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阳历,农历有什么区别?农历是谁发明的?

作者&投稿:褚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阳历和阴历是谁发明的?~

历法 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中国古代的历法: 朝代 历名 编者 使用年份 西汉 太初历/三统历 邓平 前104年-84年 东汉 四分历 编䜣 85年-205年 乾象历 刘洪 206年-236年 曹魏 景初历 杨伟 237年-442年 刘宋 元嘉历 何承天 443年-462年 大明历 祖冲之 463年-520年 北魏 正光历 李业兴 521年-539年 兴和历 李业兴 540年-549年 北齐 天保历 宋景业 550年-565年 后周 天和历 甄鸾 556年-578年 大象历 冯显 579年-583年 隋 开皇历 张宾 584年-607年 大业历 张冑玄 608年-618年 唐 戊寅历 傅仁钧 619年-665年 麟德历 李淳风 666年-728年 大衍历 一行 728年-761年 五纪历 郭献之 762年-784年 贞元历 徐承嗣 785年-821年 宣明历 徐昂 822年-892年 崇玄历 边冈 893年-955年 五代 钦天历 王朴 956年-959年 北宋 应天历 王处讷 960年-980年 乾元历 吴昭素 981年-1000年 仪天历 史序 1001年-1023年 崇天历 宋行古 1024年-1063年 明天历 周琮 1064年-1073年 奉元历 卫朴 1074年-1091年 观天历 皇后卿 1092年-1102年 占天历 姚舜辅 1103年-1105年 纪元历 姚舜辅 1106年-1126年 金 大明历 杨级 1127年-1179年 重修大明历 赵知征 1180年-1280年 南宋 统元历 陈德一 1135年-1160年 乾道历 刘孝荣 1167年-1175年 淳熙历 刘孝荣 1191年-1198年 会元历 刘孝荣 1191年-1198年 统天历 杨忠辅 1199年-1206年 开禧历 包翰元 1207年-1250年 淳祐历 李德卿 1251年-1252年 会天历 谭玉 1253年-1270年 成天历 陈鼎 1271年-1274年 皇极历 刘焯 605年-617年 乙未历 耶律履 1180年- 授时历 是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历法,为元代郭守敬、王恂、许衡等人创制,因古语“敬授人时”而得名,从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开始实行。明朝所颁行的 大统历 基本上就是授时历,总共实行了364年。 授时历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并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授时历的采用统天历的长度,365.2425日为一年,29.530593日为一月,与现在所使用的公历的数值完全相同。推算节气的方法是将一年的1/24作为一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所定的数据全凭实测,打破古代制历的习惯,是中国历法上的大变革之一。 儒略历 ,是格里历的前身,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恺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由于累积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后被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善,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西历。 现行 公历 即 格里历 ,亦有译为 额我略历 、 格列高利历 、 格里高利历 ,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格里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开始在中国正式采用,取代传统使用的中国历法夏历(农历),而中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因而格里历在中文中又称 阳历 、 西历 、 新历 。格里历与儒略历一样,格里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闰日,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约每128年就误差一日。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同时规定,原先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有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格里历的纪年沿用儒略历,自传统的耶稣诞生年开始,称为“公元”,亦称“西元”。

“农历”和“阴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我们常用的阳历有几种叫法?


阳历=公历=西历

如图:图中小写的阿拉伯数字是阳历,大写的数字是农历。



什么是农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4丁酉鸡年(公历2017.1.28~2018.02.15),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称华历、夏历、中历、国历、俗称阴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天半,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农历月份中无“中气”的月份则是闰月。


我们常用的农历有几种叫法?



农历=华历、夏历、中历、国历、俗称阴历



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设置的历法,叫“太阳历”,简称“阳历”;月亮为“太阴”,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要详细的话 就看下面的链接 我是都清楚了

我们现在的日历上的阿拉伯数字是公历也就是阳历。
至于几月初几的是农历就是阴阳历。
http://baike.baidu.com/view/284.htm

阴历就是所谓农历, 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阳历就是西历,以公元纪年,国际通用。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阴历就是所谓农历, 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阳历就是西历,以公元纪年,国际通用。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 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对于回归年之时间,有记住之必要,为便于记忆,编一歌诀如下:
地球绕日一周年,要知时间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四十八分四六秒。
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然而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故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至四年约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
无闰日这年,谓之“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 但四年之闰余,仅二十三时十五分四秒,今闰一日,未免过多,超过之四十四分五十六秒,积至二十五闰,为十七时五十八分二十四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满百年废一闰,至第四百年又不废。如是每四年置一闰,每四百年减三闰,计超过二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三千二百年后,始补足此一日之差。我们现在的日历上的阿拉伯数字就是公历,汉字的是阴历。

农历不是他编写的,但是他参与修改的。明崇祯帝即位后,启用徐光启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聘用耶稣会士推
算历法,在宣武门内首善书院设历局,编《崇祯历书》137 卷。崇祯皇帝亲 题“钦褒天学”匾额,褒奖耶稣会士的修历工作。
清政府建都北京后,汤若望、南怀仁又先后担任钦天差监监正。当时的
一些传教士为了能与皇帝和满洲权贵接触,还刻苦学习满蒙语文。顺治帝特 别宠信汤若望,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一说因孝庄皇太后认汤若望 为义父),免去三跪九叩之礼,加封他为三品太常寺卿,赐“通玄教师”尊 号。顺治帝经常与汤若望谈论朝政和天象问题。后来,又授予通政使,加封 光禄大夫。
汤若望向清廷上书,提出旧历有大谬七条,请求派人实地测验他所推测
的日蚀是否准确,希望采用按西洋新法制定的《崇祯历书》。顺治元年(1644 年),八月丙辰朔,日蚀,摄政王多尔衮命大学士冯铨率领钦天监官员进行 实地观测。结果,汤若望的新法预测准确,而大统、回回两法,俱有误差。 于是,清廷决定采用《崇祯历书》,历书封面刊刻“依西洋新法”五字。这 就是顺治二年(1645 年)颁布的《时宪历》(统称“农历”)。汤若望由历 局聘请的专家,成了朝廷命官,开创了传教士直接掌管钦天监的先例。清朝 所以采用新法,除了其果然精确外,当时改朝换代都要颁行新历,另定正朔, 区别于前朝,以表示“天运已新”。汤若望的改历建议正好附和清朝统治者 的政治需要,故受到顺治帝、多尔衷的种种优待。这次改历,是我国历史上 重要的一次历法改革。

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农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
、“夏历”和“旧历”等。农历属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也被称为“阴阳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旧使用农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智慧的中国人在经年的劳作中发明了历法和节气。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字叫万年的青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的时候,因为太阳晒得太热,坐在树荫下休息。突然,地上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家之后,他就用了几天几夜设计出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当天阴有雨或有雾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太阳,而影响了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的不测,也使他很苦恼。万年听说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人类根据太阳,月球及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年、月、日,和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春夏秋冬的法则,从而形成了历法。中国古代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阳历也叫太阳历;阴历也叫太阴历,月亮历;阴阳合历,也就是俗称的农历。其中的阴阳合历一直沿到今天。为甚么农历可以沿用到今天呢?

在今天看来,当时历法的产生,是中国古人为了掌握农务的时候(简称农时),长期观察天文运行的结果。中国的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阳合历,是因为它不仅有阳历的成份,又有阴历的成份。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作出了两者对农业影响的终结,所以中国的农历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常常被中国人视为骄傲。

汉族地区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以太阳和月亮同时升起,因而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朔日为每月的开始,每月长短根据月相不同,可能为30日或29日,12个月为一年。将太阳年划分为24个节气,第1、3、……23等奇数为“节”,第2、4、……24为“气”,或“中气”。由于太阳年周期和以月相为周期的12个月不一致,约隔每四年增加一个月,增加到没有中气的月后面,如2004年2月只有一个节“惊蛰”,没有气,将闰月增加到2月后为闰2月。每年的闰月位置都不太一致。

农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太阳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农历可按如下方式推断: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的那天,为每个月的开始,称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日最短为冬至,根据这两点将一年24等分,得到24节气。通常,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春节)所在的月,为正月。春节在公历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间。

从古代起,每个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时,以冬至月为正月,按干支记年法是第一个月,即“子”月;商朝改正朔,推后一月,周朝又改正朔,又推后一月,汉朝定立太初历,以后每朝虽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间不再改变,始终以正月为新年,但“子”月仍然维持在11月。

每位皇帝即位时,要改年号纪年,有时兴之所至随时改年号,但从明朝开始,皇帝在位时不再改年号,但新皇帝即位时仍然要改,这种纪年法的缺陷是上一位皇帝的末年和下一位皇帝的元年吻合,如“同治14年”就是“光绪元年”,因为这一年是上一位皇帝去世,下一位皇帝即位的同一年。可是干支纪年始终维持,除了清代的康熙,没有一位皇帝在位超过60年,所以只要说某皇帝年号和干支,年代就相当清楚,如“光绪乙亥”就是同治14年或光绪元年或1875年,同治在位期间没有过乙亥年。

中国其他民族有自己的节日,如苗族四月八,壮族三月三,白族三月街等,都是以中国农历为依据。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新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盂兰盆节、中秋节等都是以农历为依据。

早期历法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公元都是什么意思?
答:不据月亮的月相周期,岁实为365.2421897日,有大小月之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各三十日。而二月平年二十八日,闰年二十九日。在华语文化中,“阳历”一词有时会被特指为公历,以与中国传统的农历或阴历有所区别。3、农历 农历,是现今东亚地区民间传统...

新历、旧历、阴历的区别是什么?
答: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2、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就是新历的日子。3、你的生日是阳历7月14日,要换算成阳历必须有你的...

农历,阴历,阳历有什么区别啊?普通挂历是什么的?
答:阳历就是咱们平时生活中用的,也就是挂历上的。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是中国古人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编排的。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

我们通常说的阳历,阴历,农历,公历到底怎么区分的?通常说的初几和几...
答:阳历就是公历,通常说的几月几号,一般是指阳历,阳历报日期说的是·几月几号、几月十几日、几月二十几号。书写:1月2日 、2月12日 、3月23日;阴历就是农历;通常说的几月初几,这是阴历的说法。阴历报日期说的是几月初几、几月十几、几月二十几后面不带日字,书写:正月初一 、二月...

农历,阴历,阳历,公历都怎么区分啊??哪些是同一个意思??
答: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与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农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阴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

什么是农历,阳历??
答:时间不同:农历是平年十二个月,全年时间为354天或355天。而阳历是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个闰年。天数不同: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来确定农历,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而阳历是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数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阴历俗称农历,通常的称呼是月初为某月初几,如...

农历跟公历怎么分别
答:农历阴历可按以下区分:1、叫法不同:农历又叫阴历,被称为月初称初级,月中称十几,月末称几十,阳历又叫公历,被称为几月几日2、时间快慢不同:两个日期阳历过得较快,农历过得较慢,比如今天是3月份,农历也才2月份3、天数不同:农历历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阳历大月是31天,小月30天...

什么是阴历,什么是阳历,还有什么是农历?
答: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夏历、华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

公历是农历吗(阴历、阳历、农历到底有什么区别)
答:每当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1912年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