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房四宝摆放位置是怎样?

作者&投稿:大季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房四宝如何摆放?~

  文房四宝——笔

  笔的起源

  我国的书法和绘画是世界文化史上独具风格的优美艺术,而用来书写和绘画的工具——笔也是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古时候对笔的称呼,楚称“聿”,吴称“不律”,燕称“弗”。秦统一六国后,才统一称“笔”。

  古代制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人类最初曾经利用过各种禽、畜毛来制笔,如鹅毛、鸡毛、雉毛、羊毛、羊须、鹿毛、猪毛、豹毛、虎毛,有的还用人须和胎发等。从长期实践中逐渐得出兔毛是最好的制笔原料,选用兔毫时,又以秋冬为上,取其健坚,春夏兔毛则不堪用。至魏晋又出现用鼠须制笔,世所谓鼠须栗尾者也,共锋健于兔毛,唐人制笔仍以兔毫为主,还出现紫毫名称,就是韧性较强的老兔毫。到宋代以后,吴兴的湖笔才大量用羊毫制作,吴兴的山羊毛,毛细,锋嫩、色白、质净,是极好的制笔原料,湖州除生产最负盛名的羊毫笔,同时开始生产狼毫、紫毫、兼毫笔。

  我国制笔的历史悠久,一般地说,自有书契以来,便开始使用笔了,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新陶器,其表面所绘动物图案及几何纹样,笔触清晰流利,可见那时就已应用毛笔了。至商代,在安阳殷墟发掘中,发现一片写有“祀”字的陶片,笔锋宛然,后来又出土过写有朱笔痕迹的陶器和一些先写后刻卜辞文字的甲骨片。并且在甲骨文中出现相当多的“聿”字,也就是笔字,以上说明,我国的毛笔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已经使用得较为普遍了。


  笔的种类

  笔之种类甚多,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坚劲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向为书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有过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考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时蒙恬改良之新笔已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佩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风格,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


  湖笔千年渊源


  湖笔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

  我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买湖笔,足见其声誉卓著。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2000多年的历史,汉、晋、隋、唐、宋、元时期及当代笔工各领风骚,湖笔已深深融入了这块土地。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

  蒙恬去世后,善琏笔工不忘笔祖恩惠,捐银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称蒙溪。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相传为农历3月16日和9月16日)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千百年来,在善琏集会膜拜笔祖,企盼笔业兴旺,这类民俗活动一直沿续着。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 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蒙恬制笔的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蒙恬在浙江湖州制成笔,现今有汤建驰、姚新兴、钟伟今、陈云琴和费三多等几种民间传说的版本,连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土特产传说》一书中,都是这么说的。那么,是子虚乌有呢,还是确有其事?

  据《史记-蒙恬列传》载:蒙恬祖父、父亲皆有战功为将蒙恬初为书狱典文学,这官职是管理监狱判决书之类的职务。“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此时官职又高升。内史之职,是管理朝廷文件的官员。”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成为守卫长城的军事长官。可不久,“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巡视全国,命蒙恬为“通道”,开通道路,即开路先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巡视全国时到过湖州:“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行至云溪望祀虞舜于九疑崇山,浮江下,观籍河,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塘, 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对琅邪。”这段中的“还天吴”的“吴就是当今湖州。

  《史记-项羽本纪》中载:“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籍,就是项羽,秦末,项羽在湖州起兵,曾打扶苏的旗号,那么做为扶苏亲信的蒙恬,也可能潜逃暗藏在湖州,因为还有蒙恬劝太子不死的记载。

  以上记载可知:秦始皇巡视天下,途中到过湖州。蒙恬作为“通道”护驾,有可能来过湖州。
  唐代文学家颜真卿的《项王碑阴述》中说:“西楚霸王当秦之末,与叔梁避仇于吴,盖今之湖州也。”今湖州还有“掩浦”,又称“项浦”之地,就是项梁掩项羽口之地。这在《湖州府志》上记得清清楚楚。项浦在今湖州南皋桥一带。秦始皇病故后,秦二世、赵高篡夺帝位,太子扶苏自杀,同时也逼蒙恬自杀。蒙恬起先不愿死,“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乃吞药自杀。蒙恬一死,卜香莲带着幼子蒙颖,由门客卜 ,沈且二人陪伴返回故里隐居下来,也有一种可能,蒙恬未随太子自杀而随妻子潜入蒙溪,将制笔的技艺传授给乡民。湖笔业就此在湖州善琏落根。所以项羽后来在湖州起义,也借助于扶苏和蒙恬这位重臣声望。

  又有《归安杂录》载:“善琏古称蒙溪。相传秦始皇东巡稽(今绍兴)、邮拳(今嘉兴),命护驾大将 蒙恬屯兵游城,镇搞吴越。蒙纳卜夫人,随征塞上。卜夫人,宇香莲、贤而慧,取羊毛、兔毫制笔、书于帛,仕尉皆颂其才。后蒙恬遇难,夫人携幼子颖,由门卜迁,沈且伴归故里隐居,授乡民以制笔三技。汉武帝时缢封蒙恬,立祠以祭,称其地为蒙溪。”

  当时可能由于某种机缘与蒙相识,卜香莲“贤而慧”,蒙恬仍长城,卜香莲长到达长城.蒙恬批阅公文,需笔书写.但那时的笔,是把竹杆端部劈开,笔头夹在中间,用丝线缠牢后,再涂上漆。卜香莲看到丈夫书写不方便,于是将笔改进,成为"以柘木为骨,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蒙恬一使用,果然书写方便。就很快推广到仕尉中去,将尉大夫们也齐称颂卜香莲。但当时卜香莲只是一家庭女妇,无名无望,于是将造笔,即为改良笔的功绩,归属于蒙恬名下。

  湖笔的诞生与成名

  湖州历来是东南形胜之地,历代才子迭出、文风不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轼、王十朋等都曾为官或寓居湖州;更有曹不兴、张僧繇、贝义渊、朱审、释高闲、徐表仁、燕文贵等湖籍书画俊才;王羲之七世孙释智永居湖之永欣寺三十余年,用败的笔头积满五簏,葬之“退笔冢”。他们的书画活动,必定带动湖州的制笔业的兴起。

  南宋时期,湖州是士大夫们息影山林的首选之地,他们及附庸的文士们哦咏苕霅之间,唱酬青卞之下,带动了文房用具的发展;书风的流变和泼洒写意的文人画影响了毛笔的笔料由以兔毫为主转向以羊毫为主;宣州地近宋金边境,在元兵入寇前的一二百年间,可能已有部分笔工已南迁至宋都临安左近的湖州。这一切,为湖笔的孕育准备了外部环境。

  宋元在江淮之间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锯争夺,宣城为之凋敝,笔工走避江南。而湖州则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南迁的部分笔工徙居湖州,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

  湖笔的蜚声四海,当始于元。钱舜举(钱选)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随着赵字的雄踞海内、朝野交誉,赵孟頫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成祖朱棣再迁于北京。文化中心的北迁,使力图善价而沽的湖笔能工们驾起一叶扁舟,入京售笔。当时主修《永乐大典》的解缙等人,对陆颖、陆文宝、徐原珪、施廷用等人的佳制激赏不已,纷纷为之赋诗作文加以咏赞。其后,善琏笔工便逐渐散布于大江南北、京师通衢,虽离土而犹重迁,“湖笔”之名,世代不易。对有关文献记载进行粗略统计,先后开肆外埠的湖笔名店计有:北京戴月轩、贺莲青、李玉田;上海杨振华、李鼎和、周虎臣(一说属宣笔)、茅春堂;苏州贝松泉;扬州兴散寺;天津虞永和等。源源输出各擅绝技的笔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笔、笔胚,维系着“毛颖绝技甲天下”的胜名。


  湖笔制作工艺及特点

  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湖笔按原料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

  湖笔特点

  文房四宝——墨

  墨的起源

  中国书画墨是我国民族传统特种工艺品——文房四宝珍品之一。是我国文化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之重要工具。墨是由碳素单质(烟、煤)与动物胶相调合,经和剂、蒸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墨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退,舐笔不胶,入纸不晕,香味浓郁,书画自如的特点,特别是桐油、脂油、漆烟墨等高级产品,加入麝香、冰片、公丁香、猪胆汁等十几种贵重原料制成,产品尤为称著。使用时,墨色能分浓淡层次,刚柔相济,得心应手,因此成为历代艺术家们抒发聪明才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世界美术史上树立了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墨还是中国印刷术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之一,我国古代的典籍及拓片等也都靠着它流传于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内容。墨的造型中汇集了中国绘画、书法和雕刻技巧,所以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工艺品。

  追溯墨的起源,可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天然墨始于新石器时代,如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有石砚、研石、水盂和黑红色氧化铁矿石。使用时是用研石压住矿石在砚上兑水研磨,这块黑红色氧化铁矿石,就是天然墨。人工墨,从最早的文献记载看,《尚书•伊训》篇中说:“臣下不匡,其刑墨”。又《尚书•说命上》篇中说:“惟正从绳则正。”《礼记•玉藻》篇中说:“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以上墨刑、墨绳、墨龟三种不同的用途,都是以墨为主体,有着不同的用途,说明人工墨的起源,始于甲骨文时期,即商代。对甲骨上书写的红字和黑字,美国人曾在1937年的《工业及工程化学》(分析版)上作了颜料的微量化学分析,结果证明,在甲骨上书写文字的颜料,红色是朱砂,黑色是碳素单质(现在制墨的原料)。经过化验证实朱砂和墨创始于殷代,即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已用于书写甲骨文字。


  墨的种类

  墨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时间来分,有两大类: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但今天既已无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松烟墨 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珪,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按照不同的用途来分有:

  商品墨,这类墨在墨的产量中占有大部分,是制造用以公开出售,供一般人书写使用的。墨模的雕制都比较简约,墨品形制普通适用,选烟用料也比较一般,但也有优劣品级之分。

  珍藏墨,这类墨缺少实用价值,因其选料的精美、制作的工细以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而成为好事者和收藏家竞趋的品类。这类墨出于自用和收藏而由墨家定制,也有向外出售的,但质量大大高于一般的商品墨。

  雅玩墨,这类墨多由雅好此尚的文人、官吏向墨家定制,署上制者名款、诗词、斋室名、书画图案等,作为自用或馈赠之用,选料做工,都比较精致,一直为收藏家所珍爱。

  贡御墨,清代御墨始于康熙年间,御书处所制御墨远逊于徽墨,但御墨中有徽州墨家承制的,则不可同日而语。皇家用墨的另一个来源是地方官员的进贡或政府征贡。地方官员进贡的墨,一般都题有“臣某某恭进”字样,或题墨家名款“臣某某制”等字样。这类贡墨,都选料上乘,刻模精细,不惜工本,务求精好。

  礼品墨,为祝贺人家生日、婚礼及幼童开蒙之类喜庆之事的馈赠礼品。这一类墨大多有精美的装懂,施以漱金,如“寿屏墨”、“百子图”等,但这一类墨在选烟用料上并不很讲究,只讲求外表的华贵与精致,故其实用价值、质量一般逊于其他类墨。

  古墨按烟料来分则种类更多

  在传统工之中,制墨所用材料,是植物、植物油及矿物不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碳素,掺以胶料、香料压模制成。故按其所选烟料,大致可分为松烟、桐油烟、漆烟、石油烟等。松烟之制为最古,是宋代桐油烟被用于制墨之前的主流。桐油,取油桐子做桐油,烧成的烟料沟桐油烟,一般10千克桐油可出上等烟料500克。近代书画家多喜用桐油烟墨,取其色泽黝黑,沉着内蕴,松烟则不为人所重。另外,如花生油、菜籽油等,因桐油烟的盛行而被人们所忽视,故传世百墨,多以松烟、桐油烟为多。松烟色泽蓝黑,不宜作画;桐油烟则色泽黑中泛紫,书画兼宜。松烟所制之墨,体轻而色暗,无光泽;桐油烟墨则体重有光泽。当然,轻重是相对而言的,年代久远退胶、受潮、制作时用胶较少,都可能体轻,反之则重,不可一概而论。另外,凡题款有“松烟”、“松煤”字样的,是松烟墨;凡有“贡烟”、 “顶烟”、“超顶烟”、“五石油烟”等字样的,则是桐油烟墨。


  墨的两大流派

  各家制墨,都有其不同的制墨风格与独特的墨品,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因徽墨的赫赫声名,除徽墨之外的其他制墨业者,可置而不论。所谓墨派,即指徽墨的歇县、休宁两派。自李廷哇落籍徽州以来,千余年间徽州墨家辈出,又无不以其各自的艺术风格称誉一时,所谓歙县、休宁之分,仅是就其艺术趣味、墨品等进行的区分。
  歙县派墨家作品风格品类繁多,墨家辈出,以富丽堂皇、制工精致为主。明清两代,朝廷贡墨及地方官员贡墨,多由歙县墨家制造,另外,文人雅士,自造用墨,也多托歙县墨家办理。休宁派中以汪、吴二氏为重镇,子孙迭兴,代有名家。同时,休宁派墨家多好诗文,许多人同时就是文人士大夫,故所造之墨,以文雅凤致著称。休宁派墨家首创集锦墨,对后来制墨意趣有很大影响。同时,休宁制墨,还有朴素实用一路,畅销各地,中间亦不乏质优品精者。
  有作品流传于世的徽墨制作名家很多。明代有方于鲁,万历间墨家,字建元,号太玄,墨隐山人,室名佳日楼、如如室,歙县人;程君房,万历间墨家,名大约,宇幼博,一字君房,号墨隐道人,室名还朴斋、宝墨斋、玄玄室,歙县人;叶玄卿,万历间墨家,别号如道人,室名苍苍室,休宁人,所制太乙玄灵、世宝墨为世称道;吴去尘,天启、崇帧间墨家,名拭,宇去尘,室名浴研斋,休宁人,所制墨不加漆衣,颇有古风,又雅致精好,为士林推重。清代有曹素功,名圣臣,宇冒言,号尽鹿,歙县人,为徽墨四大家之一,所制紫玉光,世推为精品;汪近圣,别署鉴古斋,休宁人,为徽墨四大家之一;汪节庵,名宜礼,歙县人,乾隆间声誉颇盛,为徽墨四大家之一;胡开文,别署苍佩室,歙县人,为四大家后起而秀出者,所制墨畅行大江南北。另外还有吴守默、胡星聚、吴天章等,均是清代著名墨家。


  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墨—精品欣赏


  明代 大国香麒麟墨


  明代 百子图墨 梅墨


  明永乐时期 双龙国宝椭圆墨


  明代 集锦墨


  明成化 素色长方墨


  清代 曹素功制耕织图诗集锦墨


  清代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


  清乾隆时期 名花十友墨


  清乾隆时期 百花朱墨


  文房四宝——纸

  纸的起源

  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它与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给中国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我国图书由“简牍”时代迅速发展到“卷轴”时代,更由“卷轴”时代迅速发展到“雕版”时代。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也同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号称“纸中之王”的宣纸,具有细薄、紧密、均匀、洁白、坚韧、耐久的特点。从它诞生时起就和我国书画艺术结合在一起,为历代书法家和画家表达艺术情趣提供了方便。同时,又由于它独领“纸寿千年”之誉,所以古代大量用宣纸所作的书画名迹和木版善本书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目前,对有关的考古发现成果,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西安灞桥纸不是纸,而是一种自然堆积的麻纤维在铜镜压力下压成的;至于内蒙居延地区的金关纸和陕西扶风县的中颜村纸虽具备纸的初步形态,但没有经过抄造的过程,纸质粗糙,不能书写。只能算是纸的雏形或原始纸,不是真正的纸。因此得出一个结论,认为蔡伦仍是发明造纸术的代表人物或发明者。另一种意见认为西安灞桥纸是中国最早的纸,他们认为灞桥纸是经过造纸基本工序造出来的,铜镜的重量是不可能把堆积的麻纤维压成薄片的,灞桥纸出土时可以分层揭开,灞桥纸是分散的单一纤维不规则异向交织的薄片,具有纸的典型结构。至于金关纸和扶风纸,经检验证明它们都经过全部造纸基本工序,而且纤维短细柔软,质量比灞桥纸还要好,经过试验,可以用毛笔在上面写字。根据上面的分析,有理由认为上述古纸都是真正的纸,说明蔡伦以前已能造纸。


  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毛笔风水

1. 提升学习运:文昌位是利于孩子学习的方位,要想提升孩子的学业运就要找出住宅或书房的文昌位进行恰当的布置,在文昌位摆放吊着四支毛笔的笔架,笔尖最好是白色的,配上砚台和墨形成文昌阵,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运与考试运。

2. 兴旺事业运:按照上面的方法利用文房四宝布局出文昌阵,不管是摆设在住宅还是办公室,都可以增加自己的贵人运,对人缘、事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加上司对自己的常识。

文房四宝摆放技巧:文房四宝怎样摆放风水最好

张国良山水画作品《溪山清远

竹节笔筒寓意节节高,象征步步高升,适合希望升职的朋友使用,摆放时应将笔筒放在书桌或办公桌的左手边的,不宜摆放在右边。
砚台既是文具又可以称得上工艺品,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意必吉祥”,正符合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心理,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人心胸开阔,运势向上。在风水上作用最大的是古代使用很久的砚台,古人日日用砚研墨,天长日久,砚堂产生了凹痕,所谓“铁砚磨穿”,更容易起到激发好运的作用。将此类古砚放在书桌的贵人或者是天喜方位,能够催官发贵,步步高升。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唐代才女薛涛曾作诗《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诗中所歌咏的就是砚、笔、墨、纸。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自古至今,一直深受文人雅士和凡夫俗子的喜爱。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分类归纳:
  其一:笔
  玉管:“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
  翠管:“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唐.韩偓《安贫》)
  斑管:“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毫:“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唐.白居易《紫毫笔》)
  兔毫:“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
  柔毫:“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
  弱毫:“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晋.陶渊明《答庞参军》)
  秋毫:“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唐.朱逵《怀素草书歌》)
  寸毫:“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
  霜毫:“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银毫:“挥洒银毫,旧句他知道。”(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
  中山毫:“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
  玉兔毫:“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玉兔毫。”(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
  秋兔毫:“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
  毫锥:“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毫颖:“试卷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
  翰:“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毫翰:“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
  柔翰:“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西晋.左思《咏史》)
  弱翰:“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
  寸翰:“骋我迳寸翰,流藻重华芳。”(魏.曹植《薤露行》)
  毛颖:“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霜兔:“自矜霜兔健,安有鲁鱼乖。”(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
  栗尾:“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鸡距:“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
  诸毛:“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毛锥:“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
  退锋郎:“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其二:墨
  玄圭:“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宋.杨万里《春兴》)
  玄玉:“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玉泉墨》)
  陈玄:“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宋.陈师道《古墨行》)
  乌玉玦:“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玦。”(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宋.欧阳修《石篆》)
  松腴:“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麝煤:“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唐.韩偓《横塘》)
  珍煤:“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书煤:“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唐.薛涛《四友赞》)
  黑蛟:“绿蚁滟樽芳酝热,黑蛟落纸草书颠。”(宋.陆游《醉书山亭壁》)
  翠饼:“何以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云笏。”(宋.苏轼《赠潘谷》
  龙宾:“龙宾十二吾何用,不意龙文入吾手。”(元.泰不华《桐花烟为吴国良赋》)
  其三:纸
  楮:“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楮生:“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自西: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
  楮先生:“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宋.陆游《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
  玉楮:“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剡溪濆。”(元.陈端《以剡溪赠待诏》)
  玉鸾纹:“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荜门。”(元.陈基《无题》)
  云肪:“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云蓝:“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一)
  剡藤:“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溪藤:“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剡溪藤:“我有剡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清.金人瑞《题邵僧弥画》)
  麦光:“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宋.苏轼《和人求笔迹》)
  笺:“宴分王母乐,诏授薛涛笺。”(元.王逢《宫中行乐词》)
  其四:砚
  砚台:“夕阳照个新叶红,似要题诗落烟台。”(唐.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一)
  砚瓦:“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
  砚田:“以文为业砚为田。”(宋.戴复古《寄王溪林逢吉》)
  石田:“药里但随庭草积,学徒应供石田荒。”(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
  石友:“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宋.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
  石泓:“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寒泓:“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陶泓:“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龙尾:“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宋.苏轼《龙尾砚歌》)
  墨海:“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宋.程俱《谢人惠砚》)
  黑白月:“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宋.苏轼《龙尾石月砚铭》)
  说笔
  毛笔,据说是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创制的,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实际上,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为竹杆、兔毫,并有笔套。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其中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笔也是竹管兽毛所制,并有一个中间开口的笔套。这是西汉文帝时的产物。有人说,西周时期即已用笔。毛笔的笔杆一般用竹管制,讲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犀牛角、象牙或金银制的,那就是工艺美术品了。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软)健(硬)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的型号有多种,写多大的字就用与之相适应的笔,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说墨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说是黑土,可能是指黑色一类矿物质,或矿物颜料,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倒出现得更早。说是煤烟所成,却是西汉以后的事。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或磨成粉末后加水使用。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县的纸很有名。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改进易州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直到明清时,徽州制墨业更有发展,以胡开文所制为最有名。徽墨的特点是: “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及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为了方便,目前一般书画都采用墨汁,以一得阁和曹素功所产为佳,但讲究用墨的人仍采用研磨徽墨的办法,创作书画。
  话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和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广泛使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自唐以来,历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誊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史纸即可。
  谈砚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不过,作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份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
一、毛笔风水
1. 提升学习运:文昌位是利于孩子学习的方位,要想提升孩子的学业运就要找出住宅或书房的文昌位进行恰当的布置,在文昌位摆放吊着四支毛笔的笔架,笔尖最好是白色的,配上砚台和墨形成文昌阵,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运与考试运。
2. 兴旺事业运:按照上面的方法利用文房四宝布局出文昌阵,不管是摆设在住宅还是办公室,都可以增加自己的贵人运,对人缘、事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加上司对自己的常识。
二、笔筒风水
竹节笔筒寓意节节高,象征步步高升,适合希望升职的朋友使用,摆放时应将笔筒放在书桌或办公桌的左手边的,不宜摆放在右边。
三、砚台风水
砚台既是文具又可以称得上工艺品,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意必吉祥”,正符合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心理,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人心胸开阔,运势向上。在风水上作用最大的是古代使用很久的砚台,古人日日用砚研墨,天长日久,砚堂产生了凹痕,所谓“铁砚磨穿”,更容易起到激发好运的作用。将此类古砚放在书桌的贵人或者是天喜方位,能够催官发贵,步步高升。
原则:“左高”“中洼”“右低”;
左高: 笔筒、笔架,笔洗。
中洼:书镇、镇纸,纸张。
右低:水丞、水勺、墨、砚。等。
小物件可以根据喜好摆放,要注意“左高”“中洼”“右低”的原则及使用方便。
总而言之文房四宝怎样摆放?相信以上的风水技巧你会有所顿悟。其实文房四宝是记录生活的工具,也是我们娶过来的接力棒,因为我们的存在于坚持,他们的文明的到了全新的纪录,以全新的姿态享受生活,感悟生活!

望采纳!!谢谢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研,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摆放位置是,在书房的桌案的最前面接近边缘的地方,是悬挂各种用途不同型号的毛笔的笔架,和使用中暂时休息时放笔的笔山,桌案的右边边缘是研台和香墨,桌案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块镇纸,桌案笔架的里面中间铺放着一块吸墨毛毡,宣纸就在桌案右边的矮凳上,当要做画或者写字时,拿出一张宣纸铺在毛毡上,并用镇纸压好,就可以磨墨写字或者做画了。

纸摊在对光的桌上,右上角试验台,砚台左前方挂毛笔,墨搭在砚边。

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产地歙县在哪个省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产地歙...
答:1、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产地歙县在安徽省。2010年安徽省歙县被授予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乡”。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2、“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类书画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但“文房四宝”一辞源自何者?源起何时...

书房风水摆放位置
答:影响特别严重。因此,为了提高他们学习时的注意力,家长应该避免把他们的书桌对正窗户。书房宜摆放绿色植物或吉祥物 书房内可以放一些“绿植”及“吉祥物”等来增强文运及学业上的气场,绿植如;毛竹、富贵竹,字画如;四君子图、孔子像,吉祥物如;文昌塔、文房四宝等,都可以提升读书人对读书的兴趣。

文昌位在家里哪个位置 摆放什么好
答:一般来说文昌位可以放置书桌、文房四宝、八尺神照镜、文昌结印、文昌塔、文昌星君神位等等、可以放一些高直的花卉等等。文昌位摆放注意事项一般来说文昌位都是摆放书桌或者关于文人的用具,但是在文昌位上面还是有一些禁忌的。狄文昌书房光线要明亮,光线不能够太暗,书房的颜色要不能太过于绚丽,还有就是...

文昌位在什么方位及其布局方法
答:2. **摆放物品 若无法在文昌位设置书房,可以考虑摆放与水木元素相关的物品(文昌位五行属水或木),如文竹、水仙、鱼缸、富贵竹。同时,也可以放置一些学习相关的物品,例如文房四宝、孔子画像、书籍等。如何旺文昌位:1. **学习桌摆放 将学习桌放置在文昌位,有利于学业发展。注意确保学习时有良好的...

客厅寓意好的摆件
答:9、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适合摆放在办公室的文昌位。比如一些开过光的.文房四宝,能让你的头脑更清晰,不至于做出一些糊涂的决策来。10、鹿型摆件 鹿与“禄”同音,同时象征着“禄”,它的招财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适合想要升迁的人。客厅寓意好的摆件3 不倒翁 不倒翁不仅是一种很有趣的玩意,...

在书房中可以摆设哪些物件,让书房档次更高一些呢?
答:如果是中式风格的书房,在进行家具摆放的时候,将最基本的书架桌椅摆放完之后,也可以将一些传统的中式家具在书房当中进行摆放。摆设观叶植物或色淡的盆栽花卉,例如,可以在书桌上摆放一盆文竹或万年青,或摆设五针松,凤尾竹等,书架上方靠近墙的地方可摆设悬吊吊兰等花卉。常坐的座位宜摆放在举目有景、...

神台,佛龛供桌,条案它们都有什么区别?
答:神台是用来供奉神灵和先人的象征,其摆放的位置是非常的有讲究的,可千万不能随便乱摆放的。佛龛供桌是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如佛龛、神龛等,一般为木制,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龛式,小龛又称椟。条案是世人放置文房四宝、写字、画画等的长方形的条桌,桌身雕有木纹(吉祥物),材质是木质...

家庭吉祥物摆件前十名
答:一般都建议挑选流水向内旋的造型,否则就会有钱财流失之意。9.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适合摆放在办公室的文昌位。如一些开过光的文房四宝,能让头脑更清晰,不至于做出一些糊涂的决策来。10. 鹿型摆件 鹿与“禄”同音,同时象征着“禄”,招财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适合想要升迁的人。

文昌位的位置放什么好 文昌位摆放风水布置
答:文昌位摆放风水布置文昌位摆放什么好文昌位的房子,要整洁干净,不能够肮脏和摆放重型的家具,并且卫生间不能够压倒文昌位。一般来说文昌位可以放置书桌、文房四宝、八尺神照镜、文昌结印、文昌塔、文昌星君神位等等、可以放一些高直的花卉等等。文昌位摆放注意事项一般来说文昌位都是摆放书桌或者关于文人的用具,但是在文昌...

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产地歙县在哪个省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产地歙...
答:1、歙县,作为文房四宝中徽墨和歙砚的主产地,位于中国安徽省。2010年,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份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进一步确立了其在文化用品制作领域的地位。文房四宝,指的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工具,包括笔、墨、纸、砚,这一称谓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2、文房四宝,即笔、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