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

作者&投稿:产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郯庐断裂带涉及多少城市?~

郯庐断裂带涉及郯城、庐江、武穴、宿松、潜山、嘉山、泗洪、宿迁、沂水、潍坊等10个城市。
郯庐断裂并不仅存于郯城与庐江之间,向南到湖北省长江北岸的武穴,向北北东方向经安徽省的宿松、潜山、庐江、嘉山,江苏省的泗洪、宿迁,山东省郯城、沂水、潍坊,进渤海,然后过辽东半岛,穿过东北三省去了俄罗斯。
在新构造期,郯庐断层带为右行走滑-逆冲断层。历史上沿这一断层带发生了许多大地震,如1668年郯城大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等。

扩展资料
安徽地震局:郯庐断裂带多个城市将探测活动断层
安徽省2019年继续实施长三角城市群和郯庐断裂带沿线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合肥市已全面完成活动断层探测,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建设及城市规划之中加以运用。蚌埠、滁州2市已完成招投标,标志着2市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已正式开展。
芜湖、马鞍山2市获发改委立项批复,宿州、宣城、六安3市获市政府同意。2019年省地震局将积极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和郯庐断裂带沿线有3个城市完成立项并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沭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沭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 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 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 0日山东苍山发生M3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一)郯庐断裂带南延情况及其消失原因
答:现已查明,郯庐断裂带是由多组呈斜列分布的多条断裂所组成的断裂带。据山东(1991)、江苏(1984)、安徽(1987)三省区域地质志,在山东省境内,自西而东由唐郚-郭沟、沂水-汤头、安丘-莒县、昌邑-大店断裂组成。在江苏境内西侧为纪集-王集断裂,东侧为山左口-泗洪断裂。在安徽境内自西而...

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的断裂-沉积响应
答:合肥盆地基底埋深从西向东、从北向南变深,显示出受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的双重控制作用。由于侏罗纪期间合肥盆地为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前陆盆地,盆地格局呈现为向南变深的挠曲型坳陷,从而盆地基底南深、北浅。在早白垩世初郯庐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后,K1-E转变为断陷盆地。在断陷活动期间,由于郯庐断裂带的强烈伸展运...

郯庐断裂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
答: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地球物理场的分界线,在磁场上呈现出一条北北东向线性正磁异常带,重力场上表现为规模较大的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在断裂带的东西两侧,区域磁场、重力场场值、异常规模及异常的展布形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别。1.重力异常特征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力场总体特征是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

郯庐断裂带经过的城市
答:郯庐断裂带经过的城市郯庐断裂带经过郯城、庐江、武穴、宿松、潜山、嘉山、泗洪、宿迁、沂水、潍坊等10个城市。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郯庐断裂带经过的城市 郯庐断裂带是...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
答: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徐嘉炜,1978;万天丰,1992,1993,徐嘉炜、马国锋,1992;徐嘉炜、朱光,1994;朱光等,1995;徐嘉炜等,1995;宋传中,1998;朱光、徐嘉炜,1998,1999;朱光等,2000;王小凤等,2000),郯庐断裂带的演化规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该断裂带经历过走滑运动、伸展运动和逆冲运动“三...

郯庐断裂带?
答: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

郯庐断裂带旁侧盆地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答:受深部动力学背景、周缘造山带、大型断裂活动和基底性质差异的影响,郯庐断裂带两侧盆地呈现出不同的构造格局(图3-17)。按盆地或构造线走向,大致可划分为NE向、NNE向、弧形、NWW(近EW)向四大构造体系或五个构造分区。1.NE向构造体系 该构造体系主要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包括苏北盆地、胶莱盆地及苏鲁造...

断裂带逆冲构造
答: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构造广泛出现在苏皖段的盆地边缘,切割早期构造,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断层破碎带。1.嘉山盆地边缘 在嘉山盆地东侧的紫阳镇冯庄东,盆地东界上的北北东向郯庐断裂表现为逆冲断层,使上白垩统发生破碎与揉皱,断层带宽达100m。嘉山盆地西侧,蚌埠隆起东缘与盆地之间地表也多处可见郯庐断裂带上的...

郯庐断裂带上有哪些中大城市?
答:郯庐断裂带有沈阳,宿迁,广济,肇兴。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

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与合肥盆地
答:郯庐断裂带与整个中国东部在晚白垩世晚期—老第三纪都卷入了伸展断陷活动。这一区域性的伸展活动是由于中国东部岩石圈上拱产生的,因而不但前期的NE-NNE向的断层出现了断陷活动,大量近EW向的断层也出现了断陷活动,形成的断陷盆地既有NE-NNE向也有近EW向的,同时还有两者复合产生的断陷盆地。这一时期...