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战争最大的教训,就是教那些从来没有杀过人的人去杀人。

作者&投稿:於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级、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我用了两周的课外时间读完了这本小说,名家之作读来真的会让人沉重反思,它所包含的东西太细太深太重了。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段历史,课本会告诉你,老师会讲给你,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却也真的不了解,无法体会普通民众当时的心酸与无奈,悲愤的同时又苟且着这一心理历程。

如果说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一、它让我看清了抗日下普通民众面临的艰难抉择,人生百态。二、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不愁吃不愁穿还有理想去追寻。这便是“珍惜”吧!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平和安静着。

书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对比明显。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只能选择留在家中苟且生活的祁瑞宣与面对日军侵占英勇走出北平参与抗战的弟弟祁瑞全的对比、毅然走出家门参与地下工作的一介文人钱默吟与面对日军阿谀奉承不知廉耻的冠晓荷的对比、爱慕权势霸道虚荣的冠太太与出身低微但内心坦荡勇敢的尤桐芳的对比,……

接下来就简单谈一下我对书中一些人物的理解。

“ 我向来是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我可以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施令,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作我的管理人! ”

钱默吟钱先生是小羊圈里一位深入浅出的文人,不喜交际、嫉恶如仇、爱宁静,常常待在家里看书绘画种植花草。这样一位不问世事的隐士,却是小羊圈里最清醒最勇于走出家门去反抗斗争的人。

小儿子与日军同归于尽,他自豪着;被日本人抓去受尽折磨,他顽强抵抗不服软;大儿子被逼死妻子寻短见,他毅然离家投入地下工作。他永远都是一身正气,是最具反抗精神的那个人。

“ 冠晓荷!你不用害怕,我是诗人,不会动武!我来,是为了看看你,也叫你看看我!我还没死!日本人很会打人,但是他们打破了我的身体,打断了我的骨头,可打不改我的心!我的心永远是中国人的心!你呢,我请问你,你的心是哪一国的呢?请你回答我! ”

面对迫害自己的中国人,他像发着光的英雄一般站在对方面前大声斥责,展现自己的不屈不挠,让人敬佩又心疼。

他爱家但更爱国。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站在门口听自己孙子的哭喊声便足以让他感到快乐与欣慰。他说“ 我极愿意看看我的孙子,但是我应当先给孙子打扫干净了一块土地,好教他自由的活着! ”他比谁都明白当时的形势,比谁都清醒的活着。

“ 尽管我的工作是沙漠上的一滴雨,可是一滴雨到底是一滴雨;一滴雨的勇敢就是它敢落在沙漠上 ”钱先生愿意成为一滴雨,给处于困境的北平带来一点绿意。他默默地工作着,鼓励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抗日的队伍。他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他相信北平终会回到和平安静的日子,面对日军,他视死如归,毫不动摇决心。

他是小羊圈里的英雄,他是北平的战士!

祁瑞宣,祁老太爷的长孙,整个家庭的支柱。他是书中刻画的最具形象的人,最真实的人,也是最矛盾纠结着的人。

瑞宣,处于旧时代与新时代中间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他深受父辈安于现状守旧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接受着新时代的革命战斗精神的影响。因此,他显得犹犹豫豫、优柔寡断、软弱忍让、苦闷不已。

面对国难,作为一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他想去为国家做点什么,在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刻。可是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更需要他,懂事又顾家的他不能甩手一走了之。“忠孝难两全”,当瑞全劝他一起离家出走时,他叹了口气说“ 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

身为一个有志青年,他又忍受不了自己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的形象,他不能受,却又只能受着。于是,他时刻纠结着、煎熬着、痛苦着。

“ 中国将继续抵抗 ” 他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觉得心里有点痛快,甚至可以说是骄傲,他敢抬着头正眼儿看富善先生了。

他时刻关注着战局,每当听到一点国人勇于斗争的消息,他激动不已,他死了的心又复活了。

当他因为在英国馆工作而被日本人抓走时,他的内心平静无比。他认为自己有罪,自己早该受到惩罚,因为他因循苟安,没去参加抗战。他渴望凭借身体上的伤痛来缓解心灵上的折磨。他是一个有良知的青年,却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做事。于是,这种良知与原则就像看不见的枷锁,时刻折磨着他。

他时刻期待着解脱。他很幸运,他遇到了弟弟瑞全。听从了弟弟的建议成为了一名教师,他开始和学生思想交流,去进行一些宣传。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不再自惭形秽或踌躇不前了。

关于祁瑞宣,我觉得每个人都曾是他或正是他,遇事犹犹豫豫,心有想法但因顾忌太多被自己锁住了。年少的我们都曾高谈梦想、未来,可是真正面对时却被生活的繁繁琐琐乱七八糟给打败了,于是一边安慰着自己又一边厌恶着自己,内心永远不能平静。直到,所有的火苗都被扑灭或者战胜自己走出那一步,这样才能彻底结束,心不再牵挂着,痛苦着。 心,或者死,或者活,半死不活永远最折磨。

冠晓荷,小羊圈里家境最富有的一户人家三号房的主人。书中最无知愚蠢荒唐的人

作为一家之主,他思想狭窄,面对日军,他所能想到的就是替日本人做事,得到名和利。于是,他的命运悲剧从这里开始,到处“活动”,拉帮结派,努力和日本特务交往,整个家庭环境被虚荣浮夸包围着

作为一位丈夫,他任由着老婆大赤包胡作非为,对大赤包的奸诈狠毒不管,反而夸赞不已。他是一个没有立场,眼睛只看向权势的男人。英国人富善先生见了这对夫妻,也不免在心中惊讶, 中国人都在变化,可是万没有想到中国人会变成妖精。 他又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他不懂尤桐芳痛苦与煎熬,他在大赤包被日本人迫害死去后,对日本人丝毫没怨恨,也没有因妻子死去而伤心。他就是这么不合格的一位丈夫。

作为一位父亲,冠晓荷特别没有责任感。面对小女儿冠招弟的打扮、享受、虚荣、涂脂抹粉、崇尚权贵,他丝毫没有劝告和反思。当女儿一夜未归,他也没有紧张着急,反而觉得这是自己升官的好机会。冠招弟从一个清纯可爱的小女孩最后堕落成为日本女特务,最后被成为抗日斗士的初恋情郎杀死。她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双方造成的,是父亲无知的证明。

冠晓荷一个人的悲剧导致了一个家庭的悲剧,让我看到了,一家之主的重要性。

想说的很多,看到了很多,能力有限。把感动留在心底,把悲痛化作生活的力量,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谢谢老舍,这是一个有骨气,有很强的责任感的作家。致敬!

下面分享一些文中的句子

人一灰心便只看到别人的错处,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堕落。

你们是迎着炮弹往前走,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不能失节。

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就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很有思想。

老人跳起脚来,高声的咒骂。他忘记了礼貌,忘了和平,因为礼貌和平并没有给他平安与幸福。

在混乱里发生的事,结果必还是混乱。

他和多数的文人相似,只会忧虑,而不大会想实际的办法。

小孩子们是多么天真,多么容易满足。假若人们运用聪明,多为儿童们想一想,世界上何必有战争呢!

《四世同堂》:战争最大的教训,就是教那些从来没有杀过人的人去...
答:书中最无知愚蠢荒唐的人 作为一家之主,他思想狭窄,面对日军,他所能想到的就是替日本人做事,得到名和利。于是,他的命运悲剧从这里开始,到处“活动”,拉帮结派,努力和日本特务交往,整个家庭环境被虚荣浮夸包围着 作为一位丈夫,他任由着老婆大赤包胡作非为,对大赤包的奸诈狠毒不管,反而夸赞不已。他是一个没有立...

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四篇
答:《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下面是我整理的四世同堂 读后感 600 字 四篇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 600 字 1 书架上,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书的名字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和广...

《四世同堂》读后感
答:《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答:《四世同堂》的读后感1 “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轼的《望江南》中的一句。这首词描写了清明时节,作者却不能返乡祭祖的一种遗憾的情感。因为有句俗话说:“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却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最终自取灭亡。 《四世...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答:《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老舍先生用犀利的笔法将每个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谨慎持家的祈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热血青年瑞全,乐于助人的李大爷,无耻的瑞丰和冠小荷,阴狠得大赤包等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老舍《四世同堂》简介
答:《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四世同堂》主要讲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街坊们,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和侵略者占领时期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即不甘屈服的民族...

高中读《四世同堂》有感
答:【篇一】高中读《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

《四世同堂》读后感
答:《四世同堂》读后感1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
答:《四世同堂》读书心得1 还记得第一看《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在我的小学时代。当时的体会并不是很深,而且许多的情节已经渐渐的模糊起来。 前不久,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不禁勾起我许多的感想,于是我带着股激情,在此把原著读了一遍。我总共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了。当时,真的感触颇深...

《四世同堂》的内容简介
答:《四世同堂》内容简介:《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