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论文一篇2000字

作者&投稿:赏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军事理论论文:中国海洋领土的现状及思考 求指导!!!!~

  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

  人类的古代史是一部陆权史。而近代史则是一部海权史。尽管麦哲伦、哥伦布们驾驶风帆驶向世界尽头的时候,海权作为一种理论甚至还没有成文。但实践先于理论的海权终归还是决定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500年来的走向。

  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地理大发现、初步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支撑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百年的强盛;继之而起的大不列颠更是依靠控制海洋而称霸三百年。及至美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列强们既是出于海洋战略带来的殖民地利益的争夺和贸易主导权之争,而解决此类冲突的战场也有相当部分集中于海洋之上。由此可见,海洋在当今以至于以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必将发会巨大的作用。

  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

  1.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钓鱼岛,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渔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南海的南沙群岛,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2.海洋资源被掠夺。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经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此外,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但有的国家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乘我国渔民休渔之机大肆捕捞。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有的国家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十几万平方公里。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东海海区中应归中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此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4.海上运输通道的潜在威胁。南中国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被美国列为要在世界控制的16个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已由“消极中立”转变为“积极中立”,并且宣称钓鱼岛在美日联合安保范围之内。南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势力范围,南海交通线被看作是日本的生命线,因此,日本以“确保海上航由”、“反对使用武力”为借口,积极涉足中国南海事务。近年来,美日两国以打击海盗恐怖活动和维护国际航道通畅为由,正力图控制被称之为中国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因为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90%以上需要通过油轮经马六甲海峡运输。这些外部势力的因素将对中国的积极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军事行动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军事行动变得肆无忌惮。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法。

  二 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专属性主权权利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在东海,如果中日两国能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共同开发,无论于中国还是日本,均是有益的。一方面,中日两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另一方面,中日石油公司已有十几年的合作历史,中日石油公司在渤海湾的联合开发是相当成功的。通过实施共同开发,两国均可在不放弃其权利主张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石油来源,从中国方面来讲,还可获得资金和技术。在政治上,共同开发也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事实上,日方始终没有明确拒绝过中方共同开发的提议。

  在南海,南沙群岛的争议涉及到五国六方,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到如今,南沙群岛争议的解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态势。一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于2002年11月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旨在保持南海局势的稳定,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二是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6月生效,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第一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海域划界问题,对推动南沙等海洋争端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是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于2005年3月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议》,南沙争端当事国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面迈出了历史性、实质性步伐。从更大范围看,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确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正在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无疑有助于缓和南沙局势。当然,由于各方不会轻易放弃主权要求和既得利益,南海问题的解决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

  海洋资源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但由于各国综合国力相当悬殊,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矿藏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收益分配。当今海洋开发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

  四、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的强弱,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威慑力的现代海军是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第一步。

  应建立防空识别区,加强对沿海海域和空域的警戒和管控。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基于空中防御的需要,在其领空以外划定的邻接其领空的特定空域。现行国际法不禁止各国在其领空附近的国际空域建立防空识别区。迄今为止,美国、日本、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种防空识别区。鉴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形势,建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已经是势在必行。

  加强维权巡航。二00八年,中国已建立全海域维权巡航制度,将三百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纳入定期维权巡航制度管理范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国海监各海区总队在我管辖海域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维权形势也会更加严峻和复杂。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中,既保卫我国的海洋国土、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又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海权,对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本文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试图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中国海权特征 中国海权随中国主权同生,而中国意识到并力求捍卫、强化中国海权的努力却起步不久。中国目前的海权实践远没有达到追求"海洋权力" (sea power)的阶段,而只是处在捍卫其合法的海洋权利(sea right)的阶段。比如中国统一和中国海区[8] 其他属于中国主权范围的岛屿,这是中国海权实践的重要,但这只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及其相关海洋权利 (sea right),建设对这些地区的海上利益的海上保护力量(sea power)的实践,而不是追求霸权意义的海洋权力(sea power)的实践。而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海军活动及对中国台湾的军事插手活动,则是一种霸权意义上的海权即"海上权力"实践。从这些意义上看,中国的海上力量(sea power),属于国家主权中的自卫权的范畴,而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海上军事介入,则是一种为实现其海上"权力"(sea power)的海洋霸权行为。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将sea power的这两种语义转译为"海权",而不是将sea power 与sea right相区分,这会使周边地区和国家对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及相关的海权诉求造成大的误解。[9]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10]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不同的国家依据国际海洋法享受着同种的海洋权利,但据有同一海洋权利的主权国家却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得到的海洋权益却不同。即使排除海洋霸权的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所拥有的海洋权益要大于小国和正在衰落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之外,还有"海洋利益",它是比海洋权益更广泛的中性概念。它既可能是来自海洋权利的合法的海洋利益,也可能为霸权需要而产生的非法的海洋利益。由于中国目前的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中国属于新兴的和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大国,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成员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第七位。[11]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中国石油进口量由1994年的290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7000万吨,上升了20多倍,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幅度提高,由1994年的1.9%上升到2000年的30%。按照这样的速度,2010年,中国将有超过40%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到2020年,这个比例则要高达60%。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56.2%),其次是北非。[12] 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发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泛布于世界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权的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压力也在同时增大。这是中国海权与世界其他国家海权实践的共性方面。

2011-12-14 10:56 提问者采纳   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
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
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

  人类的
是一部
史。而
则是一部
史。尽管

们驾驶风帆驶向
的时候,
作为一种理论甚至还没有成文。但实践先于理论的
终归还是决定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500年来的走向。

  
带来的
、初步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支撑了

百年的强盛;继之而起的
更是依靠控制海洋而称霸三百年。及至美国崛起,两次
,列强们既是出
战略带来的
利益的争夺和贸易主导权之争,而解决此类冲突的战场也有相当部分集中
之上。由此可见,海洋在当今以至于以后的世界
中必将发会巨大的作用。

  中国
的现状

  1.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
被日本


是我国
避风、

,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
,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
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南海的
,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2.
被掠夺。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
域投入开采的
已经超过1000口,这些
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此外,我国从1
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
制度,但有的国家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
”,而且乘我国
休渔之机大肆捕捞。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有的国家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十几万平方公里。
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东海海区中应归中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此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4.
通道的潜在威胁。
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纳入美国的
之中,被美国列为要在世界控制的16个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已由“消极中立”转变为“积极中立”,并且宣称钓鱼岛在美日联合安保范围之内。南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
,南海交通线被看作是日本的
,因此,日本以“确保海上航由”、“反对使用武力”为借口,积极涉足中国南海事务。近年来,美日两国以打击海盗
和维护国际
通畅为由,正力图控制被称之为中国海上

,因为目前中国进口
的90%以上需要通过

运输。这些外部势力的因素将对中国的积极发展和
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维护
的策略思考

  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
律法规,主要包括《
法》《海上交通安全法》《
》《

法》《涉外
研究管理规定》《

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
》赋予
在其
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
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
变得
。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
有关的海洋立法。

  二 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
的基本方针

  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

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
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
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
。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在东海,如果中日两国能对
进行共同开发,无论于中国还是日本,均是有益的。一方面,中日两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另一方面,中日石油公司已有十几年的合作历史,中日石油公司在
的联合开发是相当成功的。通过实施共同开发,两国均可在不放弃其权利主张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石油来源,从中国方面来讲,还可获得资金和技术。在政治上,共同开发也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事实上,日方始终没有明确拒绝
共同开发的提议。

  在南海,
的争议涉及到五国六方,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到如今,
争议的解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态势。一是中国与
各国于2002年11月签署《
》,旨在保持南海局势的稳定,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二是中越
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6月生效,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第一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海域划界问题,对推动南沙等海洋争端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是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于2005年3月签署《在
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议》,南沙争端当事国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面迈出了历史性、实质性步伐。从更大范围看,中国与
国家已经确立面
与繁荣的
,并正在建设中国一
,这无疑有助于缓和南沙局势。当然,由于各方不会轻易放弃主权要求和
,南海问题的解决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

  
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但由于各国
相当悬殊,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
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
。当今
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

  四、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
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的强弱,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威慑力的现代海军是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第一步。

  应建立
,加强对沿海海域和
的警戒和管控。
是一国基于
的需要,在其
以外划定的邻接其
的特定
。现行
不禁止各国在其
附近的国际
建立
。迄今为止,美国、日本、
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种防空识别区。鉴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形势,建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已经是


  加强维权巡航。二00八年,中国已建立全海域维权巡航制度,将三百万平方公里
纳入定期维权巡航
范畴。依据《
》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
研究管理规定》、《铺设
管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各海区总队在我
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

  
是所有强国相同的
和道路,当今各
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
、控制海洋空间、抢占

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维权形势也会更加严峻和复杂。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中,既保卫我国的
、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又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同是伤不起的路过…

伤不起

哈哈,我们学校真伤不起,我也在找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答:但海洋国土不容侵占,民族利益不容侵犯。今天,中国强调“海洋国土”,强调“海洋中国”,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的层面,从制度、主权、利益的层面,从面对当今海洋恶性竞争不断、中国的海洋国土受到侵占、中国的海洋资源遭遇掠夺性开采的层面重返海洋,回到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海洋国土。二、 加快“海洋...

我国共几个海邻国家,与几个国家有海洋国土争议
答:其中,朝鲜和越南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是我国的海上邻国,其余6个国家则和我国隔海相望。我国与这8个海上邻国都存在海洋争议,并且与每个国家争议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把它系统分一下类,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岛礁主权争议,比如南沙群岛,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有关国家非法侵占或管控属于我们国家的领土...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
答: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现,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海洋国土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我国的海洋国土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的周边海域以及国际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我国约有多少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答: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我国与14个陆地邻国接壤,同时与8个国家海上相邻,这些海上邻国包括朝鲜、越南、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海洋国土,亦称蓝色国土,是指一个沿海国家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总称,是该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资源的特点 海洋矿产资源 保护海洋资源
答:海洋资源既有各国的国土资源、又有世界共有资源,海洋资源战略研究涉及的区域应包括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主权和管辖海域(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包括2.5亿平方千米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我们应该以资源为主体、以资源与经济的关系为中心,对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相关的人口、环境、科技、管理问题,进行整体思考,...

有关海洋国土的中学生作文
答:中国的石油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的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渔场面积为280万平方公里,鱼类1500种以上,水产品目前年产量达2800多万吨,海洋以创造经济生物所生长的所需环境,而提高它们的质量和产量。这就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同学们,我们要保护我们国家的固有领土,不能让别的国家侵犯我国的海洋。

我国有多少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答:我国有多少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我国的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共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面积最大,约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

我国海洋面积有多大?
答: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据《了望东方周刊》报道,在黄海,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

我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答: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因此,我国的海洋国土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我国的海洋国土包括领海、毗连区
答:四、大陆架: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我国海洋国土的特点:一、海域辽阔:我国海域北起渤海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