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汉中和关中,还有三国时期的樊阳是现在的哪里呢?

作者&投稿:雪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汉中和关中分别指的是现在的哪些地区~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 。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


  汉中是陕西的一个地极行政单位,在陕西南部西端,与四川地理人文相同.位于陕西的南部,区域处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是块小盆地。
  汉中,得名于汉水。汉水,得名于天汉,也就是银河。古代的祭司、神官、天文学家认为:盘古开天辟地后,祝融和共工天地大战,天倾西北,地降东南,形成了黄天厚土的世界。天汉位于天的中央,把天空分为两部分。与此相对应的,地上也应该有一条大河,位于大地的中央,并且把大地分为两半。当时已知的世界:北边有一条大河,就是黄河,南边也有一条大河,就是长江。那么这条大河就应该位于黄河和长江的中央。他们找到了这条大河。天上的大河叫汉,所以他们就把地面上的这条大河也命名为汉,又叫汉水、汉江。汉水源头有一座城市,东面是平原大海,西面是雪山戈壁,北面是草原沙漠,南面是森林沼泽,那么它也位于大地的中央,于是就起名为汉中,意思就是汉水之源,大地中央。所以汉中的别名也叫天汉。

  汉中的历史就如同汉水一般,从云雾缭绕的远方,从高山之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流过汉中的山川,也流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

  早在烽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就是秦、楚两国相争之地。秦惠文王时,秦国战胜楚国,楚国不得不划地媾和,于是秦“取地六百余里,置汉中郡”。“汉中”这个名字被首次载入史册。

1、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2、汉中即汉中市,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它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而地理自然环境属于西南地区。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3、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扩展资料:
兵家必争之地:河西
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其地斜处祁连山与北部山系间,东南起自乌鞘岭,西北止于疏勒河下游,宽仅数里至一二百里,长达2000余里,势成一狭长的天然走廊,,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地处西北干旱区,石羊河、弱水、疏勒河流域则分布着较大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祁连山终年积雪,春夏消融,引以灌溉,尤适于发展“绿洲农业”。历史上是以殷富著称的农业区 。先秦史上,指黄河运城段以西、泾水以东的地区,是关中平原与河东地区的咽喉。
春秋战国时期,河西地区指黄河运城段以西、泾水以东的地区。春秋时晋国和秦国、战国时魏国和秦国为争斗此地区进行了三百多年的战争,大小战役数百次。战争以公元前345年,秦惠文王尽占河西地区为结束。
西汉时河西地区原来是大月氏部族的领地,后冒顿单于打败大月氏,迫其西徙,这里为匈奴占有。
汉武帝在河西之战中战胜匈奴后,西汉王朝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它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北连大漠,是一个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仅4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西地区

汉中就是现在的汉中
关中,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樊阳你应该是指襄阳和樊城吧。
古襄阳、襄阳城,今湖北襄樊市的襄城区中心古称襄阳城,襄樊市即以古襄阳、古樊城为中心

秦朝的汉中(那时应该是南郑,关中是现在的西安(长安、襄阳就是现在的荆州、襄樊一代。

秦朝的汉中和关中,还有三国时期的樊阳是现在的哪里呢?
答:汉中就是现在的汉中 关中,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

汉中历史
答:汉中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如秦、唐、宋等)是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治所存在的,例如在秦代设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秦为郡县二级制,郡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蜀郡),唐代中期汉中为山南西道的首府所在地(唐开元至五代时为道、州、县三级制,道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剑南道),北宋汉中曾为利州路的治所...

汉中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什么?
答: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汉中是...

三国时的汉中指的是哪些地方
答:综合钱仪吉及杨晨《三国会要》的记载,领县实际有7: 南郑县 成固县 褒中县 沔阳县 南乡县,蜀汉分成固县置。 黄金县,曹魏分安阳县置,后属蜀汉。 兴势县,蜀汉分成固县置。

汉中地区汉中地区历代建制
答:秦朝至西汉时期,汉中郡设立于今安康境内,隶属于汉中郡。东汉初年,郡治迁至南郑,后张鲁在此割据,改称汉宁郡。曹操征降张鲁后,汉中郡再次启用,直至刘备占据汉中,继续沿用汉中郡名。三国时期,魏灭蜀后,梁州与益州被分治,梁州领有八郡,治所设在南郑。晋朝太康十年,曾短暂设立汉国,旋即废止。...

汉中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点
答:秦汉时期汉中郡西起沔阳阳平关,东至郧关和荆山,绵延千里。秦朝时设汉中郡,郡治南郑,在今天汉中市南郑县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势力角逐中国大地,刘邦在汉中时期韬光养晦。刘邦最终取得军事胜利,因其原封地在汉中,称汉王,故迁都长安并建立中央统一封建王朝后,国号称“汉朝”三国时期,在刘备入蜀...

在三国里,蜀中汉中是哪?
答:在三国里,蜀中是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当时称作益州,汉中是汉中郡。蜀中是古代对四川贵州云南一带的称呼,以古代巴蜀地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开来。汉中在现在的陕西汉中一带,包括现在陕西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刘备与曹操反复争夺汉中地区,这两个人都不傻,汉中地区至关重要。蜀汉政权控制汉中几十年,但最终...

从汉中到关中,取得帝业的资本,刘邦统一天下的第一战
答:关中诸郡图 三、时机与战术的结合 「 ”还定三秦”之战是刘邦东出争夺天下的第一战,从汉元年四月入蜀到八月汉中起兵,再到十二月基本平定关中,刘邦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奇迹般的形势逆转,让后人不得不感到钦佩。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向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便引用了刘邦从汉中突围的历史故事,建议刘备...

秦朝时五国各在今时的哪里 秦朝时期的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答:1、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和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2、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3、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4、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5、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6、楚:约...

汉中和关中平原之间间隔着秦岭,为何不划入四川?
答:1、原来的汉中跟四川有关 汉中从古至今都是战略要地,在春秋战国时代,汉中就是蜀国和秦国的分界线。随着两国之间的纷争,汉中有时候属于蜀国,有时候又属于秦国,一直很难划分。不过后来秦朝以汉中为跳板,一举灭了当时的蜀国。之后在历史中楚汉争霸,刘邦就是在汉中开始崛起的。而汉朝末年的三国并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