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作者&投稿:缪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题。共产党在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土地政策分别是? 有什么变化? 变化~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 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抗日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方针:“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
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土地改革运动的积极作用:
土地改革运动,从经济基础上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同时也削弱了富农阶级。没收或征收的土地、财产全部分给了贫雇农和部分下中农,使农民所得到的土地占到总面积的95%,基本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又通过土改后期的复查运动,对错划成分的中农以及对某些地主照顾过多的偏向作了纠正,从而确立了政策界线,极大地孤立了地主阶级,争取和团结了中农。
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从而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土地改革还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引导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
“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的一种主张。
“耕者有其田”不是封建的土地私有制 ,而是革命的土地私有制。它彻底消灭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的、剥削性的土地制度,把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迅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赢得了农民阶级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
地主阶级不仅凭借占有的大量土地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而且与官僚、特务勾结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鱼肉百姓。双塔村地主王汉章叫佃户马义山出差,因事晚了点,王汉章即用皮鞭将其眼珠打淌。喂马的长工巩荣石无辜被王汉章活活打死。
此外,不少大地主还养着“团防”,作为镇压劳动人民的工具。因此,解决土地问题、没收地主的土地给劳动人民,已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劳动人民的迫切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领导农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和反对重租、重息、重押、重税等斗争。十年内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和查田运动,实行土地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运动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扩展资料:

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最大任务,是当时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是,制约中国生产力的最大障碍还没有清除,那就是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于是,1950年就进行了这样一场改革,应该说这次改革也是一次革命,只不过是一次生产关系上的变革。

不过,这次土改并不是社会主义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而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一步,因为土地改革的目的和作用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是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私有制。

但这次改革的意义巨大,所有制问题的解决为日后三年恢复奠定了强大的制度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土地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运动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假如感觉不够言简意赅,还可以稍微改一改的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27 打土豪,分田地
1931土地革命,农民土地所有制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进行根据地建设—大生产运动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946-5《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土地革命,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彻底平分其土地”的政策

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什么?_百度...
答: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历史题。共产党在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土地政策分别是? 有什 ...
答: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列举题中共产党领导军队的名称
答: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

建国前我国经历四个重要时期是什么
答:大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简述十年内战,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差异化的中共土地政策,为什么有这些...
答: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是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民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四个时期...
答:2.北伐战争时期(1924-1927年),又叫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又叫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建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

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分别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答:十年内战又叫第二次国内战争:1924~1927年;八年抗战:1937年至1945年。十年内战,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

两次国内战争时期,时间界限分别是什么?
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有时简称为“抗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止于1945年8月15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49年10...

四次国民战争是指哪四次?
答:一、国民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 ,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927年4月。国共两党向封建旧军阀宣战。以国民党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而告终。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十年内战:1927年4月——1936年12月。国民党试图剿灭共产党,终未果。三、日本的入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
答: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