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资源盆地分布

作者&投稿:郸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

据最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全国埋深2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为59523.58×108t,煤层气评价面积374953.44km2,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1×1012m3,地质资源丰度0.98×108m3/km2。埋深1500m以浅的煤层气的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3。
(一)煤层气资源大区分布
我国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及南方等四个大区(图4-45;表4-18),其展布具有以下特点:
东部区煤炭资源量为16702.87×108t,煤层气评价面积100434.93km2,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13183.70×108m3,资源丰度1.13m3/km2,可采资源量43176.69×108m3,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30.75%和39.72%,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区。
中部区煤炭资源量为20627.95×108t,煤层气评价面积128530.41km2,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04676.36×108m3,资源丰度0.81m3/km2,可采资源量19981.32×108m3,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28.44%和18.38%。
西部区煤炭资源量为18622.33×108t,煤层气评价面积101334.21km2,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03592.06×108m3,资源丰度1.02m3/km2,可采资源量28583.20×108m3,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28.14%和26.29%。
南方区煤炭资源量为3568.17×108t,煤层气评价面积44052.89km2,煤层气地质资源量46621.85×108m3,资源丰度1.06m3/km2,可采资源量16963.68×108m3,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12.26%和15.61%。

图4-45全国煤层气资源量大区分布直方图

表4-18全国煤层气资源大区分布表


(二)煤层气资源盆地分布
全国42个含气盆地(群)按照煤层气资源量的规模分为4类(图4-46;表4-19):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108m3的为大型含气盆地(群)共有9个(图4-47),依次为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二连、吐哈、塔里木、天山和海拉尔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在(1000~10000)×108m3之间的为中型含气盆地(群),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等16个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在(200~1000)×108m3之间的为中小型含气盆地(群),有阴山、湘中、滇中等6个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小于200×108m3的为小型含气盆地(群),包括辽西、敦化-抚顺、冀北等11个盆地(群)。
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资源量最多,达98634.27×108m3,占全国的26.79%;地质资源量超过30000×108m3的盆地(群)还有沁水、准噶尔和滇东黔西,分别为39500.42×108m3、38268.17×108m3和34723.72×108m3,占全国的10.73%、10.40%和9.43%。可采资源量最多的是二连盆地,达21026.38×108m3,占全国的19.34%;可采资源量超过10000×108m3的盆地(群)还有鄂尔多斯、滇东黔西和沁水,分别为17870.59×108m3、12892.88×108m3和11216.22×108m3,占全国的为16.44%、11.86%和10.32%。

图4-46煤层气资源盆地分布直方图


图4-47主要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直方图

表4-19全国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表


续表


注:鄂赣边盆地群煤层气均处于风化带中,因此,未计算其资源量。

张新民、庄军和张遂安结合我国煤层气实际资料和工作程度,建议按煤层气大区、含气区、含气带、气田4个级别进行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煤层气大区是煤层气一级资源分布区域,主要体现中、新生代以来现代板块构造对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影响。全国共划分为4个大区,分别以地理位置命名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南部区等。含气区是煤层气区划的二级单元,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几条大地构造分区边界与近南北向构造的纵横交切而成的“块”来划分,重点反映古生代以来板块构造,通过对聚煤作用、煤变质作用的控制而影响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含气带是煤层气区划的三级单元,在含气区内进行划分,主要依据煤层气分布情况和含气性划分。煤层气田是指同一地质时代的若干个煤层气藏的总合;单个煤层气藏也可构成煤层气田。煤层气田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煤田地质界所称的“煤产地”(矿区)。所谓煤产地是指“煤田中由于后期构造影响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部分,或是面积和储量都较小的含煤盆地”。由于我国现阶段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刚刚开始,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开发的煤层气田[116]。沁水盆地南部虽是“九五”期末发现的大型整装煤层气田,但尚处于商业化开发试验阶段。
(一)煤层气资源大区分布
我国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及南部等4个大区(图6-1)。

图6-1 全国各大区煤层气资源分布图[117]

东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13183.70×108m3,可采资源量43176.00×108m3,分别占全国的30.75%和39.72%,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丰富的大区。
中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04676.36×108m3,可采资源量19981.32×108m3,分别占全国的28.44%和18.38%。
西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03592.06×108m3,可采资源量28583.20×108m3,分别占全国的28.14%和26.29%。
南方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46621.85×108m3,可采资源量16963.68×108m3,分别占全国的12.67%和15.61%[117]。
(二)煤层气资源含气区(盆地)分布
在全国42个含煤层气盆地(群)中,地质资源量大于1×1012m3的大型含气盆地(群)有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二连、吐哈、塔里木、天山和海拉尔盆地(群)等,累计地质资源量为31×1012m3,累计可采资源量为9.3×1012m3,分别占全国的84%和86%,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的主体。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资源量达9.9×1012m3,占全国的26.8%;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分别为3.95×1012m3、3.83×1012m3和3.47×1012m3,占全国的10.7%、10.3%和9.4%。可采资源量最多的是二连盆地,达2.1×1012m3,占全国的19%;鄂尔多斯、滇东黔西、沁水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8×1012m3、1.3×1012m3和1.1×1012m3,占全国的16%、12%和10%(图6-2)。其中,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最有利区。目前沁水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勘探投入最大、勘探程度最高、勘探开发活动最活跃、勘探成果最显著的地区,已实现小型商业化生产。全国大于5000×108m3的含煤层气盆地(群)共有14个,其中含气量在5000×108~10000×108m3之间的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盆地。

图6-2 主要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图[117]

(三)含气带分布

图6-3 主要含气区带煤层气资源分布图[117]

我国42个煤层气含气盆地共划分为121个区带,煤层气地质资源量最大的是沁水盆地沁水区带,达36171.4×108m3;其次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东缘、西缘和中部3个区带,地质资源量分别为34332.7×108m3、34174.1×108m3和23419.1×108m3;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108m3的区带还有吐哈盆地的吐哈、准噶尔盆地的淮南、二连盆地的霍林河周缘等13个区带(图6-3)。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最大的是二连盆地的霍林河周缘区带,达15664×108m3,其次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东缘、滇东黔西盆地的六盘水和沁水盆地的沁水区带。
(四)煤层气田
沁水盆地南部是“九五”期末发现的大型整装煤层气田,总面积3523.32km2,估算煤层气资源量6807×108m3,煤层气埋深200~1500m。南部煤层气埋藏浅,小于600m。以寺河断层为界,东侧煤层气勘探程度高,是煤层气探明储量分布区,也是目前煤层气开发的热点地区;西侧煤层气探明程度较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和亚美大陆煤炭公司正在进行煤层气勘探作业[115]。目前,该区有6个开发项目正在进行,包括潘河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端氏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对外合作项目———柿庄南煤层气开发项目和寺河煤层气开发项目、大宁煤矿煤层气地面开发项目和樊庄煤层气开发项目。
除此之外,我国在陕西韩城、吴堡也发现了大煤层气田,其中陕西吴堡发现了储量160×108m3的煤层气田,韩城已探明储量4080×108m3,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这两地均处于勘探阶段。
我国现有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为1023×108m3,煤层气可采储量469.57×108m3。其中地面开发煤层气探明储量754.44×108m3,面积346.4km2,位于沁水盆地南部。煤矿区煤层气探明储量268.64×108m3,分别位于铁法矿区和阳泉矿区,面积分别为135km2、94km2(表6-2)[118]。从煤层气探明储量来看,我国煤层气勘探程度还很低,约占煤层气资源总量的0.3%。要实现煤层气产业化,国家还要加大煤层气勘探力度。
表6-2 我国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一览表[115]


(五)煤层气深度分布
在当前的勘探开发技术条件下,适合煤层气经济开采的深度约在300~1500m之间。从煤层气资源的赋存深度来看,我国的煤层气资源量的67.6%分布在埋深小于1500m的范围内,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比较有利。在新一轮煤层气资源评价中,按照1000m以浅、1000~1500m和1500~2000m评价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资源地质总量的38.8%、28.8%和32.4%。从深度来看,1000m以浅、1000~1500m和1500~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142708×108m3,106112×108m3和119299×108m3(图6-4)。1000m以浅和1000~1500m的煤层气可采资源量分别为62713.3×108m3和45991.6×108m3,所占比例分别为57.7%和42.3%,1500~2000m深度范围内不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
我国煤层气资源大区的深度分布不同。其中,东部区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浅层较多,1000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54207.62×108m3,占东部区的47.89%;中部区以1500~2000m深度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较多,占中部区煤层气资源总量的41.43%;西部区以1500~2000m深度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较多,占西部区的38.23%;南部区以1000m以浅的煤层气为主,占南部区的61.03%。

全国42个含气盆地(群)按照煤层气资源量的规模分为四类(图5-2):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108m3的为大型含气盆地(群)共有9个,依次为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二连、吐哈、塔里木、天山和海拉尔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在1000×108~10000×108m3之间的为中型含气盆地(群),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等16个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在200×108~1000×108m3之间的为中小型含气盆地(群),有阴山、湘中、滇中等6个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小于200×108m3的为小型含气盆地(群),包括辽西、敦化—抚顺、冀北等11个盆地(群)。

煤层气资源量盆地分布具有3个特点:

(一)资源集中分布在大型含气盆地(群)

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108m3的9个大型含气盆地(群)累计地质资源量为309699.49×108m3,累计可采资源量为93226.58×108m3,分别占全国的84.13%和85.76%,是煤层气资源分布的主体(图5-3、表5-3)。

图5-2 煤层气资源盆地分布直方图

图5-3 主要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直方图

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资源量最多,达98634.27×108m3,占全国的26.79%;地质资源量超过30000×108m3的盆地(群)还有沁水、准噶尔和滇东黔西,分别为39500.42×108m3、38268.17×108m3和34723.72×108m3,占全国的10.73%、10.40%和9.43%。可采资源量最多的是二连盆地,达21026.38×108m3,占全国的19.34%;可采资源量超过10000×108m3的盆地(群)还有鄂尔多斯、滇东黔西和沁水,分别为17870.59×108m3、12892.88×108m3和11216.22×108m3,占全国的为16.44%、11.86%和10.32%。

(二)其他含气盆地(群)煤层气资源规模较小

除去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108m3的9个大型含气盆地(群),其余32个盆地(群)累计地质资源量为58418.83×108m3,累计可采资源量为15478.30×108m3,占全国的15.87%和14.24%(表5-3)。其中中型盆地(群)共有15个,包括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太行山东麓、宁武、三江—穆棱河、冀中、大同、京唐、柴达木、浑江—红阳、豫北—鲁西北、河西走廊盆地(群),累计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为54838.09×108m3和14070.03×108m3,占全国的14.90%和12.94%;中小型盆地(群)包括阴山、湘中、滇中、萍乐、苏浙皖边、桂中共6个盆地(群),累计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为2909.98×108m3和1114.18×108m3,占全国的0.79%和1.02%;小型盆地(群)包括辽西、敦化—抚顺、冀北、长江下游、依兰—伊通、扎曲—芒康、松辽、浙赣边、蛟河—辽源、延边、大兴安岭共11个盆地(群),累计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为670.76×108m3和294.09×108m3,仅占全国的0.18%和0.27%。

表5-3 全国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表*

续表

(三)各类盆地(群)的资源丰度与可采系数差异较大

42个含气盆地(群)的煤层气资源丰度相差较大,大同盆地的资源丰度最大,达2.99×108m3/km2,最小的如扎曲—芒康、松辽、浙赣边等盆地,资源丰度只有0.07×108m3/km2。盆地资源量大于10 000×108m3的大型盆地(群)的资源丰度平均为1.32×108m3/km2,中型盆地(群)的资源丰度平均为1.40×108m3/km2,中小型盆地(群)的资源丰度平均为0.59×108m3/km2,小型盆地(群)的资源丰度最小,平均只有0.33×108m3/km2

资源丰度大于1.5×108m3/km2的盆地有大同、吐哈等11个盆地(群),在0.5×108~1.5×108m3/km2之间的有沁水、海拉尔等15个盆地(群),小于0.5×108m3/km2的有塔里木等15个盆地(群)。

42个含气盆地(群)的煤层气可采系数区间范围为12.96%~81.45%,可采系数最大的是二连盆地,达81.45%,最小的为松辽盆地,为12.96%。可采系数大于50%的盆地有二连、辽西等14个盆地(群),小于50%的有浙赣边、长江下游等27个盆地(群) (表5-3)。



煤层气资源盆地分布
答:抚顺、冀北、长江下游、依兰—伊通、扎曲—芒康、松辽、浙赣边、蛟河—辽源、延边、大兴安岭共11个盆地(群),累计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为670.76×108m3和294.09×108m3,仅占全国的0.18%和0.27%。表5-3 全国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表* 续表 (三)各类盆地(群)的资源丰度与可采系数差异...

资源分布
答:依次为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二连、吐哈、塔里木、天山和海拉尔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在1 000×108~10 000×108m3之间的为中型含气盆地(群),有川南黔北、豫西、四川等16个盆地(群);地质资源量在200×108~1000×108m3之间的为中小型含气盆地(群),...

煤层气资源区带分布
答:煤层气地质资源量最大的是沁水盆地沁水区带,达36171.39×108m3,其次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东缘、西缘和中部这三个区带,地质资源量分别是34332.66×108m3、34174.08×108m3、23419.10×108m3;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0×108m3的区带还有吐哈盆地的吐哈、准噶尔盆地的准南、二连盆地的霍林河周缘、滇东黔西...

煤及煤层气地质
答:古近-新近纪含煤盆地残留面积16.6×104km2。总体分布面积与单个盆地规模均很狭小。含煤盆地集中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滇桂),东部含煤盆地以古近纪为主,西南部含煤盆地以新近纪为主(图6-4)。二、煤层气构造变形及封盖条件 1.构造变形 盆地形成后的构造变形对含煤(煤层气)盆地影响最大,改造最...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
答:可采资源量最多的是二连盆地,达21026.38×108m3,占全国的19.34%;可采资源量超过10000×108m3的盆地(群)还有鄂尔多斯、滇东黔西和沁水,分别为17870.59×108m3、12892.88×108m3和11216.22×108m3,占全国的为16.44%、11.86%和10.32%。图4-46煤层气资源盆地分布直方图 图4-47主要含气...

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
答: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落基山脉中、新生代含煤盆地,在这一地区集中了美国近85%的煤层气资源,其余15%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和中部石炭纪含煤盆地中(表4-17)。美国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在1500m以浅的煤层中,其中粉河盆地中的煤层气主要赋存在1000m以浅的煤层中。目前,落基山脉中、新生代含煤盆地...

煤层气分布情况
答:按照不同深度划分,1000米以下、1000-1500米以及1500-2000米的煤层气地质资源分别占总量的38.8%、28.8%和32.4%。在全国范围内,有14个含煤层气盆地群,其中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地的盆地含气量在5000-10000亿立方米之间,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准噶尔盆地、滇东黔西盆地群...

(三)抚顺盆地煤层气地质概况
答:煤层气资源量测算面积9.28 km2,煤层气资源量28.68×108m3,资源丰度3.1×108m3/km2。 对抚顺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煤炭资源丰富,煤阶为长焰煤和气煤,煤岩挥发分高,灰分低,煤层含气量5.55~9.36m3/t,煤层赋存深度适中,厚度大,主煤层达130 m,均厚50 m左右,煤储层与封盖层匹配有利。但盆地狭小,煤炭...

中国各地区煤层气利用潜力分析
答:一、中部区煤层气利用潜力分析 中部区盆地主要为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大同盆地、宁武盆地和阴山盆地。其中大部分煤层气丰度较大的煤层气富集区都位于或靠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煤层气资源富集的沁水盆地在山西南部,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鄂尔多斯东部,有西气东输管线穿过煤层气富集区;鄂尔多斯南部靠近西...

煤层气分布规律
答:中国煤层气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和南方4个大区,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1%、28%、28%和13%。按盆地统计,煤层气资源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沁水等9个地质资源量超过1×1012m3的含气盆地(群)中,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资源量最大,占全国的27%;其次为沁水盆地,占全国的11%。目前煤层气产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