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候降水气温问题

作者&投稿:称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的气候问题~

我帮你复制一下吧: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其中10.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世界陆地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三种,特点归纳如下

(一)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二)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雨旱两季分明。

(三)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有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七)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
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一)南北半球气温、降水的比较
北半球和南半球从气温来说,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反性的,比如北半球为夏季高温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寒冷。但是从降水来看,就不能说的过于笼统了,绝不能简单的说北半球多雨的时候就是南半球少雨的时候。原因就在于这其中掺杂这冬雨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与其他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降水集中在冬季。

(二)常见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1)气温昼夜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日为周期的有规律变化。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此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气温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之上升。此后,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得到的热量仍比地面长波辐射推动的热量还要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到午后一定时间,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使地面得到的热量开始少于推动的热量,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亏损、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一时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时左右。随后,由于地面热量不断地亏损,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减至最少为止。所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来,一昼夜间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数量之差。如收入多于支出,则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同时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地方,每一天的气温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又不是前一天的简单重复。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气温季节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之为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很小;愈到高纬地区,冬夏区分愈明显,气温年较差愈大。

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的年较差为11℃,大陆上的年较差可达20~60℃。

气温年较差也因天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云雨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云雨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温的空间变化
(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 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2)一月气温变化:

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归线附近。

(3)七月气温变化:

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
③洋流、特别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著。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④最高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低纬大陆上。最热的地方在亚洲内部、伊朗、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亚一带的沙漠地区。

回答者: 凹凸凸凸凹 - 经理 四级 2009-5-25 21:58
(一)南北半球气温、降水的比较
北半球和南半球从气温来说,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反性的,比如北半球为夏季高温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寒冷。但是从降水来看,就不能说的过于笼统了,绝不能简单的说北半球多雨的时候就是南半球少雨的时候。原因就在于这其中掺杂这冬雨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与其他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降水集中在冬季。

(二)常见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回答者: 喜欢地理问题 - 一派掌门 十三级 2009-5-25 22:08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其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分干湿两季,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全年高温干燥,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常年受副高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

回答者: 无止De飞行 - 助理 二级 2009-5-26 23:19
就说几种特殊的在这里
北半球才有季风气

降水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集中在 4到9月

南半球大部分地区集中在11到次年2月

回答者: 218.6.246.* 2009-5-26 23:20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一)南北半球气温、降水的比较
北半球和南半球从气温来说,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反性的,比如北半球为夏季高温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寒冷。但是从降水来看,就不能说的过于笼统了,绝不能简单的说北半球多雨的时候就是南半球少雨的时候。原因就在于这其中掺杂这冬雨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与其他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降水集中在冬季。

(二)常见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回答者: shenyanga1 - 助理 二级 2009-5-27 22:18
他们说的好麻烦!~ wo 简单点概括,你看看~!..

北半球多陆地,有陆半球之称.因为陆地与海洋的比热容不同,导致气流运动比较频繁,陆地夏天海洋热,冬天比海洋冷,加上陆地多山脉,海洋的水气遇到山脉的抬升作用,会形成大量的降水!(综述;降水丰沛,但地区与季节降水差异大.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海洋推迟一个月)
南半球多海洋,有水半球之称....................相反!~

回答者: t394356072 - 助理 二级 2009-5-27 23:05
常见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
极地气候

北半球月份最高温分别是陆地七月
海洋八月
最冷月是陆地一月
海洋二月
南半球相反(上面的说的对)
相反的原因是地球转动,太阳的直射点不同。
南半球看地球是顺时针
北半球是逆时针
要记得北逆南顺!!!!
你好像只问了这些,不懂得还可以问!!!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一)南北半球气温、降水的比较
北半球和南半球从气温来说,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反性的,比如北半球为夏季高温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寒冷。但是从降水来看,就不能说的过于笼统了,绝不能简单的说北半球多雨的时候就是南半球少雨的时候。原因就在于这其中掺杂这冬雨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与其他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降水集中在冬季。

(二)常见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一)南北半球气温、降水的比较
北半球和南半球从气温来说,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反性的,比如北半球为夏季高温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寒冷。但是从降水来看,就不能说的过于笼统了,绝不能简单的说北半球多雨的时候就是南半球少雨的时候。原因就在于这其中掺杂这冬雨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与其他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降水集中在冬季。

(二)常见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南北半球气温、降水的比较
北半球和南半球从气温来说,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反性的,比如北半球为夏季高温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寒冷。但是从降水来看,就不能说的过于笼统了,绝不能简单的说北半球多雨的时候就是南半球少雨的时候。原因就在于这其中掺杂这冬雨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与其他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降水集中在冬季。

常见的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初中地理~求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11种气候要全)以及如何...
答:1.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这些地区全年高温且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月平均气温保持在24至28℃之间,年温差通常不超过5℃。2. 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超过22℃,最冷月气温在16℃以上。该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节,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量大,季风明显,且常受热带气旋...

初一地理:影响气温,气候,降水的因素是什么?请一个一个说!
答:1、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大气 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3、地形 4、洋流 5、植被 6、水文 7、人类活动 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2、大气 3、地形 4、洋流 5、下垫面 6、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 2、大气环流 3、海陆分布 4、洋流 5、地形 ...

地理气候降水气温问题
答:(一)南北半球气温、降水的比较 北半球和南半球从气温来说,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相反性的,比如北半球为夏季高温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寒冷。但是从降水来看,就不能说的过于笼统了,绝不能简单的说北半球多雨的时候就是南半球少雨的时候。原因就在于这其中掺杂这冬雨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与其他气候相比...

初中地理~求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11种气候要全)以及如何...
答: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2、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基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季风显著,而且盛行热带气旋。3、热带草原...

各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指标
答:一)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二)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雨旱两季分明。(三)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有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我国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
答:(1)从图中看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2)四大地区中,西北地区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山高原气候,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可得A符合题意;(3)四大地理区域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南方地区,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大;气温年较差最大的...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是什么
答: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

全球气候气温降水图。图清晰一些。要准确。
答: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约为15摄氏度,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该气候全年高温且降水丰富,主要由低纬度的赤道低压控制。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刚果盆地和亚马逊平原。2.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在750至1000毫米之间,全年气温较高,干湿季节变化明显。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常见于热带雨林气候...

初中地理问题?
答: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降水:影响因素:除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外,还受地形的影响。地区 降水量多少 原因 影响因素 两极地区 少雨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 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 多雨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

高中地理学科问题 怎样根据降水和温度判断气候类型?? 详细点,明了点...
答:年降水量>2000mm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型,年降水量<200mm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6-9月)年降水量1500~2000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最冷月气温0 ~15℃地中海气候: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