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作者&投稿:辉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渊源。~

1、文化方面: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帮日本,又称扶桑,早在2000年以前,两国人民就有交往。文化发达的汉朝,就将汉文化传播给“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的扶桑”。
进入唐朝,日本国派出多位学者、使者、僧人到中国留学,出现过众多文化交流的使者。像鉴真、阿倍中麻吕等。特别是中国养蚕、织绢、医学、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2、政治思想方面:
19世纪中叶,中国与日本的封建制度同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冲击。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压在日本头上,日本受到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的威胁。1868年日本开始改革,破除封建制度,这一明治维新运动使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一切向欧洲文化、经济、科学、政治、军事学习,改变了日本的建国进程与方向。同时也加入了西方列强侵略他国的行列。从此,破坏了自汉、唐以来植根于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
3、军事方面:
在14-16世纪时,日本海盗就侵袭中国沿海,中日关系开始蒙上阴影。1894年,日本耍阴谋、设圈套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的结果是日本吞并朝鲜、屠城旅顺、割取台湾、牟获暴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
接着黄海战役,再者,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发动了侵华战争,以至于让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烧伤抢夺,中国土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割让。然而,中国人民开始八年的抗日战争。

扩展资料:
日本的早期历史:
1、奈良时代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2、平安时代佛教从中国流传入日本,影响最大的是禅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当时有在日本也是"临天下,曹一角")。进入镰仓时代后佛学逐渐兴盛,日本也经过改良产生了独特的宗派如净土宗等,在农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镰仓末期宋代的朱子学传入日本,当时后醍醐天皇希望恢复天皇的权威,朱子学所提倡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教条思想正好符合当时的国情。利用朱子学在武士阶级中所产生的影响,镰仓幕府被彻底推翻。朱子学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之一。
4、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县),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
5、在江户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在人群中产生了一种反对朱熹提倡王阳明的思潮,可以说是日本启蒙思想的开端。日本的文字也是发端于汉字,但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汉语产生了较大的歧义.可以说现在日本的汉字还保留着许多中国古代汉字的原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

中倭关系,从根本上说是敌对的。
……
1,表面关系只是各自的需要。
对于倭国来说,中国是一块大肥肉,始终没有放弃的想法,且在战后的七十多年来都在积极备战。
对于中国来说,倭国始终都是最大的威胁,一直在用妥协祈求寄望于倭国能够良心发现、不以中国为敌,是否想过将东桑列岛彻底解放、令其回归.祖_国的怀抱呢~
2,倭国人的说法片面因素比例较大。
信与不信,全凭立场的站位而定,信有信的理由,不信有不信的道理。
这些需要有一定深层内容来证实。
……
为此,我们只需做好个人的事情就好,朝.廷始终都不会考虑人民的意见。

中日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中日是重要近邻。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1972年9月29日,双方签署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12日,双方于北京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3日,双方于日本东京互换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此后,双方先后于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发表《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日贸易

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次于美国、欧盟、东盟)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次于美国)。据日方统计,自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

2017年中日贸易总额3029.9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0.1%,其中中国出口额1373.3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6.1%,进口额1656.5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3.7%。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日关系



怎么说那,十分复杂。

首先是敌对关系,主要是日本右翼势力,再加上美国因素,日本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对美国唯命是从,所以中美关系紧张,中日关系也紧张。而且中日钓鱼岛和东海的争端也是两国关系不睦的原因之一,再者,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甚至到现在还不承认罪行,且总是担心中国强大了会报复,总是提防中国,小人之心。还有,日本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都想取得领导权,所以必然发生摩擦。

另一方面,有右翼就有左翼,日本左翼人士认为二战伤害的中国,希望弥补两国关系,给了中国不少帮助,尤其是中日建交那段时间,当时大量的日本产品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技术也有所提高。但可惜的是,左翼长期处于弱势,把握不了主导权。

因此,中日之间还是摩擦大于和睦的。

关系紧张的邻居关系

不之到

请分析一下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的复杂关系
答:形成了不同的对自身安全的感受,这已成为两个民族的存在宿命。应该说,中国的现代国家民族认同很大程度上与反抗日本的侵略有关,而日本的国家民族认同则与日本人特定的文化心理有关,即丸山真男所说的“古层论”。这两种东西对两个民族来说都是密切关系彼此的生存感受,不是说抛弃就可以抛弃的。

为什么称中国和日本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答:2、历史因素 3世纪中叶,其境内出现大和国。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至今,日本还保持着许多和中国相似的地方。3、文化因素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交往频繁,一直以来互为友好邻邦。只是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带来深重的灾难。二、一衣带水的基本释义 原指像衣...

唐代中国日本的关系怎样
答:相互独立,但当时日本很仰慕中国文化,派来许多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管理制度及科技、农业等各方面的知识,为日本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日本文化尚可看到中国唐文化的影子。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

日本人和中国人有血缘关系吗?
答:日本人和中国人有血缘关系。因为日本人的祖先就是秦始皇时期的徐福,与中国祖先有血缘关系,徐福带领3000童男女东渡日本岛之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了。在日本有许多关于徐福是日本人祖先的文献记录,日本民间也把徐福称为他们的农神,并且有些家族根据自己祖先留下的族谱发现,他们祖辈的姓并不是日本姓,而是...

中国和日本在唐朝是友好的吗?在其他时代呢
答: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自古以来十分密切,经常被形容为“一衣带水”。秦朝:秦始皇让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未归。据说现在的日本人就是徐福率领的孩子们的后裔。汉朝:始知东海有岛,岛有人居住。随称“倭国”。无外交 隋朝:称日本为“琉球”唐朝:随着佛教在中国普及,鉴真和尚东渡。双方僧侣互相交流,...

日本人与中国人是否同宗同祖?
答:陈寿的《三国志》从习俗上认为日本人是百越的后裔 唐朝以后,尤其是明朝,海上交通比较便利了,非常多的中国人由于各种原因(从事商业或正治避难)移民到日本。例如郑成功他外祖父。现在大概30%的日本人有明朝时期中国移民的血统。也有说法是日本第一任神武天皇可能是徐福.史籍中最早记载徐福史事的是司马迁,...

...中国人的我们又是如何正确地看待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呢?
答:国与国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没有真正的敌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中日关系无非是一种利益关系.当一国损害另一国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时,两国交恶.反之,友好.所以两国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中日其实就是表面合作背后斗争.但公开的合作对两国都有利.所以,斗争是暗地里的...但不会停止.只要两国...

都是亚洲的国家,古代中日关系是怎样的?
答:735年4月26日,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695~775年)向日本朝廷进献从中国带回的“大礼包”。吉备真备搜集日本急需的书籍、文物、武器等,并打包回国,实属罕见。而他对日本最大的贡献,是参照汉字偏旁,创制了片假名,并与另一位留学生大和长冈共同修订二十四条律令。一千多年前,大唐与扶桑远隔沧海,...

历史上日本曾是中国藩属国吗?用什么可以证明?
答:但是对于天皇而言,这种赏赐,无疑是对他的羞辱。此后,为了顾全颜面,天皇就告诉所有知晓这件事的人,不要把这件事传出去。不过,这件事很快还是传了出去的,要不然我们也就无从得知这件事了。直到1956年,中国云南也出土了一枚,与日本农民挖到的,带有“汉委奴国王”印章相似的,叫做&...

简要概括从古至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答:从古至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中日交往自古至今,渊源流长,屈辱与荣耀并存。 秦汉时期,中日关系一直处于友好的关系的立场,和谐融洽的辉煌。 汉朝时,我国就频繁的与扶桑(日本)交往,主要的交通要道是“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山东的蓬莱出发---扶桑的大阪(最后一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