009年,中央又连续下发6个“一号文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农村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多予、少取、放活”成为新时代农业的主旋律。近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累计达1.6万亿元。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60年农业一路跨越,成就非凡。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及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旧中国饱受外国列强侵略,农业生产水平极低,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只有1132亿公斤,人均占有量不到210公斤。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亿公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人均占有量达到406公斤,有效应对了全球粮食危机。我们用世界 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自给率达95%!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增效”硕果累累。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小麦、稻谷、大豆等大宗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大幅提高。全国农机总动力由 1978年的1.175亿千瓦增加到2007年的7.659亿千瓦,增长了5.5倍。农业科技已经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培育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6000多个。与此同时,重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成果的推广运用,使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每亩68.6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310公斤以上。特别是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水稻单产高达800公斤。
  三、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副、牧、渔、林齐头并进。经过60年的调整,我国基本形成种植业的区域化生产。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省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80%以上;全国已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的棉花产业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房前屋后、栽果种树的“庭院经济”效益明显,供应大中城市的蔬果基地发展迅猛。畜牧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肉、蛋总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肉、奶、蛋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渔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水产品年均增长率达到10.5%,比同期世界渔业增长率高出7.4%,位居世界前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十大重点工程,取得成效。我国森林面积由1949年的82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8.6%,增加到 17491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覆盖率增至18.21%。
  四、乡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1978 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为209亿元,而2007年达到近1万亿元。伴随农村工业化进程,我国城镇化水平也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7年的 44.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工作还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前景可期!

  三 民生改善:从饿肚皮到喝减肥茶

  民以食为天,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天灾人祸,物质严重匮乏,粮食紧缺,能吃饱成了人们最大的心愿。张大爷家住农村,关于吃,他能说出很多顺口溜。小时候是“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现在,他常念叨:“70年代吃肚饱,80年代吃味道,90年代吃品质,今天我们吃健康。很多人开始操心减肥,喝起减肥茶啦!”
  张大爷的故事是中国民生改善的一个缩影,这60年民生成就主要有四: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中国就是一个巨型贫民窟:九成人口全年纯收入不超过60元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城乡居民的收入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成倍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8年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 343.4元增加到15781元;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从1978年的210亿元增加到217885亿元,增长了1037倍。
  二、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百姓“不差钱”,消费自然旺,生活质量随之提高。食品消费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饮食服务业蓬勃发展,人们得以尽享各国美食。衣着从“穿暖”走向“穿美”;现在,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国,还是最大的服装生产国,2008年出口创汇1198亿美元。家庭生活设备逐步现代化,“三大件”耐用品从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转变为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进入新世纪又更新为移动电话、电脑、私家车。2007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1.6平方米。近年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明显上升,休闲、健身、旅游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37.9%和43.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农村居民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的阶段,城镇居民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13亿人实现了总体小康。
  三、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斐然。旧中国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0.07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32人,人口死亡率高达2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到2008年,中国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2.25 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6人,人口死亡率下降到7.06‰,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2009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新医改方案”,突出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等内容,让老百姓看到了病有所医的美好前景。
  四、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机制。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我国农民占多数的特点,政府花大力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2003年6月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试点,到2008年参加新农合的人口达到8.15亿,参合率达到91.5%,比预期提前两年实现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的目标。今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看来,没儿也可养老的日子不远了。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描绘了“两个100年”的宏伟蓝图——到我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四 科教兴国:从八成“文盲”到工程师居冠

  1949年秋,一封紧急密信送到黑龙江省宁安县某村村长手中。村长不识字,找到人称“秀才”的村民读信,“秀才”看完信撒腿就跑。原来,这是一封“追凶”密信,信中让村长监控的嫌犯正是“秀才”本人。真实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素质十分低下,小学入学率只有20%,文盲率高达80%,“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端人才更是少得可怜。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专事科研工作的不足500人。
  教育落后,科技自然不强。西方工业革命出现16锭纺车时,我国还是单锭、三锭;英国1922年就有3000多千瓦的发电设备,发电量达百亿千瓦小时,我们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还不会制造发电设备。60年后,我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420万,与美国相当;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5000万,居世界之冠。“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说:“中国的技术人员比许多国家的人口都多,真让人羡慕。”我国正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华丽转身”,科教兴国正变为现实。
  教育成绩有目共睹。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2000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8年秋,免除全国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新中国60年,一项项力度空前的教育政策惠民生、暖民心。目前,全国适龄儿童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基础教育规模庞大,居世界第一。二是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1977年恢复因文革中断了11年的高考,中国重新迎来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春天。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我国普通高校从598所增加到1022所,招生数量年均增长9%左右。1999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1977至今的30多年间,全国大中专学校共录取了 3600万人,高校录取率从1977年的4.7%提升到2008年的57%。2008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3%,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门槛,世界规模第一。三是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面发展。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突破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3万人。成人岗位培训有了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科技成就振奋人心。一是“两弹一星”铸就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辉煌象征。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突破国防科技尖端技术,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成为新中国科技和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二是航天科技跨入世界先进行列。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从“神舟七号”飞船舱门进入太空,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我国从此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17年来,从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到工程应用,我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定点、宇宙飞船研制和载人航天等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又创一个“中国式跨越”的奇迹!三是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新动力。有人评价2008年可能是中国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元年,一个有力佐证是:我国从事通信设备研发制造的华为公司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37件,创了世界纪录。多年来,我国制造能力占全球15%,仅次于美国,但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导致了严重的“鼠标现象”,即我国生产的鼠标在美国一只卖40美元,我们只得3美元,多数利润被外国拿走。2004年,中央提出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近两年,科技投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世界仅有。这5年的专利数量达到300万件,新中国头55年总共才200万件。我国逐步进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个重大战略任务,教育和科技是它的双翅,科学发展观则是它的灵魂,将引导我国以钢铁般的节奏向前去!

  五 民主法治:从“莫谈国事”到主席网聊

  解放前,酒楼茶肆往往都贴有“莫谈国事”的警语,国人连议论国事都有入狱杀头的危险,遑论政治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政治参与渠道越来越多。2008年6月 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赴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成就中国网民“最幸福的网事”。温总理与民众的网络议政,已成为近些年“两会”的独特风景。不仅如此,各级官员纷纷“触网”,“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均能为国建言献策,千古头一遭!

  六 文化发展:从学雷锋到志愿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中的这段话广为传颂,“雷锋精神”影响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尽管不同的年代,它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2003年,贫困生徐本禹大学毕业,放弃了挣钱养家和读研的机会,志愿去贵州山区支教两年。那里,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油灯,周末跑上 18公里山路才能寄封信。他因此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7年,徐本禹再次志愿支教,这次是去非洲。他送给心仪女生的礼物是一本《雷锋日记》。
  这只是千百万志愿故事中的一个。2008年5月汶川地震,20万志愿者自发自愿奔赴灾区,1000 多万全国志愿者参与赈灾宣传、募集捐款、运送物资;8月北京奥运会,170万名志愿者倾情奉献,创奥运史之最……这60年,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单一中来,到多元中去;从僵化中来,到生机中去,从没像今天这样繁盛,充满朝气。

  七 国防建设:从“万国牌”到现代化

  1949年10月1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解放军。受阅部队中有骑兵、还有马拉的小火炮。那时我军机械化水平不高,人均机械化能力只有0.2马力,不到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的2%,而且武器多是“万国牌”的战利品。60年后的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60华诞,胡锦涛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进行了海上阅兵。核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宛如一座座移动的海上城堡;警戒机、侦察机、歼击轰炸机等新型战机编队临空翱翔。来自29个国家的代表团、14国21艘舰艇汇聚而来,共襄盛世。
  回首近代中国,一个曾长久领人类文明之先的东方大国,先后遭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国防建设从此拉开大幕,60年成就非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提出了“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总任务,迅速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多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建立起全军统一的指挥体系、编制体系和正规训练。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确立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特别是海湾战争以来,人民解放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上了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两者相互促进的跨跃式发展道路,大大加快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进程。
  二、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兵贵精不贵多。从1975年,邓小平力主“军队整顿”,先后精简了200多万军队员额,但400万的规模依然过大。邓小平忧心忡忡地说:“打仗靠指挥灵便,现在有什么灵便啊?不消肿就不能应付战争。”在1985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果断宣布,裁军100万。消息传出,整个世界都震动了。1997年我军再裁减50万;2003年裁减20万,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通过精简整编,改革体制,人民解放军朝着机构精干、指挥灵便、反应快速、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和武器装备现代化。抗美援朝时期,我国进口了大量前苏联武器装备。此后,我国逐步开始仿制苏式武器装备,建成大中型军工企业100多个,科研机构增加到20多个,国防科技工业初具规模,迅速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和初步国产化。60年代,我国依靠自己力量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两弹一星”的成功震惊世界。改革开放后,陆军,建立起了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装备体系;海军,建立起了海空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装备体系;空军,建立起了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装备体系;二炮,建立起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地地导弹装备体系;电子信息装备,正朝着综合集成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四、捍卫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和平生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当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退到三八线以南。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战争的胜利大大提振了中国人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此外,我军还进行了多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并取得胜利,捍卫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目标阔步迈进,武器装备日新月异,后勤保障一体化稳步推进;永不褪色的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子弟兵——战争、洪水、地震……哪里危险哪里冲,无一不在印证他们“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八 统一大业:从相互隔绝到和平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败逃台湾的蒋介石念念不忘反攻大陆;香港、澳门也与祖国相互隔绝,统一大业任重道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超人的智慧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战略构想,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人间正道是沧桑,由于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海峡两岸统一之路历经坎坷,现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已初步形成,未来前景可期。60年,中国统一之路史无前例,为世界贡献了宝贵经验。归纳起来有两点特别值得分享:

  九 外交辉煌: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

  60年,中国外交彻底扭转了旧中国“被迫开放”、新中国近30年“被迫封闭”的局面,最终走上了“主动开放”之路,成为世界和平的中坚,全球经济的“引擎”,好戏还在后头!

  十 党的建设

1949年至2009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以下是主要的体现方面:1. 政治体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开始了从旧的封建王朝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政治体制从封建君主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制。2. 经济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经济改革,采取了市场化的经济模式。中国的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快速增长,并在2008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 教育:1949年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政府投资教育经费,学校数量也得到了增加。2009年,中国大学的数量超过了2,000所。4. 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率在1949年时只有不到10%,但在2009年已经达到了45%。许多人已经从农村搬到了城市。5. 女性地位:在过去的60年里,中国的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婚姻和家庭方面的法律改革为女性带来了更多的平等和权利。总之,这些方面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团结转变的重要方面,并且在这些方面中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1949-2009年是中国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制度变革: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共产党执政,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检察院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2.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开放,逐步拆除计划经济的体制框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现代化进程。3. 经济发展: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制造业、服务业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 农村改革:中国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5. 教育改革:中国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也逐步得到发展。6. 科技进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科技创新型国家。高速铁路、天眼、深海机器人等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7. 对外关系:中国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世界各个方面的国际事务,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大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贸、文化和政治合作关系。总的来说,这60年间的巨变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多个方面,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强、从弱小到向世界一流的壮大过程。

中国的成就
答:中国互联网用户约为三亿三千八百多万户(2009年06月底),居世界首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国于1964年10月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中国于1967年06月首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于1978年实现改革开放。中国于昆明在1999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

2009年阅兵式 感受
答:十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国庆庆祝大会开始此时天安门广场的56门礼炮分为两组,在4分20秒内交替鸣放60响,寓意56个民族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每组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寓意着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的28年风雨历程。礼炮是事业胜利的象征...

建国60周年光辉历程,急!急!急!
答: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10月1日上午9:00开始,天安门广场将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 凡遇国庆大典,阅兵式总是典礼中声势最大的一项活动。在这项极其隆重的仪式中,展现出一个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次国庆阅兵,留下了我军发展壮大和共和国成长的每一步足迹...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伟大成就都有哪些
答: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

观《2009年国庆大阅兵》有感??
答:今天一大早,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直播开始。上午十点整,我们期待已久的阅兵式开始了,只见庄严的胡主席身着中山装,率领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郑重的走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这60年前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同一个地方,他们的脚印与历史重叠、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激动、幸福、骄傲和自豪。受阅...

中国近代为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答:中国昆虫科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开拓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奠基人,物理学开拓者和奠基人。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近代和现代中国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

中国有哪些做出巨大贡献并闻名于世的科学家?
答:1、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元勋。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

以2009年10月1日的大阅兵写作文
答:十月一号,这个曾经数以万计的人,为她的早日诞生,而不惜付出生命的日子。但那曾经几代人为之热血沸腾的革命故事,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崛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也开始从我们的脑海里慢慢的模糊、淡忘。如今的十月一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形象中,仅仅只是个黄金周的...

09国庆阅兵观后感
答:祖国是擎天巨树上的落叶飘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是一种使一个国家虽然饱经沧桑忧患却仍能焕发出生命光泽的力量支柱,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将魂萦梦绕、日牵夜挂的精神召唤,更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我爱...

求作文《为你骄傲》急!!!
答:从1949年至2009年,记过了60年的励精图治,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了一 刻璀璨耀眼的明珠。 祖国苦难的过去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记祖国屈辱的历史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自信自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今天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我们为铸造中华辉煌而拼搏奋斗! 今天的中国百废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