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

作者&投稿:龚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

界屋脊的辉煌穿越——写在青藏铁路铺通之际
2005年10月12日,注定要在世界铁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10月15日,首批援藏物资通过青藏铁路运抵拉萨。这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所有省、市、区全部通上铁路。

攻破冻土难题,克服高原缺氧,保护脆弱生态

铁路建设难题一一破解

修建进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修建进藏铁路一直关怀备至。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运营。2001年6月29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动工。

滑坡,地震,风沙,雷电,强日照,泥石流。除了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外,青藏铁路工程更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4年来,10多万筑路大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雪域高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青藏铁路要穿越550公里的连续多年冻土区,另外还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坡湿地,是工程建设的最大难关。2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先后啃下了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施工应用技术等多项世界性难题,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在国内外都是首创,使青藏铁路成了“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风火山的冰层厚达150多米,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局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2002年10月,风火山隧道顺利贯通。

青藏铁路全线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有960公里,最高点达5072米,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一半,建设者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为保障建设者的健康,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坚持卫生保障先行,以往建设工地上常见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豪言壮语,被“以人为本、保障健康”所取代。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就能送往工地医院治疗。青藏铁路沿线建有17座大型制氧站,工人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在开工以来的4年多建设中,没有一人因高原病致死。

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品种多、种群大,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总投资330.9亿元,其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就达12亿元以上。指挥部还在我国大型工程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实施全程环保监控。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移植草皮……

减少运输成本,扩大对外交流,改变消费结构

高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初到西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物价高。据西藏有关部门调查,在拉萨,一吨煤炭700元,一吨水泥800元,100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原因主要是西藏自身生产能力相对较低,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方式,又增加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费用和进出藏人员的经济支出。

交通的不便,越来越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瓶颈。旅游业、矿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都因为交通而受制约。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运营以来,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戈壁新城格尔木已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青藏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铁路的贯通,将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交通设施,使西藏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物资、人员进出困难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

串联高原景观,展示迷人魅力,吸引世人目光

黄金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蓝天白云,雪山峡谷,民俗风情,宗教寺院……神秘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魅力,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自1980年以来,进藏观光的游客人数以年均27.6%的速度递增,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两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已经把旅游业作为特色经济之首,然而,闭塞的交通却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壮大。青藏铁路贯通后,不仅为乘客提供较低的票价,还将把西宁、格尔木、拉萨3座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环格尔木旅游圈和环拉萨旅游圈。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将保持全天候通车,并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冻土地段每小时100公里。这意味着从格尔木到拉萨不会超过12小时。

据介绍,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前者以输送乘客为主,后者兼具旅游功能,每到一处胜地可停车观光,预计观光列车年载客量90万人次。届时,游客将坐在具有供氧功能的车厢内,享受饮食、民族风情表演等服务,浏览窗外美景。这无疑会使赴藏的旅游者大增,推动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

面对新形势,西藏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青藏铁路的贯通,无疑会使西藏乘上时代的快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设???成就???

你是不是没乘坐过中国的火车???

我觉得中国的火车 铁路 是世界上最糟糕的...

中国铁路建设新成就
世界屋脊的辉煌穿越——写在青藏铁路铺通之际
2005年10月12日,注定要在世界铁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10月15日,首批援藏物资通过青藏铁路运抵拉萨。这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所有省、市、区全部通上铁路。

攻破冻土难题,克服高原缺氧,保护脆弱生态

铁路建设难题一一破解

修建进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修建进藏铁路一直关怀备至。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运营。2001年6月29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动工。

滑坡,地震,风沙,雷电,强日照,泥石流。除了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外,青藏铁路工程更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4年来,10多万筑路大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雪域高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青藏铁路要穿越550公里的连续多年冻土区,另外还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坡湿地,是工程建设的最大难关。2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先后啃下了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施工应用技术等多项世界性难题,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在国内外都是首创,使青藏铁路成了“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风火山的冰层厚达150多米,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局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2002年10月,风火山隧道顺利贯通。

青藏铁路全线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有960公里,最高点达5072米,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一半,建设者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为保障建设者的健康,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坚持卫生保障先行,以往建设工地上常见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豪言壮语,被“以人为本、保障健康”所取代。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就能送往工地医院治疗。青藏铁路沿线建有17座大型制氧站,工人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在开工以来的4年多建设中,没有一人因高原病致死。

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品种多、种群大,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总投资330.9亿元,其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就达12亿元以上。指挥部还在我国大型工程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实施全程环保监控。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移植草皮……

减少运输成本,扩大对外交流,改变消费结构

高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初到西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物价高。据西藏有关部门调查,在拉萨,一吨煤炭700元,一吨水泥800元,100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原因主要是西藏自身生产能力相对较低,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方式,又增加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费用和进出藏人员的经济支出。

交通的不便,越来越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瓶颈。旅游业、矿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都因为交通而受制约。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运营以来,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戈壁新城格尔木已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青藏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铁路的贯通,将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交通设施,使西藏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物资、人员进出困难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

串联高原景观,展示迷人魅力,吸引世人目光

黄金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蓝天白云,雪山峡谷,民俗风情,宗教寺院……神秘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魅力,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自1980年以来,进藏观光的游客人数以年均27.6%的速度递增,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两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已经把旅游业作为特色经济之首,然而,闭塞的交通却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壮大。青藏铁路贯通后,不仅为乘客提供较低的票价,还将把西宁、格尔木、拉萨3座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环格尔木旅游圈和环拉萨旅游圈。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将保持全天候通车,并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冻土地段每小时100公里。这意味着从格尔木到拉萨不会超过12小时。

据介绍,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前者以输送乘客为主,后者兼具旅游功能,每到一处胜地可停车观光,预计观光列车年载客量90万人次。届时,游客将坐在具有供氧功能的车厢内,享受饮食、民族风情表演等服务,浏览窗外美景。这无疑会使赴藏的旅游者大增,推动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

面对新形势,西藏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青藏铁路的贯通,无疑会使西藏乘上时代的快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中国铁路建设新成就
回答者:wxc110 - 魔法学徒 一级 3-3 20:33

--------------------------------------------------------------------------------

不错嘛
回答者:Q缘Q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6 18:13

--------------------------------------------------------------------------------

◆兰新铁路乌阿段
兰新铁路乌阿段自乌鲁木齐至边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接轨,全长467公里,该路曾与1958年动工,1961年停建,1985年复工续建,1990年9月竣工。
◆衮石铁路
衮石铁路起自京沪铁路的程家庄至黄海之滨的石臼所港,全长308公里,是山西、山东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1981年开工,1985年交付运营。
◆京秦铁路
惊奇铁路自北京枢纽双桥至秦皇岛,全长290公里,是晋煤外运北线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并首次采用AT供电方式。该线北京端155公里是1975年修建的通坨线增建第二线而成,其余为新建。京秦铁路于1981年9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5年运营,1986年建成光缆数字通信系统。右图:电力机车牵引运煤列车

中国铁路建设新成就
世界屋脊的辉煌穿越——写在青藏铁路铺通之际
2005年10月12日,注定要在世界铁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10月15日,首批援藏物资通过青藏铁路运抵拉萨。这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所有省、市、区全部通上铁路。

攻破冻土难题,克服高原缺氧,保护脆弱生态

铁路建设难题一一破解

修建进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修建进藏铁路一直关怀备至。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运营。2001年6月29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动工。

滑坡,地震,风沙,雷电,强日照,泥石流。除了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外,青藏铁路工程更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4年来,10多万筑路大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雪域高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青藏铁路要穿越550公里的连续多年冻土区,另外还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坡湿地,是工程建设的最大难关。2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先后啃下了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施工应用技术等多项世界性难题,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在国内外都是首创,使青藏铁路成了“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风火山的冰层厚达150多米,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局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2002年10月,风火山隧道顺利贯通。

青藏铁路全线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有960公里,最高点达5072米,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一半,建设者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为保障建设者的健康,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坚持卫生保障先行,以往建设工地上常见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豪言壮语,被“以人为本、保障健康”所取代。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就能送往工地医院治疗。青藏铁路沿线建有17座大型制氧站,工人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在开工以来的4年多建设中,没有一人因高原病致死。

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品种多、种群大,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总投资330.9亿元,其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就达12亿元以上。指挥部还在我国大型工程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实施全程环保监控。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移植草皮……

减少运输成本,扩大对外交流,改变消费结构

高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初到西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物价高。据西藏有关部门调查,在拉萨,一吨煤炭700元,一吨水泥800元,100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原因主要是西藏自身生产能力相对较低,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方式,又增加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费用和进出藏人员的经济支出。

交通的不便,越来越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瓶颈。旅游业、矿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都因为交通而受制约。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运营以来,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戈壁新城格尔木已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青藏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铁路的贯通,将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交通设施,使西藏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物资、人员进出困难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

串联高原景观,展示迷人魅力,吸引世人目光

黄金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蓝天白云,雪山峡谷,民俗风情,宗教寺院……神秘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魅力,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自1980年以来,进藏观光的游客人数以年均27.6%的速度递增,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两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已经把旅游业作为特色经济之首,然而,闭塞的交通却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壮大。青藏铁路贯通后,不仅为乘客提供较低的票价,还将把西宁、格尔木、拉萨3座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环格尔木旅游圈和环拉萨旅游圈。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将保持全天候通车,并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冻土地段每小时100公里。这意味着从格尔木到拉萨不会超过12小时。

据介绍,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前者以输送乘客为主,后者兼具旅游功能,每到一处胜地可停车观光,预计观光列车年载客量90万人次。届时,游客将坐在具有供氧功能的车厢内,享受饮食、民族风情表演等服务,浏览窗外美景。这无疑会使赴藏的旅游者大增,推动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

面对新形势,西藏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青藏铁路的贯通,无疑会使西藏乘上时代的快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铁路建设新成就
世界屋脊的辉煌穿越——写在青藏铁路铺通之际
2005年10月12日,注定要在世界铁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10月15日,首批援藏物资通过青藏铁路运抵拉萨。这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所有省、市、区全部通上铁路。

攻破冻土难题,克服高原缺氧,保护脆弱生态

铁路建设难题一一破解

修建进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修建进藏铁路一直关怀备至。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运营。2001年6月29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动工。

滑坡,地震,风沙,雷电,强日照,泥石流。除了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外,青藏铁路工程更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4年来,10多万筑路大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雪域高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青藏铁路要穿越550公里的连续多年冻土区,另外还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坡湿地,是工程建设的最大难关。2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先后啃下了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施工应用技术等多项世界性难题,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在国内外都是首创,使青藏铁路成了“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风火山的冰层厚达150多米,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局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2002年10月,风火山隧道顺利贯通。

青藏铁路全线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有960公里,最高点达5072米,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一半,建设者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为保障建设者的健康,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坚持卫生保障先行,以往建设工地上常见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豪言壮语,被“以人为本、保障健康”所取代。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就能送往工地医院治疗。青藏铁路沿线建有17座大型制氧站,工人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在开工以来的4年多建设中,没有一人因高原病致死。

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品种多、种群大,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总投资330.9亿元,其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就达12亿元以上。指挥部还在我国大型工程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实施全程环保监控。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移植草皮……

减少运输成本,扩大对外交流,改变消费结构

高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初到西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物价高。据西藏有关部门调查,在拉萨,一吨煤炭700元,一吨水泥800元,100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原因主要是西藏自身生产能力相对较低,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方式,又增加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费用和进出藏人员的经济支出。

交通的不便,越来越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瓶颈。旅游业、矿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都因为交通而受制约。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运营以来,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戈壁新城格尔木已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青藏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铁路的贯通,将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交通设施,使西藏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物资、人员进出困难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

串联高原景观,展示迷人魅力,吸引世人目光

黄金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蓝天白云,雪山峡谷,民俗风情,宗教寺院……神秘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魅力,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自1980年以来,进藏观光的游客人数以年均27.6%的速度递增,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两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已经把旅游业作为特色经济之首,然而,闭塞的交通却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壮大。青藏铁路贯通后,不仅为乘客提供较低的票价,还将把西宁、格尔木、拉萨3座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环格尔木旅游圈和环拉萨旅游圈。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将保持全天候通车,并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冻土地段每小时100公里。这意味着从格尔木到拉萨不会超过12小时。

据介绍,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前者以输送乘客为主,后者兼具旅游功能,每到一处胜地可停车观光,预计观光列车年载客量90万人次。届时,游客将坐在具有供氧功能的车厢内,享受饮食、民族风情表演等服务,浏览窗外美景。这无疑会使赴藏的旅游者大增,推动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

面对新形势,西藏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青藏铁路的贯通,无疑会使西藏乘上时代的快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兰新铁路乌阿段
兰新铁路乌阿段自乌鲁木齐至边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接轨,全长467公里,该路曾与1958年动工,1961年停建,1985年复工续建,1990年9月竣工。
◆衮石铁路
衮石铁路起自京沪铁路的程家庄至黄海之滨的石臼所港,全长308公里,是山西、山东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1981年开工,1985年交付运营。
◆京秦铁路
惊奇铁路自北京枢纽双桥至秦皇岛,全长290公里,是晋煤外运北线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并首次采用AT供电方式。该线北京端155公里是1975年修建的通坨线增建第二线而成,其余为新建。京秦铁路于1981年9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5年运营,1986年建成光缆数字通信系统。右图:电力机车牵引运煤列车。

不错嘛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
答:中国铁路路网建设现状 1、中国铁路路网布局分析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我国铁路路网布局将分别从高铁和普速铁路两方面展开:2、中国铁路枢纽布局分析 我国铁路枢纽约有500多个,一般也是全国或者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工业基地和水陆联运中心等。根据...

有关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的资料
答:第一条铁路:上海至吴嫩的铁路(长13千米, 1876年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风州的铁路(1996年建成)。第一条可开行单元重载列车的复线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160千米 /小时,1994年建成)。第一条拟建的超高速铁路:京沪铁路(300千米/小时)。最长的铁路:...

我国铁路发展历史和近期突出成就
答:宝成铁路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宝成铁路建设艰巨,整段铁路中宝鸡至凤州段的修建是最艰险的。宝鸡至凤州段从宝鸡的车站横跨渭河进入秦岭山区,秦岭环境陡峭,山区铁路盘旋在山石之中。宝成铁路工程打穿的大山一座又一座,填平了成百的山谷,仅仅填土石方就有6000万立方米。进入秦岭山区,随着地势的...

中国高铁成就有哪些?
答:相关资料 高铁作为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成果,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方式,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深刻影响和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京雄城际铁路是北京至雄安新区的重要铁路交通干线,对密切雄安新区与...

我国铁路建设方面的新成就
答:我国铁路建设方面的新成就就是高速铁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在铁路建设方面的主要哪些变化?
答:原因:1.中国建国后的工业化运动,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奠定了基础。2.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修建铁路,发展铁路事业提供了经济力量。3.科学教育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我们修建铁路的能力和水平。4.工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铁路原材料的质量。5.改革开放,技术交流,开阔了我国铁路建设的视野。选答题:饮食结构...

有关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的资料``啊
答:第一条铁路:上海至吴嫩的铁路(长13千米, 1876年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风州的铁路(1996年建成)。第一条可开行单元重载列车的复线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160千米 /小时,1994年建成)。第一条拟建的超高速铁路:京沪铁路(300千米/小时)。最长的铁路:...

中国高铁的发展现状
答:我国高铁新投产里程波动变化 从近几年我国新投产高铁里程数来看,大致呈先降后升趋势。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铁投产新线为2900公里,京雄城际、银西高铁、郑太高铁、连镇高铁、盐通高铁、沪苏通铁路、格库铁路、大临铁路等多条新线顺利开通运营。我国首次出具政策放缓高速铁路建设 2016-2020年,我国陆续颁布...

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我要简短些的!急~~~(5分哦)
答:界屋脊的辉煌穿越——写在青藏铁路铺通之际 2005年10月12日,注定要在世界铁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10月15日,首批援藏物资通过青藏铁路运抵拉萨。这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所有省、市、区全部通上铁路...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高铁成就
答:中国的高速铁路建于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日时乘坐了新干线高铁,高铁逐渐引起了国人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广九铁路广州至深圳段电气化工程开工,拟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km/h,成为我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首选试验线。1990-1991年,我国开始进行高速铁路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以广深铁路为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