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七计分别是哪七计?

作者&投稿:实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中五事七计中的七计是哪七计啊?~

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而“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是指从七个方面即从双方政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

我认为“五事”“七计”是一致的,都是打仗前所需要的全面考虑(包括政治、军队编制等等)

而“知胜有五”则是作战前指挥性的考虑

不过三者都是作战前判断胜利的条件,都要先考虑再打

原文:

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

七计不是计策,是用兵打战的七个方面。

《计》篇中写到“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翻译: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

孙武认为这七条都是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为将者要在出兵前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而“七计”是指从七个方面即从双方政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

“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
是指从七个方面即从双方政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五事七计出自于孙子兵法什么篇
答:五事七计出自于孙子兵法《计》篇。五事七计,《孙子兵法》提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五事”即“道、天、地、将、法”。 “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五事七计以“道”为首。孙子认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也就是...

孙子兵法中,孙子主张“七计”和什么去研究和对待军事
答:七计和五事。就是道,天,地,将,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答: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

孙子兵法五事七计
答:孙子兵法,这部千古流传的军事经典,以始计篇拉开序幕,以用间篇画上完美句点,共囊括13篇深邃篇章。孙子强调,任何一场战役的胜利,都离不开开战前的“庙算”——详尽的敌我分析与评估,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孙子的智谋,体现在他提出的“五事七计”,它们犹如战争的五维坐标,涵盖了军事行动的各...

孙子兵法36计都是什么
答:第五计 趁火打劫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第六计 声东击西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第二套 敌战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用假象欺骗敌人,...

《孙子兵法》里面的“三十六计”分别有哪些“计”,麻烦再给我解说一...
答: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

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分是是那三十六计?
答: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

《孙子兵法》中"五事"和"七计"和"知胜有五"有什么区别
答:1、"五事"——出自“始计篇”,是战前首先要进行的五个方面的慎重考察;2、"七计"——也是出自“始计篇”,是在"五事"之后,即经过五个方面的慎重考察之后,在"五事"的基础上,再进行七个方面的校对,使战前的准备更加万无一失。因此,"五事"和"七计"都是战前的运筹帷幄,局限于战前对...

孙子兵法弟十三计是什么?
答: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

孙子“五事七计”和十二诡道?
答: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是校之以七计,意思就是:以七种情况来比较。“而索其情”就是得来的情况来预测胜负。我个人认为《始计第一》是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