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古币后面有看不懂的文字背面有一条龙和一个壹字

作者&投稿:驹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有一枚古钱币 边上有字不认识 中间有汉字一两 背面 中间有一条龙边上有大写喜字~

满绞钱币值多少钱

清代吉林造戊申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中满文) RMB: 12,000 ¥13,2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四枚 RMB: 100 ¥880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2,800 ¥4,400
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700 ¥2,750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大、小龙各一枚 RMB: 1,000 ¥1,540
江南省造戊戌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 RMB: 1,000 ¥1,1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500 ¥3,85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3,08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3,08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3,3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4,180
甲辰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 ¥660
江南省造庚子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15,000 ¥77,0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五枚(庚子 RMB: 100 ¥770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00 ¥1,210
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600 ¥660
清代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100 ¥880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1,870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0 ¥1,100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小字版) RMB: 4,000 ¥6,820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一两 RMB: 4,500 ¥8,800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一角 RMB: 1,500 ¥1,650
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10,000 ¥19,800
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3,000 ¥3,300
光绪二十四年北洋机器局壹圆银币 RMB: 1,900 ¥2,090
清代至民国贰角银币一组十一枚 RMB: 100 ¥330
清代银币一组六枚 RMB: 600 ¥660

银锭品种非常多,从重量分,一般分为一两锭、五两锭、十两锭、五十两锭。从形制上,可分为碗锭、腰锭、牌坊锭等。目前,最普通的一两锭价格在250元左右,五两的在1200元左右,十两的在2500元左右,五十两的在2万元左右。 

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冶罪。但政府发钞铸钱(见制钱)仍以银价为标准。银钞之间、银钱之间都有一定比价,同年定价,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当钞一贯。明英宗即位后,放松用银的禁令,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并减少各种纳钞项目,以米银钱当钞。

  《明史》记载,此时“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成化以后,田赋、商税、盐钞、匠役以及言俸等项收支中,折银的范围日趋广泛。银两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此时,形式上银两与铜钱并用,但铜钱的价值太小,发行量又不大,不能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在交易中银两使用的比重逐渐增大。有人估计,隆庆四年(1570)的市场交易中,十分之九以上用银支付,用钱不过十分之一,银在政府的财政收支中所占的比例更大,万历九年(1581),太仓银库岁入银三百七十万四千二百八十一两,钱二千一百七十六万五千四百文,按钱一千文折银一两换算,此项钱仅合银二万一千七百六十五两,不及银数百分之一。

  自明初开银禁后,物价多以银两计算。从以银表示的金价、米价、绢价看,明代白银的购买力大大高于宋、元时期。宋、元时,金一两约合银十两三钱左右,明时为六两四钱七分;宋、元时江南米一石约值银一两八钱四分,明时仅九钱四分多,宋、元时,绢一匹约值银一两五钱七分,明时仅六钱。按此价综合计算,明代白银的购买力约比宋、元时期提高一倍左右。但明代仍无银币。作为通货用的白银,主要是铸成两端翘起的船形银锭(银元宝),银条和码形的银锭都少见,小额交易则使用碎银。元宝银锭大小不等,大元宝一锭有重至五十两者,也有重二十两的。其上有铸造地点、重量和银匠姓名等文字。小锭上的文字多少不一。银锭和碎银的重量不划一,成色也各有差异,每次支付时都需秤称分量和鉴定成色,多有不便。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制度,规定制钱一千文准银一两。银两是法定通货,不仅民间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纳地丁捐税也使用。由此形成银两制度。

  清朝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通称银块或银锭此外还有碎银。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然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并不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兑换均有一定的折算比率。

  银两有实银和虚银之分。虚银是指它作为价值符号或计帐单位。清初法定的纹银、咸丰年间出现的上海规元银、汉口的洋例银以及天津的行化银,都是作为通行的计算单位的虚银,但它们可以随时折合兑取实在的银两。此外,还有作为特定用途从而具有特定衡量标准的虚银,主要有用作官库收捐纳税标准的库平银、用作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标准的关平银和用作征收漕粮折色的漕平银。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见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混杂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的金融调度上和在与英镑比价的变化上,都符合外国资本的需要。1934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不再使用。



这个不好说有大龙的有小龙的价格不一样的,要看一下再说。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吗??

银子古币后面有看不懂的文字背面有一条龙和一个壹字
答: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

古钱币上的“唯吾知足”
答:坐落在银子市街的大德通票号的旧址保存完好,屏风,账房、正房、厢房,前庭、甬道、后院等各类建筑一应俱全,在直通后院的甬道上,镶嵌着一枚铜钱,所书内容就是古钱币上的“唯吾知足”,造型比较别致,每每引人驻足观看,也最令人记忆犹新。 东家与伙计路过此处,低头所见,四个大字赫然可见,无异于一种座右铭和警示语。

古钱币我无意中找到的,不知道是什么年代还有这个东西是银的吗它这样的...
答:圆形银元宝在清末民初出现较多,重量一般和银币相差不大,“元丰”没有宋代的书写风格,丰字繁写差一横,有可能是私人钱庄的戳记。图片信息太少,一般银锭底部有蜂窝状的小孔,如果是老银锭有一定地收藏价值。

懂古钱币请进,辨认真假
答:看图出了第二枚存疑外,另外两枚是真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壹元收藏市价550元;中华民国三年壹元640元;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1400元。真币辨别要实物看多后才有经验,我看了真假币数百枚才看得出来。大都银币真币都在26.8克左右,太多,太少都可视为假币,因为假币掺锌,铜等材料没办法...

我有一枚古币求鉴定正面写着中华民国元年一饷雨银,背面双旗交叉写有壬...
答:假的,就看表面喷的那层东西,银子都不是...

怎样鉴别古钱币
答:至于看版别,那是因为赝品一般会出现偏差,比如 翻砂铸造后的钱币偏小,较为厚重,文字肤浅,铜质粗糙,锈色不对且易脱落。 问题二:古钱币如何鉴定 一、古钱时代风格1、先秦钱币风格。 先秦时期,货币以刀、布、圆钱、蚁鼻钱(又称鬼脸钱)等为主。大部分的刀、布币币身极薄(部分地区�Y布、戈邑方足布、即墨小刀...

我有一枚古币,正面写着中华民国二十九年,背面写着五分,直径是一公分的...
答:首先,要指出你的知识性错误!民国29年即1940年,当时国民政府已经取消银本位,不发行银币了!你所说的五分硬币,是银白色的镍币!发行量大,至今也就68年,价值很低!5-10元,很随意的!不要以为白色的都是银子!大哥!

中国古币银子 有字样“集泰恒” 重约350克值多少钱?
答:一千三左右。楼上的说的是两件而且是拍卖。

中国古钱币都长什么样子?
答:嘿嘿,样子蛮多的,最初贝币,到后来铲形币和刀币,以及大小型鬼脸钱,以及上下连体的四布当斤钱,还有圜钱(圆形圆形圆孔),自秦后基本确定圆形方孔,但仍有很多特例,汉时但的方孔圆形四铢,以及契刀和金错刀、国宝金匮直万上圆下方,还有很多别的形状古钱珍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两银子到底是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答: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 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