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的动画片老少皆宜,而我国的却很幼稚呢?

作者&投稿:前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国外的动画片老少皆宜,而我国的却很幼稚呢?~

这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不单单是动画片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定位,思想,文化、审美,技术,体制等等各方面综合的结果。首先是定位。在我国,动画片的定位就是给少年儿童看的存在,而没有将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列为动画片的受众对象。小朋友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无法接受高深的思考内涵和故事情节,所以动画片的内容必须要简单,易懂,让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都能够快速理解,甚至不惜以幼稚为代价。

第二个便是思想,中国人的思想受到自身教育体制的钳制,以及儒家的“不敢为天下先”等教条伦理桎梏千年,向来以中庸养身的我们不敢挑战与突破。我们的编剧没有那个迸发异彩的想象力去构造出来像迪斯尼那样的奇幻乐园,没有勇气去写出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剧本上的缺陷造成了动画片定位上的局限性和内容的单调性。

第三是我们国人的文化与审美。文化影响着动画的内容与情节。我们的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得以留存的文明古国,这是我们的宝藏,但是同时也钳制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编剧们往往试图从古典文化的故事或者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中汲取灵感,没有创新性的故事,也就决定了我们只能把我们曾经的那些故事不断消费,一遍遍拿出来咀嚼。而文化上的桎梏性和年龄上的局限性,决定了国产动画无法脱离古典,动物,可爱等形象。毫无新意可言。

最后,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国的动画制作水平无法与其他国外产业比肩。就不论我们的邻居——那个以WSJ为国旗的动漫强国,单单论欧美来说,无论是2D或者是3D上,都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努力两个字就能追赶得上的的。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动漫产业自身的不争气或者不景气,再加上资本对这个行业的不看好,造成了缺失人才,缺失技术,缺失设备的情况。

  中日动漫差距
  其实我们国家和日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如果大家看过50年代我们国家投拍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动画片叫做《美猴王》的就知道了,而和《美猴王》同时代的日本动画片代表是《白蛇》,无论从画风和技巧上来看,我们都比日本的优秀!!!可是为什么从60年代之后,我们的差距却越拉越大了呢?当然,我个人观点是这不排除政治因素,在那文革动荡的岁月里,不可能有很优秀的动画片出现,(电影都没有,何况动画片,试想一下,我们现在在cctv-6里面看到的老电影有几部是文革的时候拍的,《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之外就很少了),大部分都是50年代投拍的战争片!!!),而同时代的日本动画业又怎么样了呢?60年代的日本正好是经济发展的启动期,政治经济都在飞速发展,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很强烈,就如我们80年代一样!!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日本的动画业飞速发展,出现了大批的动画高手,其中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高手,创立了独特的日本漫画风格!!并培养了一大批的动画从业者,今天我们看到的宫崎俊,高田薰等身上都能看到手冢的影子!!!

  可以不客气地说,60年代到80年代这20年是我们动画发展的停滞期,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动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没有办法的客观原因,如果只是这种因为政治的原因造成我们的落后,我们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动画只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经济倒退20年我们都不再悲哀,而改革开放奋起直追!!!动画落后又有什么好抱怨,悲哀的呢?

  可是,果真只有政治原因么?答案未必!!!!想想当年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的有些动画厂出了一批像《黑猫警长》等既有故事性,又有趣味性,而且美术还相当不错的动画片,可以说是我们动画的复苏,可是以后90年代这十年出了什么呢?可以说-------没有!!!

  为什么?就如上面幻苍狼所说,我们的动画业者的定位有问题,为什么非的定位于5-10岁呢?
  我们已经成年也很爱看动画片么!!!看动画片并不代表幼稚。并且日本美国的动画片定位,虽然也主要是孩子,但是也兼顾了成年人的欣赏水平,宫崎俊的吉比利工作室出产的动画片国内的孩子看过的有几个呢?大部分的观众都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而且中国其实并不缺乏动画制作者,可是由于没有合理而有效的把他们利用起来,而使他们流失到日本或美国在中国的动画部里去了,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好像从一篇报道上说,深圳有一大批的我国优秀的青年漫画家在替日本公司画画!!他们画出的漫画冠以日本的名义再打到中国来!!!!可悲呀!!!!为什么不加以组织利用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出现像日本吉比利这样的工作室呢?可能与经济环境与人的意识有关。何其悲哀呀!!!!


  今年可称作漫画年,国内漫画重地上海、广州漫展不断,本年度最大的一次漫展,也是新卡通发展15年来首次举办的大型漫展《中日青少年漫画交流展》即将于国庆期间(10.1—10.7)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开展。日本漫画在亚洲乃至世界享有盛誉,已形成巨大且成熟的产业链机制,每年给日本创造的巨大利润使其成为日本的主流产业。但被称作日本漫画最大消费地的中国读者读到的大部分日本漫画亦属盗版,中国读者在盗版中认识并喜爱着日本漫画,而中国的原创漫画却在产业机制和盗版挤压的双重夹缝中艰难的前行,因创作资源、市场潜力和受众资源的巨大,令作者、商家谁也不想放弃,因此中国漫画产业化进程成为漫画人和漫画读者最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到本次展览主要策划人漫画作者凉。

  张:日本漫画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实际发展如何?

  凉:日本的漫画市场很大,形成也很早,他们第一批漫画读者到现在已六七十岁了。这种阅读趣味一直保留,是一种全民看漫画的形势,日本漫画家是全日本纳税人中收入最高的,在日本被通常认为最有钱的知名流行歌手还排在漫画家之后。

  张:为什么会这样?

  凉:这是因为日本漫画业完全产业化了,有很成熟的产业链和商业市场。在日本,一套新漫画创作出来,会先在杂志连载,反响好立刻会发行单本,之后会改编动画片,在收视不错的情景下,连带起周边产品如漫画人像贴片、电话卡、杯子、玩具等。紧接着,就会有广告来用这些漫画人物形象,不仅如此,在下一部新漫画还没出来时,这一部漫画还会做成OVA(原创漫画家影片或光碟)和DRAMA—CD(剧场CD)来补充这时期的市场空缺,这两种后续产品因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形式也会有很好的市场。此外,还会有电子游戏版,动画影片,而上面这一系列的收入将分摊进入产业链。

  张:依你看,国内漫画与日本漫画的差距在哪儿?

  凉: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国内的漫画没有产业化、市场化,没有一个合理的产业链,使市场运营相当艰难。比如国内漫画杂志中很多没有直接的运营权,一套好漫画如果出单行本就涉及书号,一套卡通本有时甚至要几个书号;出动画片的报批又是跨行业的,因利润的走向不一,使报批极为复杂和漫长,这又是作为卡通漫画这个产品特质不能承受的,更不要说制作动画影片,OVA和DRAMA—CD了。这种机制下,国内漫画杂志社被很大程度地局限住了。

  张:事实上,漫画家制造出来的偶像明星比真实的明星还具有更稳定的商业回报,比如明星包装出来,还有可能因“隐退”、“毁约”、“变故”等危险使回收利润不能完全保证,而漫画形象会永远忠于作者和承销商家,而且每一个漫画家都可能制造多个偶像,比如日本最畅销的漫画里的F4。

  凉:对呀!像日本知名漫画家鸟山明的《七龙珠》、富义博的《幽游白书》和武内直子的《美少女战士》,不仅作品靠成熟的市场化运作衍生出巨大商业利润,而且作者也成为全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

  张:但有人反映,日本还有很多不良漫画正给国内青少年读者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凉:这种现象出现,完全是唯利是图、不负责的盗版书商造成的。在日本,漫画有严格的限制级,按年龄、性别取向分类,划分很细,还分12岁以下、18岁至20岁、成人等阅读限制,在书店里必须在不同区域摆放,有专人监督。因为日本漫画不是像国内漫画,题材还限制在讽刺、幽默或一些浅显的儿童故事,他们的漫画创作涉及到很深刻的主题,比如这次随展来访的日本有名的漫画家里中满智子的作品就是根据名著《红与黑》改编。国内盗版商不但不管限制级别,还专门将一些不适合儿童的读物以儿童读物面目出版,这对中国青少年的成长是很不负责任的。

  张:你能从技术上评价一下中日漫画作者的差距吗?

  凉:从最高水准上看,日本漫画的技术不是遥不可及的。国内有很多很棒的漫画作者,比如《北京卡通》的姚非拉原来在武大学计算机,现在很多漫画读者把他当偶像,那情景和一些歌星fans(歌迷)的感觉差不多。

  张:但这些作者队伍的整体是不是还不成型,为什么这样?

  凉:其实队型还是有的,阵容也不小,由于产业化程度太低,使做这一行的人要先有很多选择,比如当漫画作者一个月只能有3000元收入,去一个好的广告公司就会是8000—10000元的收入;在人才竞争上,目前能留下来的,是一群凭着激情来做的,他们有很多无偿的投入,比如一种爱国热情,不愿中国市场只有日本漫画存在。事实上,国内原创漫画市场发展到今天,几乎是由于这些人存在。但激情不能当饭吃。

  张:这次《中日青少年漫画交流展》据说有1100幅日本漫画、600幅中国漫画,还安排了flash动画电影欣赏、漫画人物模仿秀剧场、中日漫画大师签名、漫画评奖、社团交流、漫画讲座等多项活动,对国内卡通漫画的推进会有很大的影响吧?

  凉:这次《中日青少年漫画交流展》可能对北方漫画的直接影响更大,几届延续下来才会对国内漫画最火的上海、广州等城市影响更大。现在看上海漫画产业化进程较快,他们的《卡通王》杂志已有了独立运营权。这次展览可以说是试图激活北京一直沉寂的漫画市场,因为这样大型的展览就像一个行业的标志物,会带进很多商业投入。虽然在最初的投入中会“死伤无数”,但是对漫画产业化推进肯定有好处。因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应该是漫画产业推进巨变的惟一出发城市。

  张:希望是个好结果。


  大家对中日动画差距的评价有多种多样,人才,技术,资金。。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中日的动画,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新中国建立50年了。能放到台面上的
  动画有几个?一个《黒猫警长》一个《葫芦娃》再加一个《大闹天宫》这个就已经是我们动画事业的全部代表了。。。你们觉得以这几部动画(而且还都是10几年前的作品),我们就能说我们也有自己的动画?我们的动画也不比日本的差。。甚至要比他们好了???那不是在说笑嘛???
  如果真的要找差距,希望以此来有所觉悟,以至于有所发展的话,我觉得日本动画比中国好的原因很简单:
  他们是把动画真正当作一个事业,一个产业来做的!而中国对待动画的态度还只是一个教育幼儿的工具!
  就是那么简单!如果不从观念上扭转过来,即使将来经济再发达,作出的动画依然还是现在的这个水平,最多画的精细一点而已!
  打个比方,这个就好像,你向一个贫困农村放救济款,没有致富观念的农民,就是开个大会,大家把钱都分了;而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会大家一起讨论,如果利用这笔钱来赚取更多的钱,直至走上小康。这里面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事实上,在目前的中国,还是处于那个农民分救济款的阶段。没有人,(也许有)打算把动画当作一个事业来作。看看前不久的中央台的那个什么计划千集动画。。fanit...根本就是在浪费钱和精力胡搞嘛!!!
  事实上,我们还依然没有看到我们的主流的社会中(当局者)有什么改变的趋向。诚如中央台哪些没完没了的大头大眼目光呆滞的动画片!
  所以中国的动画最大问题,不是资金,(钱少也可以拍出高质量的动画),也不是人才(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人才),而是一个的观念。。。我们的当局者,对动画的态度问题,直接制约着动画的发展。这个反映在动画的制作思路,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动画剧本写作上。
  如果主流的当局无法有所改变,那么真正想作一些真正动画的中国人也是无从着手的。(听说前不久北京的首届独立映像节上,有部一个深圳人作的10分钟的动画《TALK》 获得了一等奖。据说那个动画是真正反应目前中国的动画发展水平)
  如果我们的所有的动画都是本着教育人为根本出发点的时候,这个动画在开始就已经毁了。。。而这个恰恰是我们的当局者所最愿意干的事情。。所谓的“思想把关”!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所看到的宫崎峻的最新片《千寻》的制作花絮的观后感。撇开吉卜力他们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不谈,里面宫崎峻的一句话给我影响很深:他说,我作这个片子,就是为了那些即将10岁,或者现在是10岁,或者已经10岁的人看的。希望大家都能想起那个时候(大意如此)。他的动画是要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 不是。。他的动画更多的是一种回忆,一种叙述。一种对美好,纯真时光的描写。 好的动画,感动人是在不经意间的。。。。那么在这样的感动中,大家也能学到什么是真正我们需要的。。。。。。
  最后,我想说一个很早很早以前看到的,我所唯一喜欢的国产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浓浓的中国特色的水墨小动画。很短,但是很有意境。中国人自己的特色!~比起现在的国产动画要好上百倍!
  我再想如果当时我们能坚持这种中国山水似的动画风格。好好发展,是不是就拥有有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动画那?试想,如果三国演义,这样的题材,用这样的风格演绎出来,是不是更有味道那?!也许这个只是假设,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国产动画,更多的是伪日似风格。什么都不是。。。

  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问世。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三倍多。而去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收入也不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应当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60%,实际上,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却在26.8万分钟,电视台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2005年是动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春天,但仅有的几个动画频道几乎都出现了片荒,一部动画片被翻来复去地播放,预示着中国动画尚不能自给自足。

  众所周知,中日动漫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具体有多明显我就不说了,说出来徒增伤悲。但是中日动漫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差距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有人认为中日动漫差距是由于中国漫画起步晚造成的,诚然,中国的漫画的确在进入商业化上要比日本晚很多,但这并不是问题之所在,中国的足球起步很早吧,中国的乒乓球起步不早吧;还有人认为中日动漫差距是因为中国漫画家的画工问题,这也不是问题的所在——《三毛流浪记》的画风决不是像日本的卡通漫画那样,但是它确是经典的漫画。我个人认为,中日动漫差距是由于中国的漫画家对动漫的认识和态度的问题,一直以来卡通漫画的阅读对象都认为是4—8岁的儿童,因此看看我们市面上所有的中国卡通吧:《蓝猫淘气3000问》、《怪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熊猫京京》、《封神榜》、《灰豆儿》(大概是这个名字吧)还有一些我实在是懒得记住它们的名字了,这些无疑例外的把观众范围定在4—8岁上!更说明问题的是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引进上,对于这件事我本不想提的,但是不得不提!这是中国引进的外国漫画的最大的败笔!不仅配音的人物语气、性格与原作格格不入,而且对原作的台词、剧情枉加改编,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些人只把EVA定为只面向青少年的卡通。因此原作中对生活,对自我存在,对人际之间的那些深刻的思考避而不谈,只把EVA中的战斗一格不少的放了出来。再看看国人漫画家颜开画的《雪椰》这可以说是中国漫画的成功的代表作了,虽然有人认为颜开的画风极像日本的漫画,没有中国的特色,但是我要问,什么才是中国自己的特色?特色这玩意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甚至是很不实际的东西。为了“与别人不一样而不一样”和“因为不一样而受人喜欢”是不同的,现在的中国漫画的爱好者除了孩子还有什么,而现在中国的动漫作家还为了他国的孩子喜欢而沾沾自喜,惭愧啊。另外一个影响中国动漫的则是中国动漫制作者对动漫制作的态度问题了。中国的漫画倒还算不错,但中国动画制作上就十分的明显了。中国现在的动画还存在着远近的大小比例不一致(如《蓝猫淘气3000问》),颜色前后不一致甚至溢出边框(如《灰豆儿》)等低级的错误,这些问题只要在监制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发现。当我第一次看我国和加拿大合作的《鸭子侦探》,虽然从画风上一眼就能认出是中国作品(前面说到的中国特色颇有收效),但在整部影片中却没有一处类似的毛病,甚至我敢说那是一部很好的动画,于是我怀疑它是否是国产动画,但监制中的外国人名似乎可以给我一个答案。没有国外朋友的监督的话,那么《宝莲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中国是可以出好游戏的,但是就是要看制作者的工作态度。
  再说说日本的动漫,详细的介绍就免了,大家知道的可能比我还多。我要说的是日本人对动漫的认识和态度。日本的动画有专门的声优——我们也有,但是寥寥无几;日本有专业制作动漫的工作室——我们也有,但规模、人员上都不如日本(经费问题很严重);日本的漫画家有很多,而且许多孩子也都志愿做一名漫画家、日本有完整的动漫运作体系——我们也……。
  总的来说,中国与日本的动漫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抛开这个那个的外界原因,中日动漫的差距就是对动漫认识、态度上的差距,想想我们现在还在为看动漫会不会影响学习而争论,又怎么能让我们的动漫有所发展呢?


  这是我以前做研究的时候的资料,相关网址忘了。

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说到动画片,我们身边目前动画片真的是超级多,比如熊出没,比如喜洋洋等,都是蛮不错的儿童电影,其实就我来说,我以前也是会觉得,为什么国外的动画片都那么好看,而且非常地流畅通顺,高大上,然后感叹我们中国的动画事业,怎么这么low,但是其实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的我们中国的动画片制作水平已经不算是低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可以说是非常地发展迅速,诞生了很多的精彩动画片。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会和国外有差距。有人会说国外的动画片都是老少皆宜,真的是这样吗?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猫和老鼠,那真的是老少皆宜的吗?其实不然,猫和老鼠其实并不是一个儿童动画片,在国外是有年龄要求的,一般的小朋友是不允许观看的,因为其中的许多片段比如有拿棒子打老鼠的,这样的画面其实是不允许让小朋友们看的。

还有比如日本的动漫,比如海贼王,其实也是不允许小朋友们观看的,因为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血腥的画面,所以,不要说喜羊羊灰太狼多么的low,那是因为那就是让小朋友看的,而成人动画,我们现在也是有很多,比如秦时明月,就是非常不错的。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就想问一句,国外动画片真的就不幼稚吗?国内的动画片就那么不堪么,以至于我们要用幼稚来形容当年那些黑猫警长、大闹天宫等当年的经典国产动画。虽说现在喜羊羊和熊出没霸屏,也确实真的很幼稚,但首先,我们国家给动画片的定位不就是天真幼稚的儿童看的。

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的动画,海绵宝宝肯定很多人都看过,那时候看那块黄黄的海绵与那红色的海星哈哈大笑的时候,我们父母就不觉得幼稚么?他们当然觉得幼稚啦,你在那哈哈哈哈盯着电视而忘记吃饭的情景,多少父母想直接关死电视而不是陪你一起哈哈哈。至今我还记得我初中某个假期在家翻着无聊的电视节目,枯燥的看了一会动画片被我妈说了好几年的幼稚。当时我好像看的是迪士尼的动画吧。嗯,所以说,洋溢着青春活泼气息的动画片能吸引小孩子的目光,其创作目的已经达到。

最后我们回到这个问题,确实近几年国产的动画片的内涵越来越缺乏。当年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画片的代表,除了其坚持着我们国家的特色之外,不止在人物动作等的描绘上做足了功夫,其教育意义也很强的,寓教于乐值得引以为豪。但如今,家长们认为动画就应该是小孩看的,思想上的保守,加上广电对于动画片的限制,动画片确实已经定位幼稚了。

不过我们的作家,并不会因为限制就封锁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在与动画类似的一个产业,国产动漫的飞速发展,美丽的同时也不缺乏内涵,非低龄向的动画不就是题主说的老少咸宜么,多管齐下才是我们厉害的地方。



我们国家的动画片不算真正的幼稚,动画片本身是给孩子看的,所以也就谈不上幼稚不幼稚,你不能以一个大人的眼光去看待。

其实我们国家的动画片并不是都是幼稚的,像《秦时明月系列》就是结合了历史,讲述了秦朝末年期间的故事,主要受众是青少年。

我国有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呀!比喻熊出没、黑猫警长

为什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仅能吸引小孩,还能让大人感动?
答:一个是因为角色深入人心,还有就是对生活的剖析,十分深刻,让大人小孩都可以看得明白更喜欢看。

《猫和老鼠》能成为经典动画,原因是什么?
答:奥斯卡奖动画台湾金马奖也是能取得手抽筋。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沉积,《猫和老鼠》早已变成经典中的经典。尽管有很多动画可以称作经典著作,可是能广为流传80年,确实令人感叹。要了解,《铁臂阿童木》等著作尽管经典,可是却早就不可以再发生在屏幕中,变成老少皆宜的著作。

欧美的卡通片质量普遍不错,有没有拍的很烂的?
答:盘点:最烂的9部卡通电影!风格奇葩情节无聊!恐怖片太吓人,科幻片太烧脑,剧情片太深刻,但动画电影却是老少皆宜。色彩鲜亮、主题明确、而且还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教会我们很多。所以,不少小伙伴找电影看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选动画的。大部分情况下,像《头脑特工队》、《玩具总动员》这样的电影,...

为什么动画电影《神偷奶爸》这么受欢迎?
答:在看完《神偷奶爸》之后,我立刻就知道我被这群可爱的小黄人们和大反派格鲁圈粉了。故事讲的很简单,也很老套,就是一个大坏蛋因为为了达成自己目的而收养了三个小女孩,最后又因为这三个小孩的安危而放弃偷到的月亮的毫无新意的故事,但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欢。剧中的可爱又蠢蠢的...

《比得兔2》确认引进待定档,这部剧到底有多好看?
答:电影《彼得兔》是好看的,一直以来,都非常佩服欧美拍的大片。拿国产的电影相比,犹如东施与西施。看过《彼得兔1》,它同样继承了以往的风格传统,主体积极向上,诙谐幽默,精彩刺激;同时呢,能做到老少皆宜。这么个动画片,不但能把儿童笑的前仰后合,同时呢也能使陪同的父母看的心旷神怡,这一点...

...定档满满的都是童年回忆啊,这个系列影视作品为何那么受欢迎?_百度...
答:老少皆宜的《猫和老鼠》,不仅是一代人的回忆。说起《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可谓家喻户晓。即便走到街上问起路人,我相信没人会对这部作品陌生。作为1939年,上个世纪出产的动画片,一直走红到现在,留下的不仅仅有一代人的童年回忆,甚至是几代人,到了现在,还会有小朋友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里面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人爱看动画片
答:大人也有童心.也有不祥被磨灭的记忆..就算是一位老人家..他也会怀念曾今的岁月..而经典的动画片可以让他们保持着那一颗美丽的童心..LZ可以去看看宫崎骏系列..一个个童话一般的故事就算是大人看了也不会觉得差..而且就动画来说..有面向低龄的.有面向青年人的..更有面向成人的(非H)..成年人也可以...

不少成年人也喜欢去儿童动漫,这是为何?
答:所以才会有很多的成年人都非常热衷于动漫,动漫对他们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动漫里面有着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比如说人性,人文,对战争的思考,对梦想的执着等等都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来,不要以为现在的动漫就是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动画片,它和动画片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