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有哪些故事?

作者&投稿:通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
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师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谁有《孙子兵法》中的“兵不厌诈”的故事?
答: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

三十六计的成语故事
答:成语故事包括: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

孙子兵法在三国中的小故事是啥啊??暑假作业,求回答,谢你们了啊_百度知...
答:三十六计啊。比如诸葛亮摆空城计。周瑜打黄盖苦肉计。还有美人计。好像是孙权用过,不是说赔了夫人又折兵吗?还有声东击西之类的

《孙子兵法》是怎样的书籍?
答: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胜不骄,败不馁,胸中有激雷然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出自哪?
答: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孙武的《孙子兵法》。原文: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译文: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胸中有大志而不露声色的人,可成大事,可以尊称他为将军。《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计:借尸还魂的故事(要简略易懂的)
答:源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得道成仙的传说。其魂魄离开躯体游玩于天地,等李玄回来时,已不见了自己的躯体,魂魄无所依附,恰好附近路旁有一刚刚饿死的乞丐,灵魂附身于乞丐,而复活。100自太少讲不明白,大概就这样。

诸葛亮写的兵书有哪些?
答:诸葛亮的兵书有哪些?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八大兵法之一。这本军事书籍,汇集了诸葛亮所有的军事战略计划,用兵战术等。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诸葛亮写的《兵法二十四篇》也是文中提到的诸葛梁冰书。主要记录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历。诸葛亮的兵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的。这本书堪称诸葛亮智慧...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答:庞涓走后,在魏国当了军师,后孙膑又学得鬼谷子的孙子兵法和孙武子的兵书十三篇,后经墨子之徒秦华礼推荐给魏国,和庞涓一同做军师,庞涓写信请孙膑来魏国。后来发现孙膑比自己的才华高,便心生恶意,设计谋害孙膑,使得孙膑膝盖骨被挖掉,并想把兵书十三篇得到手后,便将其除掉,后被孙膑察觉,腿跑不...

孙膑有关于什么的成语故事?
答: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孙膑的战术运用了兵法中的“因势利导”原则,成功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5、《孙庞斗智》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门徒,庞涓成为魏国上将军后,对孙膑心生嫉妒,诬陷他通齐国,施以刑罚,还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杀害他。但孙膑装疯,逃出魏国,来到齐国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